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1日 新中国的第一个儿童节

74年前,1950年6月1日,新中国的孩子们迎来了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5000多名儿童代表,与应邀而来的苏联、朝鲜、匈牙利等友好国家的小朋友及其母亲们,在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聚会,共庆这一节日。

朱德在会上勉励孩子们:你们现在虽然还小,但要努力学习,学会各种科学知识,并把身体锻炼强壮,准备将来参加建设新中国的工作,把贫穷落后的中国建设成有高度文化的强大工业基础的中国。

▲在1950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到来之际,我国的儿童们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参加了庆祝活动。图为12岁的蔡之相在北京庆祝国际儿童节大会上担任执行主席。

“儿童节”的起源,还要追溯到20世纪。1900年,瑞典教育家艾伦凯发表了一个声讨旧教育的檄文《儿童的世纪》,提出20世纪是“儿童的世纪”,引爆舆论,欧美“儿童中心主义”开始在这个世纪之初蓬勃发展。

1919年,也就是“五四”运动爆发的那一年,“儿童中心主义”论者杜威来到中国游历演讲,推崇新文化的中国人很快接受了这一新思想。

1921年,以关注儿童幸福和身心发展为目的,世界各国代表在比利时的布鲁塞尔成立了“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儿童事业组织。

1925年8月,“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在瑞士日内瓦举行第一次儿童幸福国际大会,包括中国在内的54个国家700余名代表与会。大会制定了保护儿童的5条原则,各国签字遵行,这就是著名的《日内瓦保障儿童宣言》。

其主要内容是:允许儿童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对遭受疾病饥饿生活困苦的儿童给予医治救助,对愚钝的儿童进行帮助,对犯罪的儿童施行教化,对孤苦残疾的儿童设法收容;禁止虐待儿童;儿童享有优先保护权及努力培养儿童成为社会栋梁等。

并呼吁儿童纪念日,各国积极响应,先后建立了自己国家的儿童节。

1928年4月4日,具有西方基督教慈善机构背景的中华慈幼协会在上海成立了,理事长是孔祥熙。中华慈幼协会成立后,与美国相关慈幼机构合作,寻求资金救助中国贫穷儿童。

1931年3月7日,中华慈幼协会向上海市社会局呈请提案“建议将每年的4月4日确立为儿童节”,并由上海市政府转呈国民政府。

1931年8月17日,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批准了这一提案。1932年,国民政府行政院正式颁布确立4月4日为儿童节。

为何选择4月4日,时任中央研究院院长蔡元培给出了解释:“盖以时期正值春令,且届植树节,以气候论,南北相同,又与往时之‘三三(上巳节)’、‘五五(立夏节)’、‘七七(七夕节)’、‘九九(重阳节)’及‘十十(民国国庆)’各节交相辉映而不冲突。”

二是含义论,“第一个‘四’,即食、衣、住、行。第二个‘四’,即智、体、德、美”。

三是4月4日为中华慈幼协会成立的日期。

1932年的4月4日,中国就过上了第一个儿童节。但当时仅限于较大城市而已。随着国民政府颁布了《儿童节纪念办法》,1935年儿童节正式成为全国性的节日。纪念大会的程序一般为:奏乐、肃立、升旗、唱党歌、恭读总理遗嘱、校长致辞、儿童代表答词、呼口号、童子军队列表演、接受社会赠品、奏乐、散会。

民国“四四”儿童节,之所以能成为今日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其背后是法西斯分子的累累暴行。

1938年9月29日,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希特勒和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在德国慕尼黑举行四国首脑会议,于30日凌晨1时签署《德国、联合王国、法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即《慕尼黑协定》。同日,捷克政府在英法的强大压力下被迫接受该项协定,将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割让给德国。

1939年3月,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捷克成为德国的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保护国。

1941年9月,德国党卫队副总指挥兼警察上将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出任波西米亚(日耳曼语中对捷克的称呼)和摩拉维亚的“代理保护长官”,成为捷克的掌控者。其残酷镇压地下抵抗组织,重创英国情报网。于是,英国联合捷克斯洛伐克在伦敦的流亡政府,制定了刺杀海德里希的“类人猿”行动计划。

1942年5月27日大约上午10点30分,两名从英国空降而来的捷克伞兵,在地下组织的配合下,埋伏在海德里希从郊区别墅驶往市中心的必经之路,以手榴弹和连发手枪攻击,海德里希身受重伤,于6月4日不治身亡。

1942年6月10日晚,在希特勒的命令下,纳粹军队以有村民掩护刺客为由,包围布拉格郊外的利迪策村,掀起大屠杀。全村有173名15岁以上的男性被杀,女性则被送往德国拉文斯布拉克女子集中营,104名儿童大多数在波兰切姆诺毒气室被害,整个村庄也被夷为平地。战后苏联红军解放集中营,儿童仅找回17名。

1942年6月12日,利迪策惨案的消息刚一传开,引发世界范围内剧烈反响,有多国以利迪策为地名。

1945年11月26日至12月1日,第一届国际妇女代表大会在巴黎召开,成立“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简称“国际妇联”,总部设在巴黎。

1948年,来自世界各国的志愿者在这片废墟旁边建设起崭新的利迪策村,被苏联红军解放的妇女、儿童陆续返回。

1949年11月,国际民主妇女联合会在莫斯科召开执委会,正式决定每年6月1日为全世界少年儿童的节日,即国际儿童节,以悼念利迪策村和全世界所有在法西斯侵略战争中死难的儿童。

1949年12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十二次政务会议通过了《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 6 月 1 日为儿童节。

1950年3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发出《关于庆祝“六一”儿童节的通告》,遵照政务院的的规定,将六一国际儿童节作为我国的儿童节,废除旧的“四四”儿童节。

1950年4月1日,由宋庆龄倡办的《儿童时代》半月刊正式创刊,宋庆龄满怀深情地写道:过去,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里,许多小朋友得不到温暖的保护,充分的营养和文化教育,他们在悲惨的黑暗的环境中流浪与挣扎。而现在,全国大陆基本上已获得解放,太阳光已照耀到每个人身上,民主的新鲜空气,充满在每个角落,使小朋友们自由地、活泼地创造新的时代。

1950年5月,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及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教育部、文化部等14个单位共同组成中华全国六一国际儿童节筹备委员会,确定以全国妇联、全国青联、全国总工会、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教育部等五个单位组成常委会,进行纪念六一国际儿童节的各项筹备工作。

制定了四项具体建议办法,内容包括:纠正旧社会对儿童体罚和打骂孩子的习惯,举行儿童庆祝会,但开会的时间不得超过两小时,尽力接洽电影院免费或减价放映儿童影片招待儿童等。

5月24日,筹委会第二次会议又通过全国各地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补充办法,要求“不要抄袭成人集会的内容和办法”“特别注意儿童的健康和安全问题”。

1950年6月1日那天,新中国迎来了第一个“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活动遍布全国。当天的《人民日报》刊发社论《庆祝第一个国际儿童节》,指出:“庆祝六一儿童节,要让凡能参加这一节日的儿童尽情快乐一天,要让全国更多的人以及父母们更多多地注意儿童工作。”

在上海,宋庆龄在《新华日报》上发表题词:“今天是解放后的第一个儿童节,我们要使他们得到温暖的保育,俾养成健全的体格,成为革命的生力军,肩负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任务。”在《解放日报》上发表题词:“保护儿童的权利,是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必要条件。”

并出席在大光明电影院举行的上海少年儿童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大会。下午,出席在铜仁路333号举行的庆祝中国福利基金会成立12周年暨纪念上海解放一周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庆祝会。

晚餐后,宋庆龄观看了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演出的苏联儿童名剧《小雪花》。并为剧团演出题词:“中国福利基金会儿童剧团演出的《小雪花》是个很好的儿童教育剧。它的意义之一是帮助我们学习国际主义精神,不但为儿童同时也为成人。”

在重庆,全市八百儿童齐聚青年馆庆祝,举办不同形式的庆祝会。时任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的邓小平、刘伯承、贺龙以及重庆市长陈锡联等,均在《新华日报》开设的“六一儿童节”专版题词庆祝。

据6月2日的《新华日报》头版报道,“六一”儿童节当天,全市800名儿童代表齐聚中华路青年馆大礼堂,庆祝自己的节日。当天,全市各工厂、学校、托儿所还纷纷举办了不同形式的庆祝会、游艺会、展览会、体育会、健康比赛、体格检查,并发动保卫儿童权利的签名运动。

为丰富儿童的精神生活,同日,重庆唯一电影院还公映了中国第一部儿童故事片《三毛流浪记》。此外,一园、昇平、国泰三院联合公映五彩卡通儿童电影《小飞马》,美工堂电影院则公映了根据大文豪果戈理原著改编的五彩卡通电影《地府降魔》。

安东市(今辽宁丹东市)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同时刊发了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周恩来、邓颖超等八位领导人写下的寄语与贺词,毛主席亲笔题词:“庆祝儿童节”。正是这些开国领导者的亲切祝福与期盼,令这一版面内容具有珍贵历史意义,彰显了国家对少年儿童的关爱与殷切期盼。

毛主席题词:庆祝儿童节

周总理题词:为孩子们的健康祝福

邓颖超题词:保育儿童的工作是光荣的岗位,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的精神,为儿童服务并用以教育儿童

(浏览 20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