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谷林
韩略村这场仗,也就是亮剑这部影片的里面所讲到的那段伏击战,确有其事。确实是一场没有命令的突然发生的战斗。该战斗发生在太岳军区沁源保卫战的过程中。地点恰恰距离我插队的那个村子也就10多里地。
前一段时间一位姓杨的同志出了一本书,好像也是太岳军区的后代,也是一位业余研究学者,主要根据老前辈李懋之将军的一个关于此仗的回忆写的内容。
我完整的读过李将军的回忆文章。
李将军的回忆和杨学者的书写的内容主要是说该仗是由身在沁源县太岳军区司令部的陈赓将军下了命令,因而王近山才打了这一仗。而我们从过去的许多老将军之口留下的回忆文章中,得知这一仗又确实是无命令之仗。
假如确实是由陈赓将军下了命令,那么这么多年来,王近山岂不成了冒领军功了?
但是我读李懋之将军的回忆时,我发现了一个重大缺陷:老将军回忆的是,当时确实有一封来自于敌人隐蔽在线同志的电报,这封电报被太岳军区负责接收电报的负责人(有名有姓)收到了。而且转交给陈赓司令员了,可是却没有谈到陈司令员的处理结果,也就是说陈司令员是如何处理这份电报的。这就是一个重大缺陷。
这个证据链不完整,缺了最重要的关键环节。
而且沁源保卫战时,李懋之时任太岳军区十九团团长,他本人并不在司令部,而是在外县某地作战。他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份电报的出现和处理结果,也就是说他也应该是听到的这么一个情况。
那这个情况是否准确无误就有待考证了。
从另一方面讲,刘伯承、陈赓、王近山等许多老同志当时都长期住在延安,直到抗战结束时,他们之间不可能是没有交流的,毛主席都夸奖的一个战例和人物,他们都应该是清楚的,没有理由都不知道真实情况。
王近山本人也不可能冒领军功。
从另一个方面讲,无论是刘伯承,还是陈赓届时的态度都是王近山率领16团此次从沁园方向往延安方向走,坚决不能打仗,直接快速进延安。
另外,此仗确实有隐蔽战线的功劳,一个是洪洞地区当地隐蔽战线和当地军民的协助功劳,另一个是隐蔽在线在敌方同志的功劳。
关键问题是即便真的有电报提前到了陈赓的手上,至今为止并没有完整的确凿的史料证明陈赓老将军并没有明确的指挥命令动作出现。是打的电报啊,是派的通讯员呀,还是打的电话等方式下的命令?这些都没有明确的史料说明。我个人认为,《一代战将》一书中众多老将军都回忆到这件事是无命令之仗。
一、韩略村伏击战斗,时间:一九四三年十月二十四日
二、十月,太岳二分区第16团奉命调往延安。此时,日寇正对我太岳根据地进行大”扫荡”。该团至临汾东北韩略村附近时,对临汾出动之敌进行伏击,激战数个多小时,全歼日军”战地观战团”旅团长以下军官一百二十余人,对粉碎敌人的”扫荡”起了一定作用
三、太岳二分区(第386旅兼)第16团,奉命调往延安。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保卫陕甘宁边区。出发前,该团根据军区首长的指示,作了长途行军和作战的充分准备。十月中旬,敌”扫荡”已逼近太岳二分区,第16团即由山西省长子县横水地区出发,经过连续的行军作战,穿过了敌人层层封锁线,于十月二十二日进至洪洞县韩略村以南的南北挂地宿营。
韩略村位于临汾城北,距城二十五公里。
四、王近山根据夜宿乡村的党组织及民兵干部介绍,机断专行,不等待上级指示,机动果断地非常漂亮地打了一场经典的游击战斗(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