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看史
文 | 编辑:栗子
前言:在浓烈的战火中,34岁的少校李和平勇敢地呼喊着“向我开火”,他的身影在这战场上仿佛一颗璀璨的星星。他,正是李德生将军的儿子。
这样的英雄壮举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父亲李德生的熏陶下,李和平从小便怀有军人的梦想。
那么,他是如何追求并实现自己的军旅梦想的?他的人生轨迹又是怎样的,为国家做出了哪些贡献?
李德生
将军李德生,出生于河南新县的陈店乡,从年轻时期便投身革命,屡次建立辉煌的战绩,是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他曾三次“孤身入虎穴”,完成险境任务。
1955年,他荣获少将军衔,而在1988年,他进一步被晋升为上将。
抗日战争期间,他化装农民进入敌后侦察,然后组织突击队歼灭日军。在内战时期,他曾两次冒险调停冲突,化解危机。九一三事件中,他也孤身前往空军基地坐镇指挥。
1952年,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他于9月被提拔为十二军的副军长,随后在11月,他成为了上甘岭战役的前线总指挥。
上甘岭战役是朝鲜战争中我军取得的重要胜利之一。上甘岭位于朝鲜的东部,其地势异常险峻。美军曾多次试图攻占这个战略要塞。
李德生将军负责指挥12军,及时支援了前线濒于崩溃的部队。他吸纳了15军的实战经验,并创新战略方针。
李德生将军组织团队模拟战局,研究新的战术,并成功抵挡了美军的进攻,进而扩大了我军的阵地。经过30天的激战,上甘岭的战功再度被铭记。
战后,李德生将军为争取战果让步,没有和友军争功,许多年功绩都不为人知。
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面临战备和备战的压力,李德生坚决让儿子入伍,以身作则。
当时正值文革后期,社会秩序还很不稳定。加之苏联与中国关系恶化,出现严重威胁,全国强调“深挖洞、广积粮”“备战备荒”,预计会有一场大战。
许多家庭害怕子女真的参与战争,但李德生却大义凛然,让儿子入伍报国。
李德生家风的传承者李和平
20世纪70年代,李德生将军已经是高级将领,但在困难时期他仍过着艰苦的生活,与家人一起吃“南瓜饭”充饥。
为了带头参军,李和平高中毕业后就入伍了。按照父亲的要求,他从基层步兵做起,没有沾任何光环。
李德生将军始终反对因家庭背景而给予李和平特殊待遇,坚信他应该在基层历练。
有一次,李和平具备了成为大学工农兵学员的条件,但李德生将军坚决反对,并从申请名单中剔除了他的名字。
还有一次,军队计划提拔李和平担任参谋,但李德生将军还是坚持他应继续在基层工作。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李和平激烈请战,在父亲支持下到前线作战。在攻占越军阵地的战斗中,李和平指挥突击,结果被越军重兵围困。
形势危急,李和平命令士兵藏进掩体,自己向我军炮兵发出命令,请求向己方开炮。在炮火掩护下,李和平率部成功守住阵地,为我军赢得胜利做出突出贡献。
在1984年至1985年期间,曾经的上甘岭英雄106团又一次在上甘岭展现了他们的英勇。李和平服役的106团,其前身就是当年李德生指挥过的91团。
这支著名的“上甘岭英雄团”,曾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许多战斗英雄。
在与美军的激烈交锋中,胡修道展现出了卓越的勇气,独立战胜了280名美军,这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为他赢得了显赫的声誉。
与此同时,91团里还诞生了如朱友光、王万成等杰出的战将。
按照老山的战术轮换安排,南京军区下属的1军主导了1师、12军的36师以及其他附属部队的行动。他们于1984年12月接手了老山的防务责任。
36师的106团驻扎在老山的八里河区域。该地地形险恶,错综复杂的山谷使得防守困难。这一地区与后方联系较为遥远,时常受到越军的炮火打击和突袭。
很多时候,因为越军的炮火封锁,食物和水都难以及时补给。因其环境的恶劣和与当年上甘岭的相似,这里被戏称为“80年代的上甘岭”。
一次越军围攻时,甚至高喊“活捉李和平”,企图绑架他要挟我方,但都被李和平指挥的部队战胜。
成长中的磨砺
李和平生长在高干子弟家庭,父亲李德生是军级干部。但李和平从未享受过特殊优待,反而经历过更多考验。
孩提时,李和平住校生活极为艰苦。每日清晨啃一碗玉米糊糊充饥,午饭仅有一两重玉米面窝头,晚上仍是清淡的玉米糊糊。周末能有块小月饼犒劳自己已是奢侈。
后来北京求学,5毛钱零花钱勉强应付课外学习及洗漱用品。月余只能舍得买一红豆月饼充饥。
课余时间,想看场电影也要掂量自己的小钱袋,最后在电影院门口徘徊了一个小时还是选择了放弃。
尽管生活条件艰难,李和平始终没有诉苦。深受父亲“在基层刻苦锻炼”的影响,他果断中断高中学业,主动加入军队,踏入了父亲曾经奋战的部队,开启了自己的军旅之路。
入伍后,李和平不但没有获得任何优待,反而承受着比其他战友更艰巨的考验和锻炼。他没有一丝怨言,只是埋头训练,努力完成每一项基础工作。
四年后,通过不懈努力,李和平终于加入了党组织。之后又过了四年,在层层选拔中脱颖而出,被提拔为班长。
李和平部队里月收入只有区区几十块钱,除必需开支外,剩余都用于帮助困难战友,自己则节衣缩食,成为“月光族”。
李和平婚礼时,李德生夫妇仅送两床被褥作礼,李和平想要的三五百婚庆经费大办婚礼,李德生将军批评他铺张浪费,后来无果而终。
1977年恢复高考,李和平想重拾学业,但父亲直接否决,要他继续基层锻炼。每一次晋升,父亲也只是淡然说声“再接再厉”,从不轻易表扬。
在父亲严格要求下,李和平时刻提醒自己当好一名合格军人,以实际行动回报父亲的嘱托和期待。
正是这般自强不息的精神,使他在逆境中成长,最终绽放异彩。
高喊“向我开炮”
1979年,中越战争爆发,李和平放弃了参谋的职位,坚持加入步兵团参与前线作战。在贴身参与多次战斗后,他逐渐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指挥员。
有一次,李和平率领的连队成功攻下了越军的防线,但很快他们被敌方大部队包围。四处都是敌人,子弹如同倾盆大雨般密集落下,士兵的伤亡数字迅速上升。
面对这危急的形势,李和平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恐慌。他迅速判断了战场局势,果断命令士兵们立即就地找掩体,而他本人则依靠壕沟,持续领导冲锋。
随后,他抢过无线电,在飞扬的尘土中大吼:“向我开炮!”,士气低落的炮兵听见副团长的呐喊,瞬间振奋起来,火力全开对己方阵地进行轰炸。
越军万万没想到我军会这样反客为主,惨遭重创。硝烟散去,李和平竟奇迹般活了下来。
这次生死绝境的考验并没有打垮李和平,反而让他在以后的战斗中继续表现出足智多谋和堪称典范的沉着冷静。
许多年后,当人们回首那场战争时,都不禁对他的气魄和勇气心生钦佩——面对枪林弹雨从不退缩,面对绝境从不茫然。
当时的战场异常残酷,弹雨密布,几乎难以生还。但李和平始终将士兵的生命置于第一位,在每次行动前都会精心部署,尽可能减少无谓的牺牲。
他的沉稳和隐忍给广大战士注入了巨大的信心,也树立起一个可供后人学习的榜样。
作为一名出色的军人,李和平不仅在战场上展现过人的勇气和头脑,他退役后平凡的生活也令人钦佩。
李和平始终牢记父亲“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教诲,无论环境如何变迁,他都坚持自己的信念和操守。
退伍后的李和平并没有沉湎于荣誉,而是继续在基层工作岗位上辛勤耕耘,以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军人应有的风骨。
笔者认为
许多年过去,那场战争已成历史,但李和平无畏的精神永远值得后人学习。面对逆境,他从不退缩,面对绝境,他从不茫然。
新时代需要开拓进取的精神,更需要理性与宽容。让我们在缅怀历史的同时,也保持清醒和开放的心态,共同建设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