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年前,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将军牺牲。
一、牺牲背景与战斗经过
- 时间与战役
张自忠于1940年5月16日牺牲于湖北宜城南瓜店十里长山战场,时值抗日战争中枣宜会战的关键阶段。 - 作战部署
- 张自忠以右翼兵团总司令身份亲率第74师及总部直属部队约1500人渡襄河(汉水),主动深入日军后方,意图切断敌军补给线。
- 由于日军破译了国军无线电密码,其指挥部位置暴露,导致日军调集6000余兵力(一说近万人)对其实施合围。
- 激战过程
- 15日:张部在方家集与日军遭遇,短暂击溃敌军,但因战区错误命令被迫转移至南瓜店。
- 16日:日军以飞机、重炮猛攻,张自忠指挥部被压缩至杏仁山陈家湾。士兵伤亡殆尽后,他亲持机枪冲锋,身中五枪三弹片(一说八处伤口),最终壮烈殉国。
二、牺牲细节与后续
- 日军反应
日军发现其遗体后,确认其为集团军总司令,集体列队敬礼,并以棺木收殓,墓碑刻“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此举既是对其勇气的尊重,也是一种宣传策略。 - 遗体夺回与国葬
- 国军排长郭荣昌率敢死队激战两昼夜,以伤亡200余人的代价夺回遗体。
- 遗体转运至重庆途中,宜昌十万民众沿江送行;蒋介石亲题“英烈千秋”挽联,追授陆军二级上将。
- 遗言与评价
张自忠临终前留下遗言:“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他是抗战期间牺牲的最高级别将领,被毛泽东誉为“尽忠报国、取义成仁”。
三、历史争议与精神传承
- 生前误解
因曾在卢沟桥事变前后与日方谈判,张自忠一度被舆论称为“汉奸”。他选择以死明志,称“今日回军,除共同杀敌报国外,乃与大家共寻死所”。 - 军事争议
部分观点认为其亲率小部队深入敌后存在指挥失误,但更多评价强调其“以死唤醒民族气节”的悲壮意义。 - 纪念与影响
- 宜昌、北京、天津等地建有张自忠路、纪念碑和纪念馆。
- 周恩来称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我国抗战军人之魂”。
引用资料来源
- 郭荣昌夺回遗体细节
- 枣宜会战经过与评价
- 日军态度与国葬仪式
(浏览 25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