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山西】山西安泽:“太岳山上小延安”

本文转自: 文化兴农

 

【红色山西】山西安泽:“太岳山上小延安”

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

82年前,在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这片红色土地上,太岳区党委、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行署、太岳政治部、太岳兵工厂、新华日报印刷厂都曾在此驻扎。朱德、刘少奇、邓小平、陈赓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此生活和战斗过,留下了光辉足迹。

安泽是抗日战争时期太岳革命根据地的腹地,素有“太岳山上小延安”之称,境内有红色纪念地22处,1942年至1944年是太岳革命根据地党、军、政首脑机关驻地。

2012年,王光烈士墓、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太岳军区司令部桑曲旧址、太岳军区政治部等被确定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8年4月4日,临汾市委组织部将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确立为“市级党性教育基地”;

2018年4月17日,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被授予“山西省国防教育基地”;

2018年4月26日,太岳革命史陈列馆被授予“山西省党史教育基地”;

2018年6月8日,临汾军分区将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确立为“党员干部教育实践基地”。

2021年1月,安泽县良马镇桑曲村被中组部认定为“红色乡村”。

…………

【红色山西】山西安泽:“太岳山上小延安”

以信仰 照未来

晋东南是毛泽东选定的整个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眼位”,安泽则是整个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眼中瞳仁”。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安泽是通往延安、陕甘宁边区与各个抗日根据地、各个解放区联系的必经之地,因此,被称作“太岳山上小延安”。可以说,“红色安泽”是对安泽红色革命根据地最准确的定位。

桑曲村距离县城45公里,地势险峻,326国道横穿而过。抗日战争时期,太岳领导机关在这里驻扎两年之久,指挥了太岳区的反日扫荡及各项事业的发展,在1942年到1944年期间,所有太岳区的作战命令全部是从这个办公室发出的,沁源围困战、韩略伏击战、两次青浮战役 ……1941年6月为了适应抗战形势的需要,扩大抗日根据地,太岳区党委在安泽北孔滩村成立了冀氏县(现安泽县冀氏镇)抗日政府,1942年,日军扫荡岳北,太岳领导机关转移来到了安泽小李村、桑曲村一带。

【红色山西】山西安泽:“太岳山上小延安”

桑曲村司令部办公室

在斑驳的光影里,桑曲村的上下两层清末四合院中,北房为司令部办公室,是陈赓办公旧址,陈列有马灯、军号、粮斗、暖水瓶等物品;东房是太岳区党委办公室,屋前有一石刻棋盘,上刻有 “抗战到底”字样;南房为工作人员居住;西房为陈赓居住地。

1941年7月25日,陈赓司令员与武士敏(原国民党九十八军军长)在桑曲达成了两军联防协议,史称“桑曲会谈”,“桑曲会谈”为巩固和建设岳南革命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1942年秋,太岳军区陈赓司令员率部由沁源转移到桑曲村,驻扎两年零一个月,指挥太岳军区部队与日军作战。就在这里,太岳区军民粉碎了日军的“铁壁合围”“铁滚扫荡”,进行了著名的沁源围困战、韩略伏击战、抢夺《赵城金藏》、柳寨伏击战等,为抗日战争作出了卓越贡献。其中,韩略伏击战最为瞩目,并被广为传颂。

1943年10月,日军对太岳区发动了大规模的“铁滚扫荡”,由冈村宁次指挥,3万余人分3个梯队从北向南“清剿”,妄图彻底摧毁太岳抗日根据地。同年10月22日,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原型王近山(时任太岳军区二分区司令员)率领二分区386旅16团,奉命前往陕甘宁边区执行保卫任务,行至洪洞县韩略村附近时,收到我党地下联络员一个重要情报,日军一支上百人的“战地观战团”将从此经过。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王近山发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亮剑精神,带领他的部队“剑锋所指,所向披靡”。

同年10月24日,王近山指挥16团,一举歼灭日军中队长以上军官180多名,其中包括一名少将旅团长、6名大佐联队长,烧毁敌军13辆军车,缴获大量军事物资。这次著名的歼灭战惹得冈村宁次恼羞成怒,报复性地调集部队合击16团。53天时间,太岳军民以腹地和外线配合,作战达725次,攻克日伪据点14处,毙伤俘日军1580余人、伪军近2000人……1943年11月22日,在太岳军民猛烈打击下,日军所谓的“铁滚扫荡”彻底被粉碎。

1944年早春,太岳区党委在桑曲村召开生产运动大会,代理书记聂真动员党政军民机关干部和战士参加生产劳动,开荒种地,纺织棉花,自给自足,减轻人民负担、改善军民生活、巩固抗日根据地、积蓄力量,自此,太岳区军民开始了热火朝天的大生产运动……

沿着326省道线可以到达太岳行署办公室所在地,同样为四合院布局的二层清末建筑,触目可及的是一件件被刻上历史印记的老物件。

【红色山西】山西安泽:“太岳山上小延安”

老物件

一件件文物、一个个遗迹,无不在向人们诉说着太岳军区1942年至1944年间在桑曲战斗和生活的艰辛、诉说着太岳军区军民抗日的决心和智慧;1942年10月,太岳、晋豫两区合并,薄一波任中共太岳区党委书记,陈赓任太岳军区司令员,牛佩琮任太岳行署主任。1943年秋,薄一波、陈赓前往延安学习,太岳区的重担就落在聂真、王新亭等人肩上……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给部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太岳行政干校、陆军中学分别在小李村、杜村应运而生。在这里,广大太岳区的领导干部、革命将士们,进行干部轮训,提升干部素质,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太岳革命根据地的各方力量;作为太岳领导机关驻地的安泽,广大人民群众筹集公粮、纺线织布、参军参战,积极配合抗日各项工作,先后有1300多名安泽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为了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革命老区安泽的红色文化,安泽县委、县政府规划出了“以线带面”的红色资源开发线路,以杜村乡326省道线为轴心的太岳红色革命生命线带动在此范围内的太岳军区司令部、太岳行署小李村旧址、石槽会议旧址、朱德路居旧址等红色革命旧址,成立了“安泽县杜村乡党性教育基地”,探索了一条“党建+红色”的旅游发展路径。陆续建立了太岳革命根据地研学基地、“山西抗战 国家记忆”展览馆、抢夺《赵城金藏》展览馆等。

如今,立足红色资源优势、传承光荣革命传统,安泽红色旅游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来这里的游客逐年增多。2018年4月,小李村开设了“山西抗战国家记忆展览馆”。用史实和实物再一次重现了安泽艰苦抗战的过程,凝固了这段伟大的历史。

“结合这张辖区地图,我们可以做一个直观的展示。当时管辖面积比较大,北到太原的祁县一带,南到黄河边上,西边依托吕梁山,东边依托这道太行山,两座大山之间是太岳山,因此我们起名太岳抗日革命根据地,而在抗日战争时期,毛主席曾高度评价安泽县的战略地位,说整个安泽如同整个华北战区的‘眼中瞳仁’。”在山西抗战国家记忆展览馆内,讲解员王艺茹介绍。1942年4月26日,邓小平同志在安泽的石槽村组织召开“石槽会议”,作出了“开辟和巩固、建设岳南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改造基层政权,发展地方游击队”的重要指示,是我军从战略防御向战略进攻的重大转折;1942年10月,太岳区军政机关从沁源南下,进驻冀氏县,党委、军区驻桑曲村,行署驻小李村碱土院,政治部驻郭庄,驻扎有党政机关干部两万多人。

…………

【红色山西】山西安泽:“太岳山上小延安”

太岳革命史陈列馆

穿越历史时空,在感知中感悟。作为当时的军政中心,安泽为巩固和扩建根据地,提供了充足的粮草和兵员。荀乡儿女前赴后继,英勇奋战,流血牺牲,从这里走出的革命青年——王光,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里,用自己23岁如花般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嘹亮的共产党人信仰之歌。

1920年,王光生于山西运城一个贫苦家庭,从小被卖到地主家做丫头,因不堪屈辱而逃离虎口,后被一家好心人收为养女,并有了读书的机会,接受进步思想。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她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散发传单,书写标语,自编自演文艺节目,进行抗日宣传。1939年,她加入中国共产党。由于工作出色,1941年党组织派她到冀氏县担任一区副区长。1943年,日军对岳南根据地进行残酷的“钳形合围”“铁滚扫荡”,扬言要变根据地为“无人区”。王光担任四区区长和反“扫荡”总指挥。10月的一天,她豁出怀有身孕的性命为保护群众转移,把敌人引向自己一方,不幸被俘。被俘后受尽酷刑,仍坚贞不屈,最后被灭绝人性的日军挖眼、割耳、开膛破肚挖去心脏,壮烈牺牲,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3岁。

2006年,央视大型纪录片《永远的丰碑》录入了全国百名烈士,其中就介绍了烈士王光的英勇事迹。如今,位于安泽县马壁镇东唐村的王光烈士陵园已是山西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年都有数千人到这里缅怀革命先烈。

聆听红色故事,重温红色经典,感悟红色精神。正在参观的王女士感慨地说:“有幸参观,深感美好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当追寻先辈的红色足迹,勠力同心,接续奋斗。”

来源:临汾日报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红澜筑梦):【红色山西】山西安泽:“太岳山上小延安”

(浏览 106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