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南国硝烟里 战地年味别样情》

•回忆录•

《曾经南国硝烟里 战地年味别样情》 
作者:铁二师九团  余冬至


     年少时盼过年,是父亲从贵阳回汉休半个月的年假,一家人欢聚在一起,年味就是团圆、饱食和父爱;年青时望过年,在“抓革命促生产、备战、备荒”的年代,年味就是难得的休闲、快乐和温馨;年老了看淡过年,少了那份盼望,多《曾经南国硝烟里 战地年味别样情》了些眷恋,年味就是温情、悠然和乐享天伦。
  不同的时期,不同的过年方式,同样的都是幸福。无论身在何方,春节都是最温馨、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那些弥漫在城镇、疆场、街头、巷尾的浓浓年味,都能演绎出让人回味并难以忘怀的佳肴。
  我参军就到援越抗美的前线,在越南过了两个年,最难忘的是一九七0年在越南谅山省谅佳驻地过的年:三个极像枪声的爆竹,被哨兵误判,让我们过了一个“战备年”。然而,发生在“战备年”里那些充满温暖、喜悦、理解和宽容的故事,至今回想起来心里仍然倍感温馨。
  一九七0年春节前夕,越、美进行“巴黎和谈”,越南北方战事相对平静。在谅佳驻地,不断有好消息传来: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欧致富将军率领“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来到越南,对援越部队开展春节慰问活动;我们团担负的同模至本施二十四公里改线任务完成后,部队经友谊关回国。真是锦上添花、双喜临门啊。
  “要回国了”,听到这个喜讯我们都沉浸在欢乐之中。铁二师九团在越南执行作战、抢修任务已经五年,入越部队英勇奋战、前仆后继,五年中发生过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啊。有什么能比回到祖国更让人兴奋的呢。
  春节的喜气随着浓郁的年味已经越过边境,祖国慰问团活动形式多样,中国驻越南大使王幼平、武官张秀山到援越部队进行慰问活动。“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的演员们还分成若干小分队,深入到基层连队进行小型联欢活动并抢着给战士们洗衣服。北水大桥周边也热闹起来。我们团修建的北水大桥是当时越南最高的桥梁,春节前,越北军区和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分别组织司、政、后的官兵来此参观,气氛和谐、热情洋溢。大桥附近演出场地上的大舞台也已经搭建好,我们盼望军内享有盛誉的“战士歌舞团”来演出。
  一曲“东风万里飘彩云,奔驰的列车向南行,问候毛主席的好战士, 红河岸边最亲的人”的女声小合唱,让我们欢欣鼓舞、激动不已:祖国没有忘记战斗在异国他乡的儿女。这首歌虽然有着强烈的时代印记,现在唱起来仍然感到亲切、感到振奋。这是一支温暖的歌、一支战斗的歌、一支催人奋进、难以忘怀的歌。

   过年了,部队放三天假,我还要做个“红河岸边最快乐的人”:好好休息几天,轻松和老乡聊天、打球。哪知,年三十半夜一点多钟,紧急集合号把我们从被子里“吹”出来,从同模方向朝本施方向上演了一场“激战北水大桥”的大戏。当时,我们还暗中抱怨为何一定要在大年夜紧急集合,这不是疲劳战吗?等弄清真相,对过年搞演习,战友们没有丝毫抱怨,反而乐得哈哈大笑,演习成了战友们在越南战地进入祖国农历新年第一天的笑谈。

  春节之前,营部就对过年和战备工作同时进《曾经南国硝烟里 战地年味别样情》行部署:过年不忘战备,春节期间全营干部战士要以临战的姿态,把“准备打仗”这根弦绷紧,营部在春节期间进行一次紧急集合,以检验部队教育、训练水平。特别强调,紧急集合以“三声枪响”为令。
  当时连长探亲,湖南长沙蔡指导员主持全面工作。指导员一九五九年入伍,军事学院毕业,政治素质、军事素质都很过硬。他曾向我们演示冲锋跑动中的跃起射击,让我们大开眼界。他特地叮嘱三排,近期轮值哨兵要竖起耳朵,听到营部集合枪响,迅速报告,不得延误,否则,追究责任。      
  在越南,为了减少伤亡,部队住得较为分散。连部和其他班排在山上依次驻扎,只有三排离公路相对较近,这样,压力都到三排哨兵身上了。有了这个责任,哨兵生怕误事,在哨位上都特别警觉。
  连队驻地的山脚下,有个二十户左右人家的越南小村,我们每天往返驻地都要从村庄前经过。时间长了,熟悉得连哪家新添一个婴儿都知道。记得村子里一位姓李的长者,当年五十三岁,三个儿子参军后都在越南南方牺牲。他深受儒教文化影响,为续香火,用牛作聘礼娶了一个表情痴呆但面目清秀的姑娘为二房妻子,越南当时在战争条件下,除劳动党党员外并不反对有能力的民众这样做。每到连队晚饭时间,新媳妇常赶着五、六头牛从连部台阶下的小路经过,牛铃发出清脆的响声。就是这个村庄,过年前也热闹起来了。越南长期受汉文化影响,风俗沿袭中国,春节和中国的时间一样。到了大年三十傍晚,村庄里就陆续放起了鞭炮,我们虽然在山上,也听得到鞭炮声。这声音让我感到亲切,仿佛回到武昌魏家巷的家,武汉过年习俗“三十的火,十五的灯”不也是这个气氛么。凉山上,马灯下,我怀念武昌“曹祥泰”的京果、酥糖,西厂口的面窝、剁油饼。  
  吃过年夜饭,熄灯推迟,十一点钟左右我们就睡了。睡梦中,突然被急促的号音惊醒,紧急集合终于来临。全连沿着片石台阶向山下奔去,路过村庄,一百多人的脚步声惊动了越南老乡,纷纷开门张望,鞭炮声也不断响起,好像是迎接着我们。经过四连驻地的时候,我们心里就打起鼓来,觉得不对头:四连没动静。对面哨兵还挥舞着步枪,询问发生了什么事情。这时才见四连驻地的灯光陆续亮起。此时,我们心里直纳闷:既然全营紧急集合,为何四连没有出发,只有我们一个连队行动?四连离营部比我们近得多啊。指导员和连首长也察觉到了,急令连队在路基上集合待命,派通讯员到营部核实信息,集结地就在前不久挖出两颗重磅定时炸弹的地方,夜色中它们还静静躺在那里。很快,通讯员急速跑回同指导员耳语后,指导员大手一挥:演习开始,北水大桥发现敌情,向北水大桥前进。我们打起精神,跟着前面的背影向北水大桥进发。传递口令、拉开距离过“封锁线”、到北水大桥进行战术演练后,我们就“鸣金收兵”了。其实,我们心里都明白,哨兵很可能把越南村民的鞭炮声误听成枪声了,指导员假戏真做不露声色真显机智。
  原来,通讯员到营部找主管军事训练的文副营长时,副营长睡得正香。显然,今夜紧急集合是个误传。连队回到驻地,鞭炮声仍不时响起,当值哨兵十分沮丧,他苦着脸见人就解释:你们听,你们听,是不是枪声,是不是像枪声?战友理解他的心情,没有埋怨没有指责,反而安慰他,今夜紧急集合,如果有南越特务在附近活动,一定把他们吓跑了,大家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是的,谅山市奇穷河上的梅花大桥抢修,因南越特务破坏通讯线路,在大桥抢修的十二位勇士未及时撤离就牺牲在梅花大桥上,其中就有武汉十五中毕业的烈士张仲奇。
  在战场上,生与死,苦与乐,准与误都是辩证的,这些矛盾既相互斗争又相互联系,由此推动事物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让错误变正确,误会变理解就是辩证法的真谛。我佩服战友们的境界,并让我从中受益。
 《曾经南国硝烟里 战地年味别样情》 时隔四十年的清明时节,我随援越抗美老战士赴越访问第十四团的战友们重走当年的路,又来到曾经流过血、淌过汗的这块土地,分别在谅佳烈士陵园、梅花大桥十二勇士牺牲处缅怀、祭奠先烈。当我静静站在北水大桥远眺,这条历经战火洗礼的三条轨铁路蜿蜒伸向远方,木棉树掩映下的小村庄依稀见,四十年前大年夜“激战北水大桥”、“勇过封锁线”的情景又历历在目,耳边仿佛回荡着广州军区战士歌舞团那悦耳、动听的歌声。我想,星移斗转、岁月流逝,当年的战友们还在回味、享受昔日越南战地的年味吗?山下小村子那年生的小男孩今年应该四十一岁了,新媳妇一定生了三个胖儿子了吧……。 
                  (该文曾获《荆楚日报》、  《荆楚网 》征文 一等奖。)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白浪情):《曾经南国硝烟里 战地年味别样情》

(浏览 5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