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抵达陕甘苏区时还有多少人?

大少是道史君

中央红军长征时,兵力约8.6万。

其中,红一军团辖三师九团,近2万人,为全军左前锋。军团长林彪。

红三军团也辖三师九团,近1.8万人。为全军右前锋。军团长彭德怀。

红五军团下辖二师六团,近1.3万人,为全军总后卫,军团长董振堂。

红八军团辖二师,近1万人,军团长周昆。

红九军团辖二师,1.1万人,军团长罗炳辉。

这五个军团中,一、三、五是主力军团。装备好,战斗力强。

相比之下,红八、红九军团的装备和战斗力就差了很多。

红八军团的1万人,除500多人的中央警卫师和700多游击队外,其余都是连开枪都不会的新兵。完全没有战斗力。中央红军后来突破湘江防线时,红八军团仅一千余人渡过了湘江,几乎全军覆没。所以战后,红八军团番号被撤销。

红九军团的1.1万人,有四千是新兵,其余七千人由地方武装组成,比起八军团,战斗力稍强一些。但九军团武器装备落后,所以突破湘江时,损失也很惨重,减员了将近70%。因而战后,九军团撤销了师级编制,改由军团直辖三个团和教导营。

除了五个野战军团外,中央军委直属的两个纵队还有约1.45万人

其中,一纵约4700人,司令员叶剑英,下辖的干部团(1480人)颇有战斗力。

二纵约9800人,司令员李维汉。二纵虽然兵力规模相当于红八、九军团,但有七千人是由新兵组建的军委教导师,战斗力不强。

另外,以上还不是中央红军长征初期的实际人数,只是实际兵力。长征前夕,红军还雇佣了大量挑夫,把中央苏区的坛坛罐罐,乱七八糟的家当,全打包带上了。仅中央军委纵队就有近八千人的挑夫,各军团也配备了大量挑夫。

算上挑夫,红军长征时的总人数接近十万。

由于带的家当太多,行军缓慢,这也就直接导致了后来突破湘江时,中央红军的惨败。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的前三道封锁线时,损失还在可控范围内。虽然损失了两万多人,但这一路上,红军也在不断招兵。此时红军的兵力大致还有6.5万人左右。

并且最关键的是,一、三、五军团在突破前三道封锁线时,损失并不严重

如果当时军委按照毛泽东的建议,从道县向北迂回,然后折返向东,重回江西。必然不会有后来的湘军之战的惨败。(当时红军已经破译了国军电文,掌握了国军的部署情况)

但李德和博古缺心眼,明知前方有国军的重兵堵截,硬要往里闯。结果导致红军在突破湘江的第四道封锁线时,元气大伤。

其实这一战,红军也不是没有避免重大伤亡的机会。因为,当时白崇禧已经命令桂系部队放开了大路,给了中央红军两天时间突破湘江封锁线

但李德和博古不知道在想什么,硬是让军委纵队在道县停留了三天之久。

蒋介石得知桂系放水的消息后,大怒,一面令湘军从北向南挺进,一面严令桂系从南向北压上。同时还令中央军在后面追击。

在蒋介石的催促下,白崇禧无奈,只得下令桂军重新堵上了红军西进的通道。而这就使得红军在湘江西岸被团团包围了。

而面对团团包围的局面,李德和博古接下来的操作继续让人血压升高。

从道县到湘江,不过70公里。这点路程对于野战部队而言,能叫个事?

丢下坛坛罐罐,一口气冲过去就好了。

但就这点路,由于李德和博古舍不得丢下那些从江西苏区带来的坛坛罐罐。军委纵队硬是走了四天。

在这四天里,一、三、五军团为了掩护龟速行进的军委纵队过江,与国军死打硬拼,均是损失惨重。

其中,一军团损失近万人。战斗中,林彪的指挥部差点被湘军端掉。战后,林彪望着漫山遍野的红军战士尸体,泪如泉涌。

红三军团损失九千多人,军团指挥部也差点被桂军偷袭。战后,彭德怀怒斥李德、博古的搬家行为是“抬棺材送殡”!哪有一点战略转移的样子。

红五军团损失近七千人,两个主力师之一的红34师负责给全军殿后,没能过江,于湘江东岸全军覆没。军团长董振堂率红13师在完成掩护任务后,因浮桥被炸断,被迫徒涉过江,也差点被拦在了湘江东岸。

至于军委直属纵队,八千挑夫在战斗中减员了三分之一,后来在行动中又减员两千。二纵的军委教导师减员五千多。整个军委直属纵队虽然没有直面战斗,但也减员也在一半以上。

渡过湘江后,红军进入贵州,攻占黎平,并在当地召开了黎平会议。

会议上,与会代表一致反对李德、博古继续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并支持毛泽东向遵义转进,寻机在黔川湘三省交界地区建立根据地的提议。

虽然这场会议,没有解除李德、博古对红军的领导权。但在会后,博古交出了对党的领导的权,刘伯承也在这个时期复出,重新担任了总参谋长,并担任了军委纵队司令。

所以,毛泽东向贵州挺进的建议,尽管李德和博古反对,还是得到了落实。

之后,红军向遵义火速推进。

在这个推进的过程中,由于红军此前在湘江战役时被国军飞机炸得惨,被迫将所有重装备全部丢弃了。此时已是轻装上阵,已经可以轻装高速行军了。

因而之后的战斗,没有任何悬念,红一军团红二师强渡乌江,并智取了遵义城。

到了遵义后,中央红军在遵义一带休整。先是召开了遵义会议,恢复了毛泽东对红军的军事指挥权。接着又扩红,将中央红军的兵力恢复到了3.7万左右

之后,红军计划北上入川,打算与四方面军会合,但没能成功。被迫向西转移,于是有了一渡赤水。

在这个战斗加运动的过程中,红军损失在四千人左右。

一渡赤水后,红军计划渡过金沙江,进入川西地区。但因为滇军阻拦,没能成功,又被迫向东运动。于是就有了二渡赤水。

在二渡赤水前,红军领导人在云南一个叫扎西的小镇开会,决定去向问题。同时,还在当地扩红3927人后,对红军进行了整编。

经过军事整编,中央红军由30个团缩编为17个团。除红一军团还保留师一级番号,为两师六团的架构外。其余三个军团均取消师一级编制,改由军团直接指挥团

其中,红三军团直辖四个团,红五军团直辖三个团,红九军团直辖三个团。(九军团的三个团,实际是三个加强营)

至于军委直属纵队,除了三个梯队外,战斗部队只保留干部团。

二渡赤水后,红军重占遵义。

在与黔军的战斗中,三军团损失约三千人。

不过三军团在战后也补充了两千多人。

之后,毛泽东指挥红军三渡、四渡赤水。这两步棋,堪称神来之笔,让中央红军成功摆脱了国军在黔北的包围圈。

随后,红军由黔南向云南转进,并成功渡过金沙江。在转进过程中,一、三、五军团的损失合计在五千人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九军团总指挥罗炳辉因为是滇军出身,在云南颇有影响力。

所以,九军团尽管一直单独行动,承担着替主力吸引国军火力的重任。但在由黔向滇的转进中,九军团兵力却是不减反增,通过扩红三千余人,大大缩小了与三、五军团的兵力差距。

渡过金沙江后,红军先是通过了彝区,接着又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这段时间,尽管中央红军不断在扩红,但因为战斗强度大,且一直处于战斗状态,无法停下休整。很多战士一旦受了重伤,便只能留在当地交给老乡照顾。因而截止至翻越夹金山,与四方面军会合时,中央红军也就只剩两万人左右了

其中,红一军团约五千人,三军团和五军团约四千人,九军团不到三千,军委纵队大概三千左右。

与中央红军会师前,张国焘曾对四方面军的指战员说:中央红军是老大哥,比我们多五倍是肯定的。现在我们发展到了八万人,按五倍计算,他们应该在四十万以上。

结果等到会师后,张国焘见中央红军也就两万人,战斗人员可能连1.5万都没有。于是瞬间就起了轻视之意。

接下来发生的事,众所周知,就不细述。

值得说的是,一、三军团北上抗日前,曾与四方面军有过人员方面的交流。

中央红军拨给四方面军900多名干部,红四方面军则调给一、三军团3700多指战员。

其中,有1600人拨给了三军团,这些人主要来自红30军。(军政委李先念)

有2100人拨给了一军团,这些人主要来自红四军(军长许世友)和红33军。

如建国后,被授予中将军衔的张仁初就是在这个时段,由四方面军第33军调入一方面军的红一军团。而且还是调入了一军团红二师的红四团。这是中央红军的前卫团,精锐中的精锐。

经过人员上的补充后,此时一、三军团兵力合计在1.2万人左右。

算上军委直属纵队,一、三军团与四方面军分道扬镳时,总兵力大概在1.4万左右。

随后,一、三军团北上过程中,由于打松潘的损失很大,过草地的损失也不小。等到走出草地时,全员大约只剩九千人左右。

其中,一军团约四千,三军团约三千,军委纵队约二千

后来的激战腊子口,哈达铺改编,中央红军的损失并不大。只是可惜,有三百多名爬过了雪山,走过了草地的老兵,在六盘山下一个叫耿湾镇的小镇休息时,因不慎喝下带有氰化物的泉水,全部不幸牺牲了。

1935年10月,历经一年时间,红一、三军团和中央纵队终于到达了陕甘苏区。

抵达陕甘苏区时,中央红军还有7000多人。

不过,其中有一千多人是由四方面军调入的同志。也就是说,原中央红军的同志,只有五千多人抵达了陕北

再说红五、九军团。

一、三军团北上后,五、九军团被张国焘严密控制。在随后的战斗中,被坑惨了。

五军团南下四川,伤亡惨重。后来在河西走廊与马家军激战,更是几乎全军覆没。最终得以归队到陕北的五军团指战员,也就千余人。其中还有很多人是张国焘为了“掺沙子”,从四方面军调到五军团的同志。

所以,从最初江西一路抵达陕北的五军团指战员,几乎就没有

九军团也一样,随着不断伤亡,沿途不断有新兵加入。最初出发时的江西老兵越来越少。

1936年10月,三大主力会师时,原中央红军到达陕北的,算上五、九军团,人数不超过六千人。而最早从江西苏区出发,一路坚持到最后的,应该还不到四千。

遥想当初,算上挑夫,近十万人长征。到达陕北者时,还不到原出发人员的5%。

什么叫信仰,这就叫信仰。

这世上,什么都可以被腐蚀。唯有信仰与钢铁意志不可摧毁。

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浏览 64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