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那些事儿(311-315)

名将那些事儿(311)–开国中将谭冠三的趣事一桩

      上个世纪70年代,我从空军部队探亲休假回到北京,经常看到一位憨憨厚厚的老军人,步行到我家来找我父母亲聊天叙旧。那时我们家住在王府井八面槽胡同里,谭冠三老将军住在东四美术馆后街的胡同里,确实比较近。

      我见到老将军,一开始我还不知道他是谁,以为是一位开车的老司机呢。呵呵!朴实憨厚的老将军!

     老将军后来离休到了他曾经在成都军区任职的四川省新津军队干休所居住,安度晚年。

      老将军自己经常没有任何架子的和市民老头们一样,到南河边上去钓鱼寻乐。
     在那个时期,南河边上经常有河政人员巡河管理,当地老百姓看到河政管理人员一来,老头儿们操着浓重的四川话大呼小喊地:巡河的来了!巡河的来了,提着小板凳就快速地跑散了。

      但是老将军一开始并不知道大家钓着好好的鱼,为什么要这样狼狈地西跑东躲啊?也和市民老头们一样,提着小板凳莫名其妙地跑走了。

       巡河的河政人员也没有对老年人怎么追赶,等巡河河政人员走后,大家就又回来继续在河边玩钓起来。这样谭冠三老将军才知道这里有人管理,不让人私自钓鱼。市民老人家都告诉老将军,他们来了老远喊喊,咱们就走,他们几分钟就走了,也不认真管理。咱们就回来继续钓着玩吧。老将军似懂非懂地也就和市民老人家们一样,和河政人员玩起了躲猫猫了。

      其实河政人员也就看着老头们岁数不小了,也没有做什么太危害环境的事情,所以也就高声喊喊而已。寻河的一走大家又都回来继续钓鱼了。
      后来有市民老头告诉巡河的人员,这里边玩钓的老家伙里可有开国的老将军,军队的大人物啊。也许巡河的查核后,以后确实来的少了。


        开国中将谭冠三,祖籍湖南,是井冈山时期的老将军,曾任成都军区和西藏军区领导。

 

百度上这样写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中将、原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

谭冠三(1901年一1985年12月6日),曾用名谭才儒、谭年春。是湖南省耒阳市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谭冠三,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参加秋收起义和湘南起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历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需处文书、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二军一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第三十四师训练队队长、第十二师特务连政治委员、第三十四团政治委员兼特派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兼三十六团政治委员、红三军第九师二十五团政治委员、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红一军团政治部组织部巡视员、陕甘支队第四大队政治部主任。长征和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秘书科长、冀中军区政治部副主任、第一军分区兼七支队政治委员、南进支队政治委员。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中纵队政治部主任、中共豫皖苏八地委书记兼分区政治委员、第二野战军十八军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藏军区政治委员、中共西藏工作委员会第二书记、监委书记、西藏政协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第一副院长、成都军区顾问。

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四、五、六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共产党第七次、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85年12月6日,解放军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原成都军区顾问谭冠三因病在成都逝世。

名将那些事儿(311-315)               前排右坐者为谭冠三,后排左二为我的父亲

 

名将那些事儿(311-315)               谭冠三将军李光明阿姨在我们家

名将那些事儿(311-315)              谭冠三将军和我母亲

名将那些事儿(312)–猛将虎将梁兴初的绰号

       去年大剧《跨过鸭绿江》让我们再次对猛将虎将梁兴初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了。

      2023年6月23日在北京的一次聚会上,又见到了梁晓源兄弟,借着酒劲我直接了当地问到了梁兴初老前辈的绰号。我说:对“梁大牙”这个有些粗犷的绰号,老人在世时是怎么对待的,你们家里人是不是也很有反感?

     晓源兄弟好像没有正面直接回答我。他先说了在四野首长里有一位首长,从来没有叫过梁兴初将军梁大牙,那就是政委罗荣桓。其他的四野首长都会当面直接叫过将军这个绰号。

     四野平级的战友也多是无顾及地叫过,至于下级的干部战士基本都不会当面或公开叫了。

      晓源兄弟告诉我,那个张丰毅演的什么《天空》电视剧,就把这个绰号大张旗鼓地传扬开了。他说老爸的门牙似乎有些明显,在1953年梁兴初将军担任海南军区司令员时,在一次去看牙洞时,被口腔科医生顺便给处理了一下。就没有专门矫正过了,老将军没有过分过多地和这个绰号较过劲。

      这个绰号,在红军长征时期就已经叫开了。

      梁兴初浓眉大眼,虎虎生威,最让人难忘的是他门牙稍显前突,略一张嘴就露了出来,所以叫梁大牙。

      还有一个原因,梁兴初是猛将,每逢恶战,他的情绪高涨,就会把牙齿咬得咯咯响,这让我想起了武侠小说和武戏里的人物了。哪个不是打大仗恶仗就会把牙咬得凸显决心和本事的状态现象呢。

      梁兴初除了梁大牙这个绰号,还有其他绰号。比如“铁打的”。

      我们都知道,梁兴初参加革命之前,是一个铁匠。开始还没有叫他“打铁的”,红军时期,梁兴初经常受伤,有一次,他当连长的时候,头部中弹,血流满面,晕倒了过去,大家都以为他“牺牲”了。战场上牺牲一位连长,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没想到梁兴初命大,居然又活了过来,真是“铁打的”汉子,子弹都打不死他。后来就有人叫他“铁打的”。

      再后来有人也叫他“带刀的”。红军打败了马家军的一个骑兵团,缴获了不少马刀和战马,装备了梁兴初的侦察连。有了这些,梁兴初即成了红军第一位骑兵连长。那一段时间,梁兴初经常骑马带刀,不知道他名字的,就称他“带刀的”。

      梁兴初原名叫梁兴祚,祚者福运也,父母希望他福大命大。可是“祚”这个字,不好认。

       抗日战争时期,梁兴初在343旅,旅长陈光老是把梁兴祚念成梁兴炸。后来梁兴初申请改一个名字,有人出主意说,就把“乍”改成刀,,叫梁兴初。这样一来,梁兴初又成“带刀的”了。

       在敌后山东时,陈毅称梁兴初是“虎将”。

      老首长罗荣桓称梁兴初为“猛将”。鉴于梁兴初在红一军团当过侦察连长,经常亲自伪装成国民党军官,到敌人眼皮子底下搞侦查弄情报,就像孙悟空钻到敌人肚子里一样,所以林彪称他是“梁猴子”。

      抗美援朝中的一战,梁兴初又留下了一个世人皆知的绰号,“万岁军长”,这是彭德怀送给他的。

       四位元帅,各赐一个绰号,唯梁兴初是也。

名将那些事儿(313)–“坐什么车都好啊”

       李振基 197X入伍、19XX-19XX为朱良才将军司机。19XX年复员回河北邢台市

        李振基说:我197X年入伍后,学习汽车驾驶,后分配到朱良才将军身边,为其开车。

      当时朱良才上将也就配备一台汽车。不象现在,配备工作用车和生活用车等多台车辆。当时我是朱良才将军的唯一司机。在其身边开车X年,这期间老首长对我帮助和影响非常大,使我终身难忘。

      老首长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对组织上从不提出额外要求。

     我到驻地X年,先后开过多种型号的汽车。

      我一开始接手的是原苏联的“基姆”牌的轿车,据说是根据级别,军委给配备的。就是车太老了,经常需要修理保养。

      在维修保养期间就用过老式上海牌轿车替过班,“不错吗,国产车好啊!”尽管已经七十多岁的老人坐进去很费劲,很不舒服。老首长还是经常这样说道,我也就没有什么压力了。

      后来有一次实在没有车可以替换了,就用一台非常老旧的原苏联产的“伏尔加”牌的小轿车替班,就是那种前边有一个小鹿标志,翘着头的那种最老款的轿车。

       我有意见,老想不通,老首长总是说:坐什么车都好啊!没有关系啊!

       我开着这台车,经常提心吊胆,怕车辆发生故障后影响首长出行。越是怕就越是出问题。

      大约是1978年军区召开党代会,邀请老首长作为特邀代表参加。

      朱良才将军非常高兴说:党代会一定要参加,不要让大家等咱们,要早去。我们提前出发赶到几十公里远的军区大院。

       在通往礼堂后边的首长车辆专用小路上,需要爬坡和前边车辆走走停停,造成我们的“伏尔加”老爷车抛锚停驶了。

      这条路又恰恰是非常窄的,不能够超车和措车。

      我和警卫员两个人也没有办法,造成后边很多的首长车辆堵塞。当时很多首长听说是朱良才老首长的车抛锚了,也很无奈。

       有的首长就下车步行上去了。路过我们汽车时,跟坐在车里的朱良才老首长打个招呼,看到我们这台老爷车,苦笑的摇摇头。

       这时也是作为特邀代表的杨勇副总参谋长的车也被堵在后边了,他看到是朱良才老政委的车坏了,就非常生气的大声说道:你们军区没有车给老同志,就到总参开去!    

       后来没有过多长时间我还真的从总参开回了一台“红旗”轿车。据说是XXX首长去世后,按规定收回的车辆。

       朱良才将军说过:杨勇同志对同志非常有感情,也从来是不说空话啊!

      后来因为老首长高龄身体越来越不好。需要坐轮椅代步,要有多个人员来抬动了。就主动要求更换了一台面包车,朱良才将军要求把红旗轿车交回军区说道:组织上给我配备一台车,我就使用一台车,不能够超出规定。

       后来乘坐这台面包车也发生了一件现在看来不可思议的事情:一次朱良才将军到人民大会堂参加人大会议活动,我们虽然有核发的活动专用车证,当我开车往人民大会堂重要人员专用通道时,指挥交通的民警同志看我们是面包车,说什么也不让开到台阶最上面的门口。真是认车不认人啊!只让我们车辆停到二层台阶。

       老首长说道:没有关系,不着急!

       您没有关系,不用着急。我们大家都急出了一身汗。人民大会堂的台阶比一般的台阶都高啊!我们4个工作人员只好抬着轮椅,一阶一阶台阶的把老首长抬进大会堂了。有警卫员要背首长上台阶,首长说,我是来开会的,不是到医院,不能够背着上去啊。

       这件事情单位知道后,给我们更换了一台三排座的大红旗车了。

名将那些事儿(311-315)

名将那些事儿(314)–警卫员讲述的朱良才将军的小故事

      刘凤焕 警卫员  197X年入伍  197X年—197X年在朱良才将军身边当警卫员

      刘凤焕说:一次朱良才将军在301医院住院治疗,我陪床也住在医院。

      平时工作没有时间规律,比较累。

      将军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总是希望我们休息好娱乐好,能够不叫我们就不叫我们。

      一次在将军午休的时候,我在工作人员休息室和其他首长的警卫员下象棋休息,将军提前起床后来到休息室看到我正在非常专注和高兴的下象棋,就没有叫我。

      自己乘坐电梯下楼准备到院内散步。

      这时将军的两岁的小孙女—征征跑过来:“大刘叔叔!大刘叔叔!爷爷走了!爷爷走了!”

      我立刻惊出一身冷汗,将军已经快80岁了,两只胳膊都有枪伤,没有力气使用拐杖啊!走路不稳。

       我立刻三步并两步地跑下六楼去,这时将军正颤颤巍巍的准备走下楼门口的台阶,好悬啊!

      “首长慢点,我来扶您下台阶”。“你们玩吧!谁赢了?”将军就是这样经常体贴照顾我们工作人员。

       回来后我把小征征好好的奖励了一下,这个极为聪明的小姑娘套用了一句当时非常流行的话:“大刘叔叔办事,爷爷放心!”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可惜这个聪明伶俐的小姑娘在3岁多的时候,因为脑血管疾病夭折去世了。要是到现在也应该30多岁了(2000年前后)。

       王新战 1969年入伍 19XX年转业 1969年底至197X年在朱良才驻地工作做警卫员工作,后提干为保卫干事。

       “特出任务”(小天使?)

       1970年当时主持军委工作的林彪发布“1号命令”,致使很多老帅和老将军“疏散”到了外地。朱良才将军和朱德元帅等几位将帅被“疏散”到了广东从化。

      王新占说:我作为警卫员也一起前往。当时的政治环境非常不好,老将帅们对党、国家和军队的前途和命运非常担忧,心情都非常沉重。

       尤其是朱德元帅,当时遭受各种批判和责难。他老人家怕事后牵连这些老部下、老战友,虽然天天散步都可以见面,但是也从来不谈笑聊天,而且心情非常不好,从来没有看见过朱老总笑过。

      作为从井冈山就跟随朱老总一起战斗过来的朱良才将军,对朱老总有着非常深厚的感情,这时他看到朱德元帅这种状态,非常着急,怕朱老总愁伤坏了身体,几次主动看望老总,也没有使朱老总情绪转变过来。

       一天朱良才将军无意中看到和我们一起到从化的两岁的小孙女–朱红,一颠一颠的跑到正在散步的朱老总前边“爷爷好!”“爷爷好!”,朱老总露出非常难得的笑容,是哪样的慈祥和开心啊!

       朱良才将军非常高兴。回来后,给我布置了一个特出的任务,即以后每天散步时,都把朱红抱到朱老总附近,告诉红红跑过去问爷爷好!

      每当红红这个非常漂亮伶俐可爱的小姑娘一颠一颠的跑到朱老总前边,用稚嫩的声音喊出“爷爷好!”的时候,朱老总都会开心地笑出声音来“好!好!”,拉着小姑娘一起散起步来。

       这时朱良才将军都会非常高兴和欣慰!我也非常得意执行这个“特出任务”!

       这个“特出任务”一直执行了很长的时间。

名将那些事儿(311-315)

名将那些事儿(315)–刘伯承的“敌进我进”

      您没有看错,我也没有写错。

       原来毛主席在井冈山时期提出敌进我退,但是到了抗日战争时期,敌进我进变成了整个八路军的一个广为运用的作战原则,进到敌人后方去。

       这个作战原则,因为刘伯承说他是做一个研究军事、指挥军事斗争的人物,他自己也是这么进行工作的。

      八路军出征以后,日本人针对129师进行了很多大的扫荡,比如说日军的六路围攻,又上升到九路围攻,一开始就想把129师给吃掉。

       日本人从装备和作战能力来讲是很强的,他打过来我们有时候很难一下挡得住的。

       有什么办法呢?你打过来,我把我的部队放到你后面去,成立游击集团。不是跟日本人正面顶牛角,而是我在你后面建立游击集团。

       一个是高机动性,就是你很难抓住他。另外一个就是突然袭击,所以叫游击两个字,这个字也是刘伯承亲自翻译的。

        从外文来翻译叫guerrilla war,guerrilla war是黑猩猩战,中国人没法理解,刘伯承把它翻译成游击战,是根据军语辞典定义的,两个东西,一个是High mobility,很快的行动,另外一个是sudden attack,突然性的袭击。把这两个字结合起来。游击战是你打他的时候你看不到他在哪,他藏起来了,你不打他的时候,他集结起来成为一个相当大的力量来袭击你,对你进行突然袭击。

       这里面有民兵,有武工队,还有游击队。比如这个地方共用一个武工队,武工队是相对比较正规的部队,又有游击队,还有民兵,我们需要集结起来打一个相对大一点的战役,我们就合起来了,如果敌人来了,我们就把它散开了,就找不着了,就是这么回事。

长按以下二维码并识别,进入《北京瞧办主任》公众号,可以放心审阅精彩内容

名将那些事儿(311-315)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瞧办主任):名将那些事儿(311-315)

(浏览 71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