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顺文艺.第625期】
近期文章预告
*散文 天堂山赋(视频) ——魏存生
*书画 余文画作欣赏–余文
*散文 玫红色的回忆–弦月(文)紫玲(诵读)
*散文 母亲的老屋–张金苏r
*散文 父爱如天–王成英
说明:发表先后以当天发布为准。
【原创首发 侵权必究】
□ 文| 杨文芳
每逢九月九日,是俺们这些白发苍苍老年人的隆重节日。每当此时,那些老哥儿老妹儿们,似乎也挺直了腰杆儿,不像以前那么弓腰驼背的厉害。可不是嘛!今天是国家专给俺们老年人法定的节日——重阳节啊!
九九年年有,重阳岁岁过。好久没回家了,我决定回去一趟。
一进入正在创建“五星”级党支部的东寨村辖区边缘(安姚公路段),就看到左边一行人,手握卷尺,在路边儿比比划划,写写算算。管他呢!抖音里不是经常告诫咱,要想宜寿就清闲,倒了油瓶也别管吗?走吧!别耽误了村里为咱老年人准备的大烩餐!
不经意的一抬头,哟嗬!这什么时候路边冒出了一排整齐的路灯杆?往远处看,噢!十二米高的电杆上,工人正在紧张的安装中。哈!这倒是新鲜事儿!
四五十年代,这里曾是一条扔埋死孩的自然深沟。每到晚上,人人谈沟色变,就连那一天不出手、晚上睡不着的毛毛贼,也不敢到这里来“光顾”。老百姓有个顺口溜:
一下安姚路,
必经“死孩沟”,
匆匆脚步紧,
一步一回头。
走过一身汗,
片刻不敢留。
所以,前段时间,安路灯就成了“穷”支书杨现军的心病。难道……
刚到村边儿,在流水潺潺的小河岸边上,整齐地放着两个垃圾桶。往别处看,也是成双成对的。老眼昏花,走近一细瞧,咦?是黑绿两种颜色。问其原因,刚倒完垃圾的小朋友告诉我说:
“爷爷,你没看到吗?两个颜色是要求垃圾分类呢!不知道吧?”
小朋友做了个鬼脸。我不知该怎么回答,礼貌性的向小朋友竖了个大姆指,点了个赞。
前面就是通往村委会的桥西了。在这个十字路口的西墙上,赫然醒目地贴了一张《致全村群众的一封信》——
这是全体党员、群众代表,表决通过东寨村民委员会的一封信。从内容上来归纳,中心意思就是取消传统的耗工耗时的浪费习俗。看来,移风易俗已深入民心,铺张浪费的陋习从此就要划上句号了。想起那农村办红白喜事时,费心劳神的规矩和打肿脸充胖子的铺张浪费就犯怵。往往办完事,人蜕一层皮,身背一堆债。现在好了,我的心里涌上了一股暖流。
“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一阵整齐激昂的歌声,伴随着现代化的电子琴声传来,打断了我的思路。这是“林州市国学会”,在队长郑宏云(出嫁到外村的闺女)的带领下,在两委院里,为本村的父老乡亲自费歌舞演出。我赶忙紧走了几步。
哇塞!出乎我的预料,大院内人山人海,黑压压……不对不对!应该是银白色一片!偌大的院子,穿着各色各样衣服的老年人,坐在一统红色的塑料凳子上,正饶有兴趣地看着台上表演的文艺节目《不忘阶级苦》呢!
“咱正在争取公路管理局对进咱村的主道铺油的资金支持。你回来时没瞅着路边的设计人员在丈量尺寸吗?”
支书杨现军见我问起关于《创建五星级支部》的计划来如是说。
“噢噢!原来如此!”我急口回答。
“将近600米的沥青路主体框架合同已签定,不日内可以动工。”支书杨现军信心满满地说。
“全村74名党员,1700口人在看着咱,只有“生态宜居”实现了,“文明幸福”才能达标呀!”不善言谈,墩实厚道的支书现军引用了文件里的“两星”(生态宜居星和文明幸福星)道出了心里话。
“那安路灯的资金是?”我带着不解地问。
“这个问题呀!你到咱村《爱心功德簿》里去找答案吧。”没等我说完,现军卖了个关子。
中午,老人们吃过咱本乡本土,最熟悉的口味和最传统的大锅饭后,在林州市“九九敬老雷锋团队”的诚邀下,所有的演员齐上阵,一对一以人配对儿,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修剪指甲带洗脚。
习惯了自食其力的80多岁的老奶奶王顺英老人,眼含热泪地说:“姑娘,难为你们了!”“奶奶,别这样说,这是我们晚辈儿人人应该做的!”一位身着表演服装的女孩儿响亮地说。
看到这里,我眼眶湿了。
我想起了小时候,为奶奶端洗脚水的情景。那气味,现在想起来还敏感着呢!要知道,那是我的亲人呀!现在呢?她们把毫不相干的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做着只有亲生子女才可能做的事儿,是孝敬?孝心?还是孝道使然?我已无法自控,任由热泪流过脸颊。
翻开东寨村自2018年以来,那本人人心里装着的《爱心功德簿》,清楚地记录着那一串串献着爱心的数字、看着那熟悉的、也有陌生的名字,我的心在升华、在跳动、在沸腾:
——杨森昌连续5年为老年人捐小米,从开始的340份到现在的370份。
——郭双鱼连续四年,每年捐款3000元,共计12000元。
——郑太花(嫁出去的姑娘,文科状元郑媛媛的姑奶)捐款2万元
——郑志海捐路杆灯具及人工折款3500元
——郑红云(嫁出去姑娘)捐物折款4000元
——郑保昌(老干部)捐款3000元
……
这一溜跳跃着金灿灿沉甸甸的数字,说明了什么?我陷入了深思。
突发奇想,一道被世人饱经争论的世界级哲学难题在脑海里显现:最原始时到底是鸡生蛋呢?还是蛋生鸡呢?
纵观现实,是人民的信赖与觉悟激励了党支部一班人?还是党支部一班人的所作所为感动了父老乡亲?(甚至外嫁的姑娘)
我想,东寨村两委一班人,有这公平公正以人为本强大“磁场”的吸引,谁还会惹事生非,非法上访?谁还会心不往一处想、劲儿不往一处使呢?
这或许就是答案!
东寨村,这个旋转的陀螺,像上足了的发条,发挥着党支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父老乡亲这个加速度的外力鞭策和监督下,正在向着“生态宜居”、“文明幸福”和乡村振兴这个宏伟目标、披荆斩棘地全速前进!
杨文芳 笔名海阔天空,林州市河顺镇东寨村人,爱好书法和文学。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河顺文艺):【文苑芬芳】前进中的“陀螺”村 (2) | 杨文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