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谢振华
谢振华,1916年生,江西省崇义人,1929年参加革命,1930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共青团,1932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3军团第14团政委。解放战争时期,任华野第12纵队司令员,第三野战军30军首任军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21军长,回国后任69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山西省军区司令员,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是十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二届中央委员,十三届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京城东侧的万寿路,两侧树木林立。在繁华都市之中,这条幽静的小路显得格外特别。不过让人感到肃穆庄重的,是因为在这里居住着好几位曾经为共和国解放浴血奋战的将领一一其中就有一位为解放上海立下功勋的老将军——谢振华。看到记者带去的当天的《文汇报》,谢老觉得非常亲切,慢慢打开了话匣。
1949年7月初,中央军委一纸调令,任命30军军长的谢振华为即将开学的华东军政大学第二总队政委。那时,谢老刚刚率部参加完解放上海战役不久。
“在这个命令下达之前,身兼第三野战军司令员、政治委员和华东军区司令员的陈毅曾专门找过我谈话。”谢老回忆说。
陈毅说:“振华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即将成立,为了适应新时期军队建设需要,党中央和毛主席高瞻远嘱,提出了培训处在频繁作战状态的我军中高级干部的指示。我们华东将以三野第8兵团部、三野军政干部学校与现在的华东军政大学合并,组建新的华东军政大学,拟由我兼任校长和政委,陈士榘任副校长,钟期光任副政委。你呢,担任第二总队政委。意见如何?”
当时,谢振华谦虚地说:“三野能人多的是,我看其他同志更合适。”
陈毅连连说:“你看看,三野打仗的能人是很多,但像你这样既能打仗,又会办学的双料能人可是不算多的。论读书,你从红大读到马列学院;论教书,你又从随营学校教到抗大;论当领导,你从学员队政委当到特训队长;要算起来还是我军教育界的多面手啊。所以,你不来,让谁来?让你来办学,是新的历史使命的需要啊。”
经陈老总这一顿刨“老底”,谢振华还有什么说的?服从命令听指挥就是了。
10月9日,以南京原国民党中央军校旧址改建而成的华东军政大学,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隆重的第一期开学典礼将要在这里举行。开学典礼之后,紧张的教学生活就开始了。谢振华坐在学员们后面旁听了第一堂课《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
谢振华将军满怀深情地说:“在华东军政大学筹建一周年的时候,也就是1950年6月12日,毛主席亲笔题词致贺:‘华东军政大学日进有功,培养大批国防建设人才’。同日,朱德总司令也挥毫泼墨写下‘努力学习军事科学和革命理论,为建设现代化强大的国防军而奋斗’。这些关怀与指示性的题词,不仅对华东军大而且对整个人民解放军军事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0年11月,毛泽东和中央军委批准以原华北、华东军政大学为基础,创办一所陆军大学。
本来陆军大学选址在东北,朝鲜战争爆发,陆军大学再放在东北就不合适。为了尽早开学,刘伯承决定找个现成的办学点。南京那地方不错,华东军政大学校址是原国民党中央军政学校和国防部,院子,很大,足够办学需要。于是,上下都同意,校址就选在南京。
此后全军最高军事学府的摊子旋风般铺开了。当时谢老被任命为基本系(含情报系)主任兼党委书记。
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成立,谢老记忆犹新:1951年1月15日,农历腊月初八,南京,气温零下一二摄氏度的青天上高挂着金黄的太阳洒下如水晶一样温柔的光线。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的成立和开学典礼在原华东军政大学驻址广场上举行。刘伯承院长主持了典礼并致训词。陈毅政委宣读了中央军委毛泽东主席给军事学院的题词:“努力学习,保卫国防”。同时,陈毅还代表中央军委向军事学院授予八一军旗。
学院的教职人员大致来自四个方面:一是聘请的苏联顾问团。二是我军久经战火考验的高级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者。三是新近吸收参军的大专知识分子和从地方教育界聘请的文化教员。四是经过教育改造的旧军官。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人,有些干部学员对起义人员讲的课产生反感。有些干部觉得听败军之将讲课,有辱尊严,丢了自己的身份。他们发牢骚说:“现在是让反革命教老革命,打败仗的教打胜仗的,老子接受不了,也根本不听那一套。”
看到干部学员在课堂上的骄傲态度,又听见课外的牢骚怪话,这些旧军官出身的教员普遍感到压力很大,加之自身存在的自卑感,教起课来就畏首畏尾,不敢发挥,使教学质量开始下降。
针对这种现象,刘伯承提出了严厉批评。他说:“这些旧军官是经毛主席、周总理批准,由我把他们请来的,他们正在转变立场,积极为我们传授军事科学和文化知识,就是我们的老师,我们就要尊重他们,协助他们搞好教学。”
谢振华按照刘院长的指示,对基本系的学员进行了说理教育:“战场上的胜负,与课堂上的教学是两码事。既然当了学生,若考试总不及格甚至得了‘鸭蛋’,那能说明你有能耐吗?战场的功劳只代表过去,而考场上的成绩则代表现在。我们不要为功劳所累,要不断进取,把考场当成另一个战场并做出好成绩,只有这样才是值得称道的。”
经过层层教育、说理,教员和学员的相互关系才得到了改善,教学质量也逐步提高,学员的学习成绩也上去了。
文汇报记者徐维欣? 通讯员欧阳青
专家点评
?
军事学院创立:治军必先治校
1951年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在南京成立,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重大转变的标志之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来重视军队院校教育,早在井冈山时期,就组建了教导队,在瑞金创办了红军大学等。抗日战争时期,创办了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解放前夕,全军各类院校已达29所。1950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全军要创办一所综合性陆军大学。11月30日,刘伯承被任命为军事学院院长(1951年2月兼政委),到1957年8月,共毕业学员2943人。
刘伯承以其特有的胆略和气魄,大胆启用起义、投诚和解放过来的原国民党军官任教。经中央军委批准,任教的原国民党军官,最多时近600人,约占教员总数的70%。实践证明,在建院初期,“旧军官教员”发挥了重要作用。1969年2月,军事学院被撤销。1986年1月15日,在军事学院诞辰35周年之际,国防大学隆重举行成立大会,9月1日正式开学。
“治军必先治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是新中国成立后全军第一所也是唯一的一所正规的综合性高等军事学府,为人民解放军培养了大批高、中级指挥员和专业人才,不仅为当时的抗美援朝战争和解放东南沿海岛屿作战的胜利贡献了力量,更为军队的正规化、现代化长远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它还为亚非拉第三世界人民和发展中国家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产生了巨大的国际影响。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研究员? ?张驭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新志荐文):谢振华回忆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创办——败军之将走上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