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双方兵力对比

  • 朝鲜战争双方兵力对比

联合国军不像志愿军只有陆军,而是陆海空三军俱全的军队,我们不能只计算联合国军的地面部队,而视其海空军为无物。

​朝鲜战争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双方兵力对比

一。1950年9月底联合国军兵力情况

美国人写的《南到洛东江、北到鸭绿江》一书中,给出了1950年9月底参加朝鲜战争的联合国军(包括韩国军队)兵力情况。书中有两个表,详细列出了当时联合国军陆海空三军的兵力。现摘录其中一个表的主要数据如下:

1. 陆军兵力问题

A.联合国军地面作战部队兵力:229772人(约23万人)

(其中美军103601人,配属美军的韩国人18787人;韩军82786人;英军1704人;菲律宾部队1369人)

B.联合国军地面后勤部队兵力:119559人(约12万人)

(其中美军28507人,配属美军的韩国人444人;韩军91052人)

C.联合国军空军兵力:37007人(其中美国远东空军36677人,其他国家空军330人)

D.联合国军海军兵力:59438人(约6万人)

综上所述,1950年9月底,联合国军的总兵力为445776人(约44.6万人),其中地面部队(包括后勤部队)总兵力为349331人(约35万人)。

但我们通常计算联合国军兵力时,往往把其空军、海军的兵力及地面部队中后勤部队的兵力忽略掉了,只计算地面作战部队的数量,因而低估了联合国军的真正实力。

2.海军兵力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空军的作用我承认,但美国海军没有直接参战呀,用的着计算美国远东海军的兵力吗?这种说法未免太不了解朝鲜战争情况了。美国海军在朝鲜战争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2.1 没有强大的美国海军,美军能搞仁川登陆吗?能搞元山登陆吗?能实施兴南撤退吗?

2.2 联合国军的后勤补给绝大多数来自海外,没有强大的海军,这些补给能自己漂到朝鲜吗?

2.3 受仁川登陆的影响及美国强大海军力量的威慑,志愿军后来时刻防备美军在侧后登陆,第五次战役提前发起和1953年在朝鲜东西海岸大规模部署部队做反登陆准备,不都是因为美国远东海军的存在吗?

2.4 美国海军也直接支援过联合国军地面作战部队。

可以说,没有这支海军,美国在朝鲜根本打不下去!而且,美国人本来就是把远东海军计算在参加朝鲜战争的美军序列中的。

3.后勤部队兵力问题

有人可能会说,联合国军的后勤部队又不参战,为什么要计算这部分兵力?答案很简单:

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是一支高度现代化的军队,因而必须依靠高度完善的现代化后勤保证体系才能进行作战。

联合国军的后勤部队与作战部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没有这支后勤部队,你让美国大兵每人背着几天的干粮、百十发子弹、几颗手榴弹去打一仗看看,恐怕毛泽东消灭几个美军师的目标立刻就能实现。

其实,我们计算志愿军兵力时通常也是包括后勤人员的,只不过许多人没有意识到而已。

比如,我们通常说第一次战役志愿军参战部队共计6个军31万人,这其中就有近7万后勤人员,如果单算作战部队,只有24万。

第二次战役,通常说志愿军参战部队共计45万人,但作战部队其实只有38万,另外7万是后勤人员。既然算志愿军兵力时可以包括后勤人员,为什么算联合国军时不包括呢?

二 . 志愿军兵力

略。

三.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兵力对比问题

抗美援朝头四次战役,志愿军(后来的中朝联军)都是在总兵力甚至地面部队兵力居于劣势的情况下与联合国军作战的。我们来列一下这几次战役开始前双方的兵力对比:

第一次战役:

联合国军(以1950年9月底的兵力计算)总兵力44.6万人,地面部队总兵力35万人;

志愿军(只有地面部队)总兵力31万人。

第二次战役:

联合国军总兵力55.3万人,地面部队总兵力42.3万人;

志愿军(只有地面部队)总兵力45万人。

第三次战役:

联合国军总兵力51.7万人,地面部队总兵力38.7万人;

中朝联军(只有地面部队)总兵力35.5万人,其中志愿军约28万余人,9兵团完全退出作战休整。

第四次战役:

联合国军总兵力50.7万人,地面部队总兵力37.7万人;

中苏朝联军兵力34.5万人(苏联空军按1万人算),中朝地面部队兵力33.5万人(志愿军约26万余人)。

以往我们谈到抗美援朝,一般都认为志愿军人多但武器差,联合国军人少但武器装备好。其实这是一个认识误区。志愿军(后来的中朝联军)是从第五次战役开始才在人数上占有优势的。

在第五次战役前,志愿军不仅在总兵力上不如联合国军,即使地面部队人数也比联合国军少(只有第二次战役时比联合国军多一点,即45万:42.3万)。

四.联合国军与志愿军的主要武器装备对比(第四次战役前):

1.作战飞机

联合国军空军:作战飞机1100架,掌握绝对制空权;

志愿军空军:到第四次战役前,基本没有可用于实战的空军;

苏联空军:到第四次战役前,小规模地投入了一部分空军,但只保卫鸭绿江沿线。

2. 军舰

联合国军海军:300余艘各型舰艇,掌握绝对制海权;

中朝苏海军:无

3.地面作战武器

3.1 火炮:

联合国军:5000门以上,大口径炮较多;

中朝联军:最多一千几百门,多为小口径炮。炮弹严重不足。

3.2 坦克:

联合国军:1000辆以上;

中朝联军:无

3.3 汽车:

联合国军:几万辆;

中朝联军:不足1000辆。

五.联合国军指挥官对中国军队的了解

1.第一次、第二次战役,麦克阿瑟不了解中国军队

在第一次、第二次战役前,麦克阿瑟对志愿军的情况根本不了解,也不想了解。

第一次战役前,麦克阿瑟认为中国不会出兵,对中国军队参战没做任何准备。

第二次战役前,美国方面知道中国出兵了,但是,麦克阿瑟却认为中国入朝部队最多7万人,不难打败。他连这7万人部署在哪里都懒得弄清楚,便命令联合国军发起圣诞节攻势。

在联合国军在东西两线遭到志愿军大规模反击后,麦克阿瑟又惊惶失措,放大了志愿军实力,命令部队向南撤退。

联合国军在遭到志愿军痛击的头几天的确被打懵了,仓皇后撤。但是,他们不久就发现了志愿军的一些问题:

日本人写的《朝鲜战争》一书中,有这样的记述:

“12月1-2日,中国军队的压力突然减轻。第25师退却成功,取代第2师的第24师也完成了顺川附近的布署。

中国军队发起攻势以后经过了一周时间,由于同北朝鲜军一样缺乏补给机构以及美空军的阻止,其补给迟迟不能到达,明显地表现出坚持不下去的症状。当时,估计是补充的人马的大纵队,从鸭绿江畔不分昼夜地南下,人背、马驮、牛拉物资的纵队沿着大小道路南下,其先头尚未到达清川江。

第8集团军禁不住喊出安心之声。因为,看来像11月那样,中国军队有可能撤回。……”

由此可见,在志愿军结束从11月25日到12月初的礼拜攻势之后,联合国军就已经通过各种迹象(如攻势减弱)以及侦察、分析,了解到志愿军缺乏后勤补给的问题。这个问题决不是当时不在战场的李奇微后来通过翻看作战日志发现的。

但是由于当时美第八集团军已经被志愿军打垮了(如美第2师被打散,集结到顺川以南的兵力只有其编制人数的20%),无法很快组织起新的抵抗防线,随着12月3日成川失守,第八集团军建立平壤防线的企图破灭,只能继续向三八线撤退。

2.第三次战役联合国军大后撤的原因

1950年12月下旬,西线的美第八集团军部队撤到了三八线,东线的美十军部队在兴南乘船经海路撤到韩国最南端的釜山。

这样,联合国军在韩国境内形成兵分南北两处的局面。守在三八线上的联合国军只有十几万人。而且这些部队刚刚被志愿军打败,惊魂未定,兵无战心、将无斗志。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联军发起第三次战役,三八线上的联合国军防线很快就崩溃了,韩国军队丢弃武器装备四散逃命,但这一次美军是基本上有组织地撤下来的。

撤到汉江以南后,第八集团军有了实施机动的余地,有组织地撤到了后面坚固的防御阵地。中朝军队在未遇重大抵抗的情况下,前进100公里,进至三七线。1951年1月8日,第三次战役结束。

第三次战役中,联合国军虽然后撤,但不是惨败,后撤是因为兵分南北两处,三八线上兵力不足所致。而且后撤基本上是有组织的,中朝军队战果不大。

但志愿军只能夜间行军作战,后勤补给不行,只能打礼拜攻势的问题再次暴露出来。而此时,志愿军的兵力和武器装备也不再是什么秘密了。

1月中旬,美国陆军参谋长柯林斯等到朝鲜视察后向美国政府报告,认为中国军队因运输线延长,补给更加困难,已不能有效作战。

六.李奇微迅速组织反攻

到此,一切问题都清楚了。

如果你是联合国军最高指挥官,美国及其盟国给了你一支陆海空三军俱全的50万大军,作战飞机1100架,军舰300艘,坦克上千辆,大炮数千门,汽车几万辆,弹药补给堆积如山、应有尽有。

而你面对的敌人以步兵为主,人数与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差不多,没有飞机、没有军舰,没有坦克,火炮很少,每门炮所带炮弹屈指可数,后勤补给主要靠士兵自身携带,每人带几天的口粮、百十发子弹,几颗劣质手榴弹。

而且这支军队在一个多月内靠徒步作战行军400多公里,深入韩国境内100多公里,战线过长,后勤不继、军队疲惫等的问题统统暴露。此时,你会选择反攻、就地防御、还是继续后撤?

李奇微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反攻,而且是迅速反攻,不给中朝军队调运弹药补给和增派援兵的机会。

美国终究不是一个富而不强的国家,美军终究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军队,李奇微也是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有勇有谋的高级将领,与这样一支军队作战,终究还是要靠实力。

七.第四次战役志愿军打了大败仗吗?

第四次战役,是志愿军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境况最为凶险的一次战役。战前,经过前三次战役,志愿军各部队十分疲惫,减员很大,作战、非作战减员共计十万人,东西线部队各五万。国内抽调补充前线的十万老兵尚未到达,后续入朝的第三、第十九兵团尚在集结换装过程中。

深入敌境作战的情况下,中朝联军的兵力竟然比敌军地面部队还少。所以,李奇微抓住这一机会,迅速组织反攻,打了我军一个措手不及!

但是,在第四次战役中,中美两军只是打出了各自真实的实力,双方都没有超水平发挥,也没有重大失误。我军开始曾想通过横城-砥平里之战击退敌军攻势,但由于砥平里没打好而未能实现。

之后便改为逐次抵抗,向三八线撤退。中朝军队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从三七线节节抵抗逐步撤到三八线附近,为后续入朝的第3兵团、第19兵团赢得了时间。

砥平里之战美韩军吹得很厉害,实际上美23团和法国营不过是打出了真实的实力、没有失误而已。志愿军砥平里之战没打好也是真实实力的表现。


志愿军砥平里失利的主要原因有两条:

1. 战前情报不准,对敌估计不足。这个问题当时没法解决。在联合国军里安插郭汝瑰、熊向晖,不是一时半会能做到的。

2.礼拜攻势问题。1951年2月11日志愿军发起横城反击战,2月13日横城反击战胜利结束,参战的部分部队长途奔袭砥平里。

但横城作战消耗了不少弹药,匆忙转场的志愿军各部难免忙中出错、配合不力,砥平里之敌却比横城的难打,到2月16日,志愿军弹药、粮食基本耗尽,只能撤出。礼拜攻势问题当时也是没法解决的。

当初志愿军只用了几天时间便把联合国军从三八线赶到了三七线,而联合国军在占尽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把志愿军压回到三八线却用了87天(从1月25日到4月21日)。这无论如何也不能说是志愿军的重大失败吧!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历史求知所):​朝鲜战争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双方兵力对比

(浏览 146 次, 今日访问 2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