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国清:壮族骄子兴八桂
开国上将捍国威
他来自广西一个贫苦的人家,自觉走上了革命道路,历经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以善于打攻坚仗、恶仗,尤擅阻击战而出名,为建立和巩固发展抗日根据地、牵制敌对势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是壮族子弟,在新中国建设时期,顺应民意担任广西父母官,反哺家乡。在主政的20余年间,他搞农业,抓工业,重教育,争出海口,对稳定边疆建设、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巩固边陲安定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有着过硬的政治素养、军事才干以及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1950年代初,他以军事顾问团团长身份再赴战场,支援越南抗击法国,参与指挥多场重大战役,促使越南在抗法战争中逐步掌握主动权,帮助新中国赢得了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得到了毛主席的称赞。
在其近60年的军政生涯中,他以“全能”而享誉军政两界。他识大体、顾大局,一切听从党的调遣,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有着光辉战绩、大无畏革命精神以及清正廉洁的作风,他将永远受到人民群众的爱戴与缅怀。他就是我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我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具有突出领导才能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新中国的开国上将——韦国清。
投身革命 名噪沙场
韦国清1913年生于广西东兰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7岁那年,韦国清的母亲积劳成疾不幸去世。13岁时,韦国清的父亲因参加革命运动而惨遭迫害,老宅尽毁。家破人亡的遭遇、父亲未竟的事业,最终促使韦国清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革命征程。
1928年,韦国清加入当地的农民自卫队。1929年下半年,在邓小平、张云逸等代表赴广西开展革命活动期间,韦国清一马当先,投身到农民自卫队发起的攻打东兰县城的战斗中。此次战斗的取胜,为后来的百色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同年底,韦国清入编红七军第三纵队,直接接受邓小平的教导培训,从农家少年一跃成为一名优秀红军战士,1931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长征途中,韦国清边加强学习边参与战斗,以顽强不屈、百折不挠的精神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指示和决定,充分显露其政治才能和军事天赋。初期,韦国清任中央红军干部团特科营营长,主要责任保证中共中央领导人的安全以及培养训练输送干部。1934年秋末,在红一方面军强渡乌江、夺取遵义之际,韦国清率部参加架设乌江浮桥、抢占金沙江皎平渡、奔袭通安州等战斗,最终保证了大部队的顺利通过,为党中央和毛主席北上抗日方针的实施作出了贡献。
抗日战争时期,韦国清先后任八路军总部的随营学校校长等职,为我军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1940年后,韦国清先后任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政委、新四军第三师九旅政委等职,奉命前往南方,参与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皖南事变后,他转战淮北一带,指挥二十六军团拔除金锁镇日军据点,指挥朱家岗战斗,一举粉碎日伪军对淮北地区长达30余天的“大扫荡”。此后,他又率部横扫日伪军和国民党军的夹击,基本恢复和巩固了豫皖苏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韦国清时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委,参加指挥了朝阳集、宿北、鲁南、渡江、上海等多个重要战役,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7年,国民党军集中31万兵力,沿陇海、胶济两条铁路集结,企图南北合击华东野战军。面对劲敌,我军果断首先发起进攻,打响了白塔埠战役。其间,韦国清承担着打击敌方第42集团军的任务。他率第二纵队制定了“分割包围、各个歼灭”战术,趁敌不备包抄总部,歼灭5000余人,俘获6000余人,生擒总司令郝鹏举,缴获大量武器装备。随即又投入到莱芜战役当中,阻断李仙洲向西南逃窜。在孟良崮战役中,韦国清率领两个纵队,在青驼寺地区,奉命阻击敌第48师和83师,经过三天三夜的血战,成功阻断国民党军精锐部队整编74师的突围及援军的支援,为我军攻下孟良崮、全歼74师立下了大功。
1948年在淮海战役中,韦国清所指挥的苏北兵团是一支独具特色的生力军,以积极阻击和主动进攻的手段在兄弟部队协同下,挫败了敌人在南面、西南和西面的三次突围,封闭并压缩了包围圈,牵制并重创了邱清泉兵团,在全歼杜聿明集团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其撰写的《淮海战役中的苏北兵团》一文中,韦国清就作战体会列出了三条制胜关键,或可看作他一贯的思维方式和作战作风:一是着眼全局,把上级的战略意图变成部队的自觉行动;二是把兵团指挥重点放在协调作战行动、保障重点和处置紧急情况上,使部队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机动快速,充分发挥战斗力;三是发动群众、依靠人民支援解决困难。
主政八桂 全面振兴
1955年,韦国清被组织上任命为广西省长、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彭德怀爱惜其军事才能,提出希望把韦国清留在部队的建议,韦国清自己也担心戎马半生,没有经验抓不好地方工作。但毛主席则强调“要顺应民意”,还打比方说:老乡们把省长办公室都给他收拾出来了,他不去不太好嘛!
主政广西二十余年,韦国清根据中央的各项政策和方针,实地调查研究,结合广西地区的实情,作出相应的措施,一切以广西百姓的利益为先,加速了广西的各项建设,让全省各领域有了极大的发展和进步。
多年的戎马生涯让韦国清深知,抓一省之发展必须夯实经济基础。而当时广西的轻化纺织工业发展极为缓慢,连广西各族人民的需求都无法满足,更遑论供应外地。为此,韦国清亲赴上海拜访老战友陈丕显寻求帮助。在陈丕显的帮助和周恩来的批示下,上海几家比较好的轻化工业企业都迁往了广西,还从上海新华印刷厂抽调20名技术骨干援助广西发展。
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正式成立。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也来到了广西南宁召开中央工作会议。以韦国清为首的广西领导集体在会谈之际,提出广西要建设水电站、钢铁厂、化肥厂的设想,再次得到毛主席与周总理的支持。西津水电站、柳州钢铁厂、柳州化肥厂很快建成。钢铁事业的发展,一举改变了广西“手无寸钢”的窘境,对广西后续发展经济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韦国清是农民出身,深知农民之不易,发展农业之重要。甫一到任,韦国清就通过认真翻阅广西的发展史籍,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即阻碍广西发展的最大威胁之一是旱灾,故发展农业首先条件则是有充足的水源。为此,他一手抓水利建设,主持修建了那板、百东河、澄碧河、西津灌区等水库,一手抓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使农业持续增产,农民获得大丰收。自1971年至1975年韦国清调任前的几年间,广西用于农田基本建设的资金年均在1.2亿以上,占据全省财政收入的12%,这是对农业发展的支持,更是对全省农民的支持。
经济发展了,农业稳定了,文化建设的需求随之被提上日程。1953年,全国高等院校进行了一次大调整。鉴于广西境内无一所大学的现实,韦国清在中央工作会议上一并提出建一所广西大学的申请,得到了毛主席的果断批复:好,那就还广西一所大学。韦国清还向中央发出请求,将钦廉地区划回给广西,得到批复后,广西从内陆变为沿海地区。随着“广西322工程”的开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也逐步发展了起来。
一省之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除了构建经济、农业、文化之“内核”以外,韦国清还关注到了城市绿化这一“形象工程”上来。1965年春,在前往上海治病期间,他注意到上海十分重视绿化建设,看到路边茂密繁盛的法国梧桐树时,就想着广西也应该搞绿化,城市变美了,老百姓的心情也好了,生活品质也提高了。当即就给当时的南宁市委书记肖寒写信,提出“绿化、果化、香化”的“三化”口号。此后,南宁日渐成为一座山清水秀的魅力城市。
助越抗法 为国争光
1950年初,韦国清奉命到北京参加集训。此时的他还不知道,中越两国首脑间一次突如其来的秘密会谈,会改变他此后的奋斗走向。
1962年韦国清及家人陪同胡志明在南宁庆生
原来,就在中国平息战火之际,越南惨遭法国军队的入侵。越南此前多游击战,毫无正规军作战的经验,双方实力悬殊,形势紧迫,危在旦夕。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主席胡志明这才不得已秘密访问中国,提出希望获得军事支持的请求。会谈后,毛主席与周总理等中央领导人召开了相关会议,最终决定:尽管新中国百废待兴,国际形势一片迷茫,也要对越南同胞施以援手,即派遣一支军事顾问团前往越南,助其在前线战场上抵抗外族侵略。
中央领导在甄选军事顾问团团长时,韦国清凭借“能力强,搞过谈判小组,身为广西人到越南开展工作较方便”这三条主要原因脱颖而出,成为不二人选。其时,毛主席原本打算安排韦国清从事外交工作,要么安排到联合国,要么担任驻英大使。而此番临危受命等于降级,但韦国清并不在乎这些。他爽快地答应“保证完成任务”,并誓将中国军人的无私无畏精神和高昂战斗热情带到越南前线。
1950年8月韦国清抵达越南,与先到的顾问代表陈赓等人会合。在越期间,韦国清率顾问团先后协助指挥了红河中游战役、西北战役、奠边府大捷等7次战役。其中西北战役和奠边府大捷最具战略意义。
1952年10月14日,西北战役拉开序幕。韦国清很快识破了法军统帅塔西尼声东击西的打法,结合法军兵力不足的判断,向越军提出“实则虚之、虚则实之”战术和“敌进我退、敌退我进”策略。由于事先放出趁隙攻打法军主力的风声奏效,法军乱了方寸,在撤退路上被一网打尽。通过西北战役,越军收复西北地区2.8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尽管越军西进途中也遭遇重重阻碍,但依然取得了远超预期的战果。
奠边府是通往老挝、越南的交通要道,一旦被法军扼守,则越南后方的战略要道有可能被法军打通。新上任的法军统帅纳瓦尔派重兵占领奠边府周边地区,企图重占西北,伺机歼灭越军主力。韦国清发现端倪后,当即建议越军直接发起奠边府战役。他陪同越南大将武元甲来到奠边府前线勘察,根据形势积极调整作战计划。在美国突然出面干预引发越军内部恐慌的情况下,韦国清力排众议,与武元甲充分交换意见后,一致坚持发起奠边府战役。经过55天激战,越军全歼守敌1.6万人,并攻占了奠边府。经此一役,越军彻底粉碎了侵略者的军事计划,全部解放了越南北半部国土。
援越期间,韦国清因身体状态差曾回国接受过治疗,除此外他均坚守在越南战斗前线。他始终牢记临行前毛主席“要出主意,想办法;不当‘太上皇’,不可包办代替,要和人家搞好团结”的嘱托,最终出色完成了任务,实现了“为国争光”的心愿。而他也同越南军民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成为两国军民友谊的桥梁。1956年3月,韦国清随最后一批顾问人员悄然回国。
韦国清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1989年6月14日,韦国清病逝于北京,享年76岁。老将军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生活简朴、廉洁奉公,无愧于党和国家,无愧于黎民百姓,他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顽强的革命意志及其所创下的革命功绩将彪炳史册,泽被千秋。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华英才半月刊):红色记忆|韦国清:壮族骄子兴八桂 开国上将捍国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