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年前,1984年5月17日,成仿吾同志逝世。
成仿吾(1897-1984)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文学家和翻译家,一生跨越新文化运动、革命战争、新中国教育建设等多个历史阶段。
一、革命活动与文学贡献
- 创造社与新文化运动
1921年与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创立创造社,推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学,倡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被称为“创造社的心脏”。 - 马克思主义传播
留学欧洲期间系统研究马克思主义,1928年在巴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起多次翻译《共产党宣言》,其中:- 1929年:首次翻译《共产党宣言》(未出版);
- 1938年:与徐冰合译首个根据德文原版的中译本,成为延安时期重要教材;
- 1953年:校译版本;
- 1975年:最后一次根据1848年德文原版重新翻译,修正了历史译本的48处差异。
二、教育事业与人才培养
- 战时教育奠基
- 新中国高等教育
- 担任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参与创建新中国第一所新型综合性大学;
- 任山东大学校长期间(1958-1966),改革教学方法,解决“大跃进”时期生源质量参差问题,分班辅导困难学生。
三、学术与翻译成就
- 多语言能力
精通德、英、法、俄、日五种语言,翻译《德国诗选》《哥达纲领批判》等马克思主义经典。 - 理论研究
著有《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长征回忆录》等,强调教育与革命结合,提出“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历史评价
成仿吾被誉为“万里长征中唯一的教授”,其一生践行“教育救国”理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晚年仍致力于经典著作翻译,被毛泽东称为“党的理论战线上的忠诚战士”。
(浏览 5 次, 今日访问 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