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竟暗中支援游击队?揭秘珠江纵队与葡澳当局的”抗日密约”

烽火岁月

珠三角抗日传奇

战斗在珠三角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是活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支抗日游击队。

一九三八年十月,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县中共组织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争。

一九三九年二月始,先后成立顺德抗日游击队和中山抗日游击中队。

一九四三年二月,成立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统一领导该地区的抗日武装,并以中山县五桂山为根据地向平原发展。

一九四三年三月至一九四四年七月,成立逸仙大队和南三(水)大队;中山抗日游击大队和广州市郊区游击第二支队所属中队分别扩编为中山人民抗日义勇大队、番禺大队和顺德大队。

一九四四年十月上旬,撤销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中区纵队,林锵云任司令员,罗范群任政治委员。辖第一、第二支队及南三、挺进等四个大队,共二千七百余人。十月下旬,中区纵队机关大部和挺进大队共五百余人挺进粤中。十一月,撤销中区纵队番号,将挺进粤中的中区纵队一部与当地游击队编为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中区纵队大部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

中山市五桂山镇南桥乡槟榔山村珠江纵队司令部旧址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五日,在五桂山宣布成立珠江纵队,林锵云任司令员,梁嘉任政治委员,谢斌任副司令员,周伯明任参谋长,刘向东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一、第二支队和独立第三大队,共一千七百余人。五月,珠江纵队机关和第二支队大部共四百余人挺进西江地区,开辟西江北岸抗日游击区。五至十月,第一支队五百余人分批转移到东江地区,编入东江纵队。八月;林锵云兼东江纵队粤北指挥部负责人;独立第三大队和第二支队一部共五百余人挺进粤北,归粤北指挥部领导。

一九四五年一月十五日,珠江纵队在五桂山区成立,从小到大、由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三千多人的队伍,成为南粤敌后抗战的一支重要力量。

广州和香港相继沦陷后,由于日本没有派兵占领澳门,澳门成为战火中的孤岛。随着日伪特务、海盗土匪、黑恶势力的涌入,澳门社会治安十分混乱、处境困难。中山五桂山区根据地日益巩固,军事力量不断壮大。与中山相邻的澳门当局,出于遏制土匪和日伪势力的需要,希望与中山抗日义勇大队建立合作关系。中山抗日义勇大队经向上级请示后,决定利用澳门的特殊地位,拓展珠江三角洲敌后游击区的空间。

一九四四年初,澳门天主教堂的安神父到五桂山区内的贝头里石门路教堂传教,大队长欧初与他多次见面。安神父返回澳门时,欧初派员护送,并修书托安神父转交给葡澳当局。葡澳当局也通过在澳门居住的中山籍人士黄槐与欧初联系,要求派人面谈合作事宜。南番中顺游击区指挥部批准中山抗日义勇大队先后派出梅重清、郭宁、黄乐天等人赴澳,与澳葡当局警察厅的代表、政治部秘书慕拉士达成四项协议:

一、双方互相协作,打击骚扰澳门的敌军、土匪,共同维护澳门治安;

二、澳葡当局同意五桂山部队到澳门进行不公开的活动包括发动爱国人士进行募捐、收税、筹集抗日经费;

三、同意五桂山部队在澳门购买部分物质,如弹药、医药及其他设施;

四、双方建立一定的合作关系。

根据协议,五桂山抗日游击队先后捉拿了在澳打单勒索、搜索军事情报的“老鼠精”(化名)、汉奸特务黄公杰,移交澳葡当局,大快人心。根据协议,中山抗日义勇大队在澳建立的秘密办事处,为部队开展募捐筹款,筹集军需给养。义勇大队送小量的伤员到澳门救治,得到镜湖医院柯麟医生等医护人员的悉心医护。爱国人士傅德荫、何贤、严仙洲、吴志强等,积极筹集捐款中储券一百多万元和药品一批,暗中支援五桂山抗日游击队。中山抗日义勇大队开展对澳门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派出专人到澳门,动员和组织了一批又一批青年学生参加中山敌后游击队。

“红军小号手”在珠江纵队的日子

谢立全将军

说起谢立全将军,人们立刻就想到了斯诺所写的《红星照耀中国》封面上的红军小号手。谢立全十三岁参加红军,长征中身经百战,到延安后负责干部大队工作。

一九四〇年,为了支持华南抗日武装的发展,中央派谢立全到珠江三角洲的珠江纵队工作。他机智地闯过日寇和国民党反动派的一道道关卡,经过长途跋涉,到达珠三角先是担任教官,后又担任副司令职务。

他到达顺德、番禺不久,就投入了沙湾战斗,他和谢斌在石涌一线,带领三十多个游击队员阻击四百多伪军。战斗自清晨战至黄昏,打退了敌人七、八次冲锋。此次战斗俘敌一个班,消灭了几十个敌人,掩护了友军安全转移。一九四一年十月,在顺德西海保卫战中,他率领游击队二百多人抗击伪军李塱鸣部近二千人进攻,俘虏、击伤敌一百余人。

谢立全在开辟五桂山抗日根据地时,当时在当地日伪势力还比较强大,当地群众尚有恐日情绪。为迅速打开局面,鉴于这种情况,谢立全先选择群众最痛恨的“地头蛇”下手,以崖口的谭本立、唐家的梁鼎先、三乡的郑东镇为打击对象。铲除了这些地头蛇,群众的抗战热情被激发了出来,鼓舞了士气,壮大了队伍。

谢立全十分爱护战士,身体力行地发扬红军官爱兵的优良传统,坚持官兵一致。他平日抽烟不多,但一有烟丝立即与战士共享,趁吸烟坐下与战士们拉家常,讲革命道理。他体恤战士疾苦,无微不至。他看到重机枪手行军时负荷重,在战斗时既危险又劳累,就主张每顿饭给重机枪手加二两米,还规定每逢杀猪,必须给重机枪手留下猪手脚,给他们吃。在一次长途行军中,杨彪肩抗重机枪十分疲乏,走起路来摇摇晃晃,谢立全看见了,虽然自己也很劳累,但他仍旧一个箭步向前接过机枪自己扛着走。

一九四二年三月,日伪军共四千兵力,向三九区黄圃、浮圩、古镇等地进行“梳篦式”的“扫荡”,目的是威迫抗日友军国民党挺进第三纵队投降,消灭三九区的抗日力量,扶植伪军扩充势力,长期占领这个粮仓。挺进第三纵队纷纷撤离三九区转移到鹤山。我军指挥部一方面派人到鹤山动员挺进第三纵队回敌后坚持抗日,一方面由谢立全率一队主力,与我在九区、二区游击队百余人,夜袭中山浮圩伪军,消灭伪警中队和伪军一个连,缴获近百件武器,大大动摇了伪军驻三九区的信心,迫使李塱鸣伪军仓皇撤退。挺进第三纵队在鹤山受到鼓舞,又回到三九区。在我游击队和挺进第三纵队的合作下,粉碎了敌人占领三九区的企图。

一九四二年五月,国民党顽固派林小亚勾结日军,带领伪军、顽军数千人住在番禹顺德,企图向西海、林头等我游击队根据地发动进攻。我游击队一边派出武工队与敌人周旋,一边将主力转移到中山整训。此时,游击队给养十分困难,只能挖野菜、砍蕉干充饥。在困难面前,谢立全、林锵云与部队同生共死,渡过了困难阶段。

谢立全在珠江纵队中,除了带领部队战斗外,分工主持统战工作,在极为复杂的环境中,为珠江纵队求得生存与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班卫东400万字鸿篇巨制《八路军抗战纪实》一书

(浏览 9 次, 今日访问 1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