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在我心中

小苏,一刀,清牛,立田土

历史的画卷从来都是浓墨重彩的,回望历史的足迹,虽无法领略“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这般统一六国的雄心,虽无法见证杜甫笔下“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样的开元盛世。却有幸迈进时间的步伐,我们共同见证了祖国的繁荣与富强。 

1949年10月1日,随着毛主席那句强有力的:“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于本日成立了!”从此这片土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我们不再是一条沉睡着的巨龙,从此告别了任人宰割的屈辱岁月。我们永远铭记革命先辈们用自己的鲜血充斥着祖国曾经灰暗的前路,伟大的祖国从这一刻开始永远是我们心中闪耀着的红星,在任何时候,我们背后都有强大的祖国作为我们的后盾。 

金秋时节,新中国即将迎来76周年华诞。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为了这一天的到来,无数先烈冲锋陷阵,赴汤蹈火,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2025年9月30日,是中国烈士纪念日,我们缅怀英烈,精神永存,深沉情怀,砥砺前行。

76年的风雨兼程,76年的壮丽辉煌。我爱你壮丽的河山,我爱你灿烂的文明,我爱你智慧勤劳的人民。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祝福祖国!祝福我的祖国,国泰民安,永远昌盛。

今年10月25日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伟大的上甘岭精神永远是我们后辈学习和传承的宝贵财富。志愿军12军31师刘怀珍,91团8连指导员,上甘岭战役结束后写的《我的俩个小战友》回忆文章中,91团8连战士,特等功臣王万成,朱有光(没留下影像)只身支援友邻15军阵地,在最危急的时刻用爆破筒与攻上阵地的几十个敌人同归于尽。他们是电影《英雄儿女》中王成的人物原型。战后,朝鲜人民为了永远悼念英雄,在上甘岭石壁上刻下“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杨根思式的英雄王万成、朱有光永垂不朽!”

抗美援朝的历史,是值得人们骄傲的历史,是国人需要铭记的丰碑。而更需要我们铭记的是那些最可爱最可敬的志愿军英雄们和曾经奋不顾身奋勇向前牺牲的烈士们,以及12军那些广大指战员们,他们为国家奉献了青春。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我们后代们要永远记住历史,记住像王万成、朱有光这样英雄们的事迹。特别是作为12军的后代们,更不能忘记! 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判。

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着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以下是一些我接触过的老革命者。

韩耀玲他们31师文工队比91团赵金来参谋长先期进入五圣山地区,在1952年10月18日晚,12军后勤部参谋处吴宣叙参谋打来电话,要汽车营派车将31师文工队队员运送到15军军部,并说李德生副军长和31师政委刘瑄在那里等。当时车已全部派出,但军首长已经在那里等了。于事便命通讯员在公路上等车,直到十点后,才见唐开照同志开着车由谷山转来。通讯员张某(山东人)便通知唐开照立刻到银店洞的苏谷,将三十一师文工队员和道具装好,向十五军军部驶去。后来才知道是去参加上甘岭战斗。31师文工队员是去参加15军英模大会,作慰问演出。

他们这些在上甘岭战役阵地上的营团指挥员有周运西12军31师作战科长后任军作战科长、刘伟31师组织科长、赵金来91团参谋长、甄生93团3营营长、杨毅93团3营教导员、刘怀珍指导员等。年龄都不超过25岁,正是风花正茂、英姿飒爽的时候,他们在一线作战部队从战争中成长起来。分别从战士到班长、付排、正排、付连、正连、付营、正营付团、正团……枪林弹雨中茁壮成长起来的优秀指挥员。

上甘岭战役,战勤保障在敌炮和敌机的封锁袭扰下,实施运输保障,任务十分艰巨。运输人员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创造了一条钢铁运输线,出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

有的同志因日夜抢运而中途昏倒;其中滕久有同志因肩负过重、劳累过度而吐血,(内脏出血、脾脏摘除,饥一顿.饱一顿)仍坚持把粮食、弹药、水源,尽全力送到前线。

在战伤救治、卫生及卫勤战线上,各级救护所、志愿军3兵团医院3分院,12军收容所和手术队;野战医院的同志们,日夜紧张的工作,救治了大量伤病员;为了抢救伤员,纷纷争先献血。外科军医程相全和护士长牛玉书,护士杨志(杨志入朝时不到16岁)上甘岭战役时规属志愿军三兵团医院三分院,三分院院长夏全海是老红军,三分院后统一调志愿军12军治疗所。

刘绮文、刘郁文、刘沉亲三姐妹先后参军在12军。当年是12军的三朵军花。最小的妹妹刘沈第一批随31师入朝参战。刘绮文和刘郁文同时上的卫校,参军前她姐俩是大学生。刘绮文卫校提前毕业,留卫训队当教员,培训卫生员和护士班,医生班。朝鲜战场急需卫生员,刘绮文教员培训班结束,速送卫生员学员过江交到一线部队。

  滕久有住院就是刘郁文医助接收的伤员,这些志愿军女兵付出了多少辛劳!中国志愿军女兵舍生忘死,和男兵一起战斗在前线,时时刻刻经受着为战争失去生命的考验。多么可爱的志愿军女兵啊,他们为了保卫国家,奉献了美丽的青春,甚至生命!在留下的旧照片中,她们是那么淳朴、坚强、美丽,正如毛主席诗词中所写“战地黄花分外香”。1954年4月,第12军从朝鲜回国!

他们这些老兵既平凡又伟大。所以平凡,因为他们也曾经是最普通、甚至是社会最底层的农家子弟;所以伟大,因为他们在新中国的立国之战中,毫不犹豫地、全身心地投入了自己宝贵的青春和生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在建国76周年和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让我们向为了在新中国立国之战献出生命的先烈们,向奉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的前辈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下边是部分影像纪录:

一、12军战斗在朝鲜朝鲜战火起,烽烟三千里。御敌保国家,中华好儿女。70年前,志愿军第3兵团第12军“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征战朝鲜战场,先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金城防御战和著名的上甘岭战役,谱写了一曲伟大壮丽的战歌!让我们用珍贵的图片纪录前辈的光辉战斗历程——

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愿世界更美好——关爱抗美援朝老兵幸福。关心社会公益事业,关爱志愿军老兵群体。捐出一份爱心、奉献一片真情。做公益事业的行动者,当爱心奉献的传播者,他就是孙嘉怿带领的志愿者团队。

没有参加过关爱公益经历的,永远没有感同身受。老兵与志愿者的情感,是志愿者对老兵的关爱呵护敬重。

这些80后志愿者他们;热情、直爽、泼辣、能干。吃苦耐劳。雷历风行。勇于奉献不求回报。

     志愿者的团队他们是“关爱抗美援朝老兵”公益性团队

     志愿者团队,他们为人低调、淡泊名利、他们用真诚、践行了行动。

志愿军后代第三代“我为烈士来寻亲”志愿服务团队的创始人孙嘉怿是志愿军后代第三代85后。他去四川看望了烈士王万成的亲属、探访了烈士朱有光的家乡。从事志愿者工作多年的她,是不少志愿军爷爷的“孙女”。她还自己出资为朱有光的母亲修墓,邀请王万成弟弟王祖富去电影院看电影《志愿军》……她不遗余力,尽其所能去照顾英雄和英雄的家属。孙嘉怿被评为“2023年最美拥军人物”,和2024“五一”奖章获得者实至名归。

三、原志愿军12军3师文工队员韩耀玲和卫训队教员刘绮文、治疗所护士杨志、文化教员滕久有这些老兵感谢孙嘉怿带领的团队关爱老兵部分影像——

解释:滕久有抗美援朝因表现突出1951.1和1952.10受到两次“记好”,《记好》低于三等功,高于嘉奖。

刘绮文当教员时用的铁皮箱和部分书

刘绮文

(浏览 26 次, 今日访问 26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