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思故我在
任何优秀的组织都会犯错误,中国共产党也不例外。在井冈山时期,杀袁文才和王佐就是一个重大错误,它直接的后果是井冈山的“反叛”,直到1949才重新解放。真实的历史原因到底是什么?袁王是否有不听指挥或者想要反水的想法?查阅了一些资料,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分析袁王被杀的主要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党内的左倾路线。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六大”通过了一个叫《苏维埃政府组织问题决议案》的文件,决议案讲到:对于土匪的关系,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看待,即使他们帮助了武装起义,亦应如此。袁文才看到了这个文件,从而逃离了部队,犯了严重错误。1929年1月中旬,调任红四军参谋长的袁文才,随四军主力出发赣南,行至广昌县的苦竹坪,他不向毛泽东等人打招呼,只把一张条子放于军部桌上,便带着心腹谢楼标、刘天林等6人离开营地逃跑。此举无疑属于临阵脱逃,是极大的错误。产生这一错误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在前委秘书刘辉霄处看到“六大”通过的《苏维埃政府组织问题决议案》,心中震骇不已。袁文才在思想上激烈斗争了几天后,那种害怕共产党政策变化的心理占了上风,于是私下逃回井冈山。 除了以上原因外,袁文才的私自逃走也反映出他行动鲁莽,对与其关系相对不错的毛泽东没有足够信任,加之当时出赣南的红军连吃败仗,斗争异常艰苦,袁对于革命的前途也可能产生了怀疑,因此就有了私自逃回井冈山这件事。
2、土客籍深刻的矛盾。边界各县历来分为土客两籍,历史上的怨仇甚深,互相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界限。就是毛泽东在的时期,也形成过“土籍的党,客籍的枪”这种界限分明、争权夺利的情状。作为客籍民众领袖的袁文才、王佐,以及土籍的领袖人物龙超清、王怀、朱昌偕等人,不能正确地对待问题,时常自觉或不自觉地为着维护本籍的利益,卷入在党内、民众之间的争斗中,为一些事情伤和气、伤感情,严重影响到双方的团结。这样的例子很多,如在分配土地、确定打土豪对象、进行政策决定、党政职务任命等等。 后来朱昌偕、王怀等人决议杀掉袁、王,除了中央的左倾错误路线外,也因为有深刻的土客籍矛盾的原因,很有些借刀杀人之意。
3、还有一件足以让他们丧命的大事:处理罗克绍事件严重欠妥。罗是湘赣边界三县的反动民团头领,拥有数百支枪,并有一个小型的兵工厂。袁文才早就有这样的打算,即把罗克绍抓到手,先以礼待之,把罗的兵工厂掌握过来,为红军造枪、造子弹,到时候视其表现再决定是杀还是放。此时,袁文才与边界特委的负责人龙超清、谢希安等人业已交恶,关系很差,便没有将自己的打算向特委报告,更不用说取得批准,就擅自行动,将罗克绍抓来后在永新城为其置酒压惊,予以优待。这一做法引起了特委的怀疑,使得豪绅阶级乘时造谣,说袁文才勾结罗克绍反水。正是对这一问题处置不当,成了袁、王被杀的导火线。因为特委认为不诛除袁、王,就要被“反水”的袁王所消灭,只有以军事阴谋抢先下手。
4、彭德怀支持了杀袁、王的行动。当时特委准备诱杀袁、王,但害怕他们手里的武装力量,于是求助于附近的红五军。他们给彭德怀写信请求出兵援助,当时彭德怀相信了特委对袁、王的定性,派兵钳制了袁、王的队伍,给特委诱杀行动解除了后顾之忧。
5、其他。袁、王由于是“占山为王”出身,本身也有鲁莽、粗暴、老子天下第一的性格,据有些资料显示他们也经常在公开场合会有一些诸如“不干了”、“大不了继续当山大王”等牢骚言论,加之当时那些党的干部多数都只有20岁出头,在残酷的斗争中缺乏足够的理性思维和胸怀,公私情绪参杂到一起,做出错误决策也就容易理解了。
总之,历史是对过去发生的事的记录,应该是鲜活的、丰满的,需要认真发掘资料、去伪存真,尽可能的还原当时的情境、人物、事件和各种要素的关系及其内在运行机理,这样才能让我们从历史当中发掘和吸收营养,得到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