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东北野战军学习

王亚均

1948年5月9日,中央决定将晋察冀军区和晋冀鲁豫军区合并为华北军区,由聂荣臻任司令员,薄一波任政治委员,徐向前任第一副司令员、滕代远任第二副司令员、肖克任第三副司令员,赵尔陆任参谋长兼后勤部司令员,罗瑞卿任政治部主任,黄敬任后勤部政治委。下辖冀鲁豫、冀南、太行、太岳、北岳、冀中等六个军区。

同时将晋察冀和晋冀鲁豫两个军区所属的野战部队编为2个兵团:

第1兵团由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组成,徐向前兼任司令员和政治委员,辖第8、第13、第14纵队。

第2兵团由晋察冀野战军组成,杨得志任司令员,罗瑞卿任第一政治委员,杨成武任第二政治委员,辖第2、第3、第4、第6纵队。

军区直辖第1、第7纵队和炮兵第1、第2旅及华北军政大学、冀中军区(孙毅任司令员,林铁任政治委员)、北岳军区(唐延杰任司令员,赵振声任政治委员)、冀鲁豫军区(赵健民任司令员,潘复生任政治委员)、太行军区(鲁瑞林任司令员,赖若愚任政治委员)、冀南军区(徐深吉任司令员,王从吾任政治委员)、太岳军区(刘忠任司令员,王鹤峰任政治委员)。华北军区部队有42万余人,民兵110万余人。

这一时期,东北我军已经把敌人分割包围在长春、沈阳、锦州、山海关一线,东北全境的解放已为期不远。蒋介石为挽救东北危局,除将山东青岛的范汉杰兵团增调锦州地区外,还企图抽调华北的兵力增援东北。

所以我军在察南、绥东战役后,为挺进冀东、热西(承德地域)做准备。目的就是要把华北的敌人拖住,不使其出关,这对加速解决东北和全国的战局,都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借此机会,杨尚德再次向军区和兵团领导提出到部队基层去工作,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和基层的同志一起去战斗,杨尚德已多次提出请求,未被批准。这次提出请求并建议组织军,师,团三级干部到东北野战军去学习,以提高指挥员的战术水平,得到批准。同时杨尚德接到命令,调杨尚德任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3纵队第8旅参谋长,第8旅旅长宋玉林、政委黄文明都是久经考验的红军干部。

去东北野战军学习的人员有70多人,王宗槐为团长,王道邦为副团长。分3个小组,杨尚德任第1组组长。

这次去东北野战军学习的人员,是华北军区第2兵团的团以上到纵队级的军政干部,个个身经百战。杨尚德是第3纵队第8旅参谋长,郑三生是第2纵队第4旅参谋长,陈信中是第4纵队第10旅参谋长。

去东北学习的人员1948年6月底从遵化出发,途中经过几个解放区,杨尚德遇到许多以前晋察冀支援东北的老战友,共叙战友情意,心情极为振奋。

在东北学习时,林彪司令员、刘亚楼参谋长亲自讲课,杨尚德通过在东北野战军第一纵队,也就是后来的38军和第六纵队,也就是后来的43军的学习,收获很多。不仅在战术上明显提高,而且更加深刻体会到党中央关于支援东北和首先夺取东北的伟大战略意义。更加坚定了杨尚德管好基层部队的决心。

这次去东北野战军学习,杨尚德是第1组组长,魏巍就分在了杨尚德的小组里,新中国成立后,两人的关系一直很好。

魏巍1937年参加革命,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写出了《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著名文章。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随军记者魏巍于1951年从朝鲜战场回国后创作的报告文学,最初发表于《人民日报》,后来被编入中学语文课本,“最可爱的人”成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代名词。

当年毛主席看后批示:印发全军。朱德总司令读后连声说:写的好!周总理在1953年第二次文代会上讲话时对着话筒大声说:在坐的谁是魏巍同志,今天来了没有?请站起来,我要认识一下这位朋友。这时全场都把目光投向了站起来的魏巍,热烈鼓掌。周总理说:我感谢你为我们子弟兵取了个“最可爱的人”这样一个称号。

从东北学习回来后,杨尚德告别华北军区第2兵团司令员杨得志、政委罗瑞卿、参谋长耿飚,到第3纵队第8旅担任参谋长,开始了新的战斗。

王亚均参照杨尚德回忆录及相关史料编写

(浏览 7 次, 今日访问 2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