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和平
2024年9月11日是老八路骆行阿姨诞辰一百周年纪念日,虽然阿姨离开我们已经五年,但我对阿姨的思念依旧不减。这不仅因为我的父亲江涛与阿姨的丈夫李新农伯伯是亲密的战友,更因为我对阿姨的崇敬与爱戴。
2009年来,我十余次与阿姨团聚,尤其难忘2011年春节我与阿姨的一次长谈。当时已87岁的阿姨耳聪目明、口齿清晰、记忆力极强,回忆了她平凡而光荣的一生。我把阿姨的故事制成了视频发布,写成了文章发表。
阿姨是一位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者。她加入中国共产党近八十年来,无论是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还是身处逆境的困难时期,坚持追求真理、一身正气,“假话一句不说,真话一句不留”。
阿姨是一位技术精湛的白衣天使。她从到延安中央医院开始,刻苦钻研专业技术,兢兢业业地为每一位伤病员服务。
阿姨是一位有博爱之心的母亲。她不仅疼爱自己的儿孙,也精心照顾患病的儿童,时时关怀老战友的后代,倍加关爱烈士的遗孤。
阿姨是一位活到老、学到老的才女。她手不释卷,不仅擅长吟诗、写作、书法,耄耋之年还学习电脑、外语。
阿姨是一位外柔内刚的长者。2011年底,我得知阿姨身患癌症,心中十分焦虑、前去探望,阿姨依旧精神矍铄地笑着说:“我很好,别担心,我会闯过疾病关!”直到2019年8月,我最后一次看望病重的阿姨,止不住泪水夺眶而出,阿姨依旧慈祥的望着我。
2016年,阿姨的专著《心路丝语》面世,这本近四百页的著作记录了她的坎坷历程,展现了她的人生感悟,展示了她的智慧才华,是阿姨留下的珍贵财富。
一、少年参加抗日秘密入党
1924年,骆行出生于陕西渭南一个高级职员家庭,她母亲坚持打破封建枷锁、送她读书。骆行原名郭曼里,后因崇敬骆驼的精神,随母亲的姓氏,改名“骆行”。
1933年,骆行在家乡上私塾和小学,该小学的校长和部分老师是大革命时期的共产党员,他们对骆行走上革命道路产生了很大影响。
1936年的“西安事变”在骆行的家乡爆发,12岁的骆行在老师的带领下,积极投入到抗日救亡中去。她担任女子宣传队队长,带着十多个女孩子走遍了方圆20里路的村庄,贴标语、搞募捐,并成为妇女识字班里的小教书先生。
1939年,骆行就读于固市中学。在该校教员中国共产党员的帮助下,骆行读到《八一宣言》《论持久战》等抗日文献,坚定了向往中国共产党、抗战一定会胜利的信念。她参加了党地下组织的活动,出墙报、演活报剧、宣传抗日、营救进步学生。
1940年,年仅16岁的骆行在中学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那年冬天,她和四名大同学奉命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取回一些革命资料。因她人最小、不引人注意,大家就把资料藏在她的棉大衣里面。国民党军警搜查时,命令同学把衣服打开搜查,轮到骆行时看她是个又瘦又矮的小女孩,拍拍她的肚子过去了,可谓有惊无险。
二、在延安中央医院救死扶伤
骆行渴望去革命圣地延安工作,1942年初党组织终于批准了她的请求。但通往延安的道路处处受到国民党的阻拦,她和同行的学生还要携带一些秘密文件。骆行在藏文件的篮子上放了柿子、花生,避大道、走小路踏上征程。当通过国民党封锁线时,她们正担心如何躲过盘查,突然旁边老乡的毛驴受惊乱跑,人群乱作一团,骆行乘乱冲破了三层卫兵的封锁。数日的奔波,脚上血泡疼得骆行一瘸一拐,仍咬牙坚持着。当看见八路军的方形碉堡时,她激动地躺在地上大哭了,激动地欢呼:“我们回家了!”
骆行到延安后,希望去战地服务团工作或到党校学习。因延安中央医院急需人员,组织安排骆行先去工作三个月,她愉快地服从组织的安排。1939年创立的延安中央医院是一座制度严格、技术精良、操作正规、作风严谨的医院。集中了当时八路军的优秀医务工作者,有国外精英、归国华侨和国内医学专家,他们的医疗水平高,医嘱、查房、药名都用外文。骆行一面向专家学习医务知识,一面努力地工作。
三个月后,骆行还惦记着到抗日第一线去,每周跑三十里路找领导提要求。医院院长傅连璋说:“骆行同志在这里工作很好,我们希望她再留一阵子。”骆行服从组织的安排留在医院,从此在医疗战线上奉献了毕生精力。她从门诊部开始,在医院每个科室都轮了一遍,先任护士,后任护士长,并兼任党支部书记。
那时医院的物资十分匮乏,大家就想方设法、克服困难,自制医疗器械和设备。虽然各方面条件很差,但消毒隔离十分严格,从未发生过交叉感染。用过的纱布绷带在延河里清洗,没有肥皂就用灰灰草代替,冬天骆行的双手洗得又红又肿、从不叫苦。大家全心全意为伤病员服务的精神十分到位,患者何大妈半身不遂、瘫痪在床,在骆行她们的精心护理下从未生过褥疮。
骆行勤奋好学,组织上送她到西北医专学习后,成为一名医生。1947年胡宗南进犯延安,一次骆行步行70里路出诊返程时,部队因敌人突袭已紧急转移了。不远处传来胡宗南部队的枪声,骆行决心不当俘虏,不顾已身心疲惫,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在山坳里狂奔了十七、八里路,心都要从嗓子里跳出来了,终于赶上了部队。
2009年9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纪念延安中央医院建立70周年大会》。出席大会的有党、政、军有关领导、延安精神研究会领导、健在的原医院工作人员、伤病员代表和从该医院出生的延安娃等。骆行作为延安中央医院医务人员的代表在大会上发表了讲演,受到了与会人员的热烈掌声。
2012年3月1日,以延安中央医院作为前身的唐都医院纪念碑,在旧址举行揭幕仪式。骆行作为唯一一位当年在原延安中央医院工作的老同志参加了揭幕仪式。
三、在太行山感受情深意长
1947年,组织安排骆行到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县安阳村的太行山北方大学医学院(现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学习。骆行是从延安到太行学习的调干生,任三班班长,同时兼任医学院的药库主任。
该医学院隶属晋冀鲁豫军区和北方大学双重领导,后为第一军医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该校为我军培养了大批优秀医务人员,军区卫生部长钱信忠兼任院长,新中国建立后我军八大军区中的六位军区卫生部长都是骆行的校友。
骆行在医学院时,住在安阳村老乡家里,帮助老乡看病、挑水、挑煤、种地、扫院子,军民亲如一家。她的同学申小丛是八路军驻北平办事处负责人申伯纯的女儿,从小学习生活在北平的申小丛比较洋气,毛衣上的两个绒线球不小心掉到厕所里了。她舍不得丢,又嫌脏不敢捞。她下课后看见老乡大嫂已把雪白的绒线球洗干净晾干了,深受感动。
2009年,骆行重返山西潞城北方大学旧址看望父老乡亲。老乡们得知骆行就是当年的老八路,抱着她泪流满面。骆行无限感慨地说:“他们永远记得我们,我们也永远记着他们。这里的人民永远是我们的父老乡亲,太行山永远是我们的家。”
骆行在北方大学期间,与学校领导之一李新农相识,共同的理想与相近的经历,使他们喜结连理。骆行把家庭打理得井井有条,与李新农相敬如宾、携手走完一生。
2009年4月11日,我和部分八路军后代陪同骆行从北京出发,来到长治潞城台东村的八路军太南办事处潞城情报站旧址,参加“八路军太南办事处纪念馆”(现八路军太行情报纪念馆)的开馆仪式。骆行作为太南办事处第一任主任李新农的夫人和抗日老战士发表了重要讲话。她重温了八路军情报战线上的精英们为抗战胜利发挥的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缅怀了为抗战奉献了聪明才智和满腔热血的革命先烈与父老乡亲,表达了对潞城市委和市政府、成家川办事处、台东村乡亲们的感激之情。骆行还向纪念馆捐献了李新农的珍贵文物和革命书籍。
随后,我们陪同骆行来到长治平顺寺头村的原八路军太南办事处机关旧址。这里是李新农抗战时战斗生活的地方。骆行说:李新农同志终生难忘太行军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怀念那高峻的地势、奇伟的山川,怀念那英勇顽强、勤劳淳朴的民风,怀念率领我们辗转征战的刘邓首长和与日寇浴血战斗的战友们。
2016年7月10日,骆行把李新农在日本留学期间购买并跟随他革命生涯30年的望远镜,无偿捐赠给来京看望她的潞城老区领导。
四、用博大的胸怀关爱众人
骆行1949年任石家庄国际和平医院妇产科医生,1951年任长春第三军医大学儿科医生,参加了抗美援朝的工作,1955年被国防部授予大尉军衔,1957年转业在北京宣武医院任儿科主任,1983年在中华医学会正主任医师的岗位光荣离休。
骆行极具凝聚力,所到之处群众关系都非常融洽。战争年代,她奔赴前线时,宁可自己受冻,也脱下身上的毛背心送给战友穿。和平时期,她从不谋私利,在升职提级时总是把名额让给其他同志。她不仅在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就是在业余时间、在火车旅途中也主动义务为人看病。
骆行是一位平易近人、心存大爱的母亲,不仅爱丈夫、爱亲生子孙、爱继子孙、爱养女和干女儿,也爱患者、爱乡亲、爱朋友、爱同事,一生资助的亲属与乡亲不计其数。为接待来访的亲友,她家所有房间摆满了双人床、行军床。每到周末吃饭时,她家热闹非凡,总是聚集了独自在北京工作的年轻人。
骆行无私地帮助过身边的许多人,照顾那些老战友的孩子和遭遇不测的青少年。她得知一位分别数十年的战友落难,其精神失常的女儿无人照顾,就主动相助、打针喂药、好言相劝,直到女孩去世。她在公园偶遇素不相识的孤儿姐弟,看着他们渴望母爱的眼神甚是同情,毅然收为养女,抚养成人。她言传身教地鼓励逆境中的年轻人说:“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自己不放弃。”
每次我看到用光和热温暖人心的骆行阿姨,总是情不自禁地说:“我永远是您的粉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