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6日是优秀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陈赓同志逝世63周年,抗大陈列馆整理文章,以示纪念!
陈赓于1937年2月,进入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二期学习,担任第一队队长。卢沟桥事变爆发后,为适应抗日前线对干部的迫切需要,提前毕业。
1944年10月,根据八路军总部的指示,以太岳大队为基础组建太岳分校,由太岳军区司令员陈赓亲自兼任校长和政治委员一职。抗大太岳分校主要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和太岳军区部队培养干部。
1937年2月15日,陈赓与彭德怀、聂荣臻、左权、孙毅、聂鹤亭等合影。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毛泽东、朱德等在延安与抗大部分同学合影。二排左四陈赓。
1940年冬,抗大总校文工团前往386旅慰问演出,与陈赓旅长(二排左二)合影。
1937年11月,八路军129师先遣支队进抵邢台西部山区,发动群众,开展抗日游击战争。此时,国民党员张锡九联合地方封建势力,以“打溃兵、抗日保家乡”为口号,组织农民迷信团体“红学”。1938年4月17日,八路军115师6名侦察员从山西下岭途经路罗镇桃树坪村,被该村“红学”残忍杀害。我方几经交涉,始终无效。4月28日,陈赓率部从辽县(今左权县)下庄开赴路罗镇,于半夜时分突然包围路罗总团部,将“红学”首领安庆善、路纪五、曹桂芝等人就地枪决,张锡九逃走。29日下午,386旅和抗日县政府在路罗召开大会,宣布“红学”为非法组织,随之山川各村“红学”纷纷解体。
同日,386旅771团在邢台县(今信都区)太子井乡东、西牛峪将土匪申国栋部100余人全部围歼,并对申国栋执行枪决。5月1日,陈赓率772团经孔村过小黄河夜袭邢台城,护送东进纵队奔赴冀南。此次夜袭,敌人死伤80余人,南北交通中断达六七天。5月5日,刘伯承、邓小平率师部全体人员从山西辽县移驻邢台县路罗川道沟村。至此,陈赓威名声震路罗、浆水几道山川。
因陈赓大将诙谐幽默,山区群众对他印象深刻,很多故事在当地传为美谈。其中,“来福起名”的故事最为知名。1939年的路罗镇英谈村是名副其实的抗战堡垒,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左权、陈赓等二十多位八路军将领都在此驻扎过。
陈赓刚到英谈时,发现邻居房东路纪云家的小男孩已经七八岁了却没有名字。路纪云告诉将军说,孩子有两个哥哥,都是起了名就不在了,所以他就不起名字了。陈赓抚摸着孩子的头说,孩子怎么能没名字呢?既来就有福,就叫来福吧,这孩子没问题的。从此孩子就叫路来福,活到七十多岁。将军还在来福家旁边亲手种了一棵树,被村里人称为“将军树”。
1941年4月,陈赓因腿伤复发在抗大总校驻地浆水镇养伤。一天,他到抗大校部前南峪村军事训练部部长王智涛家串门。王智涛问他:你现在过得怎样?陈赓诙谐地说:我现在有马,有枪,有警卫员,就是缺个老婆!陈赓走后,王智涛和爱人吴静商量为他介绍一个合适的人——傅涯。傅涯,原名傅慧英,上虞沥海人,与吴静都是抗大四期的学员。她能歌善舞、知书达理、性格平和,是抗大学员中的佼佼者,现在是抗大文工团的著名演员。
陈赓对傅涯很满意,希望能尽快安排见面。他还不失幽默地说:“人家是大家闺秀,能看上我这个瘸子武夫吗?你们安排好后,提前告诉我,不打无准备之仗嘛!这是我一生中一场重要战役,不能掉以轻心啊!我得做些准备。”吴静了解傅涯自尊心比较强,欣赏自由恋爱,反感拉郎配,便把刻意安排的见面演绎成偶然相遇、自然相识。从此,陈赓开始发动了猛烈攻势,只要认识傅涯的人,他都让人去给傅涯做工作。一次,抗大文工团应邀到386旅演出,陈赓故意问团长吕班:“你们团那个江浙口音的女孩是谁呀?”“你把傅涯给我说说吧!”吕班说:“那不行,你得给我一把枪。”第二天一早,一把包着红绸子的M1911勃朗宁手枪就到了吕班手里。若干年后,吕班还高兴地说:“这是我帮陈赓说媒得来的。”
就在傅涯刚刚同意与陈赓建立恋爱关系时,却又因为傅涯大哥的问题,两个人的结合无法通过组织审查。后来,129师举办全师运动会,邀请驻地在浆水的抗大文工团演出。当天,傅涯演的是《孔雀东南飞》,演到伤心处,她的眼泪滚滚而下、凄楚动人。陈赓坐在台下,触景生情,不禁心酸,眼泪也夺眶而出。这一幕被邓小平政委发现了,深为两人的真情所动。在刘邓两位首长的支持下,1943年2月,组织正式批准了陈赓和傅涯结婚。结婚时,陈赓郑重地向傅涯承诺:“一、我会尊重你的革命事业心,不会妨碍你对前途进取的努力;二、不会把你调到我的身边做秘书;三、我会爱你到永远,这是真心。”
这对革命伉俪信守着诺言,相濡以沫走过了18个春秋。1961年3月16日,积劳成疾的陈赓大将在上海病逝,享年58岁。只有43岁的傅涯坚守着自己对将军的感情,独自一人抚养四个孩子长大成人,每月为烈士王根英的母亲寄去生活费,坚持整理、出版了有关陈赓大将的回忆录。2010年1月4日,傅涯病逝于北京。在她病逝之前,她还嘱咐儿女,要陈赓大将与王根英烈士合葬。
陈赓(1903——1961),湖南湘乡人。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12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1期,是我党培养的早期军事骨干之一。1927年参加了南昌起义。1928年起在中共中央特科工作。1931年10月到鄂豫皖苏区,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后在战斗中负伤到上海就医。1933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曾被押赴南昌见蒋介石,坚贞不屈,拒绝诱降。后经中共组织和宋庆龄等营救,于5月底脱险到中央苏区,任彭(湃)杨(殷)步兵学校校长。1934年10月参加长征,任军委干部团团长。到陕北后任师长。1937年2月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兼任第1队队长。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任八路军第129师386旅旅长,率部挺进晋东南,指挥所部取得长生口、七亘村、广阳等战斗的胜利。尔后南下邯(郸)长(治)公路,取得神头岭、响堂铺等战斗胜利。1938年4月,指挥长乐村战斗,歼灭日军2200余人,对粉碎日军“九路围攻”起了决定作用。此后,率部转战冀南和鲁西北地区,参与创建晋冀豫和冀南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指挥所部在威县香城固设伏诱敌,歼灭日军第10师精锐一部,创造了平原诱伏战的模范战例。1940年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在百团大战中率部参加正太铁路破击战和榆辽战役,攻克榆社县城。1941年任太岳纵队司令员,多次挫败日伪军“扫荡”和国民党顽固派的军事进攻,巩固了太岳抗日根据地。1942年10月他参与组织指挥对沁源日军围困战,历时2年5个月,累计歼日伪军4000余人,被八路军总部誉为群众性游击战争的模范。在长期抗战中,陈赓领导根据地军民浴血奋战,战果累累,多次受到中央军委的通电嘉奖。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第4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他坚决贯彻中央军委的战略方针,指挥若定,连战连捷,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立下了赫赫战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西南军区副司令员、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副总参谋长、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特别是国防科技、教育事业作出了卓著的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16日在上海病逝。
开馆时间:9:00至17:00(16:30停止进馆)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抗大陈列馆发布):缅怀|陈赓同志逝世63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