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衎衎,孙延臣
2025年9月3日,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抗战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洗刷了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来侵略者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是抗日领导核心,起到中流砥柱作用。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抗日前线与日寇浴血奋战,人民兵工在抗战中发展壮大,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人民兵工由随军的兵工俢械所,发展到有固定厂址的按专业化生产原则组建的兵工厂;由手工操作逐步向机器化生产过渡,由生产地雷、手榴弹、复装子弹,发展到成批量生产步枪、掷弹筒、全新子弹、迫击炮和炮弹,以及火药和黄色炸药。人民兵工经历创建厂所,由修到造;艰苦奋斗,突破弹药生产技术难关;发展壮大,聚集反攻三个阶段。
一、创建厂所,由修到造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事变,中国人民拉开抗日战争的序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民主联军与日寇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兵工修械所随军制造土枪土炮修械,仿制弹药,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件”,中国人民掀起了全面抗战的高潮。
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开辟敌后抗日战场,人民兵工修械所随军投入抗战兵工生产。1938年10月,八路军由3万人扩展到15万人,新四军由1万人扩展到2.5万人,武器落后,弹药匮乏,三个人一枝步枪,每支步枪只能配备几发子弹,有的部队甚至规定每次战斗,每个战士只能打3发子弹。各部队建俢械所规模小,设备简陋,兵工技术人才缺乏。
武器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中共中央、中央军委非常重视兵工建设。1937年10月,毛泽东在给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的电报中指示:“我们必须在一年内增加步枪一万枝;主要方法自己造;用一切方法在山西弄到一部造枪机器及若干造枪的工人。”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六中全会的报告中指示:“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为了加强对人民兵工建设的领导,中央军委1938年3月成立了军事工业局,滕代远兼局长,李强、王诤任副局长。八路军总部于1939年6月成立军工部,刘鹏任部长后刘鼎接任,刘鹏任副部长,孙开楚任政治委员。晋察冀军区,1939年4月成立工业部,刘再生任部长,杨成任政治委员。1941年初新四军重建时,建立了军工部,韩振纪任部长。晋绥等各根据地相继建立兵工领导机构。
(1). 创建厂所,发展兵工
1938年11月,八路军总部指示,要求各师、旅、团都要招募技术工人,开办修械所和炸弹厂,以解决迫切的俢械和制造地雷手榴弹。此时国民抗战热情高涨,一批不愿在日寇铁蹄下当亡国奴的兵工厂、铁路、矿山的工人和大学生积极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如吴运铎、刘贵福、孙云龙等)从国统区、沦陷区买到了一些机器和兵工生产的材料,随军修械所迅速建立起来。1937年10月至1938年初,八路军、新四军建立第一批俢械所20多个。
1938年随着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为随军修械所合并扩大,建立固定场所,稳定生产环境的兵工厂提供可能。4月,山东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部将所属各部队修械所合并,在黄县圈杨家村成立兵工厂。9月八路军总部将技术工人较多设备较好的几个随军修械所集中到山西榆社县韩庄村成立制造步枪的总部修械所。
俢械所初创时期主要是修理枪、制造复装子弹和手榴弹。由于手榴弹制作简单,使用方便,杀伤力大,成为兵工生产的主要产品。
1939年,央军委军工局先后建立陕甘宁边区枪厂,火药厂,手榴弹厂,八路军军工部成立兵工一所(黄崖洞兵工厂)和二,三、四所。兵工领导机关的建立,统一生产计划、统一产品规格,统一检验标准,使兵工品产的数量和质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为武器制式化生产创造了条件。
(2). 由修到造,生产步枪
为落实毛泽东关于造枪的指示,各修械所一面俢械,一面试制步枪。从民间招收的工匠中有少量手工造枪的大工匠,他们利用简陋的手工工具,凭借高超的手艺造出了不错的步枪。1938年5月,冀中安平修械所仿制出二七式79步枪、山东黄县圈杨家兵工厂试制出79步枪,月产50枝、1939年4月陕甘宁边区机器厂刘贵福孙云龙设计制造出“无名式”马步枪,荣获“生产战线上的英雄”称号。1939年7月,晋绥修械厂仿制出79步枪。手工造尺寸不规则,零件不能互换,生产率低不能批量生产。1940年初,八路军总部兵工一所刘贵福等人在“无名式”马步枪和五五步枪的基础上设计制造出一种适应游击战争需要的新型步枪,取名“八一式”马步枪。八路军总部将图纸和生产工艺分发給晋东南各厂组织批量生产。它是我军设计生产的第一枝制式化的步枪。开启了人民兵工由修到造的发展阶段。
二、.弹药为主,突破难关。
抗战深入发展,日寇对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的围剿,重点是消灭兵工厂、所。兵工厂只能分散化小,随战争规模扩大,弹药需求量加大。1941年4月、11月中央军委指示;兵工建设应以弹药为主,枪械为副。特别是大量生产手榴弹和地雷等。生产弹药不可或缺的是火炸药、钢铁和铜鋅等材料。
(1). “缸塔法”制造硫酸,推动火炸药发展
抗战初期根据地兵工厂只能做黑火药,它敏感易爆,威力小。1940年春,晋中军区技术研究社由张方、门本中主持研制
硫酸,根据地没有铅做铅室,他们发明用陶瓷水缸代替铅室,1940年秋,成功制备出了硫酸。建立了大岸沟化学工厂,1943年正式生产出现代火药和炸药。
(2). 发明“闷火法”,突破弹体加工难题
太行山区盛产煤铁,传统炼出的铁是白口铁既硬又脆,用它铸成的手榴弹和炮弹不能切削加工。军工部派从德国留学回国参加抗战的陆达研究这个问题。在厂长高原组织领导下,1941年陆达和工人孙兆喜修建火焰反射加热炉,通过闷火韧化处理,使弹体易于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和批量生产的问题。
(3). 坩埚炼铜锌,制造全新枪弹
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复装子弹无法满足战事需要。1944年工业部技术室的傅江、孙艳清、陕甘宁边区第一兵工厂龚家宏,王元一等发明用坩埚炼
出锌黄铜,批量生产全新枪弹急需的材料,解决抗战弹药供应的紧张。
“缸塔法制酸”、“焖火法韧化处理炮弹壳体”、“坩埚炼铜锌”三大技术的突破后,兵工厂能大量生产高性能炸药、炮弹和枪弹,人民兵工人做出了骄人的成就,极大地提高了武器弹药的技术性能和生产水平。兵工战士们,把现代科技与当时当地物质条件相结合,创造出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奇迹。。
三、发展壮大,聚集反攻
1944年,抗日战争由相持转向战略反攻阶段,随着抗日根据地扩大,人民兵工经过调整布局,组建新厂,迅速发展壮大。到1945年初,各根据地共有大小兵工厂134个,职工18000人。在抗战中除完成大量俢械任务外,共生产手榴弹450万枚、地雷20万个、子弹80万发、枪械1万多枝、枪榴筒、掷弹筒6000多个、迫击炮9000多门,生产了大量的火药和各种炸药。人民兵工由简单修械为主发展到以制造武器弹药为主,满足了抗日军民对武器弹药的需求,人民兵工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革命战争时期人民兵工,是人民军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平建设时期,人民兵工是人民军队最亲密的朋友和伙伴儿,人民兵工,是人民军工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兵工历史最悠久,人民兵工精神,是人民军工精神的源泉。人民兵工姓党为军,“把一切献给党,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是人民兵工的座右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