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馆讯】“战友们,我替你们看到今天了”——年近百岁抗战老兵重返“战场”:泪眼抚摸战友遗物

省国防教育基地 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特殊历史时刻,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闫三群在家人的搀扶下,缓缓走进河南省国防教育基地耿风泉抗战实物展览馆。面对满墙斑驳的军功章、锈蚀的大刀和泛黄的战地书信,老人颤抖的手抚过玻璃展柜,仿佛重新触摸到烽火连天的岁月——这里陈列的每一件实物,都是他与战友们用鲜血染就的青春证言。

泪目时刻:一把土枪唤醒全营喋血记忆

当拿起一把折断的土枪前,闫三群突然眼眶湿润。展签上清晰标注:“拍石头乡抗战老兵所用,枪身因和日军肉搏断裂”。这把土枪瞬间将他拉回1944年的血战现场——那时刚参加八路军的他隶属八路军太行军区第七军分区司令员皮定钧的部队,在太行山区与日军殊死搏斗。“那天的子弹擦着额头飞过,全营兄弟拼得只剩我一个…”老人哽咽着回忆。在强渡黄河战役中,他趟着齐胸深的冰水冲锋,落下终身伤病;解放洛阳、安阳时,瘴气几乎夺走他的生命。而最痛的是战友们凝固在青春的面容,如今被这把断土枪重新唤醒。

一座家庭展馆的抗战精神传承

这座让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闫三群心潮难平的展览馆,本身就是一部抗战精神传承的史诗。馆长耿风泉的父亲耿兰田是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老兵。退伍后,耿风泉继承父亲遗愿,踏遍太行山3000多个乡村,节衣缩食筹集百万资金,从深山农舍、战场旧址收集抗战实物。儿子服役中央警卫团并参加抗战胜利70周年阅兵,全家用行动践行红色家训。为了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耿风泉将自家院落打造成多维教育空间:“微党课教室”:原创抗战主题课程走进200余家单位 ;“移动展览” :开展“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巡展500余场;“实物图书馆”:20000件藏品成为中国革命史研究珍贵素材。

当闫三群看到展览馆内复现的太行山作战沙盘时,他紧握耿风泉的手:“这些物件比我活得更久…它们会替我们讲故事!”此刻,两位不同时代的军人完成了一场跨越八十年的精神交接。

截至2025年7月,全国健在的抗战老兵数量已极为有限,2023年全国登记抗战老兵约2万人(平均年龄超94岁),但因其超高龄特点,自然减员速度极快。幸存老兵年龄普遍在96岁以上,部分超百岁。抗战老兵群体已进入“历史倒计时”。2025年正值抗战胜利80周年,全国幸存老兵或不足千人,他们既是民族记忆的活化石,也是精神丰碑的守护者。

离开展馆前,年近百岁的抗战老兵闫三群颤巍巍说:“战友们,我替你们看到今天了。” 阳光透过红色小院,照亮他胸前悬挂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章,那不仅是20000件文物的安放之所,更是一座立在时光中的抗战精神烽火台,等待着新一代人接过永不熄灭的信念之火。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城关街道冯庄村

邮箱:1132510483@qq.com

团队参观预约电话:15003739244

开放时间:上午9:00—17:00(周二至周日开放,周一闭馆)

出示有效证件免费参观。

(浏览 13 次, 今日访问 13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