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那些事儿(316-320)

名将那些事儿(316)–部分将帅去世前的遗言选摘

       开国将帅都是名将名人,他们的临终遗言有关乎国家的大事方面的,也有平淡接地气的老百姓的语言。他们是国家和军队的领导人,更是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一分子。

      朱老总临终前还想着抓生产,彭老总想着报答人民,陈老总想着战胜敌人……

     第一位去世的元帅是罗荣桓,1963年12月16日,时年61岁,临终遗言:我一辈子做对了一件事,就是紧跟毛主席!

      第二位去世的元帅是贺龙,1969年6月9日,时年73岁    临终遗言:人民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最公正的裁判。

      第三位去世的元帅是林彪,1971年9月13日,时年63岁 ,临终遗言:我至死是个民族主义者。

     第四位去世的元帅是陈毅,1972年1月6日,时年71岁,临终遗言:一直向前……战胜敌人……”

      第五位去世的元帅是彭德怀:1974年11月29日,时年76岁。临终遗言:“……毛主席发展了马列主义。” “……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能胜利。” “我们国家建设,战略防御设施不完备,国防工业和科研跟不上需要,这是我最担心的。……” “我自己犯有很多错误,但我不搞阴谋诡计,在这一点上我是清白的。” “已经审查我八年了,现在还没有做出结论。”

      第六位去世的元帅是朱德,1976年7月6日。时年90岁。临终遗言:“我还能做事……要工作……革命到底” 

      第七位去世的元帅是刘伯承,1986年10月7日。时年94岁。临终遗言:“如果我一旦死了,能在我的墓碑上题上中国布尔什维克刘伯承之墓十二个大字,那就是我最大的光荣!”

      第八位去世的元帅是叶剑英,1986年10月22日,时年89岁,临终遗言: “你给别人做过一件好事,你不要记得;别人如果给你做过一件好事,你要一辈子不要忘记!”

       第九位去世的元帅是徐向前,1990年9月21日,时年89岁,临终遗言: “我说不了多少话,我要说的是,我死后一不搞遗体告别,二不开追悼会,三把骨灰撒在大别山、大巴山、太行山、河西走廊。这就是我留给你们的遗言!你们要永远跟着党走,贯彻党的路线,言行一致,说到做到。现在党风不正,有些人光说不做。

       最后一位去世的元帅是聂荣臻,1992年5月14日,时年93岁,临终遗言:为国争光,为人类进步多做贡献。

      开国将军去世前的临终遗言

      1986年10月3日,韩先楚将军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对着身边的人大声喊道:“台湾!台湾!”

     王建安上将:不进八宝山,不开追悼会

      杨志成上将:日升,日落,日再升

      吕正操上将:我真希望汉卿能回国

      李聚奎上将:我,一个老党员,一辈子为信仰奋斗,没有个人私产

      杨勇上将:不要在为我浪费国家和人民的钱了

       李天佑上将:不要再用贵重的药了

       许世友上将:我完蛋了

       吴克华中将:等我死了,我会将我的灰烬洒在塔山上,让我们的将士,永远的陪伴在这里。”

       钟伟少将:我死之后,不必补发什么薪金,我的儿孙们都能自立生活了。
我自己也不欠任何账目。我的电视机、冰箱都作为党费交给党——另外,我的警卫员和做饭的保姆工作很积极,生活也很清苦,请给以适当的照顾。同志们,就此永别了。

      李福泽少将:1996年12月24日去世:遗言将骨灰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洒在塔山,一部分洒在奋斗半辈子的两弹基地酒泉航天城

      张玉华少将:“丧事从简,要办出个从简的样子”,

      王震是共和国的开国上将,他一生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伟大领袖毛主席,把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他临终时,留下了“骨灰撒在天山上,永远为中华民族站岗,永远向往壮丽的共产主义。”

      陈仁麒将军在临终前曾叮嘱家人:我的追悼会一定要有董存瑞的家属参加,这是我唯一的心愿。

名将那些事儿(317)–陈毅亲自帮助老妈妈查找的从军的儿子

     1949年4月底当

      有一天,陈毅亲自接待了一位寻子的母亲。

      让陈毅有些奇怪的是,这位老人同样身着解放军的黄军装,一打听原来这位老人的儿子于1938年参加了新四军。解放战争爆发后,为躲避国民党反动军队的迫害,地方组织又把老人送到胶东,老人就在那里正式参了军,被安排在被服厂工作。老人后辗转到大连,还是解放军正连职干部。

       上海解放后,请假专程回来寻找儿子。

     陈毅对这样一位革命的老妈妈很是也充满了敬意,于是问道:”您的儿子叫什么名字啊?”

       老人回答:”姓蔡,叫群帆,1938年入伍参加了咱们自己的军队。”

      陈毅听了,就从自己的衣服口袋里掏出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三野所有团以上干部的名单。

      陈毅看着找着,一下子就乐了,20军的参谋处长不就叫蔡群帆吗?

      于是陈毅立即派车把这位老妈妈送到20军当时所驻的嘉定。

       蔡群帆抗美援朝时任60师参谋长,后任上海警备区副参谋长。

网络上有这么一段:

      日军侵占浙东后,不仅在沦陷区实施“三光”,还对新四军亲属下毒手。不少新四军的家属被敌人抓走,惨遭杀害。

      当地游击队负责人跟蔡群帆是儿时伙伴,知道他参加革命的事,派人把他的母亲接到了根据地。

     当时杨凤珠年龄不大,四十来岁,到了根据地之后,她也没有闲着,给新四军送情报,照顾伤员,工作干得井井有条。

      游击队负责人见她能干,而且很有组织能力,就动员她加入了新四军,安排她在战地救护队工作。

     抗战胜利前夕,杨凤珠随部队到了胶东根据地。

      日本投降之后,主席发出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十万大军挺进东北,杨凤珠也是其中一员。

     四野大军南下,杨凤珠也随之南下。

      当她获悉上海解放,驻扎城里的是华野20军的时候,就产生了寻找儿子的念头。

      因为华野的前身之一是新四军,儿子参加的就是这支队伍。

      杨凤珠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到了上海军管会。

      杨凤珠找儿子的事,惊动了市长陈毅。

      陈毅当时正在办公,见一个女同志走了进来,就问:“你找谁?”

     “找我儿子,当年他参加了新四军。”

       “他叫什么名字?在哪个部队?”

     “他姓蔡,名和民,在哪个部队我不知道。”

      “和民”是蔡群帆的学名,上学时一直用这个名字,参加革命后为了不连累母亲,改名群帆,母亲对此并不知情。

     陈毅一听为难了,新四军这么多,要找一个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要是知道具体哪个部队还好说,不知道的话,找一个人跟大海捞针一样。

     无巧不成书,当时担任上海第一警备区司令员的刘飞刚好来办事。

      刘飞和蔡群帆从1939年就开始共事,二人都在“江抗”(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三支队。

      二人朝夕相处,彼此熟悉,蔡群帆改名,还是刘飞的主意。

      他听说杨凤珠找蔡和民,非常兴奋,对她说:“我知道蔡和民,他就在我们警备区,现在已经改名字了,他去找你了呀。”

      就这样,分别9年的母子终于相见。

     蔡群帆(1915-1974),原名子香,学名和民,曾用名正谊。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1938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三旅第八团团长,华东野战军先遣纵队第一支队第一大队大队长,华东野战军第一纵队司令部参谋处处长等职。建国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十军第六十师参谋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二十军第六十师参谋长、华东(南京)军区司令部任作战处处长。1956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7月,任上海警备区副参谋长。1974年11月4日在上海逝世。

名将那些事儿(318)–肩枪汉阳造的梁兴初

     在解放军将军里,梁兴初中将能打仗不怕死,称为铁打的军人。

     这张梁老前辈挎短枪还肩抗一支带枪刺的汉阳造,即雄赳赳,也更是气宇轩昂,尽管背景很破很乱,但是照片中的人物,个性突出,主题明显。

      昨天2023年9月24日晚上聚会上,遇见了老将军的儿子梁晓源,我抽空问了一下这张老照片,军人出身的晓源兄弟,言简意赅地说了这张照片。几句话说明了这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时任115师685团营长的梁兴初,是当时主力部队主力中的主力,是作战第一线的主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我军在其后几天里进行了国共合作规定的“三原改编”,陕西省三原县,土地贫瘠,不宜耕种,地方志载称“关中数县,惟三原最不著”。然而,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却因一次出征名留青史–缘自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出征抗日的历史,红军主力部队1937年8月在这里完成改编。

      鉴于华北危急,党中央率先派出红一方面军一部作为抗日先遣队,由三原出发,日夜兼程、东渡黄河,进入山西抗日前线。梁兴初将军的这张照片就是在三原改编后,换装后拍照的。是一张宣誓决心的视死如归的照片。

      老将军后来和晓源讲:当时这张照片是作为作战主官的梁兴初开赴抗日前线的遗照存留的。这时是全国全面抗战准备开始时期,八路军继承红军的传统,全都做好了准备以血抗战,以死殉国的准备。

      这张梁兴初老前辈肩抗国产的汉阳造,就是这样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的。

      敬礼!向梁兴初老前辈!

       汉阳造步枪从辛亥革命一直到抗美援朝在战场上发挥作用,是中国战争史的一个传奇

      整个抗日战争期间,八路军和新四军使用的步枪主要是汉阳造步枪,特别是在抗战初期,八路军三个主力师使用的步枪几乎全是汉阳造步枪。在平型关战役中,八路军第115师就是用汉阳造步枪伏击了装备三八式步枪的日军,也就是从那时起,八路军才开始接触到日制三八式步枪。不过,要想从日军手中缴获三八式步枪很困难,因为日军往往在战败时破坏手中武器,所以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抗战中后期只有部分一线主力部队装备了日制步枪,大多数人民武装仍以汉阳造步枪为主。

      汉阳造步枪,有着“中华第一枪”的美誉

      汉阳造步枪可以说在这场改天换地的革命中,居功至伟,它击碎了腐朽衰败的王朝,将枪口昂起,由维护封建统治转向推翻封建统治,显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力量。颇为传奇的是,该枪在抗美援朝战争中,仍在装备一些志愿军部队,发挥作用。汉阳造步枪于1896年开始,由汉阳兵工厂生产,前后有了50年的历史

名将那些事儿(316-320)

名将那些事儿(316-320)

名将那些事儿(316-320)

名将那些事儿(319)–刘伯承传教的单兵经验

      众所周知刘伯承元帅是近代史 共认的大军事家、战略家、战役家,但是刘帅的单兵适应战斗的经验和体会也是非常丰富的,是有效的。

     我的父亲母亲都曾经是刘伯承二野的军人。1968年2月我应征入伍参军后,父亲曾经给我讲起刘伯承在二野时不时地传授的军人单兵的适应当年作战的作为做法。

      父亲讲到:刘伯承问到刚刚进行长时间行军的部下,宿营后你们会怎么做?答曰:抓紧时间吃饭。刘帅说,也许很快又要行军打仗了,人可以在行走中吃东西,但不宜在行走着休息睡觉啊,所以应该让战士马上躺倒了好好睡觉。一会儿行军时可以边走边吃东西。

       父亲又给我讲到:刘帅给干部讲课时,问到:你们在敌情复杂的地区,睡觉把手枪放在那里?大多答:放在头下枕头下,刘帅说不对,应该放在屁股底下。原因是在敌情复杂的战区,很可能会有敌匪摸上来,大多会直接卡脖子,这时你不容易抬手到头部枕头底下摸枪反抗,如果在屁股底下,随手就可以操枪反击制敌。

      后来父亲还给我讲到过:刘帅给后勤分散干部讲过,在晚上单独行走时,如果发现后边有陌生人同方向行走,你应该尽可能地让他走到你的前面去,然后,他慢你就慢,他快你就快,他停你也停,这样你有主动权,防范自如。

      父亲还给我这个干军事气象的现代军官说,刘帅是凝目知阵法,仰面识天文的军事家。一次在冀鲁豫摆脱敌人的追击,入夜到了一条河边,河这边有一村庄,先头部队已经号好休息的房屋,也已经做好了晚饭。刘帅步行到河边,仰看天象和问及参谋上游情况,即刻命令部队全部趟水过河,露天休息吃晚饭。不时大雨倾盆,上游洪水下泄,敌军后来追击到河边,望河兴叹,无奈。

名将那些事儿(320)–王耀武被我军俘获的真实记录

      稍微知道我军战史的朋友都知道这个口号:打开济南府,活捉王耀武。

      王耀武确实是被我们活捉了,我一直在核查王耀武是不是最大职务被我军活捉的?我认为应该和杜聿明差不多,是最高军衔最大职务被我军活捉被俘的国民党军官。

       几年以前我自驾一人一车“流窜”到了山东寿光。这里不仅仅出蔬菜大葱,还是有故事的红色老区。

         在这里我看到了这样的信息。

名将那些事儿(316-320)

我认真仔细地敲字打出来如下:

1948年9月30日昌潍保安司令部、专属嘉奖令:

【昌潍讯】昌潍保安司令部、专员公署,为寿光公安局活捉山东敌酋王耀武有功,特于九月二十日联合通令嘉奖。略称:由于该局认真执行了华东军区及地委关于严密防范肃清敌特残匪的指示,活捉了王匪耀武。除对寿光公安局及盘查路X同志传令嘉奖外,并望各地方武装、群众团体向他们学习,提高政治警惕,继续加强防范,肃清散匪,安定社会秩序,为人民立功。

名将那些事儿(316-320)

1948年10月3日华东党军政领导机关嘉奖令

我抄录详细内容如下:

寿光县局活捉王耀武

华东党军政领导机关明令嘉奖

一、全县布置盘查行人

       自济南战役开始,我们即根据地委指示,作了全盘的布置,推动全县盘查行人,县各机关驻屯田村,西临洱河北角修了一个大木桥,是沧潍高路必经之桥,我们在这里每天有两个岗哨盘查行人。

二、政卫队同志检查认真

       本月二十八日早八点时候,政卫队战士刘金光、刘玉民、张宗学三个武装同志正在此处站岗,这时候从西边公路上来了两辆胶皮轮大车,车上拉着两个女人、五个男人,我们三个同志看其形迹可疑………

嘉奖令

      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伪山东省政府主席兼国民党匪军第二绥靖区司令官、伪山东省保安司令中将王耀武,于我军攻克济南时即化妆潜逃,行至寿光东南沧潍高路洱河渡口东边,即为我寿光县公安局捕获。该公安局事先积极布置盘查通路要口,连日派人扼守桥头。九月二十八日上午八时,王匪两个大车,正从该处通过,我守桥之公安战士刘金光、刘玉民、张宗学三同志,当即仔细盘问,认真检查,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发觉许多可疑之点,判断他绝非商人,亦绝非简单的匪军普通军官,遂将王匪等一行数人带往公安局,而该局长李培之、审讯股长王登仁、审讯干事王洪涛得报后亦能迅速及时并且很技巧地加以审问,王匪自知难逃,即供认不讳。王耀武之捕获,寿光公安局及该局长、审讯股长、审讯干事、公安战士等都是有功的,他们对党对人民认真负责的态度及高度警惕性,均值的各地学习,特此通令嘉奖。

                                           华东中央局

                                           华东军区

                                           山东省政府

                                                 十月三日

        在黄埔军界长期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三李不如一王”。这其中的“三李”指的是黄埔一期学员李延年、李仙洲、李玉堂,而这“一王”则指的是王耀武。

       “老先生曾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把短剑,上面刻着“成功”、“成仁”四字,意思就是作战不成功便成仁。但如今我们已苦战8天,尽到了军人的天职,已无愧于心。”

       王耀武说完这段话,看着上空盘旋的飞机,喟然长叹:“第二,这是内战,不同于抗日。大家切勿自戕,该投诚便投诚去吧。而我是黄埔三期学生,不能擅自投共,我将亲率军士向北突围,以报老先生栽培之恩!”

       与此同时,王耀武还下了一个特别的命令,那就是将关押的共产党员和解放军官兵全部释放,并给予他们银钱,全部放出城去。

       不过就在济南战役结束的四天后,执勤的公安战士却抓住了几个从济南逃出来的形迹可疑之人。

      王洪涛后来述说:自己快步赶到现场,他见到了坐在车上的年轻男人,和一个躺在旁边被棉被捂着的中年男人,还有几个妇女。

       王洪涛迎上去,看了看车内的情况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年轻男人小心机械式地回答:“俺是商人,这是俺的家人,俺们在济南普利街做生意,炮火把家业打光了,只好到青岛去寻朋友……”

      他的口音并不像济南人,而他神色慌张的样子又格外地让人注意。王洪涛的目光紧接着落到了躺着的男人身上,“他是谁?”王洪涛询问道。

        一看王洪涛询问躺着的人,年轻男人赶紧凑过去挡着他的脸,结结巴巴地说他是自己的叔叔,腿被炸伤了起不来。

       年轻男人的慌张让王洪涛更加好奇和生疑,只见王洪涛一个箭步上车拉起躺着的人,却发现他的腿上根本没有伤。

        王洪涛说:“瞧,我把他的腿伤治好了。”中年男人也面露难色。

名将那些事儿(316-320)

       他是个满脸络腮胡子的大胖子,看上去五十岁左右。他一直低着头,王洪涛叫他抬起头来,却在他的脑袋上赫然发现了只有国民党军官经常戴大盖帽才会留下的白色印记。

        王洪涛知道,这个人一定不一般。

       随后,一行人被带到了审讯室,审讯也从上午持续到了下午三点。大胖子一声不吭,直到一个小时后,大胖子才说出了自己的身份。

     “王耀武被活捉了!”王洪涛兴奋地跳了起来,但李局长告诉他,别的地方可也捉到了“王耀武”。

      坐在正中间的王耀武听闻,坦言道,他们都是战前他提前准备的替身。听完王耀武的解释,王洪涛才一副“原来如此”的模样。

         王耀武被活捉后,被送到了解放军区关押。在那里,他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思想,也逐渐了解了自己“身在庐山”时的所作所为。

       王耀武回想起1935年捉到的我红十军21师师长胡天桃,第一次见到他时,身为师长的他只穿了3件缝满布丁的单衣,两条破烂不堪的裤子,还有一双草鞋,与士兵们唯一的不同,是他带了一个破洋瓷碗。

      那时,王耀武试图劝降胡天桃,可胡天桃誓死不从。最后,胡天桃被枪杀了。

      如今的王耀武同样被俘,但却身着精制布衣,与寒冬中衣衫褴褛的红军师长胡天桃截然不同。那时,他与胡天桃谈论国家兴亡、个人生死和民族命运,思想的交锋中,王耀武不是胜者。

        此刻,王耀武明白了自己究竟是从何时开始落败。

       在解放军的洗礼下,王耀武主动提出要在广播中向同样与他一样“身在庐山”中的战士们喊话,同样也向那个执迷不悟的老先生进言。

       1948年,济南战役胜利,华东野战军突破济南的国民党防线,国军将领王耀武被俘虏,底下的战士按照党规去清查他的家,却发现这里家徒四壁,半天只搜出两台拖拉机。事后陈毅派人搜查他家,找了半天只找出两台拖拉机,外壳被擦的锃光瓦亮的,中间有个大大的英文标签,除此之外看不出什么金贵来。

       仔细一看发现还是美国的产权,不过这种东西出现在农户家里也就罢了,丢进国民党任何一个将领的家里,人家都不带看两眼了,第二天就当垃圾扔掉了。

      情况汇报给陈毅元帅,陈毅自然是不信,可从王耀武部队的几个下属嘴里一问,发现这位老蒋心腹还真就是那么穷,他诧异的问道:“你藏这个干什么”,结果王耀武的回答也是让陈毅哭笑不得。

        陈毅直接找到王耀武发问:“你藏两台破拖拉机干啥子呦·,这么多年你就没贪点钱?”王耀武却回到,这是他特地留的,他打算战争结束后回家种地,安稳度过一生。

      这下可把陈毅老总惊讶住了,他也才知道,原来国民党将领里也有像王耀武这样清正廉明,不贪墨百姓的将领。

长按以下二维码并识别,进入《北京瞧办主任》公众号,可以放心审阅精彩内容

名将那些事儿(316-320)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瞧办主任):名将那些事儿(316-320)

(浏览 59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