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少华:风雨十年(二十一)

石少华

大部队陆续入城时,许多老百姓主动到城门口去迎接,我和王清江在部队派来的警卫人员的配合下,拍下了许多感人的场面。没能撤走的伪军和警察全部缴了械,被我军集中到东山坡的原日本兵营。整个张家口很快便恢复了平静。街上不时走过一队队佩带红色袖标的八路军士兵,维持秩序,检查军纪。

鉴于这种情况,我当天就给沙飞拍了一份电报,请他速派十几个同志先期赶来张家口,以便尽快接收印刷物资。

郭天民司令员看到解放张家口的照片以后,专门让我到他的办公室,谈了谈晋察冀画报社的工作、需要和今后的打算。他非常希望我们的画报能够尽快在张家口继续出版。大约是在张家口解放的第三天,张副主任用车把我接到张家口最繁华大街的一座二层楼房前,问我能否以这座楼房作为画报社的办公地点。他见我没有答话,连忙又说:旁边那座三层的楼房地基很结实,大概可以安排你们的印刷厂,后边还有一大排房子,以后可以当作宿舍。怎么样,我还不算小气吧?”

当然不算小气,我忍不住笑了,不过光有房子我可印不出画报啊?”

!你这胃口可真不小啊!”张副主任也笑了,实话告诉你吧,郭司令员早有交待,张家口的敌伪物资任你挑,只要画报社用得着,保证优先调拨。他说。他又把我拉上车,带我去看那些他已经替我们相中的器材。

张家口作为日伪的蒙疆自治区首府,日军在这里的物资积存很丰富,印刷器材也是如此。其中还有两部印刷钞票的高级印刷机,这种机器印刷画报是极好的了。另外还有几部胶印机、制版机等设备和高级纸张等等。这段时间,刘克、小田一直陪同他们到处物色画报社所需的设备。张副主任见我对那些设备爱不释手,立刻找来几个战士,告诉我说:你放心,我派专人负责看管,保证出不了差错。

张副主任是位热情而又细心的同志。他问我:你看还缺少什么?我们可以继续办理。我思考一下说:现在印刷画报的条件已基本解决了,但画报的文字说明,需要铅字排版设备,摄影用的暗房设备,如放大机、放大纸等等都需要,印画报的高级纸张多多益善。

张副主任说:这好办,我去过日军司令部和日军特务机关,那里有这些东西,蒙藏日报社也有这些物资。

我说:蒙藏日报的设备最好完整地留给《晋察冀日报》为好,邓拓同志也需要这批物资,我们就去日军司令部和日军特务机关找好了。张副主任微笑地点点头,随即吩咐随同的李参谋说:你和画报社的两位同志一起去办理此事,多多益善。物品找到之后,可立即用汽车运到印厂大楼集中,并派一个班把两座楼房和宿舍看守好,待画报大队人马到达,全部清点完毕之后,部队即撤回。他又交待说:要叮嘱战士们,楼房内的家具用品,一针一线都不准动用。

李参谋立正行了敬礼说:我明白了。随即和刘克、小田并带了两位战士,乘车出发了。

石少华:风雨十年(二十一)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画报》社迁至张家口市。图为张家口市庆祝抗战胜利。

回去的路上,我们又看了看原来日本人开设的一座剧场,我立刻想到抗敌剧社。我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张副主任便重重地拍了我一把,高兴地说:对啊!咱们自己的剧社,是该有个像样儿的地方!我将把你的意见向郭司令员请示报告,如果同意,这剧场就先请你代管,由你负责移交给他们就是了。

张副主任为人爽快,办起事情来也利索得很。当天晚上,他就兴冲冲地为我送来了司令部的批件。从此以后,我们晋察冀画报社和抗敌剧社便正式在张家口落了脚。张副主任还带来两副从日军仓库里缴获的马鞍子:郭司令员要我发给你两副皮马鞍子,一副你自己用,另一副给你的警卫员,这是缴获日军的纪念品,你们东奔西走用得着它。

我谢过张副主任,请他转达对郭司令员谢意后说:沙飞同志很快就要到张家口了,他身体不好,又是个闲不住的人,我看这马鞍子还是先送给他,就算我借花献佛吧。

张副主任热切地握住我的手说:都怪我,都怪我,怎么连沙飞同志都忘记了!这样吧,郭司令员送给你的,你还是收下为妥,这是他的心意,心意不宜不接受,对吗?另外,我把沙飞同志马上要到的情况向郭司令员汇报一下,让他再送给沙飞两副就是了。

第二天,张副主任派人送来两副马鞍子,要我替郭司令员转送给沙飞。 

石少华:风雨十年(二十一)冀察军区摄影科长叶昌林(左一,原为延安电影团成员,1939年随吴印咸到华北战场拍电影,后留晋察冀工作)、沙飞、吴印咸、石少华在张家口晋察冀画报社门前留影。1945年  顾棣

我军收复张家口以后,驻在张北地区的苏联红军便很快同我们取得了联系。一天,军区安排易耀彩参谋长与苏军指挥官会见,我也参加了,并且拍了一些照片。苏军按照上级的指示,不再从张北向南前进,近期内就准备撤军。他们热情地祝贺我军收复张家口,同时也感谢我们营救了他们的侦察员。易参谋长与苏军指挥官互相通报了情况,当我们得知苏军由于交通不便致使供应困难时,易参谋长立刻让我军后勤部门作出安排,设法帮助他们解决所需的粮食、肉类和蔬菜等。

石少华:风雨十年(二十一)苏联红军与八路军在张北会师。1945年8月  石少华摄

这次会见刚一结束,司令部又派人通知我们去开会。当时,第一军分区奉命改为冀察军区,通盘负责张家口以及周围地区的工作。原蒙疆自治政府和日军司令部的办公楼都已经成为新政权的办公地点,军区司令部暂时设在这里。

我随易参谋长赶到司令部的时候,军区所属各团的团长、政委和几位军区领导都已聚集在会议室里。进驻张家口时,各团是分几路攻击的,所以此时相见。大家都很兴奋。

郭天民司令员简单总结了一下这次行动,传达了中央和晋察冀军区首长的嘉奖。接着他突然话题一转,就个别部队的纪律松懈和自满情绪进行了严肃的批评。他要求各团指挥员时刻抓紧政治思想工作,教育部队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如有违犯者立即严肃处理。郭司令员还告诉大家:张家口虽然已经解放,但是蒋介石每天都在向平、津地区调兵,傅作义部队也在我们西面集结了大批军队。因此,任何麻痹大意、居功自傲的情绪,都是对革命事业的犯罪。

听了郭司令员的话,会场里鸦雀无声。大家都从胜利的喜悦中清醒下来,认真地考虑着下一步的工作。晋察冀军区和晋察冀边区政府已决定迁到张家口,届时冀察军区将迁往宣化;郭天民同志要求各部队负责好交接的准备工作,并进一步加强稳定张家口的局面,以实际行动迎接军区和边区政府。

会后,我让王清江同志去协助刘克已等同志将已选定的器材集中运到未来的印刷厂大楼,以便及时安装,尽快出版解放张家口的专辑画刊。

不久,张一川、赵启贤同志带领一批技术骨干赶到张家口,投入了紧张的工作。又过了两天,接到沙飞同志的来电,他正率领晋察冀画报社的同志们,日内启程到张家口。我们算了一下路程,他们明天傍晚即可到达。

(全文完)

原文刊自石少华之子石志民博客

#纪念《晋察冀画报创刊》80周年#

 编后语:今年是《晋察冀画报》创刊80周年,《晋察冀画报》创刊地—碾盘沟公众号刊发石少华前辈回忆文章《风雨十年》,全文21期连载完毕。该文以热情饱满的文字,丰富历史细节,感人的故事记述了《晋察冀画报》的辉煌历史,连载过程中诸多同仁和画报后代给予关注,并就画报一些历史细节进行了探讨,非常有意义有价值。我们坚信画报前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只有多多传播才更有价值。沙飞、石少华、罗光达和他们的战友是一群有着理想主义情怀的年轻人,他们有梦想、有目标,他们执着、坚韧、无私、纯粹。80年过去了,他们的人性依然闪烁着光辉,令我们敬仰,他们的作品每每阅读都会带来直击心灵的震撼和力量,并值得我们反复观看。在此我们向所有晋察冀画报社的前辈们致敬。

石少华:风雨十年(二十一)

石少华(1918-1998)广东番禺人,生于香港,幼年随父母定居广州。1938年带着相机和一批胶卷奔赴延安,1939年6月在抗大三周年图片展中,他在延安拍摄的照片是这次展览的主体,得到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他将其所拍摄的约500幅底片留在了延安。

1939年9月进入晋察冀根据地,曾任冀中军区摄影科长、晋察冀画报社副主任。他在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共开办了九期摄影训练队,培养了学员逾240人。他曾先后六次进入白洋淀拍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的战斗生活,还拍摄了地道战、地雷战、解放张家口等脍炙人口的摄影作品。

石少华是新华社新闻摄影部的主要创建者,曾任新华社副社长兼摄影部主任;他是中国摄影学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曾任中国学会和中国摄影协会第一、二、四届主席;是《中国摄影》和《大众摄影》等杂志、中国图片社、中国图片档案馆和新华出版社的主要筹建者之一。他也是中国老摄影家协会的主要创建者之一,曾任老摄影家协会的主席。他曾任中国第三届全国文联委员,第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九、十届中共中央候补委员。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碾盘沟):石少华:风雨十年(二十一)

(浏览 4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