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昌,人民公仆的楷模,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他为“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在中国,在今天,一位共产党的县委书记,在他去世后,居然会被普通的当地民众尊称为‘公’。” 到过福建省东山县的作家梁晓声,曾为所见所闻而慨叹。
谷公的事迹大多来源于福建省,见诸于谷公家乡河南省林州市的事迹却少之又少。水有源,树有根。是激情燃烧的岁月孕育出不同凡响的英雄模范,是太行精神煅造出具有共产党人“四有”的谷文昌精神。
我是谷公的老家人一一河南省林州市人,从事党史工作40多年,深受谷公的事迹所感动,为此,我将这些年来收集、采访、整理的有关谷公在林州的资料,撰写为纪实文学《谷公前传》,并将部分章节在《河顺文艺》原创首发,以飨读者。
‘’
【谷公前传】
■ 魏俊彦 / 文
太阳从晨曦氤氲中喷薄而出,东方天空的霞彩很快便已消散,阳光的射线带着欢快的温馨洒向太行山的山庄窝铺。大大小小的麦田绿色茵茵,一块一块的,层层叠叠的,像龟身上的甲纹,纹理斑驳而有章法,麦叶上顶着晶莹的露珠,在辉光下一闪一闪的,不知何时隐身而没。
山道上走着两个汉子,一个三十多岁,中等个儿,淡黑色剑眉下忽闪着一对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再配上双眼皮的镶嵌,给人的印象是既干练又慈祥。陪着他的是个大高个儿,方脸,络腮胡须的,二十五、六岁年纪的汉子。
“启新,咱庄的麦子长得还真不赖,一块赛一块的,今年年景不会瞎巴(瞎巴,差的意思)呀!”中等个儿微笑着说。
“嗨,谷区长,这今年咋能跟往年比嘞,往年都是给地主、富农和有法儿家种地,去年一土改,一斗封建,那是给自己家种,老少爷儿们劲大着呢!”高个儿汉子瓮声瓮气地回道。
“您看,”启新指着眼前一大片田地,“俺村有126户人家,560多口人,1100多亩地,过去光王老四他们四家地主就占一半多地,贫雇都给他们出劲拔力的,一年到头也不落啥,只能糠糠菜菜瞎过活了。”
“喏,往西南瞧,那有一块大地,”谷区长随着指向望去,看到一块呈弧状的地块。
“石头岸像射箭的弓一样,那就是地主王老四的坟地。人们传说呀,王老四祖上请了一个封建看阴宅,就蹭了这块莹地,说是‘拉弓如满月,箭出似流星,富贵大布袋,噌噌长金银’,还真的发了家,有庄有地有钱粮,他那个大孩仔还在刮民党(指国民党)军队里当上了司令什么的,其实,共产党领导咱一斗封建,才知道捏(捏,你之意)王家不是气运旺,是捏心狠手黑,敢瞎抓挠,敢刻薄人!”
谷区长忙说:“启新,你想起啥说啥,并拘宾(不要拘束之意),我们才进村,什么都不了解,咱庄上古来千年随便扯了,我爱听。”
“那中,你说俺这庄姓王的大家大户,咋不叫王家庄、王家洼哩,看叫这刘家洼,其实,俺这庄北宋以来叫‘北荒庄’,名儿不好听。到了清朝年间,富绅刘半街在北荒庄发了家,要不人家叫刘半街嘛。所以豪门说话硬气,刘半街就把庄名改名‘刘家洼’了。”
“哦,原来有这个说道,有意思。”谷区长若有所悟,“我说启新啊,要说硬气,咱穷人为啥在村里,在社会上不硬气,那是咱受压迫受剥削,受制于人,仰人鼻息,归根结底是没有民主权力,现在咱穷人翻了身,当家做主了,咱不也硬气咯。以后,咱人民也可以改村名,改地名,说不上来还改国号呢!”
(未完待续)
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他就是”四有”干部楷模——谷文昌。
– 作 者 简 介–
魏俊彦 笔名新生,林州市河顺村人,大学文化,长期从事红色文化史料的研究和写作,编著出版有《血荐轩辕》《林州热土领袖情》等10多部文学、历史著作。爱好诵读、曲艺和书法。
版权声明:【河顺文艺所使用的文章、图片及音乐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敬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谷公前传(选载)】第六章 1. 初见刘家洼 | 魏俊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