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云
2025年4月29日,中共故城县委、故城县人民政府,武城县委、武城县人民政府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在衡水市故城县冀南“四·二九”烈士陵园共同举办大型纪念活动。在“四·二九”突围战83周年纪念日之际,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赓续红色血脉、传承英雄精神、追忆峥嵘岁月、弘扬革命传统,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地方红色文化城市名片的宣传和发展。

故城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邢亚超主持了纪念活动。出席此次活动的有:故城县委书记王立峰,武城县委副书记、政府县长王丽慧,向守志将军之子八路军研究会长向孝华、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主席黑伯理之子八路军研究会常务理事、咨询委员会主任黑良杰、杜义德将军之子太行分会副会长杜伟、冀南军区老领导后代陈再道将军之女陈江平、宋任穷将军之子宋京波、原中央军委办公厅副主任刘振杰之女刘乃苓、原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党委书记(前线报社社长)孙景鲁的孙女孙海云、封克达之孙封东海,八路军研究会太行分会《太行英雄网》主编马正、中旗网编辑张伊等参加了活动,参与活动的还有考察团联络人李际云、郭居娥,霍文峰及当地干部群众和学生代表共480余人肃立纪念碑前缅怀先烈,致敬236位长眠于此的烈士。向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敬献花篮、鞠躬默哀,共同追忆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

八路军研究会会长向孝华说:以史为鉴,深挖八路军抗战史记实;以行为践,将先烈的精神化为动力;以志为誓,牢记“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八路军研究会常务理事咨询委员会主任黑良杰同志发言:深情地表达了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号召大家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先烈们以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中华民族解放死的其所,重于泰山。鼓励青少年将誓言付诸行动以此来告慰英灵,为国家、为民族、为中华崛起努力学习,将来成为国家栋梁之才。
王立峰强调,告慰先烈最好的方式,就是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要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百姓之心为心,深化“双为”活动,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等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要发扬斗争精神,不信邪、不怕鬼、不当软骨头的风骨、气节、胆魄,保持革故鼎新、一往无前的勇气和锐气,争做时代前沿的奋进者、开拓者、搏击者,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王丽慧强调:要发扬革命精神、厚植为民情怀、勇于担当作为,把对革命先烈的无限追思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为奋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而不懈奋斗。王丽慧表示,武城与故城地缘相近,人缘相亲,业缘相容。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将继承先烈遗志,赓续红色血脉,同心协力,同向而行,携手走好新时代“赶考路”。

全体人员祭扫了烈士墓,参观了霍庄村四·二九红色印记馆。

故城县、武城县学生代表分别发言。经历老中青这场跨越83年的对话,将人们的思绪拉回那个血火交织的突围之夜。
铁壁合围下的生死突围
“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亡我中华、灭我神州的狼子野心昭然若揭。冀南抗日根据地的崛起和壮大,成了日军“变华北为大东亚兵战基地”的心腹大患。为彻底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消灭抗日力量,日军开始加紧对冀南区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清剿”“蚕食”“封锁”和治安强化运动等。我冀南党政机关当时主要活动在冀南与鲁西北交界处。
1942年4月29日,日军为摧毁冀南抗日根据地,调集3万兵力发动“铁壁合围”。这是日本华北方面军1942年度“肃正作战”的一个重要组织部分,他们将以往的“分进合击”战法改为“铁壁合围”。“四·二九”突围战是冀南抗日根据地斗争规模最大、最残酷、最艰苦的一战。能否突破日军的“铁壁合围”,是关系到整个冀南区党政军领导机关的生死存亡。
杜义德将军回忆最难忘的是4月29日日寇大扫荡。当时,陈再道、王宏坤同志正在部队检查工作,宋任穷同志在太行山区开会,冀南军区只有范朝利参谋长和刘志坚主任主持工作。29日半夜1时多,军区情报科副科长程诚向范、刘报告:我军第十九团发现大营的日伪军夜间集合,29日早7时又报告,枣强、王均大营出动了大批敌人,由王均向南推进,并与我十九团展开激战。范、刘两位同志命令十九团从大营、枣强之间插过去切断敌人后路。军区同时组织骑兵团、特务团抗击扫荡之敌,掩护军区机关和地方党政机关进行转移。这时日军又进入我军二十一团驻地,展开激战。这时,我侦察部队才开始报告:西面、北面均有大批日伪军行动,并有坦克和摩托车。军区指示向南转移。在狂风卷起的沙尘中,冀南军区机关、冀南区党委机关、冀南行署机关、军区后勤工厂、军区院、行署文工团、冀南报社、冀南银行、冀南党校、冀南财校以及从各地来总部培训、学习、开会的干部群众约有四千人,与数倍于己的敌人展开殊死搏斗。
杜义德带领战士突过了第一道封锁线,危险并没有解除。在马头镇部队再次遇到敌人合击。一颗炮弹落在杜义德坐骑边。杜义德反应很快,从马背上一跃而下,战马被炮弹击中,一块弹片扎进杜义德的左大腿内侧,他咬牙拔出弹片,鲜血立即染红了军裤,旁边的战士赶紧用绷带给他包扎。为了节省有限的弹药,眼看着日寇越来越近,杜义德一声令下率先端起刺刀,跃到鬼子面前,大吼一声,刺向鬼子的胸口。他从倒地的鬼子身上撕下一块布,用牙咬着缠紧身上的伤口,又扑向下一个敌人……部队硬生生地冲出一道缺口,成功转移。
战士们用身体开道,我们八路军和群众有500余人遇难,其中霍庄村被杀害的即达130余人。还有49名被俘战士和学员被敌人带到霍庄,施以惨无人道的酷刑。这些同志毫无惧色,丝毫没有动摇革命战士们钢铁般意志。最后,敌人将这49名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全部推入霍庄北的一个大水坑后进行射杀。在村外的一个场院,有80多名干部和伤病员与群众在突围中不幸被捕,全部惨死在日军的屠刀下。日军甚至将男女老幼集合起来用毒气熏,一桩桩惨案罄竹难书。

在此牺牲的烈士中,有年仅十几岁的战士,有父子兵、有兄弟连、有救死扶伤的医生、有文化宣传干部、有朴实的百姓,他们以血肉之驱筑起捍卫家国的钢铁长城。在“四·二九”大扫荡中,冀南老区人民充分发扬了革命爱国主义精神,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利用各种方式掩护我干部和战士,在收容和掩护工作中做出了巨大贡献。冀南人民对我党的干部和子弟兵有着深情厚意,军民齐心打破了冈村宁次的“铁壁合围”计划,用生命诠释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继“四·二九”大扫荡之后,日军又接连发动两次大扫荡和数百次中小规模的扫荡。并到处修碉堡、挖封锁沟,敌军据点碉堡由1941年底的498处,增加到700多处,对我根据地进行分割、“蚕食”,迫使根据地不断缩小,又遇连年灾荒,冀南抗日战争进入了最艰苦、最困难的阶段。
从历史烽烟到时代新程
“四·二九”牺牲的烈士们平均年龄不到25岁。他们用生命诠释了“民族脊梁”。如今,烈士们为之献身的事业已结出硕果:我们的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安居乐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逐步实现。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历史不容忘却。作为八路军研究会成员,我们始终以“挖掘红色资源、弘扬抗战精神”为己任,通过研究历史、整理史料、教育宣传,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一代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生命换来的!

故城县副县长景永帅、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荀洪泉,主任刘迎春和张立春陪同八路军研究会代表团慰问了103岁的老八路李林昌。老人是长篇小说《敌后武工队》中小李子原型人物,并一起合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向会长和县领导分别向李林昌送上诚挚的祝福。


在故城党校,陈江平女士、宋京波先生、杜伟先生、孙海云女士分别向两县赠送了抗战时期相关历史资料和书籍。其中《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院志》一书中,详细介绍了红色冀南行署医院的历史沿革和范立轩院长在“四·二九”突围战中壮烈牺牲的史料。

最后,考察团一行人来到大运河岸远眺古运河,让历史见证史实。我们仿佛听见历史的回响与未来的召唤,这条流动的文化血脉,终将带着文明的基因,奔向星辰大海的征途。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新时代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