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和平

在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作为先遣侦察的老战士之一,在战争全程负责侦察业务。每当回忆起这段峥嵘岁月,艰险复杂的敌我斗争情景,一幕幕斗智斗勇的侦察业绩,一件件英勇牺牲的悲壮史事,都会在我脑海里起伏翻腾。尤其对执行侦察任务而流血牺牲的30多名干部、4千多名无名英雄,更加亲切怀念与衷心钦敬!他们的鲜血献给了朝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历史永远不会忘记。–崔醒农(志愿军司令部首任情报处长)

1953年10月崔醒农(前左2)江涛(前右1)与外国军事代表团
讲起战争,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话虽有一定道理,但不够全面与科学。兵马未动,侦察先行,才是军事行动的客观规律。如不了解敌人、战地情况,则兵难动,粮草也无处先行。所以,古今中外历史上进行的大小战争,无不把侦察情报作为用兵的先决条件。古代军事家孙武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主席所说的“正确的决心来源于反复侦察与正确的判断”,都是将重视侦察作为用兵的基本原则。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主客观情况十分复杂,侦察先行更有其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
先遣侦察出国活动
1950年8月下旬,侵朝战争日益扩大,美国海军出兵台湾,严重威胁到朝、中两国和亚洲的和平。我国政府除采取外交途径提出警告外,不得不调集重兵加强鸭绿江边防以备万一。既然准备打仗,就需要了解美军为首的敌军和朝鲜战场的具体情况。上级决定从第13兵团和东北军区选调军事干部5人组成先遣侦察组,张明远为组长,成员为崔醒农、汤景仲、何凌登、黄东保(后换黎非)。 报经中央军委批准,以特派武官组的合法身份先行人朝, 任务是调查了解敌军作战特点、地形、道路、天候以及粮草等情况。
9月16日,美军登陆军团占领了仁川港后继续东犯,对朝形成了前后夹击的严重局势,战场处于急剧变化之中。先遣组早已做好了出国准备,每人配发一辆吉普车作为活动工具,遂于25日早上通过新义州口岸,踏上朝鲜国土。车队边走,我们边看边想:秋高气爽,锦绣河山,美帝侵略,国家危亡,人民遭殃,何等感慨!查看了沿途地形、河流、村镇和道路情况,当夜进抵平壤。在我驻朝使馆的统一领导、朝鲜政府有关部门的协助下,按照原定计划,分作东西海岸两路,投入了紧张的分组行动。一路以西海岸为主南去汉城,抢在敌人占领之,实地查看汉城市郊及沿途地形情况,工作进展比较顺利;另一路以东海岸为主东去元山,当27日早上翻越马息岭抵达西郊时,城内烟火腾空、人群滚流,得知伪军先头部队已从海上、陆地窜入元山。 因情况突变,即行西返,报告了平(壤)元(山)公路情况后,旋即改向咸兴、清津方向前进。此时,仁川登陆的美第10军正在航运,其先头部队开始了东海岸兴南港的登陆。当我们驱车爬上黄草岭,咸兴、兴南二城进入目望之际,因为将通过咸兴直驱清津而高兴,但迎头而来友军撤退的车辆紧急相告:伪军先头部队进入咸兴,你们速行西返,不可迟疑。咸兴被占东行道路受阻,且无法补充油料,不得不改变计划进行就地调查。除一般情况外,着重了解东北部山区与冬季气候特点。此地区为纵向的赴战岭山脉与摩天岭山脉,北与我国长白山区相连,山高林密,谷深路窄,雪山林海,人烟稀少,冬季积雪没胫,车辆滑坡难行, 因而运输补给十分困难。况且受日本海寒流影响,气候奇寒,最低达到摄氏零下40度,武器操作、人员活动均多不便,部队进人该区作战要预做防寒装备与训练,这些情况都及时报告了上级领导机关。
10月中旬,美军占领了平壤,以“胜利”自居,得意忘形,气焰十分嚣张,随即以陆、空配合展开了全线指向鸭绿江边的疯狂冒进。东线之敌一度窜抵惠山镇;西线敌人先头进至楚山城和东辇馆(新义州南),逼近了鸭绿江畔,朝鲜战局处于危机之秋。此时此刻,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于19日夜全线渡江与友军并肩战斗。先遣组当以任务结束,分头北渡归建。组员何凌登(39军参谋处长) 当夜随部队开进中,遭敌机扫射牺牲,战史上写下了最早抗美烈士的英名。
侦察部队展开前哨战斗
彭总受命于危难之中,担任志愿军统帅,由西北边疆奔往东北江防,急速传达了中央决定。彭总熟读兵韬战略,神谋善断,指挥有方,战绩卓著在全军素有威名。他十分重视“知彼”的侦察工作,善于寻找敌人弱点抓住战机出奇制胜。在志愿军出动的前一天,他带少数人员和通信工具先头进入战地亲自调查,以了解战场的各项具体情况。他对侦察部门和侦察分队要求也十分严格,要做到情况明、及时而又准确。所以,在大部队行动之前,全线侦察分队的前哨战斗早已展开。
当然,出国作战所需的战略、战役情况要靠高级机关提供。但当时缺少空中侦察手段,而敌人行动快速、战场瞬息万变,战地具体战术、战役情况的取得,就不能不依靠而且有时主要依靠各军、师的侦察分队了。那么,志愿军的侦察兵力如何?按每个军800人计算,以军数增加而增加,由初期的6千多人陆续扩大,加上志司的直属技术队和后建的侦察支队(支队长刘振华、参谋长郑需凡)最高达3万之众,兵力相当可观。
众多的侦察分队,昼夜活动在我前敌后,采取机智灵活的战斗手段,利用有利时机,在隘路口、从林地,截击敌军零散车辆和人员,所谓“捉活舌头”;目察空中敌机活动,监视地面敌人行止;询问当地居民(中老年多会汉语);搜集战场文件;监听敌人新闻广播等,在践行侦察使命过程中,书写了许多神兵天降、惊险制胜的英雄事迹。
第40军的侦察分队,及时查明敌人车队驶向楚山途中,战斗部队在两水洞伏击了敌人,初战获胜,打响了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的先声;第39军的侦察分队插到云山以西以南地域,配合战斗部队围攻云山和阻击增援的美骑1 师第5团,首次捉了美军士兵,对了解敌军情况起到重要作用;第50军的侦察分队前出到车辇馆迎头阻击了英军第27旅,迫敌仓惶回窜;第66军的侦察分队沿西海岸南下, 配合战斗部队保障了大兵团作战的右翼安全;第38军的侦察分队先头插进熙川以南地域,切断了敌人退路;第42 军的侦察分队提前活动于长津湖畔、黄草岭上监视、阻击了北犯之敌,配合战斗部队保障了重兵军团的左翼安全。各军师的侦察分队在搜索山林中,抓捉了数以百计的溃散之敌,在公路沿线上搜集了敌人遗弃的大量文件,有助于查明敌人的具体情况,对尔后作战起了重大作用。
在此还应提到,志司首长在战役打响时,急于了解前线具体情况,决定组织两个观察所作为直接耳目:电令在云山的炮兵第一师由副师长带少数人员组成第一观察所, 直接报告云山情况;令志司第二处副处长崔醒农带参谋与电台组成第二观察所,前往温井地区,及时报告龟头洞、熙川情况。各个战斗地区,白天敌机肆虐,顺山谷公路低飞十米左右,见人见车及可疑目标就进行扫射轰炸,从日出到目落轮番不停;入夜则炮火形成一片火海和火墙,逞其所谓“钢铁优势”。观察所的电台随架随撤争分夺秒发报。 连日来环境险恶,生活艰苦,心情极度紧张,体力极度劳累。参军不久的大学生刘参谋,突患重病,归队后病逝于医院, 被追认为战争烈士。
敌人疯狂北犯,突遭我军沉重打击,晕头转向惊慌失措,全线纷纷溃退;东线之敌美第10军龟缩于赴战湖、长津湖畔和咸兴、兴南等地;西线美第8集团军主力,溃退于清川江南岸求得喘息之机。此时,我军巩固既得阵地抓紧时间进行休整,总结初战经验。志司为了保证大部队的休整,对侦察分队做出了全线部署,各军的侦察分队位于最前线担任掩护并与敌人保持战斗接触。他们在广大正面战场上,采取“敌退我进、敌驻我扰、敌进我退”的灵活战术,虚虚实实吸引和迷惑敌人,不断出击以增加敌人的疲劳。第38军侦察队前出到飞虎山,第39、40、66 军侦察分队位于博川、宁边、球场正面,第50军在西海岸,均与敌人保持频繁的前哨战。第42军侦察分队积极活动于黄草岭和宁远以北地区,掩护第9兵团3个军的开进。这样,侦察分队的前哨战延续了20余天,使敌人摸不到我军的真实情况。
敌人经过喘息定神,贼心不死,说什么“志愿军是象征性部队,兵力不大”。麦克阿瑟竟下令再次发动进攻,要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推到鸭绿江边结束朝鲜战争。我军得到了短期休整,总结了初战经验,物质得到补充,体力得以恢复,因而精神饱满,斗志昂扬。新入朝的第9 兵团第20、26、27军,投入以长津湖为中心的作战;西线的6个军得以集中兵力在抗击敌人的进攻中,于11月25日黄昏发起了猛烈的第二次战役。
敌人想方设法破坏我军新的战役攻势。24日获悉敌机要轰炸大榆洞——志愿军总部驻地,以瘫痪我军的战役指挥。志司首长分析了这一情报,警惕性高,预作了妥善的防空安排。机关进入矿洞办公,彭总和邓、洪等首长于25日拂晓转往附近山沟的防御工事内。当日10时许尚未发现敌机来袭,此刻,彭总的秘书毛岸英、高瑞欣两同志乘机转回矿场住房,再次检查房内文件时,突遭敌机投的凝固汽油弹轰炸,房舍一片焦土,献出了宝贵的青春。他们风华正茂,壮志未酬,总部机关目睹此景,人人落泪,万分痛惜!
第二次战役开始之前,东西各线的侦察分队早已进入新区,展开了积极的侦察活动。第38军、42军担任中段拦腰突破,25日夜同时攻克德川、宁远两城。迫使敌人首尾不相顾,惶惶自危。从侦听得知美第3师刚登陆元山,原想加强战线中段地区,但也来不及补救这个大缺口了。次日,该两个军即做战役迁回,分别插向顺川、三所里断敌退路,以策应正面各军的进攻。第38军侦察分队事前做好穿插敌后的思想和物质准备,在第113师的配合下, 昼夜兼程奔袭三所里敌人,并顺利占领了该渡口。接着,军侦察分队迅即西插,炸毁了龙源里铁路大桥,堵住了美2师、土耳其旅的退路。敌人车辆拥挤一堆,部队混乱一团,车毁人亡陈尸遍野。与此同时,侦察分队原拟继续插到肃川,可惜炸药用尽已无能为力了。即便如此,炸毁铁路桥的机智顽强,造成敌人后退的狼狈窘相,其功业有声有色相当可观,电影《武陵桥》就反映了这个侦察故事。
在第二次战役中,新入朝参战的第9兵团3个军,由华东地区经过长途车运,匆忙投入朝鲜东北部山区的作战,天寒地冻,衣单腹饥,在补给极端困难情况下,各军侦察分队先头进抵赴战湖、长津湖畔的高山深谷,冰天雪地中执行侦察任务,有的战斗伤亡,有的跌入雪谷,有的冻僵于冰地,付出了重大代价,其赤胆忠心,无畏奉献,令人可钦可敬!
敌人在全线溃乱无可收拾的残局中,麦克阿瑟倒也果断,亲飞战地上空声嘶力竭急命撤退。置平壤、元山于不顾,长途窜回“三八线”上。求得保全有生力量,以稳定战局与军心。我朝、中部队光复平壤,收复北部领土,战区人民呈现出一派欢腾景象,庆祝胜利。
12月23日,侵朝美第8集团军司令沃克在一次车祸中丧命,李奇微奉命急飞朝鲜“继位”。他深人基层了解了失败情况,重新调整了作战部署。除将西线撤回的部队加以调配外,由东北部撤回的海运部队则集结于大邱地区,以加大纵深的后备力量。既然战场情况起了重大变化,我军急需查明敌人新的部署,志司对“三八线”的侦察发出了新的指令。各军侦察分队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的革命精神,不顾天寒地冻,踏着茫茫雪野,不顾疲劳,忍受饥饿,一口炒面一口雪,一起奋勇向前,奔向“三八线” 北侧的指定地带,想尽一切办法查明敌军新的部署,迎接新年攻势第三次战役的来临。
横亘250公里的战线上,除朝鲜友军把守东西两端外,志愿军重兵位于正面的中部,趁除夕之夜展开了全线的凌厉攻势。惊恐未定的敌人难以招架,未作坚决抵抗即全线溃退。各侦察分队配合战斗部队乘胜追进,收复了汉城、仁川及汉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新年攻势的重大胜利,不仅鼓舞了朝、中人民,也震撼了全世界。它大大挫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帝侵略气焰,同时大大增长了我中、朝部队的斗志和必胜信心。
连续两个多月的反击作战,把敌人赶出“三八线”, 取得伟大胜利。然而胜利来之不易,战斗部队付出了近10 万的伤亡,侦察分队伤亡亦逾千人。在新年战役中,志司二处营级参谋刘家成同志光荣献身于汉江之滨,机关同志们深切悼念!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