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太原后,被朋友安排的居住地:天一宫酒店。之后就去办理正经事,顺利办好。
晚上太原的朋友安排在山西会馆吃饭,餐食佳美,环境更优。文化氛围优过饮食文化,这里层层有遗风,间间显古韵。
可惜我的佳能无敌兔照相机太大,没有带到这里,遗憾了。
这里的充分体现了晋商的精髓:君子必守信!诚信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今中外的正人君子都是重诚守信之人。
在中国古代,诚信曾是无数人修身立世的信条,有许多正人君予为了一个“信”字可将生死置之度外。“一诺十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及“一言九鼎”等成语,反映了自古以来中国人对信用、信誉的重视。
东方的圣贤们在诚信方面的思想所见略同。孔于说:“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孟子云:“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李白曾在诗中写道:“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古往今来,坚守诚信都是为人处世、从政经商的通理。
西方的《圣经》中也说过:“诚信比财富更有价值。”
在春秋战国时代,地处中原的魏国并非诸侯当中的大国,却使四方贤士云集而来,立足于世数百年而不衰,这都得益于魏文侯的守信重义。
据史书记载,有一次,魏文侯与群臣饮酒时,极得宴饮之乐,这时候,天上突然下起雨来。他却罢酒命驾,要到郊野去。左右劝他:“饮酒正尽兴,天又下雨了,您去郊野干什么呢? ” 魏文侯说:“我因与山林之人有打猎的约会,不能失约于人。” 魏文侯对这样的生活小事都能有信必守,无怪乎四方贤士都乐意为之效命。
到了太原应该去山西会馆看看,学学。这里是能吃饭的博物馆!
山西会馆里有这样的的对联:登仁寿域纳福禄林 读圣贤书生尧舜世
“三晋五千年”,将“人的文化”、“大院文化”、“家文化”、“佛教文化”提炼融合;
山西会馆晋公馆,创建于1728年,以五千年山西文化为底蕴,以山西传统面食为主体。走在馆里,犹如时空穿越,历史再现,可体味文明、感怀人文、增加学识,是一座“能吃饭的博物馆”。
说起山西会馆晋公馆,就不得不提晋商,明清之际是晋商的辉煌时期,明清之际是晋商的辉煌时期,他们走南闯北,经营盐业、票号,成功建立起晋商这一名号,但随之而来,在外经商、赶考的山西人需要一个落脚之处,晋公馆便应运而生。最早的晋公馆是由万泉人(今山西祁县)柴璠在明代中期所建,当时他住在崇文门外,就把自己的宅子开辟为三晋会馆,供同乡聚会,之后到了万历年间,晋商生意越做越大,山西商人建立的会馆也渐渐多了起来。
会馆的基本作用就是联络同乡之间的感情,同时规范商人们的竞争行为。如今晋商虽已没落,但山西文化、晋商精神却一直在晋公馆里焕发生机。
承五千年三晋之古韵,秉五百年会馆之遗风,晋公馆的前身是于1964年8月,由韩雅琴接手公私合营成立的新餐饮部门,1990年由高绍军继承改为白云饭庄,2006年转变为山西会馆晋公馆。山西会馆晋公馆在太原转名创办,不仅传承了会馆“联络乡谊”的功能,还将山西历史文化、晋商文化、民间风俗、地方特色、餐饮文化融合起来,被誉为“能吃饭的博物馆,山西人的会客厅”。建立这样的会馆总是有一定的契机,山西会馆创始人高绍军在清华学习时,看到不少高档建筑都使用了木雕,砖雕等工艺,经过了解,才知道这些雕刻均来自山西民间!本是山西的技艺却流落他乡,于是高绍军开始走遍山西,去收集那些有着山西记忆的老物件,搜集砖雕、石雕、木雕、古牌匾等等,或许正是对山西文化的热爱,山西会馆晋公馆决定将这些老物件进行保护与传承,一座体验式民俗餐饮由此诞生。
2010年5月底刚出版的会馆月刊。封面是我随手抄写的牌匾的警句
长按以下二维码并识别,进入《北京瞧办主任》公众号,可以放心审阅精彩内容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北京瞧办主任):能吃饭的博物馆,山西人的会客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