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产,对于人们来说都是老一代留给后人的家业和财富。通俗点讲就是“房子,车子,票子”。而我要给大家讲的一段有关“遗产”的故事,却和这些没有关系。

走进黄崖洞,人们拾阶而上,这些人群中,有的是一家大小慕名前来旅游观光的,有的是南来北往的驴友或组团或单独因仰望高山峡谷而来一试身手的,有的是参加各级各种组织的现场培训和思想教育以及党日团日少先队日活动的,有的是老兵工老八路后人前来“寻根”省亲的,也有的是老兵工厂的薪火传人前来祭奠和“探亲”。

2023年4月4日。清明时节,霏霏细雨,黄崖洞也迎来了不一般的亲人回家。当年“黄崖洞保卫战英雄团”的老部队的官兵代表带着对黄崖洞的特殊情怀,带着80多年的辉煌业绩回家了。专程来欢迎回家的有黄崖洞兵工厂的后代代表,黄崖洞兵工厂的薪火传人代表。当他们向“黄崖洞保卫战殉国烈士纪念塔”敬献花篮,进行宣誓后,又一同来到黄崖洞下一处黄崖之下的“老兵工魂归黄崖洞——沈丁祥、李林一墓”前鞠躬追思,并听我讲述了这两位老兵工的故事。

沈丁祥和李林一夫妇生前曾经都在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工作过,后来沈丁祥担任黄崖洞子弹厂厂长。李林一担任黄崖洞这个库房的保管员。他们俩是在黄崖洞一起工作中相识相知相爱结为红色伴侣。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沈丁祥1917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县一个农民家庭,十二岁进入上海中华铁工厂学徒。他参加了“上海中国青年抗日联盟”创办的“读书会”,经常参加工人运动,接受了进步思想。还结识了许多反压迫,向往进步的有志青年。1936年6月,中央红军因兵工厂需要技术人员,上海党组织决定由徐承志带领几位技术工人支援陕北。徐承志动员带领中华铁工厂老工人徐金林,以及沈丁祥、季成龙、柳仁甫、钱松甫等青年工人一行六人前往陕北。

在到达西安等待往北转移的日子里,沈丁祥他们还外出做一些修理钢窗的活计用来做掩护和生活补给,在这里他认识了在张学良将军身边做地下工作的刘鼎。刘鼎让他们平时都在房间里,确保安全。通过刘鼎的运作,他们终于登上了一辆大卡车,离开西安,一路向北。直到离延安还有几十公里的时候,大家下了车,找来老乡的几匹毛驴驮上从上海带来的工具,背着行李继续向前走,又走了两、三天,他们终于到达了红军的营地,大家都高兴地跳了起来,说是我们终于到家了。在为他们举行的欢迎会上,陕北的同志表演了节目,台上台下一片热烈的喝彩声。第二天,墙上就贴出了“热烈欢迎上海来的工人同胞!”的大标语,还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的亲切接见。毛主席说:“你们都是真正的产业无产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你们在红军部队一定可以大有作为的”。朱德总司令也说:“红军部队非常需要你们这样的技术骨干,欢迎你们加入红军”。这一年,沈丁祥成为了一名红军战士,而且还在年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刚到陕北,沈丁祥就被安排到兵工厂工作,他们给红军被服厂修好老旧缝纫机,又研制成功新的缝纫机针,解决红军被服换装困难。沈丁祥也因此受到总部嘉奖。

1937年,在参与解决“西安事变”中立了功的刘鼎回到延安开办摩托学校,主要培训红军高级干部使用机械化武器的水平和能力,沈丁祥积极参与到学校的筹建工作中,当时机械设备十分缺乏,教学设备奇他们因陋就简,白手起家,很快就把学校建立起来。沈丁祥负责学校的总务和接待,并担任了学校的教员,主讲汽车发动机的原理、构造及维修保养的教学课程。沈丁祥也常会派去机场执行接送领导的特别任务,朱德、周恩来等同志都乘坐过沈丁祥驾驶的汽车。他每次都圆满地完成了任务。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李林一,原名董希芳,出生在河南温县一没落地主家庭,在上学期间受革命思想影响,从事党的地下工作,通过贴传单、集会等积极宣传党的抗日精神,并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由于叛徒告密,八路军115师唐支队决定将李林一等几位同志直接送到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1939年7月1日,李林一抗大毕业后参加了支援太行兵工建设的“工人行军营”,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跋涉终于东渡黄河,翻越吕梁,搁浅晋西,穿越重重封锁线终于到达了抗日前线的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武乡县砖壁村。李林一她们受到了朱总司令的接见。八路军总部军工部在黎城县黄崖洞山区的小村庄槐树坪举行了欢迎大会。她和郑汉涛、刘贵福、陆达等被分配到军工部工作。

1940年初,沈丁祥他们摩托学校改成了特科大队,在刘鼎带领下与抗大总校一起来到了太行山区武乡县蟠龙镇,在这里刘鼎遇到了朱德后,随即被任命为军工部部长,特科大队解散充实到八路军军工部。初到黄崖洞,沈丁祥就被派到黎城县下赤峪村与孙永福带着五十多人组建军工部复装子弹试验厂,厂房设在村里关帝庙里,有500多平方米,车床两台,冲床四部,钻床二台,还有自制的非标专用设备二十多部和虎钳十几台,经过一个多月时间的努力,于“五一”节试制成功了79复装子弹。随即开始正式组织生产,职工也增加到100多人,沈丁祥任厂长,教导员周世昌。厂内日产近千发从开工到八月份共生产10万余发。这批子弹运往百团大战前线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总部嘉奖。

1940年10月,日军进犯黄崖洞,子弹试验厂的工人和设备一分为二,沈丁祥和孙永福各带着一部分迁往黎城县看后村和邢台南臭水村,建立了两个复装子弹厂继续生产。

2015年3月我带着纪录片《回望太行》摄制组在北京采访沈丁祥二儿子沈白路时,他说,“在设计和实验过程中,由于经常进行实弹试射检验,沈丁祥总是亲自参加危险性较大的工作。有一次试射时发生了枪管爆裂,他的一只手掌被炸得血肉模糊,留下了手指不能弯曲的终身残疾。”

1941年沈丁祥在黎城县看后和武乡县温庄参与了太行工校的建设和教学工作。1947年沈丁祥在长治天晚集街任兵工十一厂厂长,并管辖各军分区移交的五个炸弹厂。1948年任炸弹总厂厂长。1949年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军工南北线调整,沈丁祥任第六兵工厂,下辖七个分厂,4500人。1949年3月华北全部解放,华北兵工局成立,沈丁祥带着已经精减到600人的兵工六厂搬迁到阳泉。从此,沈丁祥和李林一在黄崖洞结为革命伴侣开始转战太行,从阳泉到北京、从北京到重庆,在返回北京过程中,老兵工沈丁祥和李林一的三个孩子沈小林,沈白路,沈路平在阳光哺育下得到了茁壮成长。这期间,三个孩子没有沾父母一点光,全靠自己勤奋学习和工作,分别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了卓越成绩。

沈丁祥离休前是兵器部三局局长,他在政治冲击下,顶住压力,牢记周总理的嘱托,以顽强的意志和团结协作,开拓进取的精神为我国研制第一代反坦克导弹“红箭73”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当他获知在三个小组的研制中率先实现靶试定型获得“五个第一”的就是他在太行的老厂——黄崖洞兵工厂薪火嫡传的国营惠丰机械厂时非常高兴和自豪。

李林一离休前是航天部地面设备局局长。她勤勤恳恳,像头累不倒的老黄牛一样为我国航天事业腾飞立下功劳。

出生在长治的沈路平是沈丁祥和李林一的女儿,2017年她在长治“刘伯承工厂”旧址接受采访时感慨万千,“我是在长治出生的,每次回到长治,回到南石槽,回到淮海厂都会给我一种心灵感应,我感觉我离的父母亲越来越近了,在父母亲骨灰撒落的地方与当年牺牲在这儿的老兵工老战友共眠的红色兵工热土上。这是纪念他们一生奉献兵工之爱的最有意义的地方!”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李林一65岁退休,于2004年去世。她去世前留下遗言要把骨灰撒到黄崖洞。之后,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长治清华厂的领导同志和黄崖洞乡亲们的帮助下,把母亲骨灰埋在黄崖洞前的小核桃林,长眠在当年他们战斗生活和相亲相爱的地方。

据当年作为领导组织安葬李林一骨灰的原清华厂离退处处长赵爱平讲,“当年安放李林一老前辈的骨灰时,没有下小雨,也没有到处撒骨灰,我记得同去的我厂老领导有陈子汉书记、龙如海主席、厂党委副书记潘战魁、副厂长吴海生、闫顺金,因为李林一同志是航天部的人,所以路平老师只联系了我们清华厂。”

“上山时,我们厂小车司机抱着骨灰,到了核桃林找了一块与黄崖洞洞口相对的小树下,司机魏方池找来铁锹,并与潘战魁副书记轮换挖开,然后埋进去的。埋好后又找了一块石头放在上面,以作记号。路平老师说不让堆坟莹,所以就只能用石头作记号。”

后来,据当地卖凉粉的“红嫂”张云先告诉我说,她常年在黄崖洞前卖凉粉唱红歌,对老兵工老前辈有很深的感情,每年到了清明就会在骨灰埋藏处垒了几块石头,逢年过节义务为这个受人尊敬的老兵工扫扫墓。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两年后的3月26日,沈丁祥在北京市海淀区公证处立下遗嘱“不搞遗体告别,不开追悼会,遗体直接火化后,由沈路平将我的骨灰送到太行山,撒到与老伴李林一骨灰撒放的同一个地方,与她永远在一起。”

三年后的2009年,沈丁祥逝世。怀着对父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二十三年后沈路平动情的告诉我:“关于遗嘱和遗愿,还有一个情节提供给您。在母亲去世后,骨灰盒一直停放在我身边有一个多月,这其间父亲多次流露出一种情怀,他说过,周总理把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大海,我和你妈的骨灰就撒到黄崖洞吧。可见骨灰撒到黄崖洞是老父亲的心愿,所以父亲才在公证遗嘱中写下了“骨灰撒到黄崖洞与老伴李林一永远在一起。”这是老父亲曾亲口跟我说过的话。现在越想越不能自拔。看似一个骨灰撒到黄崖洞的简单事件,但却蕴含着老前辈崇高的革命情怀!伟大的信仰!遗嘱和遗愿,不细想很普通,细想起来意义实在深刻。我深信九泉之下的父母亲如果有知,能够看到今天祖国的新发展成果一定倍感欣慰。”

几个月后,沈路平按照老人的遗愿,把骨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留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另一部分还是在山西北方惠丰机电公司离退处处长王志利、清华厂离退处处长赵爱平与有关领导和乡亲们的帮助下,再上太行山、攀登黄崖洞,把沈丁祥老前辈的骨灰解开,撒在攀登黄崖洞的泥泞山路上。那天适逢天下大雨,似乎也在为沈丁祥老前辈的到来洒水清道。女儿沈路平一路上满脸是泪水和雨水交织在一起,最终把父亲沈丁祥的剩余骨灰和母亲李林一的骨灰撒放在一起,而且还留下了记号。后由于核桃林拟建青少年活动基地,沈白路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将沈丁祥夫妇二人的骨灰移至黄崖洞绝壁下。接着在黄崖洞景区总经理华贤土的建议下,刻字为碑“魂归黄崖洞 太行兵工老战士沈丁祥、李林一夫妇之墓”。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黄崖洞下赞英雄,青山处处埋忠骨。那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为了我们的幸福付出了青春与生命!老兵工沈丁祥和李林一都是我党的高级干部,手中有权,也可以让自己和孩子们享受更多更好的生活,然而他们却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和人民。情之所系,血浓于水。在他们的心中,党与人民的事业是自己为之奋斗一生而无怨无悔的追求,崇高的品质与青松翠柏长情同鉴,他们“把一切献给党”的人民兵工事业的精神就是他们留给子女最珍贵的遗产,更是留给我们这些后来者无比珍贵的财富。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资料/沈路平

图片/刘建军 赵爱平

作者/刘建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三晋视点):遗 产——老兵工沈丁祥、李林一魂归黄崖记

(浏览 40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