(文图由凌少农前辈长子凌铁军提供) 凌少农,原名凌道泉,参加革命后更名为凌少农。 凌少农,1918年1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后梅乡李家湾,爷爷凌成德是个小知识分子,娶西门桥单家单氏为妻,在家开了间木匠铺。(解放后定成分是小手工业者)。爷爷家境不富有,但他深知文化重要性,在凌少家读完小学后,东拼西凑,借钱把凌少农送进中学读书,他天生聪慧,学习成绩优秀,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1937年,日寇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凌少农因反对国民党消极抗战,曲线救国,被学校开除。1938年,当中共地下党组织得知反动政府要密捕10几位学生积极分子消息后,将凌少农等人转移并保送到我党在临沂南、台淮路东侧的三重,参加了临郯青年抗日救国团并接受培训。 当时救国团总团主任是丁梦逊,组织部长是刘剑,宣传部长是周南,军事部长是石世良。 凌少农于1938年6月参加了救国团首期青训班。学习训练的科目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战争游击战略问题、如何发动组织群众等。 1939年春末,在沙埠组建苏鲁边青年干部训练大队,凌少农任临郯青年抗日救国团军事部长兼大队长,政委是刘剑,政治部主任是周南,大队下辖:女生队约60人、男生两个队各约120余人,全队共约300余人。 1939年,我们党组建八路军东进支队,凌少农与其部队编入支队序列之中,自此,凌少农从我党地方武装进入主力部队行列。 1940年10月,根据八路军总部决定,115师确定统一的编制番号,共编7个教导旅。以原东进支队为基础,整编苍山县地方武装组建八路军教导5旅,旅长梁兴初,政委罗华生,参谋长李梓斌,政治部主任刘兴元。凌少农任侦察股长,教导5旅下辖2个团,5000余人。 1941年1月7日,国民党制造了茂林事变,组织近10万部队突袭新四军,新四军损失惨重。 1月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任命新四军第1支队队长陈毅为新四军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重建新四军。八路军教导5旅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独立旅,原13团改为第1团,原14团改为第2团。 1941年8月,凌少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2年,鉴于山东战势吃紧,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独立旅返回归建,部队番号改回115师教导5旅。凌少农为旅侦察科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朱德总司令发布进军令,限期解除当地日伪军武装,坚决消灭不降之敌。 山东军区将滨海第一军分区机关和滨海6团,13团,独立3团合编为山东军区第1师,梁兴初任师长,梁必业任政委,李梓斌任副师长兼参谋长。下辖1团(团长曹灿章,政委唐青山),2团(团长江拥辉,政委高先贵),3团(团长刘善福,政委钟生栋)。 凌少农由师侦察科长改任作战科长。 9月26日,1师突然接到山东军区特急电令:“军委决定你师即刻进入诸城东北之铺上地区集结,准备挺近东北。” 1945年10月5日,1师启程出发,奔向东北开始了消灭国民党,解放全中国的新战斗。 1946年8月,东北民主联军总部决定对我军主力部队进行整编,将第1师、第3师,东北挺进支队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万毅任纵队司令兼政委,梁兴初任副司令兼第1师师长,期间凌少家先后任1师2团副团长、团长。 1948年11月1日,根据中央军委命令,1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军长李天佑,政委梁必业,原1、2、3师分别改称112师、113师、114师。原1~9团依序改称334团至342团,凌少农任112师335团团长,政委沈春光。 1950年凌少家与周婉华结婚,周婉华,辽宁沈阳人,1948年参加革命在38军后勤部门工作。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我国政府应朝鲜人民政府请求,决定派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10月8日,毛主席正式下达《给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命令》。我集结于鸭绿江边的东北边防军改为志愿军,38军即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军长梁兴初、政委刘西元。凌少农时任114师参谋长。 38军全军分别从铁岭、开原东进,于10月21日到达鸭绿江边的集安。22号黄昏全军渡过鸭绿江。周婉也随部队渡过江,参加了抗美援朝的战斗。 1950年底,我志愿军对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发动了第二次战役,38军猛打猛冲,歼敌万余,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取得重大战果。志愿军首长通令嘉奖。彭德怀司令员在嘉奖令上特批“中国人民志愿军万岁!38军万岁!”中央军委将这一嘉奖令转发到人民解放军各部队。从此,38军被称为“万岁军。”使38军这支英雄部队英名勇冠全军。凌少农在此次战役中因美军飞机袭击,腿部负重伤,后转回国内治疗。 1951年,凌少家任38军留守处主任。 同年11月,38军成立军教导大队,凌少农任大队长,武世鸿任政委,(原114师政治部主任),大队设办公室,由335团政委王树楠任主任。 1952年,军党委决定撤销军教导大队,凌少农复任114师参谋长重返朝鲜战场。 1953年7月4日,我38军主力由朝鲜乘火车返回祖国。1956年11月至1959年11月,凌少农任38军炮兵副军长。 1959年12月至1960年7月,凌少农任112师师长,政委余琳。 1960年7月至1964年1月,凌少家任38军副参谋长,(期间进解放军高等军事学院学习两年。) 1964年2月至1966年3月任38军参谋长。1966年4月任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 1967年,中央军委任命凌少农任兰州军区副参谋长,因工作需要未到职,当时“文化大革命”已展开,凌少农参加“支左”,先后担任沈阳市革命会第一副主任、辽宁省国防工办主任。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凌少农回到沈阳军区后勤部任顾问。1982年以正军职离职休养。 在战争期间,凌少农6次负伤,其中抗战3次,解放战争2次,抗美援朝1次;三等甲级残废二次。 1955年6月,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凌少农被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大校军衔。 1953年,凌少农荣获朝鲜人民政府授以的自由独立二级、国旗三级勋章。 1957年,荣获国家二级解放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各一枚。1988年荣获二级红星荣誉章。 1988年7月24日13时25分,凌少农病逝于沈阳军区总医院,享年70岁。
军区后勤部机关离职干部休养所正军职离休干部、军区后勤部原顾问凌少农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1988年7月20四日13时25分,在军区总医院逝世。享年70岁。 凌少农同志,1918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江阴县,1938年6月参加革命,1941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临郯青年救国团军事部部长,滨海军区第一军分区侦察股长,东北民主联军1纵1师2团参谋长,335团团长,114师司令部参谋长,第38军炮兵副军长,步兵第112师师长,38军司令部参谋长,辽宁省军区副司令员,沈阳军区后勤部顾问等职。1966年曾被任命兰州军区司令部副参谋长。因工作需要未到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0年晋升为大校。1982年离职休养。 凌少农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跟随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南征北战,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很大贡献的老战士。 抗日战争时期,他参加了闾陵、花岩寺、陈道口和囿路山等战斗战役。 解放战争时期,他参加了秀水河子歼灭战、三下江南、三战四平、辽沈、平津、强渡长江和广西剿匪等著名战役。 抗美援朝战争时期,他两次入朝作战。经受了血与火,生与死的严峻考验,先后六次负伤,表现出了一个革命者不怕流血牺牲的英雄气概。 全国解放后,他以饱满的革命热情,积极投身于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六十年代,他率部参加了军区大比武,获团体总分第一名,七十年代初,他组织沈阳市的军工企业,研制出了我国首批反坦克导弹“红箭一一号”。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和贯彻执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自觉地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为我军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凌少农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忠于党、忠于人民。对党的事业忠心耿耿,对革命工作兢兢业业。他长期担任部队的领导工作,善于钻研,勇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军事指挥和带兵打仗经验,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他作风正派,生活俭朴。襟怀坦白,光明磊落,严于律己,团结同志。离职休养后,仍坚持学习,关心国家大事,关心部队建设,积极参加整党,带病撰写了大量革命回忆录和学术文章,以教育和指导后人,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革命到底的高贵品德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思想境界。 凌少农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无私地了贡献了自己毕生精力,我们将永远怀念他。 凌少农同志永垂不朽! 任114师参谋长时合影,前排左一为师长翟仲禹,左四为政委李伟,左五为参谋长凌少农。 凌少农向334团一班战士讲述参平型关战斗的经过。 照片放大部分的第三排左三为凌少农。 任辽宁省国防工办主任时会见外宾 1953年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的国旗二级勋章 1957年凌少农荣获国家二级解放勋章和三级独立自由勋章各一枚。 1985年9月7日,沈阳军区司令员李德生接见军区后勤部驻沈离休干部时合影,第二排左四为凌少农。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38军军魂):英雄父辈 | 38军老前辈凌少农将军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