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均
1948年5月9日,华北军区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徐向前任第1副司令员。下辖第1兵团和第2兵团,8月3日又组建了第3兵团。徐向前任第1兵团司令员兼政委,辖第8纵队、第13纵队、第14纵队。7月,第14纵队归华北军区直辖。8月,由太岳军区部队组成第15纵队列入第1兵团建制。

1948年5月山西临汾解放后,国民党阎锡山集团固守晋中,并计划抢收老百姓种的麦子。解放军为保卫麦收,华北军区第1兵团司令员徐向前指挥第1兵团等部队共6万余人于1948年6月至7月发起了晋中战役。我军以6万兵力歼灭阎锡山部10万余人,解放县城14座,为解放太原奠定了基础。晋中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之一,展现了我军灵活机动的运动战。

徐向前司令员在太原前线
晋中战役后,阎锡山集团被迫退守太原地区。阎锡山指挥部队加修防御工事,企图凭借坚固的防御工事,负隅顽抗。

阎锡山
太原位于山西省中部,晋中盆地北部,西面、北面、东面三面环山,南面是晋中平原。在抗日战争时期,依托地形延缓了日本鬼子推进。太原是华北通往西北和中原的咽喉,交通地位非常重要。太原地处山西,有丰富的煤炭、铁矿等资源。太原当时有人口40多万人,是阎锡山的老巢。从辛亥革命,阎锡山主管山西开始,不管是国内混战,还是抗日战争,阎锡山在山西整整苦心经营了30年。

太原环城铁路周围的敌碉堡群
抗日战争胜利后,阎锡山在原有基础上围绕太原周围新建了大量碉堡。特别是在重点防御的东山防线,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四块区域,构筑了四大要塞。到1948年,不计血本的阎锡山在以太原为中心的方圆五十里的半径之内,筑起了56000多座碉堡,太原成了名副其实的碉堡城。时至今日,在太原周边还有不少当年修建的碉堡。

双塔寺

当年的碉堡
不仅如此,阎锡山还在太原建造了一座与沈阳兵工厂、汉阳兵工厂齐名的太原兵工厂。到解放前夕,太原兵工厂月产炮弹达到了10万多枚。更有自行研制的大威力手榴弹,产量达到每天都有几万枚,后勤保障完全不用担心。

阎锡山1948年在家中
为了使阎锡山死守太原,1948年7月22日蒋介石乘坐飞机到达太原,面授机宜。并且空投1.1万余人的部队,之后组成第30军,第30军军长是黄樵松。
为了进行太原战役,中央军委决定第1兵团组成前委,徐向前为书记,周士第为副书记。统一指挥第1兵团及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和另外3个旅。
为了减少人员伤亡,我军积极开展政治工作,争取和平解决太原问题。徐向前司令员把在晋中战役中俘虏的阎锡山第7集团军司令赵承绶找来,让他返回太原去做阎锡山的工作。赵承绶不敢回去,怕被阎锡山杀害。赵承绶通过写信劝说阎锡山和其他高级将领。
华北军区副参谋长王世英到太原前线组成工作组,利用各种关系做阎锡山的工作,争取和平解放太原。
有一位年近八旬的老人,以前是阎锡山的老师。为了太原黎民百姓免遭战火,去面见阎锡山。阎锡山不但不听老师劝告,反而把老师给杀害了。真是丧尽天良,反动透顶。

黄樵松
黄樵松时任太原守军第30军军长,是杨虎城的部下。我军把在平汉战役中起义的原西北军将领高树勋调到太原前线,专门做争取黄樵松的工作。高树勋写信给黄樵松,晓以大义,劝其率部起义。黄樵松决心弃暗投明,准备带领部队举行起义。10月31日黄樵松派谍报队长王正中和谍报员王玉甲出城与我第8纵队取得联系,11月3日,再次来到我军第8纵队司令部,要求解放军选派代表进城与黄樵松商量起义的具体行动方案。华北军区第1兵团政治部主任胡耀邦准备亲自进城与黄樵松面谈,兵团司令员兼政委徐向前考虑再三,决定改派第8纵队参谋处处长晋夫和侦察参谋许翟友于4日早晨随同进城联系。11月3日,黄樵松将起义计划传达给部下第27师师长戴炳南,戴炳南向阎锡山告密。当晚,黄樵松被捕。11月4日,晋夫和许翟友跟随王正中进城被捕。他们被押送到南京,黄樵松、晋夫、王正中被处死刑,在雨花台英勇就义。敌第27师师长戴炳南告密有功,被阎锡山提升为第30军军长。

抗日战争时期,黄樵松在娘子关前线指挥作战时的照片
黄樵松生于1901年,在抗日战争中,黄樵松身为爱国将领,出师娘子关,血战台儿庄,喋血大别山,抬棺守南阳,在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一曲浩然壮歌。黄樵松是一位有正义感、有民族气节的军人,他为解放太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1950年,黄樵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为革命烈士。

晋夫
晋夫生于1917年,1937年参加革命。在华北军区第1兵团第8纵队任参谋处处长,1948年11月27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1岁。晋夫牺牲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太原前线司令部举行了追悼会,沉痛悼念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而献身的人民战士。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把晋夫烈士的遗像和生前斗争事迹编入专栏,供人们瞻仰怀念。1982年11月胡耀邦到江苏视察,专程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瞻仰凭吊晋夫等烈士,以寄托对永生在心中的革命战友的不尽哀思。胡耀邦满怀深情地说:“实际上可以说他是替我而牺牲的!”

晋夫(左),1945年8月25日和战友合影。
太原战役自1948年10月5日开始,攻打太原首先要扫清太原外围的敌人据点。太原东山是城东的天然屏障,是太原的咽喉,是解放太原的必经之地。10月15日,东山争夺战打响。经过两天激战,我军顺利攻克榆林坪、牛驼寨、南坪头、石咀子等据点。战至18日,攻占了大、小北尖、石儿梁、道巴沟,并控制了城北新城机场。至此,我军基本攻占了以罕山要塞为主的东山阵地。敌军不甘心失败,多次向我军发起反攻。21日敌人以3个团的兵力,集中火力向我军发起攻击,我军伤亡惨重,被迫撤出牛驼寨等阵地。


徐向前在攻打太原的前沿阵地
为争取战役主动,我军调整作战部署。减少和敌人正面冲突,集中兵力攻打牛驼寨、小窑头、淖马、山头等东山四大要点。10月26日,我军发起总攻,四大要点争夺战全面展开。争夺四大要点的战斗异常激烈,鏖战17个昼夜。敌我双方主力部队均先后投入战斗。我军投入兵力27个团,敌军投入兵力6个师。双方投入大炮800余门。因为炮弹轰炸,阵地周围一片焦土,手榴弹木柄铺了一地,守军尸横遍野,场面惨不忍睹。11月13日,我军控制四大要点,东山战斗胜利結束。此役歼敌1万余人,我军也伤亡8500人。

从左至右:周士第、徐向前、陈漫远、王新亭在太原前线。
自太原战役开始至攻克四大要点,我军共减员2万多人,需要休整。另外,国民党第83师增援太原。敌人空中外援通道无法切断,要迅速攻克太原已不可能。此时平津战役即将开始,如果现在强攻太原,傅作义有可能自动放弃平、津、张、唐南撤,或分别向西、向南撤退,增加以后歼灭的困难。根据中央军委建议,华北军区第1兵团决定暂时停止攻击太原,我军转入围城休整。
请看下集太原战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