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刘居英,抗美援朝结局或改写

没有刘居英,抗美援朝结局或改写

1951年1月22日,志愿军第一次后勤会议在沈阳召开,周总理亲自主持了这场会议。

战士们缺衣少食,因为后勤运输缺陷而造成的死亡数,每天都在成倍增加。

刘居英慢慢站起来,对周总理表示,自己想要发言。

刘居英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还是要提高后勤线的战斗力,不能够一味由着别人打过来。

他眼含热泪对总理说:“我们需要人手、需要材料、需要保卫铁路线的高射炮!”

周总理毫不犹豫地同意了刘居英的意见,将三个高炮师调动过来,负责维持后勤线的运转。

刘居英则发下誓言,这一次,他要带领战士们建立一条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

中央也决定,让刘居英这位后勤线的总指挥,直接前往朝鲜坐镇。

刘居英(1917年-2015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 ,吉林省长春市人。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6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等。

1951年9月前后,军委从国内调来了3个高炮师,用以加强志愿军地面防空力量,与此同时,我年轻的空军也开始投入了反”绞杀战”的战斗,这样我军的防空力量一时大为增加。这些部队统一配属给刘居英指挥。在空军和防空部队的有机配合下,刘居英指挥铁道兵在加强抢修的同时,不断总结战士们反”绞杀战”斗争经验,创造了”列车片面续行法”。所谓”列车片面续行法”是在铁路运输受阻地段,抓住有利时机,敢于打破铁路运输传统的发一列货车,回一列空车的惯例,将装满物资的重车,一列接一列的连续发现,使各种物资在一个区段上得到了源源不断地续行,抢得了时间。因为,打破了去一返一的惯例,所以称为片面续行。这就保障了弹药、粮秣及冬装能及时送到前线。此阶段通过封锁区的物资达15400多箱,初步改变了我军前线的供给面貌。

到1952年上半年,我军防军力量又有较大地加强。祖国大后方又调来了两个探照兵连和三个雷达兵连,来配合铁道兵作战,使防空力量更为加强。雷达部队开始工作后,可以远距离的发现敌机,部队实现了对飞机的远距离预警,使列车可以提前作好隐蔽斗争的准备。探照兵连则在黑暗的夜空里发出了强大的光柱,将夜航的敌机锁定并暴露无遗,极大地提高了我高炮部队的命中率。同时,也加强了对敌机的震慑作用。美军肆无忌惮的时刻终于过去了!与此同时,铁道兵在刘居英的指挥下,在铁路抢修方面,还创造了”以集中对集中,以机动对机动”的战术。为了对付敌机的轰炸,在许多地方修了大迂回的线路和许多便线、便桥,以确保有多重线路可以通车。在铁路运输方面,我军也不断总结经验,创造了”月亏集中突运”、”抢22点”和”重、空车循环运输法”等灵活对策。在志愿军的有力反击下,到1952年6月,美军雄心勃勃的”绞杀战”计划终于宣告失败。此时,那位不可一世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上将也被美国政府解职,卸任回国了。

在抗美援朝战史上,铁道兵的这段英雄业绩,被称为:”打不烂、炸不断的钢铁运输线”。刘居英将军就是铁道兵的总指挥。他是我军所有将领中,最早体会到高技术战争威力的第一人,也是第一个在高技术战争中,以智取胜的第一将。

没有刘居英,抗美援朝结局或改写

手指按住二维码,进入公众号,点关注即可及时收到信息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赤龙河):没有刘居英,抗美援朝结局或改写

(浏览 31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