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的朝鲜战争停战谈判,在历史上比较罕见,也是一场持久战,交战双方一边打一边在谈判桌上交锋,前后历时两年零几十天,换过两次会场,双方出席人数比较多的代表团大会开过58次,小的谈判会更是多达700多次。
这场谈判中,中朝方面对外公布的首席代表是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大将,实际上是以志愿军代表为主。志愿军首长邓华、杜平、解方等人参加过谈判,鲜为人知的是,他们的背后还有一个人在指挥,每次谈判遇到问题或陷入僵局时,就有人请示他怎么办,他就是我军极富传奇色彩的李克农上将。
李克农是安徽巢县(今巢湖)人,1926年入党,曽奉命在芜湖的的青帮组织当卧底,后来去了上海,加入周恩来领导的特科,在情报战线上屡建功勋,和钱壮飞、胡底并称“龙潭三杰”。多年来李克农一直从事情报工作,被誉为“红色特工之王”。
李克农上将
战争年代李克农没有领兵打过仗,但功劳非常大,毛主席曾对人说,当年如果不是李克农和钱壮飞他们,中央很多同志,包括我和恩来都不存在了。加上李克农主持了朝鲜停战谈判,也是大功一件,1955年大授衔时,经毛主席特批,李克农被授予上将军衔。
时间回到1951年7月。朝鲜停战谈判开始后,毛主席和周恩来一致认为,李克农是主持谈判的最佳人选,要他去开城坐镇指挥。李克农时任军委情报部部长兼外交部副部长,体弱多病,他担心因病误事,向毛主席提议,是不是让外交部其他同志主持谈判更好。毛主席却说,还是你去吧!于是李克农抱病出发了。
随同李克农去朝鲜的还有乔冠华等人,乔冠华是大名鼎鼎的外交官,兼任国家新闻局局长,才38岁,担任谈判代表团顾问,李克农的副手。他们不直接参加谈判,对外称“李队长”、“乔指导员”。李克农在幕后指挥谈判,遇到重大问题,通过电报请示毛主席。
起初谈判地点在开城。中朝代表团分为前方、中间站和后方指挥三线,第一线是志愿军代表邓华、解方等人和朝鲜代表,第二线是乔冠华和负责联络工作的柴成文(后来柴成文和边章五等人上了一线),第三线才是在幕后掌握全盘的李克农。
从开城到板门店,两年时间里,李克农日夜忙碌。每次谈判会议结束,一线和二线人员向李克农汇报情况,志愿军还派了一个参谋组,每天汇总战场上的情况上报李克农。每晚10点,李克农召集三线人员开会,根据谈判进展和战局研究策略,形成具体的方案后电告中央、彭总和金日成,再按照国内制定的大方向确定下一步对策。
朝鲜停战谈判比较特殊,战争还在进行,双方都希望赢得战场优势作筹码,因此会场气氛很紧张,双方见面时互不理睬,没有寒暄、握手,两边都有否决权,有时候谁也不说话,干坐半天,有时候抢着发言。
美军代表态度蛮横,总是胡搅蛮缠,李克农叮嘱一线的同志要冷静,不要轻易被对方激怒。他说,我不担心哪些同志会在谈判中丧失立场,担心的是多数同志年轻气盛,经不起人家挑逗而冲动。
李克农的担心不是多余的。这种谈判比的是耐心、策略和技巧,也需要坚强的神经。我军一线代表缺乏经验,和敌军代表面对面坐着,还得彬彬有礼地谈话,确实不容易做到。
有一次美军代表无理取闹,把解方气坏了,怒骂对方混蛋。经李克农开导,解方想通了,此后参加谈判,冷静得像一尊雕塑。虽然美军代表中不乏谈判老手,也占不了便宜,还闹出了抛硬币解决问题的笑话。
李克农在代表团里威望很高,工作上严肃而稳健,又善于团结人。他在主持谈判,却从来不让人感觉到以他为主,待人和蔼可亲,包括朝鲜同志在内的工作人员都很尊重他。
据参加谈判的一位干部回忆说,李副部长(李克农)是我方代表团无可替代的人物,组织能力强,威信高,如果不是他指挥,很多事情都不好办。他的风度和气魄也让大家折服。也有人回忆说,李克农作为谈判前线总指挥,充满智慧,精力无穷,一次次挫败了敌人的阴谋,为中朝人民赢得了和平成果。
乔冠华(中)
整个谈判期间,李克农的身份一直是保密的,美国人只是猜到中朝代表后面有人指挥,却不知道是谁,所以美国的媒体上从未出现过李克农的名字。
李克农有哮喘病和心脏病,朝鲜的冬天加重了他的病情,有一次开会,李克农喘得厉害,昏了过去,幸亏及时抢救才苏醒。1951年11月,中央派外交部另一位副部长接替李克农的工作,要他回国疗养。李克农却拒绝回国,说“临阵不换帅”,坚持留下来工作。
其实李克农坚持工作还有一个苦衷,他担心新来的同志和乔冠华闹矛盾,影响大事。乔冠华作为我方代表团顾问,对停战谈判也功不可没。他是代表团中的才子,在德国进修过,会好几门外语,思维敏捷,工作能力强,但不好相处。
新到朝鲜的副部长说,乔冠华骄傲自负,人称“乔老爷”,自己根本管不住他,反而还受制于他。两人之间一向有矛盾,李克农心中有数。在领导能力上,李克农更胜一筹,他也觉得乔冠华比较难相处,但他从不当着别人的面批评乔冠华,最多私下劝导一下。乔冠华虽然目中无人,也不敢在李克农跟前造次。
乔冠华的两大嗜好是烟和酒。每次开预备会,手边总是放着一瓶茅台,说到高兴处就喝一口。如果李克农和朝鲜同志都在场,他就不好意思喝了。谈判期间,乔冠华和李克农在工作上配合还是很好的,但乔冠华心里一直有点不痛快。
因为李克农是总指挥,每次向中央提交的报告,都是李克农先讲一个大概,然后乔冠华口述细化,让秘书记录,再经李克农审阅后发出。停战协议达成后的第一个中秋节,乔冠华喝醉了,说了李克农的坏话,摔了酒杯,抱怨说,他给毛主席的报告,“都是老头子一个人签字。”
“老头子”指李克农,李克农当时不在场,但周恩来在场,事后严厉批评了乔冠华,让他给李克农写检查,赔礼道歉。乔冠华也意识到自己太过分了,给李克农道歉时眼泪都出来了。李克农只是平静地说:“这事儿我早就知道了。你眼里没有几个人,要吃大亏的。”
李克农还向周恩来说情,使乔冠华免于受处分。直到1962年李克农病逝后,乔冠华才听说这件事,感动得流泪,对人说,李克农真是宽宏大量。我写检讨是出自真心。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云音弹史):乔冠华对李克农出言不逊,李克农死后,乔听说一件事,当场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