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瞧办主任
(续接前两篇)
这份杜聿明将军在全国政协亲笔写的东西,其该材料所叙述的国民党军队当年的情况,以及在东北地区杜聿明自己自1945年任东北保安司令长官起,写到1946年6月7日蔣介石明令东北停战为止,我觉得其真实性比那些非当事人或后来只是听说的、戴有色眼镜的人说的清清楚楚。我现在加以整理摘抄编辑陆续全部发送上来。信息应该是真实准确的,但是文字有些长。希望朋友们本着了解历史的角度看看而已吧,没有必要那么恶气恶语。伤人语言,重于剑戟。
顺便特别注明一下,前数日我陆续写的有关战史中的一些曾经的国民党老将军们的回忆文章内容,也都是其本人分别在全国政协里发表的文章真实准确的内容的,没有掺插一点儿我自己认为和猜想的不真实、不可靠的东西的。我只是认真摘抄、编排、整理和删除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只是这些1960年代的文字部分,多是简繁混编,现在的电脑识别软件不是那么友好,我在操作的错误较多,有朋友善意提出后,我都尽量加以改正。甚至不惜删除全文。(又注:老汉我今天认真仔细地学会了AI豆包软件的繁体字转换简体字,也许可以提高准确率和认知率了,阅读观看起来朋友们会感觉到亲切友好了。)
杜聿明接着讲到:
进攻兴城、锦西、葫芦岛
经过三日侦察结果,得知当时情况如下:
兴城、锦西、葫芦岛一带山峦重叠,地形险要,解放军方面仍属冀热辽军区部队,有依据既设工事阻止蒋军进犯、等待主力到达、然后打击蒋军之企图。同时乐亭附近之游击队不断出现于北宁路附近,袭击蒋军交通运输。而林彪之主力已经由热河到达绥中西北某镇附近,并有指战员曾与绥中电话局通话了解情况,但为蒋军高级情报参谋(以后任第二处处长)吴宝荣所截接。他一面伪称为八路军,一面即将情况向杜聿明报告。当时杜的决心处置如下:
决心:在共军主力未集结以前,以蒋军主力迅速击破兴城、锦西、葫芦岛共军,向锦州前进;以有力之一小部用汽车输送向某镇佯攻,以牵制共军主力。
处置:
(一)令十三军主力为右攻击兵团,于22日晨开始向兴城攻击前进,协同左兵团迂回部队将共军包围于兴城附近消灭之。以有力之一小部加强团用汽车输向某镇佯攻,牵制共军主力。
(二)令五十二军(欠一个师)为左攻击兵团,连接右兵团于22日晨向兴城西北攻击前进,但应先遣一个师(第二师)于21日晚出发,于22日晨向兴城东北迂回,到达铁路附近,协同右翼兵团将共军包围于兴城附近而消灭之。
(三)令五十二军一九五师继续担任乐亭附近之扫荡(这一项已于两日前用个别电令下达)。
根据以上决心处置下达命令后,各部队即分别开始行动。杜聿明随十三军沿锦榆公路前进。约午前9时左右,杜得到长官部派至兴城的便探回报说,兴城共军昨晚开始至今晨已全部向北撤退,而十三军的战斗搜索根据居民说,兴城附近内外全是共军,将该十三军迷惑裹足不敢前进。但这时听到左翼五十二军方面有稀疏炮声,兴城内异常沉寂。杜判断便探情报较为正确,即驱车前往前卫部队督促迅速前进,约10时左右先头进入兴城,杜聿明即到县政府。
不久接第二师师长刘玉章电话说:他在半夜后得到兴城便探报告,说共军已向锦西撤退,他即决心不到兴城而向锦西超越追击,约9时即进入锦西。共军兴城撤退部队尚不知蒋军进入兴城,缴枪甚多。现在他本人在县政府。葫芦岛共军步炮数千人正沿锦西以东海岸向锦州撤退。杜聿明在电话中嘉奖刘玉章的决心正确,打得非常漂亮,令刘立刻派部队追击。刘说:锦西太大,兵力不够,现兴城方面仍有共军大队退下来,缴枪也来不及。部队出了锦西,万一反攻,就毫无办法。杜聿明觉得刘的意见有道理,要他量力而为。这时刘叹了一口气说,不是他不敢打,实在力量不够啊。杜即令兴城蒋军迅速向锦西前进。午后又接刘电话说:葫芦岛共军全部撤退,已派某部收复该岛,码头完整,锦西工厂甚多,大部完整。于是蒋军于一日之间侵占了兴城、锦西、葫芦岛三个要点。同时得十三军加强团报告,绥中西北某镇之共军已向北去。
蒋军到达锦西后,蒋介石连电嘉奖,鼓励他的“击灭共军,完成收复东北任务”。
锦州战斗
11月22日午后杜聿明到锦西后,即准备继续向锦州进犯。同时获悉守备锦州之解放军为第十一、十二、十九、二十等旅及警备第一旅、炮兵旅等不完整部队。林彪之主力正沿辽热边区向锦州方向前进中。锦州共军装备较差,弹药缺乏。杜聿明即本原定方针决心继续向锦州包围攻击。
23日午后下达命令要旨如下:
(一)蒋军以一举收复锦州、奠定迅速接收东北基础之目的,于24日开始向锦州包围攻击前进。
(二)五十二军(欠一九五师)为右攻击兵团,经XXX(地名待考)向大凌河东岸攻击前进;到达大凌河甸子后,以一部向沟帮子挺进,主力相机策应锦州之战斗。
(三)第十三军为左攻击兵团,主力沿塔山高桥向锦州攻击前进,以有力之一部沿大小红螺山道向锦州西面攻击前进;到达锦州后即以有力之一部进入千军寨构筑工事,以防共军反攻。
(四)第一九五师即由乐亭开昌黎东运锦西为总预备队,随战况之推移前进(对该师以个别命令由无线电拍发)。
命令下达后,各兵团于24日开始行动。因解放军这时有计划地撤出,中间仅有局部前哨战斗。蒋军于25日晨即进入锦州。同日山海关至锦州火车亦通。
蒋军进至锦州的当晚,林彪主力第一师、第三师已到达高桥附近,截断蒋军后路;北面千军寨附近,解放军亦开始反攻。蒋军一时仓促应战:一面令十三军(欠五十四师)固守锦州,一面令五十四师回师南下,令由昌黎抵锦西之一九五师星夜北上,南北夹击解放军。由于蒋军初入东北,一切欺骗狡诈、压迫剥削人民的原形尚未毕露,对于沦陷于日伪十四年之久的东北人民尚有一定的欺骗作用;加以当时东北地方各保甲长及铁路员工多属伪满时代人员,又与蒋军勾结,蒋军得以适时得到情报,调动部队应付解放军的进攻。在高桥附近的解放军经过一度激战,即自行撤退。而向千军寨附近反攻的解放军已将八十九师主力击溃,千军寨附近蒋军的主要阵地大部失守,十三军军长及八十九师师长先后告急。正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北路解放军亦开始北撤,蒋军始免于被歼。
蒋军进据锦州后,蒋介石来电,一面慰勉有加,一面严令非有他的手令不准继续前进。杜聿明接到蒋介石这一指示后,虽然不同意蒋介石的处置,但又不敢违抗他的命令。同时由于解放军在千军屯附近给蒋军以严重的打击,杜也感到如不加以整补,有被解放军歼灭的危险,不得不令蒋军停止于锦州附近。一面整补正规军,一面招兵买马大肆扩充地方武力。令绥中、兴城、锦西、锦州各县每县成立一个保安大队;收编伪满残余及东北地方土匪武力为保安支队,计这时正式命令编成的有北票沁布多尔济的第一支队,长白山、永吉间孔宪荣的第二支队,建昌(漭牛营子)附近于火川的第三支队,乌钦附近王化兴(王为副司令,其司令为一蒙王)的第四支队。
(四)明停暗打
蒋介石于12月上旬召杜聿明到重庆,除处理“盖印法币”外,又当面指示东北以后的军事行动:(一)对新民以北苏军占领区,用外交方式接收,即一面由重庆政府及长春的熊式辉根据中苏条约交涉接收;一面令杜聿明将部队推进到新民附近,直接同苏军保持联系,随时准备接收。(二)对新民以西应逐渐向解放区扫荡,并打通承锦铁路,扩大蒋军占领区,巩固北宁路之安全。
在这期间,熊式辉在长春要求苏军延期撤退,幻想从苏军手中攫取果实。据国民党中央社12月1日讯,关于苏军自东北撤退一事,中苏两国政府经磋商后,业经同意改订以明年1月3日为完成撤退之期。”又据当时《大公报》转载塔斯社关于东北苏军暂缓撤离的双方商谈经过称:“马林诺夫斯基元帅曾以关于依照8月14日的苏中条约,苏军从满洲撤退的计划书递交中国政府的长春熊式辉将军。这个计划规定:到1945年12月3日,所有一切苏军就都从满洲撤退。中国代表们一再申明,中国政府在向满洲运送它的军队方面,由于中国非政府的军队在若干地方出现而受到极大的困难。中国政府考虑到满洲的局势,特对苏联政府申明:倘若苏军依照规定的时间从满洲撤退,中国政府就要面临极端困难的局势,因为那个时候,中国政府既不能把自己的军队运到满洲,也不能在满洲组织民政机关。鉴于这一点,苏联政府已对中国政府表示许可,将暂缓从满洲撤退,这事已由中国政府异常满意地接受了。苏联和中国双方并且商定:当由马林诺夫斯基和中国政府的代表们在长春就这一点举行谈判。”杜聿明说这就是当时的实际情况。
在谈判过程中,并商讨决定在苏军延期一个月撤退期间,蒋军空运长春接收苏军防务,苏方派员随时同蒋军联络,并协助接收各地行政。另外还商讨了有关中长路及中苏经济合作等问题,由于双方立场不同,后一部分始终未达成协议。25日,蒋经国飞往莫斯科。28日苏外长莫洛托夫表示苏军已解除中国东北之日军武装并予遣返,然而由于中国政府之要求,苏军之撤退将延至明年2月1日。”
根据中苏在长春的决定,熊式辉这时即坐镇长春,依照蒋介石“和平接收”的一套开始劫收东北的果实,先空运了保安第二总队到长春市,接着令辽宁省主席徐箴于12月8日在锦州成立省政府开始办公。13日,长春市市长赵君迈接收长春市政,前伪满市长曹肇元仍被留用,改任咨议。长春警察局长张炯接事后,前伪满局长刘志亦仍留用,改任副局长。22日,国民党中央银行长春分行开幕,发行东北九省流通券。27日,国民党沈阳市市长董文琦接收沈阳市政,并设中央银行沈阳分行。
苏军撤退后,人民解放军即起来将蒋军长春第二总队消灭,市长赵君迈被俘。
在这期间杜聿明本着蒋介石的要求,积极在锦州准备向解放区进攻。蒋介石为监督他的喽啰彻底执行他劫收的阴谋,于12月12日“特派沈鸿烈前往东北各省暨平津视察接收事宜”。沈大概是12月中旬到锦州的。
12月16日,中共和谈代表到重庆,议定叶剑英为三人小组中共方面代表。18日,叶对记者表示:内战正在日益扩大中,最严重的区域在平津迄张家口、承德,东至沿海之三角地带中,若此一带之武装冲突停止,则其他地区不成问题。
由于蒋介石根本无和平的诚意,他一面与中共表面举行和谈,一面令国民党军队向解放区积极进攻。杜聿明接到蒋介石的指示后,杜的司令部人员直属部队特务团、通信营、汽车队等于22日由美舰运抵葫芦岛转锦州。23日即令五十二军(欠一九五师)冒雪由沟帮子向北镇、黑山解放军进攻,当即侵占北镇,24日侵占黑山。在此发现解放军的番号为第二师第二十五旅、第三师之第十旅、独立第二十二旅、三十旅各部队。
蒋军进入北镇、黑山后,一面积极准备与苏军取得联系接收沈阳,一面仍积极以武力向解放区进犯,幻想打通承锦路,确保阜新、北票矿区,巩固北宁路的安全。12月27日,杜聿明命令十三军及五十二军之一九五师向义县、北票、阜新进攻,同时令五十二军第二十五师向盘山、营口攻击前进。命令下达后,第二十五师于1946年1月9日侵占盘山,10日进入营口。嗣后蒋军自新民、彰武与苏军取得联系,于1月5日派彭璧生为沈阳前进指挥所主任,同苏军商定1月15日接收沈阳。这一来蒋军兵力分散各处,无力开赴沈阳接收,只得幻想借停战令下达后解放军不再反攻营口,即令第二十五帮忙加强营守备营口,将主力于13日由营口乘火车经盘山、沟帮子开沈阳铁西区准备接收。而人民解放军于当晚进攻营口,激战一夜,将守备吴占林击毙,全营被歼。1月11日经苏军同意,蒋军进占新民,14日蒋军第八十九师进入彰武,迄26日该两县苏军完全撤退至沈阳。
第十三军及第一九五师奉命后,于12月28日侵占义县,继续向解放区进犯。杜聿明并亲往十三军指挥。30日侵占阜新城市及矿区,1946年1月4日侵占北票市及矿区,5日侵占朝阳,沿铁路继续向叶柏寿、建平、凌源进犯。9日侵占叶柏寿,10日占凌源。当晚接到蒋介石“令一亨XX”秘电,大意说:停战令即将下,于1月13日午夜起生效,着令各将领督率所部星夜攻击前进,务于停战令下达生效前占领平泉等重要城市。
杜接到蒋介石密令后,即令第十三军(欠八十九师)附第一九五师迅速向平泉攻击前进,经数度激战,于13日侵占平泉及黄土梁子附近。另一部侵占建平、黑水、古山等地。在热河各战役中发现解放军为第七师第二十二旅、二十七旅,第三师第一、第三旅,第十二混成旅,建平支队及炮兵第一团等各部队。13日蒋介石正式电令于24时起停战,蒋军乃在上述各地停止待命。这就是蒋介石明停暗打的事实。以后在马歇尔的大力撑腰下,蒋介石才集中他的精锐部队大举向东北解放军进攻。
(五)蒋军劫收沈阳前后
如前所述,蒋军破坏和平进攻东北人民解放军到达新民、彰武、阜新、北票、凌源、平泉等县后,借停战令下后的喘息时间,一面令各部队就地整训,一面令各县强征壮丁补充各部伤残缺额,同时收编东北伪军残余、地主恶霸武装及地方散匪,以充实蒋军反革命的武装,准备借口东北不在停战协定范围之内,再度破坏和平向东北人民解放军进攻。杜聿明自己说记得在一个短短的时间内,即强令辽西走廊各县强征壮丁一万名,补充了十三军、五十二军的缺额,另外各部队也强拉了不少的壮丁。
自从在山海关发动战争起,杜总是日夜不停地亲临前线指挥蒋军向解放军进攻。12月30日随十三军到达阜新后,因腰腿疼痛不能支持,当晚即返锦州,但杜聿明躺在床上仍日夜谋划向解放军进攻。除前面所说在停战令下以前侵占各县以外,经与新民、彰武之苏军取得联系后,于1946年1月5日派彭璧生为前进指挥所主任,赴沈阳与苏军商讨接收东北办法,经苏方同意于1月11日派第五十二军第二师进驻新民,14日派第十三军八十九师进驻彰武,15日以火车运输第五十二军二十五师进驻沈阳铁西区。迄1月26日苏军从新民、彰武撤退,蒋军完全接收了新民、彰武两县防务。而沈阳市,苏军仍未同意接收。
当时杜聿明的病经医生检查,认为是肾结核,除开刀切除左肾外,别无办法,最后决定到北平医治。就在杜聿明这样病势垂危决定离开锦州就医之际,于2月9日下达了向北宁路两侧进攻的命令,企图消灭沿路不断打击蒋军的人民武装,维持北宁路的交通,为尔后劫收沈阳创造条件。这个命令的要旨是:
(一)为确保北宁路交通之安全,着自2月9日起编两个扫荡队分向盘山、台安、辽中及公主屯、秀水河子、骛欢池等处扫荡。
(二)着新六军新二十二师为南路扫荡队,向盘山、台安、辽中等县扫荡。
(三)着五十二军第二师为中路扫荡队,沿北宁路两侧向新民以东扫荡。
(四)着第十三军八十九师为北路扫荡队,分向公主屯、秀水河子、骛欢池等地扫荡。
蒋军扫荡队开始扫荡后,南路新二十二师10日以一部侵占盘山、台安,14日侵占辽中,解放军皆主动撤退,未发生重大战斗。北路第八十九师于10日侵占公主屯、骛欢池,11日以一个加强团侵占秀水河子。解放军抓住八十九师士气低落、战斗力薄弱的弱点,林彪集中第一师、第三师及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支队、独立炮兵旅各部队,于14日晚一个夜袭,即将该团全部消灭,团长只身逃回。这是蒋军在东北第一次整个团被解放军消灭的开始。同时新二十二师在沙岭附近亦被解放军攻击甚烈。杜聿明卧在床上得到这一消息后,表面上装作镇静,并责怪十三军战力薄弱,指挥无能,不能机动灵活应付情况;而内心却非常丧气,感到蒋军想以两个军接收东北,势不可能。杜聿明乃连夜电蒋介石申述意见,略谓接收东北领土主权,以秀水河子战斗经验看来,共军日益强大,战略战术非常机动神速,势非增加兵力不可。同时,见形势不利,杜即仓促决定于18日乘专机飞北平医病。到达北平后,消息不让外界知道,怕影响东北蒋军士气,秘密入白塔寺附近中和医院(即现北京人民医院)。经医院检查后决定动手术,必须有家属签字,杜聿明即借此电蒋介石将杜的母亲、妻子、儿女及佣人等十来个人,由昆明用专机接到北平来。大约拖到3月16日才开始动手术,割了左肾。
这时,蒋介石得到美国马歇尔的大力支持,集中美太平洋第七舰队的运输舰,从上海、广州、越南等地陆续运输蒋军新六军(已先到一部)、新一军、第七十一军、第六十军、第九十三军等五个军在秦皇岛登陆,转运东北扩大内战。
新六军之新二十二师先头部队于2月中旬到达盘山后不久,据报解放军即以五个旅兵力,自14日向沙岭新二十二师之一部猛攻,连战三日,因该师全系美械装备,火力强大,解放军有相当数字的伤亡,即行主动撤退。新六军是蒋军中的王牌部队,初到东北,即受到严重的打击,虽未被解放军消灭,也打得精疲力尽,龟缩于既设阵地内,未敢出来向解放军追击。
在这期间,蒋军以兵力尚未完全集中,又受到解放军的几次严重打击,不敢轻举妄动。新六军在盘山、辽中、沟帮子附近,第五十二军在新民、沈阳铁西区一带占领阵地,掩护蒋军主力集中后准备接收沈阳苏军防务并大举向解放军进攻。十三军及一九五师在凌源、平泉一带,一方面掩护北宁路两侧安全,一方面积极准备进攻承德。
这里杜聿明要补充的是,杜在锦州决定赴北平诊病时,就怕自己的病一时不能痊愈,自己既舍不得丢掉在东北的高官厚禄,又怕万一在自己病的期间蒋介石派别人代替自己的职务。在蒋的“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下,同杜聿明一道去东北的几百幕僚人员也会都丢掉饭碗,所以在电告蒋介石请假诊病的同时,保荐第三方面军副司令官郑洞国为东北副司令长官代理长官职务。因郑与杜两度同学(黄埔一期及军校高教班),又在第五军任杜聿明的副军长兼荣誉师师长,做事认真,打仗稳当有准。杜聿明和郑洞国曾在桂南昆仑关攻坚歼灭日寇战役中共过生死患难,双方能以互谅互信。他又有以中国远征军副总指挥打通滇缅路的声誉,预料蒋介石不会不准。由他代理职务,又可以保全杜的班底,因此急电郑先来北平面谈。郑于2月20日前来北平,到中和医院与杜聿明长谈甚久,杜将东北双方情况及内部经理人事,都向郑作了介绍,准备万一杜自己的病不治的话,即请郑接替杜的职务,并请郑早日到南京向蒋介石请示后,即赴东北履新。
东北工商业比较关内发达,是一个有油可揩的肥缺,蒋军各方对于东北争夺者大有人在,曾得到重庆、南京、北平各办事处的消息说,陈诚、胡宗南等都向蒋介石保荐人要接杜聿明的事,杜虽然内心有谱,认为东北天下是杜自己人马给蒋介石卖命打出来的,蒋介石不会不仁不义马上换掉杜。可是未见蒋介石发表郑的命令,杜聿明自己心中尚未落实,忐忑不安。于是再电蒋介石请示,蒋始复电准任郑为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在杜养病期间准由郑代理司令长官职务。郑在南京亲见蒋介石后于3月初先行赴锦州视事,但正式命令一直拖到3月16日始发表。
这时与郑同时发表的东北保安司令长官部副司令长官梁华盛(因梁于命令发表后回广东原籍省亲)也从广东赶来北平见杜聿明,说听杜有病,特由家赶来听杜的吩咐,意思也想代理长官职务。杜自己认为虽然与梁是同期同学,但梁的个性作风与郑不同,处事轻率,易变决心,可以共安乐,而不可以共患难。原来不打算将东北重任付托与梁,即对梁说:“校长)已令桂庭(郑的别号)兄代理长官职务,一切到锦后同他研究办理。”
3月15日,军统特务头子戴笠忽然来北平中和医院看杜聿明,杜觉得十分诧异。因杜自己与戴相识十余年,不论过去在南京或重庆,只有杜自己看他,他从来也未看过杜,这次突如其来,必然衔蒋之命,来看杜聿明病情如何,是否能再为蒋介石卖命打江山。如果杜自己对疾病无信心的话,他同蒋介石一说,即有更换的可能。杜聿明自己决心不愿丢掉这个东北“二王”(上面还有大王是熊式辉)的饭碗,即准备如何应付这一难关。戴来见面后,详细询问杜的病状及身体情况,并问究竟是什么病。经多方检查证明是肾结核,据大夫说非割掉一个腰子不可,明天(3月16日)动手术后,两周就可以出院,大概下月底(指4月底)可以返部。杜自己想先发制人堵住戴的口,可是戴表现得对杜非常关切。他问主治大夫是谁?杜说是一位有名的泌尿科专家谢元甫。他又问多大年岁?杜自己说,他有六十多岁。他说这样大的年龄行手术可能有问题。杜说据一般人说,谢大夫手术高明,大概不会有什么问题。他说自己从前在上海割盲肠,一个英国有名的老大夫给动手术,结果这个老家伙动作迟钝,弄了半个多小时才缝住伤口,以后伤口老不好,拖了好久,自己的身体就是这样弄坏的。你如果动手术后发生类似情况,一则坏了你的身体,二则有误老头子接收东北的大计。”他一再劝杜另请精力充沛、手术高明的医生。杜自己因已与谢大夫约好,并想早日回去抓住自己的权力,就坚持次日开刀。戴见杜非常坚决,即说他连夜去找谢元甫看看是否有把握,并拍拍他自己的胸膛说:“光亭兄,你的病我应该替你负责请好大夫。在我未回话之前,你可千万不要贸然动手术。”说完急急忙忙告别走了。当天晚上10时左右,杜聿明的副官报告杜,说谢大夫来电话,说有个戴笠为你的病一定要找他谈谈,他听说戴是军统的头子,吓得全家不安,不敢开门。戴又吵闹不休,难以应付,特打电话来问见了会不会生问题?(杜自己说:因这时军统特务到处打门捕人,没收财产,弄得鸡犬不宁,所以谢有顾虑。)杜叫副官同谢说,戴是杜自己的好朋友,除关心杜的病外不会有什么意外的。谢才接见了戴,谈到午夜12时。戴又到医院对杜说:“谢大夫年龄虽大,但体力健康,动手术没问题。谢说你动手术后两周内可以出院。祝你保重,早复健康。”这时杜才明白戴的来意就是希望自己早日回到东北。戴临走又同杜说,过去他对杜未帮忙,今后将以全力支持杜聿明,决定在东北成立军统督察处,由文强任处长;并说:“文强是我们的好同学,在西北工作多年,经验丰富,办法多,我要他好好地帮你做事。”从此东北在蒋介石的飞机、坦克、大炮屠杀下又增加了一项特务枷锁。随后两个交警总队开到东北,担任北宁路及中长路的武装检查,打算实行法西斯警察制度来统治东北。
戴同杜聿明这样亲切地交谈后,杜觉得戴是蒋介石的耳目心腹,他可以左右蒋介石的决心,今后得到戴的支持,杜可以在东北稳坐江山,心中才落了实,不疑蒋介石有将杜调换的事。
但过了半月(即4月初),蒋即来电问杜治病情况如何?杜复电说,开刀后经过良好,刀口已愈,但体力未复,尚须一定时间休养。同时各方传说更换杜的议论甚嚣尘上,杜聿明在院中听到这些消息,日夜不安,怕丢了官,一再要求出院回部。谢大夫对杜说:“伤口虽愈,尚未巩固,出院后不能马上工作。”正在这时,蒋介石已派范汉杰到东北,名义上是协助熊式辉指挥作战,实际上是要范到东北准备接替杜的职务。杜聿明听到这一消息后,觉得自己倒霉,因病丢官,非常郁闷。又想:范去也好,反正是为蒋介石打江山,只要他在东北打开局面,把共产党赶走,蒋氏王朝稳定,不会没有自己的一官半职;假如范到东北打不开双方相持的局面,那时杜再去同蒋介石卖命,倒会增加蒋介石对自己的信任。
到4月中旬,杜聿明已出院休养了几天。蒋军在东北发动的疯狂内战,不仅未达到蒋介石4月2日攻下四平街的如意算盘,反而在进犯本溪时遭到惨败,攻打四平的计划因而受到顿挫(后面再详述)。东北有些将领如赵家骧、赵公武纷纷来电,说范到东北尚未正式发表命令,也未作出收复东北的任何计划,只是视察部队,害怕范套用胡宗南那一套来整东北各将领,以致军心惶恐不安,士无斗志,要杜立即返部主持大计。这时蒋介石亦从重庆来电,召杜聿明即日到贵州去见。杜认为蒋介石召见自己,不外是要自己回东北,或者是调换自己,即电复蒋说:“大病初愈,不适于长途飞行,拟即日返部复命。”蒋复电略说:“吾弟既能返部,即毋庸来见。望速指挥部队收复东北领土主权,有厚望也。”杜聿明认为在相持一个多月的局面下,自己回东北出风头的日子到了,即于4月16日返沈。
先是,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因在长春执行蒋介石接收东北的第一个方针失败,已于3月初回到锦州,郑洞国、梁华盛亦先后到锦州。据杜以后了解,熊、郑、梁等到锦州后,即令新六军、第五十二军于3月7日开始分头向解放军进犯。新六军新二十二师主力当日侵占辽中东南之青寨门、三台子、七台子等地,一部于同日侵占台安东南辽河东之八岔胡同;第十四师于10日推进至沈阳以西大民屯附近;第二零七师推进至沈阳西北之公主屯附近;第五十二军第二师于10日推进至沈阳西之皇姑屯附近,与1月15日进驻铁西区的第二十五师取得联系。
3月10日蒋军获悉苏军将于13日撤出沈阳,但并未接到苏军正式通知。已到沈阳以西之蒋军第五十二军,既要避免与苏军发生误会,又不能不及时劫收沈阳市,乃利用沈阳前进指挥所的联系和便衣的秘密侦察,发现苏军撤退,即自动前往接收。13日,第五十二军全部进入沈阳市,南面进占浑河铁桥;北面侵占北陵飞机场,并以汽车输送第二师第四团向解放军驻地山梨红屯进犯而占领之,另以一部侵占八家子。同时新一军之第五十师亦进占沈阳西之平安堡。
蒋军劫收沈阳,除沈阳铁西工业区及沈阳兵工厂重要机器被苏军迁走外,市内水电通讯等设备均完整,市面亦较安定。当时沈阳市工商界及居民,一方受敌伪十四年残酷统治,渴望解放,另方面受蒋政权的宣传,曾经对蒋抱着一定的幻想,因此蒋军才能安全顺利地接收了沈阳。
(未完,接续–进攻本溪)


长按以下二维码并识别,进入《北京瞧办主任》公众号,可以放心审阅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