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

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办事处是我党在国统区一些主要城市与少数游击区设立的公开办事机构,这里是没有硝烟的战场,发生了惊心动魄的事件,涌现出众多卓越的精英。位于甘肃省兰州市酒泉路 314号的“八路军兰州办事处”(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驻甘办事处,以下简称兰办)是其中之一。



1980年,在原兰办旧址上建立了“八路军兰州办事处纪念馆”,包括原装陈列展区和纪念馆展区。



原装陈列展区是青砖青瓦、木梁木柱的西北风格三进院民居,院落中屹立着谢觉哉的半身塑像,周围是再现历史原貌的会议室、接待室、译电室、周恩来与邓颖超居室、谢觉哉与王定国居室、厨房等。




纪念馆展区是现代建筑,分为七个部分:1、建立统一战线,2、进行思想发动,3、组建救亡团体,4、奔赴抗日前线,5、接待过往人员,6、输送进步青年,7、转运援华物资。纪念馆以大量图片、资料、实物介绍了兰办成立6年3个月期间的光辉历史。其中谢觉哉的名片、伍修权的手枪、彭加伦的眼镜等,一级至三级革命文物尤为珍贵。







与兰办旧址相距300米一个不大的院落是原“红军联络处”旧址,现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事迹展”。红军联络处为两个院落,一个是展示历史事件的展厅,另一个是当年的情景再现和雕塑、壁画等。



1937年5月,由张文彬、彭加伦、朱良才、王大成、况步才、欧本文、张萍组建的红军联络处在兰州成立,对外称“彭公馆”,张文彬任红军联络处主任。该联络处是利用西安事变后的有利形势,为营救红军西路军而筹建。红军西路军奉中央命令,为打通国际援助路线、建立河西根据地西渡黄河,因寡不敌众全军覆灭。党中央、毛主席指示全力增援西路军、营救被俘人员,周恩来亲自组织落实。兰州红军联络处成立后立即开展工作:1、查访西路军政委陈昌浩的下落,2、了解西路军被俘人员的情况,3、对流落和被俘的西路军展开全力营救。



同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兰州红军联络处更名为八路军兰州办事处,搬到现酒泉路 314号的较大院落。谢觉哉任中共中央驻甘代表,彭加伦(1937年8月—1938年2月)、伍修权(1938年2月—1941年7月)先后任兰办处长,朱良才任兰办秘书长,工作人员还有窦志安、赵芝瑞、王定国、况步才、欧本文、李开芬、周铁群、张义和等。



从红军联络处到兰办成立后一段时期,营救西路军一直是主要的任务,其间发生了许多惊心动魄、催人泪下的故事:通过多方努力,刘瑞龙、魏传统、何兰阶、陈凤祥、王文生等一批批西路军流落、失散、被俘人员获救回到了党的怀抱。在国民党特务的监视下,张文彬在兰州探望了被关押的1300多名红西路军被俘战士,场面令人落泪。1500名被俘的西路军被马家军押往河南途中,兰办的谢觉哉和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林伯渠联手解救他们回延安。兰办委托基督教人士高金城在张掖以福音医院为掩护,营救西路军流落失散的200余人,高金城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据王定国回忆:“虽然当时办事处只有十几个工作人员,但仅从河西和青海营救回来的西路军同志就有100多人,这里的每一个屋子都睡满了回来的西路军将士。”



兰办配合中共甘肃省委,指导中共甘肃工委开展工作,联络当地国民政府要员、国军上层、知名人士等,宣传我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谢觉哉在兰办写了60多篇宣传抗日的文章,与彭加伦、伍修权等多次出席座谈会、演讲会,开展抗日救亡活动,输送大批进步青年奔赴延安和抗日前线,指导和创建了一大批进步团体。抗战期间,甘肃有36万儿女奔赴抗战前线,70万人参加地方自卫组织,其中4746人血洒疆场,这些与兰办的努力工作息息相关。

由于我东三省被日军占领,兰州是当年中苏交通、运输的必经之地,我党同志从延安往返苏联通常取道兰州。在兰办住过的我党领导同志与知名人士有周恩来、王稼祥、任弼时、陈云、林彪、李先念、邓颖超、贺子珍、蔡畅、刘英、博古、刘亚楼、许光达、毛泽民、冼星海等,还有越南共产党领袖胡志明、共产国际的李德等。



苏联政府援助和我党筹集的大批抗战物资,通过兰州源源不断地运往抗战前线。兰办纪念馆至今珍藏着苏联外交代表赠送给兰办的办公桌椅。兰办为往来转运任务做了大量的工作,如:1938年1月,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代表滕代远筹集到羊皮大衣5万件,汽车10辆,高射机关枪12挺,子弹12万发、西药400公斤等八路军急需武器装备物资。滕代远率领20人乘车运送这些物资,从兰办前往西安的途中,行至甘肃省平凉地区时遭遇拦截。谢觉哉亲自与甘肃省政府主席兼驻甘绥靖主任朱绍良交涉此事,经朱绍良批准后顺利放行。



当年兰办的物质条件艰苦,但从两件小事可以看出同志们以苦为乐。一是因兰办处长伍修权常出席与苏联外交代表和甘肃上层人士的会晤,需要一件像样的便装。他用省吃俭用节省下的两块大洋,从旧货摊买了一件扣不上扣子的大衣。被不知情的国民党记者尊评为:“共产党人真潇洒,大衣扣子总是敞开的。”二是伍修权是湖北人,睡不惯当地的土炕,就把高金城送给他的铁床支在土炕上,无意间为兰办添了一道独特的景观。



1943年,国民党发动第三次反共高潮,兰办被迫于同年11月撤销。兰办开展的卓有成效的工作,被周恩来亲切地称为“革命的接待站,战斗的指挥部”。

(浏览 3,895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