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黑海海峡在经济和军事战略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曾是大国必争之地,有着多个国家的重要沿岸港口。

鲜有人知的是,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和它的设计师巴比奇也曾从黑海而来。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巴比奇身为乌克兰的顶级设计师,曾经参与苏联时期所有航母的资深专家,为何会选择漂洋过海的来到中国?

之后乌克兰大量人才来到我国,又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他们如今生活的如何呢?

航母之父巴比奇

要说巴比奇,还要先从辽宁舰说起,辽宁舰作为我国第一艘航母,大家都知道,并不完全是由我国独立设计建造的,它的前身其实是苏联的“瓦格良”号航母。

苏联解体后,建造尚未完成的瓦格良号舰母成为了乌克兰的财产,但由于乌克兰政府无力继续建造下去,已完工70%的“瓦格良”号航母被迫停工,面临被拆解后出卖的命运。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当时的中国正在为航空母舰的研发工作而发愁,联合国五大常任理事国中,只有中国没有航空母舰,拥有一艘自己的航母是我国一直以来的愿望,在新中国尚未成立之前便有此之愿。

听闻乌克兰有意出售这艘前工业大国的半成品航母,各国纷纷派代表前往乌克兰协商。

尽管这艘航母并未建造完成,但无论落入哪个国家的手中,对其他国家来说都是一种巨大的威胁,因此各个国家彼此暗中较劲,即便不能收归己有,也绝不能落入他人之手。

各国与乌克兰的多次交涉均以失败告终,就连俄罗斯也并未谈下这笔交易。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港商徐增平身负重任,亲自来到乌克兰,在看到“瓦格良”号的内部构造后,当即表示要买下这艘航母,要把它打造成一个大型海上综合旅游设施,当然,这也是为了掩人耳目罢了。

最后徐增平的创律集团通过竞拍,以花费2000万美元的代价拍得这件各国竞相争夺之物。1999年7月,创律集团雇佣一艘拖船,拖着“瓦格良”号开始了漫长的旅程。

但不少国家并不想让这艘前苏联的军舰归属中国,哪怕是以个人名义购买,用于非军事领域也不可以,“瓦格良”号归国的旅程依然受到了多方阻挠,甚至于一度因受到阻挠返回黑海,无法出港。

为了成功将“瓦格良”号运送回国,中国答应沿途国家不少条件,才使得这艘军舰顺利进入中国境内。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虽然历经千辛万苦,“瓦格良”号航母终于还是在2002年3月3日抵达大连,结束了耗时123天、漂泊15200海里的艰难远航。

但它并未向刚开始宣称的那样被改造为大型娱乐设施,由于种种原因,它一度被搁置在海港上一年而未有任何动作,任由民众靠近参观。

经过一番努力后,创律集团将其交给中国军方,中国也逐渐开始了对它的改造工作。

听说中国要对“瓦格良”号进行改造,加之“双引计划”的支持,“瓦格良”号航母的原设计师巴比奇也主动申请来到中国,加入到对“瓦格良”号的改造工作中。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为什么仅仅是听说中国要改造“瓦格良”号航母,就能吸引来这位乌克兰的国宝级专家呢?这还得从巴比奇与“瓦格良”号的渊源说起。

巴比奇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从小便立志为国做贡献,他也不负众望,为苏联成功制造了多件重工业产品,使苏联的军事工业获得极大的进步,人们为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赞誉他为“航母之父”。

“瓦格良”号是巴比奇尚在黑海造船厂工作时接手的最后一件作品,他亲眼看着“瓦格良”号从设计稿到初具雏形,为这样一件伟大产品的诞生付出了相当多的精力与时间。

众所周知,科学家对待自己的作品,就像对待自己未出世的孩子。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眼看着作品马上就要大功告成,孩子就要出世了,因为苏联的突然解体,“瓦格良”号的工作进度停滞,也永远停在了70%的完成度上。

作为一名设计师,作品未出世并不是因为作品本身的原因,而是因为外力迫使“生产”中断,这怎么能不让巴比奇痛心与遗憾呢?

加之乌克兰政府的决策失误,导致国民经济严重下滑,不少军工行业的人才被解雇、遣散,就连曾为国家研发制造出大型重工业军事产品的专家们也未曾幸免于难,被誉为“航母之父”的巴比奇就在其中。

失业后的巴比奇穷困潦倒,只能靠写书为生,如果可以的话,他还是想回到工作岗位,继续他奉之为生命的造船事业。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毕竟是为前苏联大国工作过的国宝级专家,不是没有其他国家的人来重金聘请,但都被巴比奇拒绝了。

美国赫然在列,也许这就是社会主义子民的骄傲与不屈,他宁愿一辈子写书,也不愿出卖自己的灵魂为资本主义打工。

无数血淋淋的历史证明,被金钱腐蚀灵魂的人,不仅没有得到高升,而且坠入到了无境深渊。

“双引计划”的提出,是中国为了引进前苏联的人才和技术,在自主研发的路上迈出第一步。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的国家,又是那样一个兼具不屈精神与大国担当的国家,巴比奇投靠中国,似乎是早就注定好的命运。

有了以巴比奇为代表的前苏联专家的助力,“瓦格良”号的改造异常顺利,中国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艘航母,并以改造时所在省份命名为“辽宁”号。

2012年,辽宁舰正式入列,此后,中国又陆续研发出了“山东舰”“福建舰”,据说这里面也都有巴比奇这位传奇专家的身影,也都离不开出身于乌克兰的外籍专家和中国的通力合作。巴比奇在中国实现了他的梦想与价值。

安225运输机:世界最大飞机

安225运输机是前苏联安东诺夫设计局研发的超大型军用运输机。超大型?有多大呢?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据记载,安225运输机最大起飞重量是640吨,货舱最大载重是250吨,相当于可以同时装载约65头成年大象在天空飞行。

自研发时起,安225运输机就在重量等方面不断刷新世界纪录,前后共有250多项,其所创造的多项世界纪录至今未被打破。

苏联解体后,这架庞然大物,连同它没未完工的“同胞兄弟”,一同归于乌克兰所有。

安225运输机,从出生开始,就承载了人类探索宇宙的梦想,但当时苏联的经济已经严重恶化到没有足够的财力支持昂贵烧金的太空探索计划,所以本意是制造两架的安225运输机,也只有一架存活于世。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安225

2020年,这架令世人称奇的超大型飞机,还曾到达我国的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接收医疗物资,运往波兰,为世界对抗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

可在2022年俄乌冲突中,这架飞机不幸于战火之中被毁,结束了它辉煌又坎坷的一生,不少人为这一巨物的陨落而惋惜。

但就在安225享誉全球,为乌克兰带来了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它的设计师维克多·科瓦尔斯基却曾在乌克兰首都基辅的街头被一群小混混殴打。

此事当时还被新闻所报道,大家也是通过新闻才知道这位创造出这架伟大飞机的科学家在自己的国家正遭受着不公的待遇。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维克多·科瓦尔斯基在新闻中说,他正常行走在班的路上,突然就被冲出来的两名混混拳打脚踢。

这件事被报告给了警方,可即便是警察来了,也并没有为他主持正义、讨要说法,反而加入其中,和流氓混混一起对维克多·科瓦尔斯基施暴。

混混们的理由给出的理由很是奇葩,他们觉得维克多仅是一个老头子,包里不可能鼓鼓囊囊的,一定是盗窃犯。

就是这样一个无厘头的原因,致使这位八十岁的伟大的科学家险些在街头丧命,他们检查维克多·科瓦尔斯基的公文包,看到里面满满的设计图纸时,才知道是他们搞错了。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可维克多依然没有得到他应有的公道,警方以一句误会草草了结此事。新闻传到中国,网友们对此愤怒不已,纷纷喊话,让维克多·科瓦尔斯基投奔中国。

虽是戏言,但也给这些科学家指出了一条明路。中国无疑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不仅能给这些晚景凄凉的科学家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也能让中国的科技实力更上一层,是国家与个人的双赢。

彼时的中国既缺技术,又缺人才,从零开始培养人才、钻研技术的话,不仅耗时耗力,而且进展缓慢。

在社会迅猛发展的当下,一步落下可能就是永远的落后,而落后就要挨打,周边的豺狼可一直没有放弃对中国进攻的想法。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为了尽快赶上其他国家的步伐,中国以诚心聘请之前合作过的苏联专家,以宽大的胸怀接纳他们,期望实现彼此的共赢。

安225的另一位设计师、前安东诺夫设计局的总工程师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就是看好中国的发展前景,主动投奔中国而来的。

来到中国之后,金琴科·瓦列里·彼德罗维奇大施拳脚,带来多个技术项目,不仅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还在业余时间培育人才。

他在中国的大学里开设讲座,教授科学,立志通过教育把科学的光辉撒向中国大地。

大量乌克兰人才来到中国

在巴比奇和维克多等人先后来到中国的影响下,不少乌克兰人才也相继来到中国,那么这个数量到底有多少呢?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据统计,在苏联解体后,仅从乌克兰流向中国的人才就有二百位之多,其中不乏像巴比奇这样的国宝级专家与维克多这样的重要人才。

是什么让他们放弃了自己的国家,背井离乡的来到千里之外的中国呢?

一切还要从苏联解体,乌克兰获大批遗产开始说起。在苏联未解体之前,乌克兰就是苏联的军工重地,不少重要的航空导弹以及船舶重工,都坐落在乌克兰境内,乌克兰也由此而诞生了一批重要的科研技术人才。

1991年苏联解体后,因为这独特的优势和“因地制宜”政策,乌克兰政府获得了一批相当丰厚的军事遗产,其中就包括“辽宁”号的前身“瓦格良”号航母和享誉世界的安225运输机在内的许多重工业产品,以及一大批乌克兰出身的科研技术人才。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按理说,有着如此雄厚的科技实力的乌克兰应该可以凭着这份实力立足于世界,又怎会沦落到如今惨不忍睹的模样?归根结底还是乌克兰政府并未重视科技、重视人才所致。

仅从维克多·科瓦尔斯基的待遇中便可见一斑,即便维克多·科瓦尔斯基已经处于八十岁的高龄,但他的毕生所学与实践经验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有所减少,只会像书本一样,越读越厚,越来越珍贵。

但乌克兰政府不仅没有重视这些技术人才,而且也并不珍惜苏联遗留下来的重工业武器,在西方资本主义的诡计下,轻易便将其所拥有的重工业产品销毁,自断臂膀,消解了他所唯一能对西方造成威胁的实力。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而后,乌克兰后续的经济改革出现失误,使他们的处境雪上加霜,国民温饱都成为困难,又哪里有闲钱投入到军事建设中呢?军工企业面临危机,科研人员下岗,生活艰难。

在这种境况下,乌克兰大量人才纷纷出走,接受其他国家抛向他们的橄榄枝,而我国由于独特的政治优势,是世界上唯一的社会主义大国,再加上更具吸引力的待遇条件,和之前曾有过与苏联合作的经历,不少乌克兰人才选择来到中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中国历来便是注重科技、重视人才,为了让这些外籍专家在中国体验到如同家一般的温暖,我国不仅免费为他们解决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问题,就连他们的家人子女也一起包办,享受着各种优待政策。

甚至于还在成都、重庆、西安等各军工重城中专门为这些专家设置了乌克兰小镇,就是为了能让他们安心留在中国,为中国的军工事业添砖加瓦,同时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

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双引计划”的实施,为我国吸纳了相当多的外籍人才,也为我国储备了不少丰厚资源,使我国的科研发展前进了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这是中国人文魅力的体现,也是中国与这些专家人才的双赢。

时至今日,中国仍然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和宽广的胸怀,欢迎各类优秀人才来到中国,而依然健在的那些乌克兰专家们,依然享受着优厚的待遇,他们在中国的广袤大地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与中国人民一起见证中国的成长与进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大浪淘尽历史风云):从航母之父到安225设计师:乌克兰有多少技术人才来到了中国?

(浏览 11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