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八路骆行(之三)——在延安中央医院



到达延安后,阿姨要求到战地服务团工作或者到党校学习。因延安中央医院急需医务工作者,组织希望阿姨先去工作三个月。阿姨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安排,三个月中一面学习医务知识,一面努力地工作。三个月后,阿姨还是惦记着到抗日第一线去工作,每个星期跑三十里路到领导那里提要求。时任延安中央医院院长的傅连璋说:“郭曼里(骆行)同志在这里工作很好,我们希望她再留一阵。”阿姨学习了《共产党员修养》,参加了延安整风,认识到医务工作也是抗战,决定服从组织的安排留在医院,从此阿姨在医疗战线上奉献了毕生精力。

中央苏维埃医院是于1937年1月,由傅连璋负责在现延安市宝塔区的李家洼组建的,之后改称陕甘宁边区医院、中央干部医院。毛主席说:“叫‘干部医院’那老百姓有病看不看呢?我看还是叫‘中央医院’好,面向延安和边区党政军民,为群众服务。”1939年9月,正式命名为延安中央医院,傅连璋兼任院长。

延安中央医院集中了当时八路军最优秀的医务工作者,并迎来了国际上热爱和平的医学精英、海外归来的抗日华侨和来自国统区的爱国医学人才。他们中有齐鲁大学的博士,有在协和医院工作过的护理人才,有从苏联、日本、德国留学归来的专家。他们放弃了舒适的工作环境和优越的生活条件,来到异常艰苦的黄土高原奉献一颗赤子之心。他们用满腔的热情和精湛的才华克服种种困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建成了一座制度严密、技术精良、操作正规、作风严谨的医院。1942年5月11日,周恩来副主席和邓颖超视察医院,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延安中央医院是正规化、科学化、革命化的医院。

医院里的专家们经常给阿姨她们这些年轻人上专业技术课,阿姨也从不安心转变为高高兴兴地做好医务工作。开始阿姨在门诊部工作,后来到医院每个科室都轮了一遍,其中在传染科工作的时间最长。阿姨在医院初任护士,后任护士长,并兼任党支部书记。

那时医院各方面的条件很差,但是大家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精神十分到位。内科有一位湖南病人何大妈患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医护人员每天用酒精给她全身按摩两次,然后擦上滑石粉,在医院住了几年没有生过褥疮。产妇每天都用高锰酸钾水冲洗,避免感染。发烧的病人吃完东西都用盐水洗口腔,保障口腔卫生。传染科更是有一整套严格的隔离制度,避免了传染病的传播。

那时的医用物资十分匮乏,但是大家自力更生、想方设法解决困难。每一个科室只有一支体温计,发烧病人四小时测一次,一般病人一天测二次,每次用后在酒精里泡一会儿再用。整个医院只有一个闹钟,在院办门前树上挂一个两尺长的铁轨,每小时敲响一次为大家报时。给病人按时间测体温、数脉搏、数呼吸没有钟表,就自做沙漏:两个注射液用的安瓿一对,一边装上沙子,再倒过来,做成按时间分为一分钟、三分钟、五分钟的沙漏。注射器也是大的、小的各只有一个,大家小心翼翼地使用,生拍打破了。手术刀和针头用久了、钝了,磨锐了再用,磨得很短了还舍不得丢掉。镊子和便盆是找铁匠用生铁打成的,十分笨重。纱布绷带用过了先用水煮然后在延河里清洗,再放入大搪瓷缸子里蒸透消毒。没有肥皂就用灰灰草代替,冬天阿姨的双手洗得又红又肿。但大家从不叫苦,革命热情十分高涨。

2009年9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纪念延安中央医院建立70周年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党政军有关领导、延安精神研究会领导、健在的原医院工作人员(最大年龄 97 岁,最小年龄 83 岁)、伤病员代表和从该医院出生的延安娃等。骆行阿姨作为老延安中央医院医务人员的代表在大会上发表了讲演,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2012年3月1日,唐都医院纪念碑在延安中央医院旧址举行了揭幕仪式。唐都医院的前身就是延安中央医院,后改为第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现在是一所拥有3000余张床位,集教学、医疗、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政委、唐都医院院长、延安市市长、延安大学校长、北京延安儿女联谊会会长等出席了揭幕仪式。骆行阿姨作为唯一一位当年在原延安中央医院工作过的老同志参加了揭幕仪式。


相关内容

(浏览 34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