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庆
1937年10月,抗日战争进入关键阶段。日军为扭转晋北战局,调集平汉线全部兵力与津浦线部分兵力,沿正太铁路西进,目标直指娘子关,妄图支援忻口作战。此时,娘子关告急,战局岌岌可危。
八路军129师、115师奉总部命令,紧急驰援娘子关,归第二战区副司令黄绍竑指挥。刘伯承与张浩率129师师部抵达平定县东南的七亘、马山地区,386旅陈赓、叶成焕、王近山所部也迅速进抵晋冀交界山区,开展游击战,并在长生口给予日军迎头痛击 。
10月24日,129师某团赶至娘子关东南的七亘村,依托旧工事备战。刘伯承敏锐指出:“那工事不可靠。”当夜,日军夜袭,旧工事果然不堪一击。黄绍竑竟致电刘伯承称:“游击战不行啊!” 但刘伯承并未受此影响,依旧坚定地谋划着下一步作战计划。
七亘村地处太行山中段,重峦叠嶂,沟壑纵横,道路险峻,素有“龙虎环抱”之称,是入晋的必经之地。村子仅有东西两个出口,东口形如山洞,西口是“旗杆”山崖上的石圈小门,门外小道一侧为壁立高山,另一侧是两三丈深的河沟,如此得天独厚的地形,成为了刘伯承眼中绝佳的伏击战场 。
10月25日夜,刘伯承亲自赶到七亘村指挥作战,期间两次因收容失联连队陷入重围,与日军距离仅几十米,但他始终镇定自若,指挥部队牵制敌人,按计划歼敌。经侦察得知,日军第20师团先头部队已向平定急进,后续辎重部队两个中队千余人宿于距七亘村10公里的测鱼镇。刘伯承精准分析后认为,在正太铁路打通前,这批日军的给养必定会经测鱼、七亘、马山一线运输。他胸有成竹地对指挥员说:“七亘村是测鱼镇通往平定的咽喉要道,敌人明日必定从此运送军需物资。我们要在这里设伏,利用七亘村南山的自然地貌隐蔽,出其不意打击敌人,切断敌第20师团的后方交通,夺取辎重、牵制西进。 ”随即下令:386旅旅长陈赓率772团进至川口、孔氏村地区,阻击由九龙关西犯之敌;副团长王近山率第三营及特务连一个排到七亘村南山活动,在西岔宿营;刘伯承则率师部机关于从马山村左翼经东冶头,绕回七亘村后方的南山岩,将师部设在猴螂沟村 。
当夜,情报确认日军第20师团辎重部队1300余人已在测鱼镇宿营,预计次日经七亘村西进。按照刘伯承的指示,772团于26日拂晓悄然进入七亘村东西两侧,在路旁山上设伏待命,战士们士气高昂,决心一举歼灭这股敌人。为迷惑日军,王近山率第三营在山后隐蔽,陈赓则带一、二营潜至七亘阵地侧面 。
上午9时许,日军果然出现。王近山与第三营战士在山上看得真切:敌人前有骑兵开道,中间是300余人的辎重部队,每人牵着一匹驮运军粮弹药的牲口,后有两个连掩护。王近山迅速部署:第十二连正面突击,第十一连向定盘寨迂回包围,其余两个连为预备队。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区后,刘伯承指示放过,战士们看着敌人经东口、过“新阁”,沿乱石山路向西口行进,约一个分队的骑兵走在最前面 。
当敌辎重部队全部进入伏击圈,三营长一声令下:“打!”我军居高临下,以机枪、手榴弹猛烈袭击,将敌人截为三段,集中打击中间的辎重部队。敌辎重兵仓皇后撤,后续掩护部队赶来增援时,却被击毙的骡马、骆驼堵塞了狭窄山道,人马相撞,乱作一团,完全丧失抵抗力,只得向东逃窜。蜿蜒小道上血肉横飞,不少日军被火力压制跌落至四五十米下的河沟 。
我军随即发起冲锋,与敌人展开白刃格斗。第三营第十二连第四班战士杨绍清英勇作战,一人与7个敌人拼杀,毙敌6人、伤1人,缴获5支三八式步枪,自己3处负伤仍坚守阵地。另一边,6名战士向隐蔽在死马后的4个日军冲锋,日军突然持战刀冲出,两名战士倒下,其余4人虽枪无刺刀,仍用枪托搏斗。双方扭打在一起,3名日军被枪托击中头部倒下,我军也有3人被砍伤倒地。最后仅剩一名带五六处刀伤的年轻战士与一名日军周旋,他突然将枪摔向敌人,趁其发愣时用尽全力撞向敌人腹部,将其扑倒后紧扯对方胡须,咬下其鼻子,随后夺过战刀刺向敌人胸口,日军当场毙命 。
激战两个多小时后战斗结束。敌后卫部队见势不妙,掉头沿原路逃窜,又被我团部侦察班在七亘村东门的石门关狭谷截击,毙敌四五十人。此次战斗,我军伤亡10余人,毙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军大衣、枪弹、食品、军用地图等物资。这些军用地图,正是第二战区未曾供给八路军,却意外从日军处缴获的重要收获 。
战后,刘伯承对三营营长说:“你们打得很漂亮,让日本人尝到了厉害。要赶紧打扫战场,迅速退出七亘村,提防敌人的回马枪。” 果然,测鱼镇日军随即派兵赶赴七亘村,却已不见我军踪影。八路军的战利品由400多名战士和200多位百姓运至孔氏村的一个大院。陈赓高兴地称赞:“王近山,你这一仗打得呱呱叫!” 消息传开后,附近百姓纷纷前来观看,陈赓让团长搬出几箱压缩饼干,让乡亲们尝尝“日本饼干”的味道 。
然而,刘伯承并未满足于这一次的胜利,他进一步分析日军心理:“敌人在七亘村受打击后,与前方交通被切断,增援任务未完成,测鱼镇堆积的大批军需急需前送。他们迷信‘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得遵常’的兵法,会认为我军不会再用同样战术,仍会经此线运送军火。” 基于这一精准判断,他果断下令772团三营再次在七亘村西的高岭、凤台瑙至石门关设伏,“守株待兔”再击敌人 。
28日上午,测鱼镇日军果然再次出动。三营有了前次经验,斗志更加旺盛,尽管秋雨连绵,战士们仍趴在地上纹丝不动,沉着放过敌先头部队。一名骑在马上的日军观察山坳无动静后,向后方打“旗语”示意安全。当敌辎重骡马进入伏击圈,战士们一跃而起,以机枪、手榴弹猛烈攻击,山道上的日军顿时人仰马翻、乱作一团。三营立即冲锋与敌人展开肉搏,因敌掩护部队较多,战斗持续至黄昏,又逢下雨路滑,我增援部队未能及时赶到,致使敌人大部逃窜,此战毙敌百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我军伤亡20余人 。
七亘村战斗后,刘伯承将缴获的日军战马、军刀、大衣等战利品送给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一部分。卫立煌亲自点验后敬佩不已,感慨道:“还是八路军的机动灵活战术好啊,接连打了几次大胜仗。”
纵观七亘村这一系列战斗,刘伯承率领的八路军129师等所属各部创造性地运用了“重叠待伏”这一创新战术,一反常规军事思路,充分展现了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也为抗战胜利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了我军抗日战争史上的经典战例,激励着无数后来人 。
《七亘村:刘伯承的重叠待伏传奇》
(浏览 9 次, 今日访问 9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