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宗逊(1908年2月7日-1998年9月14日),陕西省渭南县(今渭南市)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军军长、红军大学校长、中央军委第一局局长兼富甘警备司令、八路军旅长、第一野战军第一副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中央苏区一至五次反”围剿”、二万五千里长征、冀中抗日、百团大战、解放西安、解放兰州、解放青海等战斗。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革命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兼军委军校部部长、总后勤部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1998年9月14日在北京病逝,享年91岁。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在革命力量薄弱,情况非常危险的时候,有一人时刻保护着毛主席左右,寸步不离,他就是张宗逊。
从外表来看,张宗逊人高马大,毛主席在他的保护下显得非常有安全感。1955年,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他的儿子也很有出息,也是上将,且官至副国级,真是虎父无犬子呀。
跟随毛主席南征北战
张宗逊是陕西人,1908年2月出生,家境较好,有上学受教育的机会。幼年时的张宗逊受叔父张浩如反帝爱国思想的影响,长大后立志要改变国家贫困落后的命运,振兴中华。
1925年秋,革命的浪潮席卷全国各地,张宗逊怀着一颗报国之心,只身前往广州,报考了著名的黄埔军校,想要参军报国,实现自己的理想。张宗逊文化功底不错,顺利考入黄埔五期,在校期间加入了共产党。
1926年3月,蒋介石策划中山舰事件后,张宗逊毅然退出了国民党,公开了自己是共产党人的身份,站在了我党的一边。1927年7月,汪精卫在武汉背叛革命,张宗逊离开了国民党军队,于同年9月参加了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
三湾改编后,张宗逊担任特务连副连长,当时特务连的主要任务是保护毛主席和团部,尤其是确保毛主席的安全,从某种意义来讲,张宗逊算得上是毛主席首任侍卫长了。
当时革命形势不太好,毛主席领导秋收起义后,附近的反动派和土匪武装都在盯着他。除此之外,革命队伍中也有意志动摇的分子和少量叛徒,令人防不胜防。
为了保护毛主席和团部的安全,需要特务连日夜设岗哨,以防不测。张宗逊非常担心毛主席的安全。从三湾改编到进军井冈山期间,张宗逊寸步不离毛主席左右,每天保持警惕,两人在同一间房子里休息睡觉。
为了能给毛主席一个好的休息环境,张宗逊打地铺睡在他旁边,随时保持警惕,一有风吹草动就要带枪外出观察情况,随时守护,尽职尽责。
当然,张宗逊除了负责保护毛主席的安全外,还有一项任务,就是收集各类情报,为革命军提供各种信息支持。当时条件很不好,没有电话、电台等通讯设备,只能通过打探和看报纸等形式获取有价值的信息。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张宗逊的努力下,在几张旧报纸上还真找到了一条非常有价值的信息,上面写着:朱德等率南昌起义部队在广东汕头活动。毛主席得知后非常高兴,派遣可靠之人前去联系,为后面的朱毛红军会师奠定了基础。
在抗日、解放战争中,张宗逊虽不是毛主席的警卫员了,但时常负责保卫党中央和毛主席的任务。1943年6月,张宗逊从华北抗日前线回到延安,奉命回防陕甘宁边区,抗日国民党胡宗南的进犯,全歼来犯之敌。
解放战争初期,张宗逊被任命为陕甘宁野战集团军司令,再次承担起直接保卫党中央和毛泽东的任务。毛主席始终信任张宗逊,将保卫党中央的任务交给他,自秋收起义后,张宗逊一直跟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
1955全军大授衔,张宗逊被授予上将军衔,成为共和国的高级将领。从立志参军报国开始,张宗逊在革命的道路上,有幸遇上了毛主席这样一位引路人,成就了他一生的丰功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