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历史记忆的打捞者:王艾甫

人物|历史记忆的打捞者:王艾甫

人物|历史记忆的打捞者:王艾甫

人物|历史记忆的打捞者:王艾甫

? ? “王艾甫,他用双手默默擦亮的,……我们为共产主义、为劳苦大众、英勇献身的革命理想,这是大写的历史,更是大写的真理。我谨以一个老兵的名义,向大写的好人王艾甫,敬礼!”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著名作家魏巍,向朝鲜战场《谁是最可爱的人》,敬礼之后,又在垂幕之年第二次又向一位红色收藏爱好者的敬礼。

王艾甫之为什么能让人们肃然起敬呢?他为什么能两次为中央电视台进入感动中国候选人呢?为什么被中组部评为“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呢?为什么被中宣部、教育部、国家国防教育办公室联合评为“全国国防教育先进个人”呢?为什么被评为山西省委办公厅、山西省政府办公厅“先进个人”呢?为什么被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文明办评为“魅力山西”,公民道德建设十大公益事业功臣呢?因为他利用收藏的方向,为山西省的退休老干部树立了一面鲜艳的红旗,也为左权县撑起了一片红色天地。

(一)利用红色收藏品,为烈士寻亲让英雄魂归故里。

王艾甫,山西省左权县辽阳镇西关村人,1991年从山西省检察院退休下来,开始了他的职业收藏活动,藏品主项为“红色收藏”。一个人的作为应当看他的经历。他曾经是一名军人,18岁入伍,他家兄弟6个,就有5个当过兵。20余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参加过“援越抗美”“援老抗美”两次出国作战,并参加了保卫核基地的光荣任务,亲眼目睹了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战友牺牲在自己的身旁,使他刻骨铭心地体验了军人的崇高和死亡的沉重,体验了家乡在异国他乡的思念,体验了社会主义事业靠全民献力维护的责任。

1996年的一个周末,爱好收藏的王艾甫一大早到太原南宫旧货市场,在一地摊翻拣一堆废旧书时,突然发现了四大本“太原战役阵亡将士登记册”和84份未发出的阵亡通知书。看得他都傻眼了,这怎么可能?这些东西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他当过兵知道这东西的份量,为什么到了它不该到的地方,他有一种难以言说的愤怒。

他把这东西紧紧抱在怀里,问旧货摊主多少钱?旧货摊主看出他急切的样子,来了个狮子大开口,“3000块,少一分不卖”,5年前他的工资每月里300元,他找附近的朋友们凑够了3000元,朋友们对他花3000元买一堆“死人名单”很不理解,有人还说王艾甫有“神经病”。

可他如获至宝,经向山西省军区等有关单位求证,和参加过太原战役的老领导核实,确认这材料是太原战役后下发的阵亡通知书,半个多世纪过去了,阵亡通知书还没有发出去,这些牺牲战士们的亲人在哪?他们如今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他萌生了为“烈士”寻亲的想法。从1996年开始,一寻就是十几年,寻亲的足迹,踏遍全国十几个省市,总里程达30多万公里。

他寻亲活动为此感动了神州大地,2006年、2009年被CCTV在年度人物评选中两次入围“感动中国”候选人。20077月,由青年作家鲁顺民撰写辽宁人民出版的长篇报告文学《送84位烈士回家》,当年被选为建军80周年重点图书之一,在全军推荐0809年连续3次,印数达3.2万册,在文学界、图书界、军界影响广泛,全国著名导演冯小刚在2008年根据王艾甫的“寻亲”故事,改编成《集结号》,搬上了银幕,冯小刚专门接见和王艾甫谈话,并告诉谷子地的扮演者张涵予,这就是你角色生活中的原型人物;2009年著名导演雷献禾又将王艾甫的“寻亲”故事,改编成了32集电视剧《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献给全国观众。

在各级领导关注和支持下,在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同仁的帮助下,截止目前,“寻亲”工作已经为130名阵亡将士找到了他们的亲人或为他们的亲人找到了烈士幕地,让烈士魂归故里,为他们正名,还了他们的一个清白,了结了众多烈士亲人半个世纪多的寻亲梦。

他已年逾八旬,身患多种疾病,但仍然在搜集烈士资料信息,现已整理出2万多位烈士的信息,他还在积极寻找众多烈士亲人。

(二)运用红色收藏品,为革命老区寻魂让英雄后代走出太行。

王艾甫家乡是贫困山区、边远地区、革命老区、连绵的群山峻岭,封闭的自然环境,贫困的枷锁仍然束缚着乡亲的步伐,2006年他在太原碰到左权县一位年轻人,询问他干什么时,那青年人说为了查找一个词语,因左权在大型辞典而花费一百元乘坐汽车走300多里查一个辞典。从此他在太原用三天跑了几家书店,花了他半年工资买了一套用羊皮做封皮的《大不列颠 ??百科全书》,但他又感到不全,于是又购买了各种辞典、词典、字典等等常用工具书,在他准备往家乡拿时,他的侄儿告诉他左权需要有一套历代史书时,他便又购买了一套历代史书时,他便又购买了一套《二十五》史,又将他收藏的山西省各县县志书红色历史书籍、当代经济、政治、文化、艺术等等共25千多册全部捐给了左权县辽阳镇西关村,此外,还捐了一套中国从最早钱币至1949年的各种货币一千多枚,为村 ??里办了一个图书馆、阅览室,目前,全县学生、教师、文字工作者都前来查阅和使用这些图书,更有其者和顺县、榆社县、武安市、涉县等文化人都前来使用这些图书,成为左权文化的使者,为左权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增加知识、融入潮流做了看不见的贡献,正如山西省图书馆馆长李小强来西关村时对王艾甫说,老王,你真正为家乡出力了,出力出在根本上了,真正为左权人寻找到了知识的寻魂,功在千秋!

王艾甫他不但收藏 红色藏品,而且还运用红色藏品,高歌红色文化,使红色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精神大发异彩。2009927日,王艾甫将35万件藏品放在左权,在西关村一座清末年间建设的农家四合小院里,自费搞了一个“辽县抗战纪实”收藏馆,馆的宗旨是:活跃农村文化,增强爱国主义精神,旨在颂人民在抗战中的中坚作用,让抗日精神发扬光大。该展馆共分61区,分“抗战忠魂厅”“侵华罪证厅”“全民抗战厅”“抗战实物厅”“群众路线厅”和“抗战兵器见证区”,展览面积共计700余平方米。由于其年老多病,该展馆已于2017523日整体捐献给左权县人民政府。之后,他捐献给左权县太行人民研究院10万元支持工作,意在让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战研究上来。

在这个收藏馆中,收藏有日军出版发行的从甲午海战到东京大审判画册500余册,为全国少有,在日本国内已经绝迹,有赵树理成名之作《小二黑结婚》中的原型人物(辽县人)的判决书等,在馆中突出人民抗战这块内容,收集了当年辽县人民交军粮、军鞋、钢铁、电杆、税收等等历史遗存,藏品中一个个有名有姓有材有家的真实人物,一个个真实无华的悲残故事,与你我他都有着亲密的联系,令人回味,引人追忆,催人奋进,免费开放让全县人民,太行山周边地区人民牢记历史,莫忘国耻,利用这个交流平台,招商引资,建设太行,振兴家乡,再举红色大旗,投入家乡小康建设。

此展馆,引来5万多人来参观学习,中国抗日纪念馆的领导来看着当年刘伯承编写的《游击战教材》、二分区支队送陈毅过太行的出差凭证,动情地说:你这里的许多藏品,连我们馆里都没有,你们突出全民抗战,尤其是老百姓抗战实物我们都没有。现在全国各个展馆的模式是:大人物、大事件、大战役,而王艾甫搞得已经突破了这个长达60多年全国的展览模式,朱德、徐向前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后人40余位曾来馆参观,包括接待过诸多外国友人,陈知建司令员(陈庚大将的儿子)在看后说:这里体现了抗战的作用,并写了“情系老区”,清华大学,中央音乐学院,广州众多文化名人都带着众多学生,单位同志参观展览,接受教育,他们在留言簿上“民族脊梁”。“警钟长鸣”等,此外,他曾为全国许多红色展馆捐献过藏品,如:太原国民师范展览馆扩建,塑州建立抗战纪念馆筹划等都来参照这里进行布展,王艾甫还给了阳曲县革命展馆赠送了自己收藏的大刀、长茅、手熘弹等。

王艾甫同志的文化工作,是一种精神,是种信念,为当今社会呼唤,重视知识,正义,和谐,真情和社会主义的荣辱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少年来党和政府曾给过他无数荣誉,从部队到工厂,从工厂到省直属机关,从地方到中央,据不完全统计曾50余次受到表彰奖励。

著名作家魏巍在去世前,他留给我们的遗言是:“我称王艾甫是历史记忆的打捞者,是善待生命的守望者,是革命道义的弘扬者,更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他们单薄的力量和广阔的情怀,担荷了历史的重量和公共的良知,他用传奇般的故事告诉世人:在我们这块古老而肥沃、充满先人血汗的土地上,革命精神的传承,是足可期待的!”

人物|历史记忆的打捞者:王艾甫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这里是左权):人物|历史记忆的打捞者:王艾甫

(浏览 834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