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渠英雄智慧高
【明生文苑】
□ 文| 李明生
一条长3000里的蓝色飘带缠绕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纵横于2046平方公里土地,把太行山扮靓了,将大峡谷滋润的顾盼生辉,气象万千。林州人民骄傲的说:
不错的,红旗渠像飘带,像山碑,像钢铁汉子,像铿锵玫瑰,是一种精神的代名词,是富甲一方的守护神。林州啊,为之而苦,为之而兴,为之而壮,为之而立,为之而富,为之而美,为之而福。
“红旗渠就是纪念碑”“社会主义是拼出来、干出来、拿命换来的,不仅过去如此,新时代也是如此。没有老一辈人拼命地干,没有他们付出的鲜血乃至生命,就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要永远铭记他们。”
中央首长视察红旗渠
老一辈的修渠人有的“走”远了,有的就在我们身边,他们是我们的长辈,老师,是我们精神的力量,奋斗的楷模,我力意贴近他们,了解当年的那些人,那些事儿。于是走访了俺村当年修红旗渠的20多位老人,披露那更多的红旗渠的故事。
说起修红旗渠,他们都很乐意,说起来滔滔不绝。我平时也经常听他们说起修渠的事儿,但也只是个片段,都没有这次收获大。要把他们说的全纪录下来,少说也得几万字。
那是1960年初春,天气还比较寒冷。但在东里村的大饭厅里,却是热火朝天。全村群众都集中在这里开会,驻队干部焦保绪慷慨激昂地给大家传达上面的精神:
“咱县委决定,从山西省把漳河水引到我们林县来,彻底解决林县十年九旱的问题,既能灌溉土地,还能解决我们吃水的困难……”
修渠去,重新安排林县河山
这时村民李万利站起来高喊:“头可断,血可流,不修成大渠,决不罢休!”群众纷纷鼓掌表示赞同。
千军万马上太行
第5天清晨,第一批参加修渠的男男女女背着铺盖,扛着工具,集中在村南的打麦场上。
村干部李维福照着名单逐一点名,点谁谁说“到”,可是点到黄扶芹时,却发现不在。人家黄扶芹一向很积极,今天怎么了?
“我去看看!”队长李万江边说边跑,到黄扶芹家一看,黄扶芹正在院里和母亲挣夺铺盖卷。
“这是她姊妹俩盖的铺盖,她把铺盖带走了,妹妹在家盖啥?”
李万江知道了原因,略加思索道:“没事、没事,该去去吧!我帮你找床被子。”李万江急匆匆回自己家取出一床被子,黄扶芹道了一声谢,带上铺盖卷儿,飞快地跑到了集合地点。
人员集中齐后,队伍来到河顺九孔桥西边的广场上。和临近村来的人汇合。
当时,东里、西里等4个村为一个大队,大队支书李存保看到东里的李随春个头很小,以为他还不到年龄,就要让他回去。不料李随春说:
“我是长的低,但我已16岁了,够上渠的年龄了,我有力气,在队里和大人挣一样的工分。”一副自信满满的样子。
这时队长李万江赶过来说:“甭看他长得小,劲儿很大,啥都能干,谁家绞水桶掉井里了,都是他下井捞上来的,可不瓤哩!”
存保听后就同意了。随春把铺盖卷往马车上一放,高高兴兴上工地了。
3队轮到第二批修渠的人上工地时,一时人手不够,队长到刚结婚不到一个月的高书英家,问她能不能去修渠?高书英立刻回答:
4队青年李怀生是第一批去修渠的,期满后刚回来,第二批该他父亲修渠了,但他父亲正生着病,暂时不能去。怀生主动找到队长,要求替父亲去修渠,队长笑着说:“古有花木兰,今有李怀生,替父去从军!”
在修渠工地上,为保障安全施工,指挥部从任村、石板岩山区选拔了除险队员,和任羊成一样凌空除险。
东里村的吕用来小时候经常上树掏鸟蛋,当民兵排长时练过攀崖,他主动报名参加了“飞虎神鹰除险突击队”,多次凌空除险,排除了很多险情。
凌空除险
当炮手也是个危险的活儿,青年党员李勤书自告奋勇当炮手,主动接受组织上考验。
他与大家一起研究如何装老炮来提高工效。方法是先一小炮一小炮炸成老炮洞,嫌炸药威力小,就添加了食盐、牛粪等原料。然后把1000多斤炸药装进炮洞里,等工友们收工后,李勤书小心翼翼地把炮稔点着,然后跑到安全地点躲起来。
炮焾在嗤嗤响着,大家都支棱起耳朵听动静,到底会有什么样的效果,谁心里也没谱,不过李勤书说:
“出水才看两腿泥,这次不中有下次,我就不信那邪!”
正当大家伙儿忐忑的时候,只听“轰隆”的一声巨响,山洼里腾起黑黄的浓烟,直冲天际,天空中噼噼啪啪砸下了土块、石块,嗬!一炮崩了半架山哪!
炮手们跑出来一看,高兴地喊:“成功了!成功了!”成功是成功了,可有几个人的耳朵却嗡嗡响了好几天才消停。
为了活跃民工的生活,工地指挥部在下雨天不能干活时,就让会说快板的、会唱戏的民工给大家表演节目。
修渠人劳动间隙自编自演文艺节目
俺们东里村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就组织了一个戏班子,在春节期间给群众演唱。村民李世全既会编戏又会导演,乐队由李米贵、李勤书,李款成、李言伏等人组成。组织村里爱唱戏的男女青年排练小戏剧。
演得最好的就数《断桥》这场戏了,由3个女青年扮演,她们年龄都是18岁,李胖妞扮演白蛇、李便英扮演青蛇、李新英扮演许仙。是剧团演员教她们反复排练的。演员、乐队人员都在修渠工地。他们在工地演出《断桥》时,受到民工热烈欢迎。以后又到南谷洞水库、弓上水库等工地演出,收到很好的效果。
村民李文全是个理发好手,他从小到县城学理发,后在国营理发店理发,他曾自夸给县委书记、县长理过发。六0年国家下放了一批工人,李文全就是这次下放回到农村。他去修渠时带了剃头刀,趁中午休息时间给民工理发,工地指挥部看到后表扬了他。因为民工头发长了正愁没人会理,这次李文全正好派上了用场,就派人搭了个简易棚,让李文全全天为民工理发。
李文全为村民理发
村民李毛的当兵在部队是司号员,因身体不好提前复员回来,他有这个专长,指挥部就安派他负责上下工时吹号。
大国工匠都是从小工匠干出来嘀——这不,党员李万恒就在工地上干成了能工巧匠,在修二干渠夺丰渡槽时任技术员,负责垒砌桥墩的质量。
李万恒
那天,正当他一门心思干活时,家里来人告诉他,大女儿突然去世了,这无疑是个晴天霹雳,他赶紧从架上下来,到指挥部请了假,就急急忙忙赶往离夺丰渡槽8里路的可乐山村女儿婆家,到家门口时,只听得哭声一片,他进家走到屋门口,看到躺在草铺上的女儿遗体,瞬间瘫坐在了地上,泪水顺脸不住地往下流。想着前一个月还见到女儿有说有笑的,怎么说没就没了呢?
女婿见此,赶忙扶他起来,倒了一碗水递给他,告诉他医生诊断是脑溢血去世的。好久好久他才缓过神来,和家里人商议丧事事宜。
这一夜都没合眼哪,可想到工地上桥墩正在合拢,他是技术员,不在现场肯定会影响质量。女儿不在了,人死不能复生,他得赶紧到工地把好质量关。
修建中的夺丰渡槽
和女婿告别时,他嘱咐女婿,不要怕费钱,一定买个好棺材。说罢就赶往工地了。这就是一个普通共产党员的集体情怀!
那真是个火红的年代,恐怕现在有的人还不相信。那年代,朴实的人,实干的人,奋勇争先的人,团结互助的人,比比皆是。
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为了抢时间、赶进度,指挥部让各工队开展“比学赶帮超”、“一帮一,一对红”活动。
在修盘阳南山一段渠时,东里民工队和郎垒民工队紧挨着,两个民工队就开展比赛。看谁家垒砌得快、质量好,5天一评比。
第一阶段,郎垒队赢了,东里民工晚上在一起研究,找差距,想办法,大家憋着一股劲,抱着绝不服输的信心,第二天又开始比赛。
大家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为了节省上厕所的时间,吃饭时少喝水。李苟娣和李改芹都是烈士遗属,把她们安排在伙房做饭,听说自己村和郎垒村进行比赛,趁做饭的空隙,到东里队帮助干活。在第5天评比时,东里队比郎磊队多垒砌了2米长,而且质量好。
李苟娣(左)李改芹(右)
当红旗插到东里队的渠岸上时,大家齐声欢呼、拍手,甭提心里多痛快了。
抬石砌渠
郭二顺和李二蛋二人一根杠,负责抬石头,抬得重,抬得快,是典型的“一对红”。河顺分部指挥长刘银良看见后很满意,编成顺口溜在开会时表扬他们:
十多年来,央视制作的两部《红旗渠》电视剧,都有描写男女谈恋爱的镜头。但那是虚构的,而东里村的男女青年在修渠期间,有多人从互相认识到互相了解,到互相爱慕,到后来都结了婚,这可是真事儿。都是红旗渠这个“大媒人”的功劳。
李有成16岁就在渠上劳动,三年过来,出落成一个帅小伙儿。西里村李福英和另一个姑娘,推着小车赶着骡子过天桥断铁索木板桥时,桥颤悠悠的,骡子退缩着怎么也不敢过,两个姑娘急得直冒汗。正好李有成也来到这里,赶过去帮忙,他先蒙住骡子的双眼,然后一手拽着骡子的笼头,一手拍着骡子,嘴里喊着:
天桥断铁索木板桥
李福英看在眼里,喜在心上,顿时对有成产生了爱慕之心。以后一直暗暗地观察有成的行为,越来越喜欢。
过年的时候,托媒人到有成家提亲。谁知有成也早就喜欢上了福英,两情相悦,一拍即合,没多久就喜结连理。
三队青年李合生,高高的个头,长着一副国字脸,两眼炯炯有神,人见人爱。
图为《红旗渠》纪录片中拍摄的赶车人李合生(左一)
可乐山村女青年孙二芹,粗壮的身体,力量不比男人差,柳叶眉,双眼皮,是个大美人。合生每天赶着汽马车往渠岸拉石头,二芹天天轮捶打钎,两个人经常见面,心里都互相喜欢,在媒人的撮合下,也成就了一对美好姻缘。
抡锤扶扦:凤凰双展翅
火红年代也不都是火红的事。最让修渠人李永昌不快,不,不仅不快,何一个“冤”字了得啊!
大家伙儿谈起东里村李永昌在修建红旗渠时,蒙冤了10年的事。
大鸣大放那年,在县人委工作的李永昌给领导提意见,被划成了右派,1958年下放回村当农民。1960年到红旗渠工地参加劳动。因为自己是右派,就处处小心谨慎,脏活重活抢着干。
劈山推石
常言道“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在修建南谷洞水库时,他在10米高的石窝搬石头装车,刚装满一车,帮助把车推出石窝时,忽然看到一块约50斤重的石头从石窝滚下来,眼看石头就要滚下土岸,而下面都是人,他慌忙中大喊:“喂!喂!”
人们见状,纷纷躲开,结果还是砸中了一个人的腿,造成骨折。
这当然是个大事故,指挥部立即派人调查。首先找到喊话的李永昌,问他是谁招下的石头?永昌说没看见,才要继续追查时,有一个人指着李永昌说:
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调查组不容分说,立即定性:
右派分子故意破坏,是现行反革命。择机召开民工大会,对李永昌进行批斗。
随后公安局来人把李永昌带走,经法院判决了10年徒刑。消息传来,东里村民工不少人流着泪说:“真是冤枉人家了。”后来人们也知道招下石头的人是谁了,可惜晚了。
漫长的10年过去后,李永昌刑满释放回到家里,消息传来,当晚人们纷纷到他家里看望,院里站满了人,都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
1978年落实政策,右派分子一律平反,并给李永昌恢复了公职,到任村公社任驻队干部。
转眼近60年过去了,当年修建红旗渠的人,大多已作古,而他们立下的功绩将会和红旗渠一样,永世流芳。
– 作者简介-
李明生 曾军旅生漄十几载,参加地方工作几十年。业余时间热爱新闻,摄影,诗歌,文学,写作。发表过数百篇(幅)作品,散见报刊、杂志,网络。《林州市交通志》主编,现为某局退休干部。
编 外 花 絮
网友对画家李俊水的评论:
新 生:
他是我的一个学生,一个我原先并不看好的学生,因为一一他的学习成绩实在不怎么样。
有一天,民协一位领导说,你们河顺是个好地方,出人才啊!
咋一听,名字有点熟。结果说来说去就是我那个“不成器”的学生,在学校淘气,一段课文一早自习背不会,害我饿着肚子等他背会再吃早饭。到头来,还是背得疙疙瘩瘩,我无奈,只好“解放”了他,也“解放”了我。
紫霞满天:
@新生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能用老眼光看人。选择大于努力,一旦选择的行当和自已的兴趣爱好相适应,加之在这个专业中执着的加倍努力,一定会在这方面有所建树,成为这一领域中的姣姣者。
新 生:
一个人的成才之路不尽相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的潜力也是无限的,看你能挖掘出多少。
晚秋ju:
大唐好汉:
@新生 李俊水学生真要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了那就厉害了林州市至今还没有一个中美协会员,有3个中书协会员。
新 生:
@大唐好汉 ,我刚核实过,此人真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有证书。随后他发给我。
嘤嘤鸟:
尚 善:
丹青绘蓝图,墨宝书乾坤!李俊水大师,为河顺争光彩!
郭建生:
李俊水能从一个很不起眼的初中生,一步一步发展成为中美协会员,中国建筑书画研究会副主席,客座教授等国家级画坛大师,这背后的酸甜苦辣唯有他知道,天知晓。真是苦心人,天不负!
新生作《河顺文艺》的领头人,整天没明没黑地编辑,排版,制作,已经够辛苦了。但他还不满足,还挤出时间采访挖掘河顺名人,传播正能量,激励奋斗新时代。他这种敬业精神,就已经很好励志了,值我们学习发扬!为新生点赞!为俊水叫好!
网友对绛水作品评论
新 生:
沂蒙精神一如太行精神、红旗渠精神,常常被感动着,滋润着,那一个个画面,一个个鲜活刚强的人物,是那个革命年代诞生的历史教科书,作者和与他同行者无不动容,作为读者的我,一篇读罢泪潸然……
晚秋ju:
感动得落泪,如有人组织去 沂蒙老区参观,我真想去!
绛 水:
河顺文艺编辑可赞,尤其善于收集和巧妙运用背景资料。浩浩荡荡的支前队伍,贾中汉了解中草药生产等图片,为散文争色添彩,足见编辑艺术的高超。
李保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河顺文艺创办时间不长,就受到省内外许多作者的青睐。河顺文艺,后起之秀!
郭建生:
@保Lbt :《河顺文艺》办得好,这是事实,有目共睹。这是编辑们日夜操劳、辛勤耕耘换来的。
你作为《河顺文艺》一分子,经常在朋友圈转发《河顺文艺》优秀作品,竭尽全力宣传《河顺文艺》,吸引来了你的老伙计,老领导,把原《长治日报》社长,编辑等知名人士,文学大伽都吸引进来,主动向《河顺文艺》撰稿,使得《河顺文艺》愈发灿烂辉煌!为《河顺文艺》编辑们点赞!更为老同学保彤穿针引线,牵线搭桥致敬!
李保同:
@郭建生 :老班长,您过奖了,我们长治日报的老社长,老总编们都是赏阅了河顺文艺的前期作品后,深感河顺文艺办得不错,才联系我,想在河顺文艺上发表作品。这说明,河顺文艺办得有水平,质量高。至于我个人只是穿了一个针,引了一根线。不足挂齿。谢老班长。
郭建生:
@保Lbt :谦虚了,你又撰稿,又宣传,是《河顺文艺》的一大功臣!
李保同:
@郭建生 :老班长,您太过奖了,可不敢当。大功臣是新生,以及编辑部其他同志,他们终日辛苦劳作,挑灯夜战,为他人作嫁衣裳,他们是幕后英雄。是河顺文艺发展的大功臣。
李明生:
@保Lbt 《河顺文艺》越办越好离不开你的关心与支持,你有撰稿之功,也有穿针引线之劳。《河顺文艺》办的好从根本上说新生有内功,又以战略的眼光吸引外来文学巨匠,也有编辑部里的一群辛勤耕耘的编辑、编审。
同时还有像建生兄,会书弟等文友大力外宣使《河顺文艺》像盛开的鲜花,飘香四方。
-End-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明生文苑】俺村的修渠人 |李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