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6月8日的早上,我国“两弹一星”元勋之一的姚桐斌如往常一样,骑着自行车按时上班。
快到中午12点时,他收拾好了办公桌上的书籍文件,下楼回家吃饭。
万万没想到,姚桐斌中午下班回家后被坏人拖走,用铁棍打死,死亡地点距离他家不过1公里。
年仅46岁姚桐斌被迫害致死后,他的遗孀彭洁清怀着悲愤的心情,一直为丈夫申冤。
周恩来总理当得知姚桐斌遇害的消息后,甚至手中的茶杯都滑落到地上,气愤地说道:“姚桐斌是我从海外要回来的专家,国家需要这样的专家。”
周恩来马上让协助自己工作的粟裕乘直升机前往七机部进行调查,严办凶手。
李先念副总理也就姚桐斌被迫害致死的事件,作出重要指示。
在当时那个混乱局面下,乱棍打死姚桐斌的凶手一直逍遥法外。
直到11年后的1979年,打死姚桐斌的凶手才得到了正义的审判。
图|正在工作的姚桐斌
姚桐斌于1922年生于江苏无锡黄土塘镇一个农民家庭,1934年,姚桐斌考入著名的无锡一中。
由于家里实在拿不出学杂费,他上了一段时间后便辍学,后来在镇子上摆了一个卖香烟的小摊,当了两年的小商小贩后,姚桐斌才为自己挣够学费。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姚桐斌考入国立十三中高中部,多次在江西全省会考中获得第一名。
高中毕业时,姚桐斌报考七所大学,均被录取,经过再三选择,他选择进入位于唐山的交通大学工学院矿业系深造。(今西南交通大学)
为了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姚桐斌利用课余时间去打扫实验室或分发信件。
1946年,姚桐斌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公费留学的资格,前往英国伯明翰大学工业冶金系攻读博士学位。
在英国留学期间,他时刻关注祖国动态,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相继组织了“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英国分会”;加入了“中国留英学生总会”。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远在英国的姚桐斌欣喜万分,他与同学们怀着满腔热情,为祖国奔走宣传,被誉为欧洲学术界的“红色信使”。
此时的姚桐斌早已按捺不住内心的渴望,他无比迫切地想回到祖国。只是学业未成,姚桐斌只得继续留在欧洲。
1951年12月14日,姚桐斌获工业冶金学博士学位,他的毕业论文引起欧洲学术界的注意,其导师甚至这么说过:“姚桐斌是我最好的学生之一。”
后来,姚桐斌被伦敦警察厅驱逐离开英国,世界首席铸造学教授皮沃斯基竭力邀请他去联邦德国亚琛大学工作。
在亚琛大学期间,姚桐斌写了多篇关于金属粘性和流动性的论文。
根据他的同事,后来担任柏林大学教授弗洛贝格回忆:“姚桐斌是研究金属及合金黏性的著名科学家,他的笑容有着阳光般的魅力,周围的同事都喜欢他、钦佩他。”
转战德国期间,姚桐斌一如既往地为新中国进行奔走宣传。
1956年,姚桐斌在中国驻瑞士使馆加入中国共产党。
值得一提,在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姚桐斌是唯一一位在西方发达国家入党的。
1957年,姚桐斌感到学业有成,是时候回到祖国,于是他向亚琛大学提出回到祖国的请求。
遭到校方与德国政府拒绝后,他想方设法,在周恩来的协调下,终于在1957年9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中。
回国后,姚桐斌到成立不久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导弹研究院工作。
1958年初,姚桐斌进入导弹研究院材料研究组。
当时的中国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偌大的一个国家甚至都无法生产不锈钢,更不用说航天材料。
在一穷二白的情况下,姚桐斌带领科研人员反复分析研究,经过无数次试验,与上海某单位一起研制成功高温钎焊合金及其他相应的焊接工艺,满足了中程火箭发动机研制生产的需要。
因工作能力突出,姚桐斌很快被任命为航天材料及工艺研究所的所长。
图|在伦敦宣传的姚桐斌(站立者)
从1960年至1965年间,研究所前前后后开展了500多个研究课题,80%的科研成果都应用在了火箭发射卫星上天的事业上。
中国第一枚火箭上天的时候,它的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全部实现国产,其中离不开姚桐斌领头的相关科研成果。
2012年,我国著名材料学家师昌绪就说过:“姚桐斌‘材料先行’的理念对于如今的航天事业发展仍有指导意义。
虽然姚桐斌没有直接参与嫦娥工程,但他的指导思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20世纪70年代,因为当时中国发动机材料不过关,我国火箭发射屡屡失败。
科研人员根据国外期刊上的一篇法语论文,解决了发动机材料的问题。
后来一查,这篇论文的作者居然是已经离开人世的姚桐斌。
只可惜,如此爱国且为中国航天材料打下坚实基础的姚桐斌,却在“十年浩劫”期间被歹徒乱棍打死。
倘若姚桐斌没有遭遇意外,他的科研成果绝不仅限于此,我国的航天工业发展将更加顺利。
时间来到1966年,全国陷入一片混乱,就算是搞航天工业国防尖端技术部门的七机部同样未能幸免。
当年无论是各级领导干部还是技术干部和工人,都避免不了地牵扯到这桩历史风波中。
两年后的1968年,七机部从原来较温和的“文斗”变成了更为激烈的“武斗”,姚桐斌住的宿舍距离“无产阶级革命派总部”才几百米。
红卫兵单方面制定规矩:七机部家属宿舍晚上9:00之后不准任何人外出。
此时的姚桐斌仍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中,当他的妻子还有同事朋友都劝他赶紧搬离宿舍,前往一处更安全的地方时,他总是摆摆手说道:“谢谢你们的好意,无论文斗还是武斗,与我们技术人员有什么关系?”
时间到了1968年6月,姚桐斌因花粉过敏症导致鼻涕眼泪不停,有时还发烧。
妻子彭洁清劝他到中医医院去看看,同时可以借此机会出去避避风头,但姚桐斌却说:“马上有一个重要会议要召开,我必须参加。”
1968年6月5日和6日,姚桐斌带着703所的三位室主任到空间技术研究院,参加在那里召开的“中国第一颗回收型人造地球卫星的技术讨论和计划工作会议”。
姚桐斌参加讨论,作出重要发言,代表703所承接下了难熔金属及其氧化涂层和高温隔热材料等多项重大研制任务。
回到研究所后,姚桐斌立即向有关科室布置具体任务,他本人则找来许多材料,与同事们一起加班加点。
6月8日的早晨7点,姚桐斌如同往常一样,提着一个热水瓶,骑着自行车按时上班。
一进办公室,姚桐斌发现很多同事都没来上班。
原来,他根本不清楚当时家属区附近的“武斗”愈演愈烈,许多同事都出去避风头了。
姚桐斌不明白其中原委,但是这么多同事都不来上班,相关科研工作只得暂时搁置。
图|姚桐斌归国前的照片
姚桐斌也没闲着,堂堂703所所长,他把办公室的桌子和地板擦得干干净净,然后静下心来看书办公。
快到12点时,姚桐斌收拾了办公桌上的书籍文件,如往常一样离开办公室,准备回家吃午饭。
两名工程师在楼梯口看到了姚桐斌,急忙打招呼:“姚所长,外面正在武斗,您还是先等一等,暂时别回家。”
姚桐斌谢绝了同事的好意:“上午我刚看完了一个技术报告,吃完午饭后回来还得继续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啊同志们。”
结果姚桐斌就这样死在了距离他家不到1公里的地方,他是被坏人拖出去,用铁棍活活打死的!
当时姚桐斌与彭洁清最大的女儿9岁,最小的孩子才3岁。
姚桐斌的牺牲震惊了中央,当秘书把这个消息告诉正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周总理时,他老人家手中的茶杯一下子就掉到了地上。
周恩来当即就要求协助自己工作的粟裕立即查明姚桐斌被害案件。并立即给军队有关部门列了一张对我国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名单,要求军队对他们进行保护,必要时可以采用武力保护。
粟裕很快来到七机部。
查来查去,这位尽打“神仙仗”的解放军开国大将却一直没有找到凶手,这可急坏了姚桐斌的遗孀,她立即他多次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信,希望能为丈夫申冤。
那时七机部领导更换频繁,每次来了新领导,都很难落实中央领导同志“破案惩治凶手”的指示,姚桐斌的冤屈长期未能得到伸张。
直到1977年10月,老一辈革命家宋任雄出任七机部部长。
宋任穷来到七机部后,他对该处长期混乱的局面进行大刀阔斧改革,远赴内蒙古、川北、南京等部属单位看望老干部、科研人员和工人,并尽量解决他们的工作与生活困难。
宋任穷在七机部时,还先后召开了五次,几千人到上万人参加大会,进行揭批“四人帮”的斗争。
下了大力气平反冤假错案和落实干部的政策。
在这种形势下,彭洁清看到了为姚桐斌申冤的希望,她鼓起勇气去找宋部长,申诉他们一家所受的苦难。
得知了姚桐斌被害详细经过后,宋任穷立即向李先念副主席写了一封信。
在五届全国人大会议期间,宋任穷和罗青长同志一起向邓小平作了汇报,建议追认姚桐斌为烈士。
1978年3月18日,中国全国科学大会开幕那天,七机部为姚桐斌在北京八宝山烈士公墓举行了追悼会。
1979年,杀害姚桐斌的主犯于高被公安部门逮捕,于同年4月被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行凶致死人命罪判处有期徒刑15年。
此时的宋任穷已经调离七机部担任中央组织部部长,离开之前,他专门找到彭洁清,语重心长地对她说道:“以后有困难就来找我。”
1984年,彭洁清为了解决住房问题。不得不写信给宋任穷。
图|彭洁清与姚桐斌
接到信后,宋任穷立即作了批示:“姚桐斌同志是从国外回来的一位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被中央追认为烈士。周恩来总理生前多次讲过他遗嘱的住房问题应妥善安排,此事应该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妥善处理。”
不久后,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为彭洁清和孩子们在市区安排了住房。
后来在宋任穷的鼓励与帮助下,彭洁清写的一篇纪念姚桐斌的文章,于1992年1月刊登于《人民日报海外版》。
至此,姚桐斌烈士的在天之灵终于能得到告慰。
诸如姚桐斌、钱学森这些归国科学家。他们是放弃了国外优渥的生活,不顾一切回到中国,为各族人民的事业与国防科研的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姚桐斌生前曾经不止一次说过:“我是为了国家的发展而回来的,绝不是为了追名逐利。”
斯人已逝。姚桐斌虽然不幸离世,但他留下的一系列科研成果与其拳拳报国之心,仍在激励后人砥砺前行。
感念诸君情谊,感谢三点一转。
遥望诸君春好,安康。
2023年6月2日15时
今古·厦门·今古轩。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今古言堂):今古 | 1968年,“两弹”元勋被乱棍打死,周总理:严办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