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父亲王祥清(1931年6月14日—2012年10月4日),享年80岁。中共党员。四川省合川县安全乡八庙村人,1949年12月8日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1年6月赴朝参战,并获军功章两枚。历任第12军36师后勤部军需科副科长,12军军后勤部战勤处参谋、军需处副处长、战勤处处长,36师后勤部部长,军后勤部部长等职。父亲一生立党为公,把有生之年全部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事业,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充分体现出了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军人不怕流血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是我们晚辈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我们为之骄傲和自豪!

弃笔从戎,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1949年11月29日,遵照刘邓首长的指示,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司令员陈锡联下达了进攻重庆的命令。11月30日下午,二野11军32师95团从海棠溪渡江占领了重庆城内的“总统府”,重庆宣告解放。重庆解放,标志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建都重庆,割据西南,等待国际局势变化”的幻想彻底破灭。同时,为解放西南全境,进而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在中国人民解放史上,重庆的解放,占有重要地位。随后,北碚等地相继解放。当时年少的父亲正在北碚读书。
重庆、北碚解放后,全城出现了到处贴标语、扭秧歌、演话剧,载歌载舞欢迎解放军、欢庆解放、报名参加解放军的高潮。父亲就读的北碚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的学生们,早已按奈不住青春的悸动,想要弃笔从军。
北碚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是由知名度很高的经济学家潘序伦创办的。潘序伦,江苏宜兴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创始人,被誉为“中国近代会计之父”。这所学校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毕业后都分在金融界工作。父亲当年报考该校的目的,是为将来好找工作着想,他想,毕业后万一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也可帮助做小生意的大哥、二哥管理财务。
北碚立信高级会计职业学校,位于北碚市区美丰银行后面的小山坡上,前面是嘉陵江,后面是北碚公园,环境优美、交通便利,是一个读书学习的好地方。学校的设备、管理、生活条件都比父亲之前就读的合川职中好得多,能到这里读书,父亲和家人都十分意足。当时的校长是刘自修,副校长冯瑞瑶,他还兼教成本会计,人称冯成本。父亲在五班,班主任叫李园圃。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报载程潜起义,陈明仁叛变,解放军向酉阳、秀山方向进军,国民党军队则不分昼夜地向合川、成都方向开进。不到一年时间,国内形势突变。学校不得不停课应变。为了避免在北碚打仗,城市不受损坏,北碚组织了军民合作站,准备了饭菜和交通工具欢迎解放军,并组织了民兵控制制高点,保障北碚安全。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12月北碚解放。正在为前途考虑的父亲,看到报上登出了一则消息,不觉眼前一亮。原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31师军政干部学校招收学员。父亲非常兴奋地和同学分享了这一消息。一天,父亲简单地收拾下行李,就和约好的几位同学去了重庆大坪报考。学习一直很用功的父亲和几个平时成绩优秀的同学都被录取了。1949年12月8日,他们拉着印有立信会计学校的横幅,坐着专车,由北碚出发,一路高歌兴奋地来到了31师军政干校,从此,父亲和他的这批同学,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的一员。
离川北上,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
1950年10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父亲所在的部队奉命随师部向华北集结准备参加抗美援朝。1950年12月,师奉命编入12军序列。父亲所在的教导大队于1951年1月,由梁山步行到万县,再乘木船经宜昌至汉口后再换乘火车经郑州、石家庄,到晋县集结待命。部队进行整编,师供给处扩编为师后勤部,部队换装,进行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动员,从组织上、思想上、物质上作好充分准备。1951年3月上旬,师部在河北晋县召开了誓师出征大会,表达了全师指战员的热情和决心,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改编为中国人民志愿军。
保家卫国,参加抗美援朝
1951年3月15日,师由晋县乘火车出发,于20日到达辽宁省宽甸县灌水之河集结,23日从宽甸出发,24日、25日先后从宽甸河口跨过鸭绿江踏上朝鲜国土参加抗美援朝。
师以教导大队为主,抽调了有关同志组成留守处,在灌水县负责留守和支前工作。父亲负责会计工作。部队入朝后沿朔州、龟城、宁边、价川、顺川、阳德一线南进,连续步行18天,于4月10日前到达战役集结地谷山。之后参加了第五次战役。第五次战役结束后部队在谷山休整,准备接受新的战斗任务。
1951年6月,因战争严重减员兵力不足,师组织接兵团回国到黑龙江泰来县接收新兵。经留守处时,许多留守人员都积极要求赴朝参战。父亲被批准和其他同志去接兵团负责后勤工作,然后,随新兵团入朝参战。父亲一行赶到泰来后接收了补训师从四川带来的新兵。这些新兵大都是十七、八岁,具有高小文化程度,出生农民的学生兵,参军求战的情绪高昂,在送兵同志和地方政府的协助下,父亲和接兵团的同志,很快办完了新兵接收手续。可在对他们进行编队、教育、补充给养的时候,上级又下了通知,这批新兵不必接了,主要原因是他们没受过严格的训练,命令接兵团到辽宁长甸去接援朝团送来的老兵,而且要抓紧时间进行。领导派父亲到齐齐哈尔去向军工作组汇报情况,并交待父亲回来时如果他们已经离开泰来,就到灌水留守处去询问他们的去处,再随团入朝。当时父亲还是一个年龄不满20岁,参军不满2年的新兵,单独执行这样的任务还是第一次,心里既高兴又有些胆怯,毕竟是第一次执行任务,但一想到另两位与自己同时参军,年纪差不多大的战友,他们的任务也很重,内心便坦然了。到了齐齐哈尔,在一个旅馆里父亲找到了军工作组,向工作组的同志汇报了相关情况。当天晚上,父亲就乘火车返回去追赶部队。由于一路紧张疲劳,父亲在火车上发起了高烧,头疼难忍,只得在凤凰城车站下车,找了一家旅馆住下后到一个医疗站看病,医生诊断父亲的情况为疟疾。父亲吃了点药稍事休息后,又乘火车经四平、沈阳、本溪赶到灌水师留守处,随后,和管理员李福刚一起到长甸河口过鸭绿江进入朝鲜,到了朝鲜后,又徒步行军经龟城、价川、三所里、破邑,历时近半月才到达师休整地谷山。这时新增的兵已分到了部队。分管后勤工作的同志正在清理新兵团的相关经费、物资,按新兵所到的单位人数计,向师后勤部结转有关手续,父亲立即参加了此项工作,大约半个月左右此项工作才结束。在向新兵团主要领导尹忠尉汇报时,受到了他的表扬:“你们三个人完成了一个团后勤处十几个人的工作,工作不错,每个人奖励一条毛巾。”新兵团工作结束后,父亲到师教导队仍做后勤工作,战友刘松参安排到师安东采购站工作。
部队在谷山休整了四个多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开展了群众性的“三查三评活动”。三评是指评指挥、评功劳、评伤亡,三查是:查过失、查纪律、查斗志。各级在全面总结了第五次战役作战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召开了庆功大会,大力表扬了英雄模范单位和个人。师首长向全师指战员发出了:吸取经验教训,提倡好学上进,反对保守自满,人人开动脑筋,学习战术技能的号召。学习贯彻毛主席“持久作战,积极防御”的作战方针,开展了仇美、控美教育,大大提高了广大干部战士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的思想觉悟,进一步树立了不打败美帝不回国的持久作战的思想。在总结教育的同时补充了兵员和物资,进行了结合实地的训练,大家情绪高涨,做好了随时接受新的作战任务的准备。
参加金城防御作战,阻敌于“三八线”以南
第五次战役后敌我双方在“三八线”附近形成了对峙状态。为阻止敌人北犯,师奉命参加金城防御作战。从1951年10月到1952年10月,历时一年,经历了构筑钢铁阵地,打击敌人嚣张气焰,巩固扩大阵地,粉碎敌人疯狂进攻,开展反细菌战的斗争;这期间,先后与美伪军进行了大小172次战斗,歼敌5122人,俘敌38人。击落击伤敌机77架,击毁击伤敌坦克33辆。以小的代价大量歼灭和消耗了敌人,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阵地,圆满完成了防御作战任务。这段时间父亲已从工作教导队调师兵站做会计工作。兵站设有站长、仓库主任、会计、保管员、文书、装卸警卫班、炊事班,共20余人。兵站的任务是:接收、分发管好主副食品和其他有关物资。按当时的保障分工,军供到师,师供到团,团供到各连,特殊情况可以越级运送。兵站编制为营级,受师后勤部领导。兵站所在位置,要求地形隐蔽,靠近公路,靠近水流,以利于防空安全,以利于防空运输,以利于生活。父亲所在的兵站设在离公路有二三公里远的一个山谷深处的矿洞里,地形隐蔽有利于防空,山间有泉水小溪,水流丰盈,水质很好,利于生活,有一条简易公路与山区主干道相连,山上枝繁叶茂,环境优美,是一个开设兵站的好地方。但离主要公路不远有一座桥是敌机轰炸的主要目标,虽有高射炮保护,也常有过往汽车被敌机炸毁。为了不被敌机轰炸,从主要公路到兵站的简易公路实行白天封闭覆盖,夜间开放,禁止无关人员进出,严格灯火管制,加强警戒、防空,坚持夜间工作,白天休息等措施。
按上级规定一般师储备4—5个月量的物资,按供应实力2万人计算,储备量约600—900万斤。朝鲜山多,夏季多雨,仓库除利用矿洞外,大都是临时修建的简易仓库,在仓库存放不了的物资,只好露天存放,要在保证日常装发任务完成的前提下,保管好这么多的物资,任务十分繁重。兵站是敌炮袭击、敌机炸毁的重要目标。兵站离前沿阵地只有20余公里,在敌高炮袭击的射程以内。兵站就遇到过通信员在送信的途中被敌炮打中而牺牲的事。后在开展反轰炸、反封锁斗争中,我师不断总结经验教训,改进运输方式,并配合朝鲜政府不断组织搜山捕特,打击敌人在我防区内的“耳目”,使敌难以发现目标,同时,在我区沿交通干线,设置几十组夜间防空哨,与整个后方结成防空哨网,为行车鸣枪报警,司机闻枪后立即闭灯防空,大大提速了运输力量,减少了损失。父亲所在师的汽车司机,由于掌握了敌炮火封锁的特点,创造了一夜安全前送一线弹药11次,行车198公里,趟河98次,过封锁线44次的模范事迹。
兵站在人少事多的情况下采取了快收、快发,加快转运,减少储存,去陈储新等办法,狠抓了隐蔽伪装,灯火管制,防洪、防潮,把好车辆进出等措施的落实。为了加快物资下送,经师安排各团派有驻站代表,负责该团的物资领取与分发,采取下送上领相结合等方法,对保证部队供应,保证各项任务的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父亲到晚年还记得各团的驻站代表。一年多来,兵站在上级领导下,全站人员齐心协力,不怕苦、不怕累,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任务。在此期间,父亲作为守护兵站的一员,父亲住在矿洞里,用木板包装箱放在流水沟的上面当床,床上住人,床下流水。洞里既要存放物资,又要办公住人,不但潮湿,空气也差,加上工作多在夜间进行,白天也休息不好,父亲体质很差,体重还不到100斤,6月份都脱不了棉衣。但在前方胜利不断传来,无数英烈故事的鼓舞下,父亲和战友们思想稳定,工作热情十分高涨。
金城作战,是在继第五次战役敌我双方都付出了惨重代价,处于敌我对峙态势下的防御作战,我军的主要任务是利用有利地形阻敌北犯,利用有利条件大量杀伤敌人,扩大阵地,改变敌我态势;敌人的意图是想尽各种办法突破我军防线,继续向北进犯,企图获取战争的胜利。为了粉碎敌人的妄想,在建设兵站运输线的斗争中,全体后勤人员,在“一切为了前线胜利”思想的指导下,不畏艰险,始终以旺盛的革命斗志,长期坚持在艰苦且危机四伏的岗位上。我军利用朝鲜多山的自然条件,发动群众挖坑道,建立既能屯兵防空、防炮,又能出击消灭敌人炸不烂 、打不垮的钢铁防线。后勤的主要任务是:做好物资供应,保证部队需要,改善部队生活和伤病员的救治,让伤病员尽快恢复体力,大量储备物资以利持久作战,开展运输线上的对敌斗争,保证前送物资后运伤员的链条不断。加上后方供应的不断改善,军事力量的提升,金城防御战与五次战役相比,在人员、物资供给等方面有了较大的改善,战士的体力得到了较好的恢复。物资储备也比较充分,为持久作战做好了准备。一年来,单是通过兵站供应的粮弹和其他物质,就有7千多万斤。
1952年10月,师奉命换防到谷山休整,防务交给67军200师。父亲奉命和打前站的同志一起到谷山去做好兵站接受,开展和部队到达谷山后的物资保障工作。部队在办完交接向谷山开进的途中奉命参加了上甘岭战役。
浴血奋战,参加上甘岭战役取得胜利
上甘岭战役敌我双方共投入兵力约10万余人,在约3.7平方公里的地区内,连续进行了43天的战斗。兵力、火力之密集,反复争夺之频繁,战斗之激烈,为世界战史所罕见。此役敌人共投入步兵11个团,炮兵18个,共6万余人的兵力,使用了大量的飞机、坦克争夺两个连的阵地。我31师是在敌继续协调兵力、猖狂进攻、战役处于艰苦紧张的关键时刻接替15军45师防务投入战斗的。在15军胜利的基础上,经过18天的持续作战,取得了歼敌7780余人,巩固了597·9高地,夺回并守住了537·7北山高地,除7、8号阵地以外的全部阵地,受到志愿军司令部和15军首长的表扬,还涌现出了一位钢铁战士: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创造了人民军队战史上单兵作战的最高歼敌记录。独自一人打退了敌人41次进攻,歼敌280余人。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他就是志愿军第12军31师第91团第5连战士英雄胡修道。
这次战役后勤后方保障的特点:后方物资充裕,但前送十分困难,运输任务艰巨,物资消耗大,人员伤亡多,前送物资后运伤员的任务十分繁重。敌人对交通要道封锁超乎寻常的紧,一线运输,紧守坑道部队取水都十分困难。
上级对上甘岭战役的后勤保障十分重视,采取多种措施保障作战需要。主要有加强防空力量,保证昼夜运输。从后方兵站到师团的公路沿线布署高炮部队,以增强对空射击,让敌机不敢轻易进入这段领空,保证前送后运昼夜畅通,这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是唯一的一次。师团兵站靠前,提倡越级前送,尽量减少一线部队运输(团到连)的负担;二梯队部队参加运输,加强一线运输力量。师医院组织抢救组到团二梯队抢救伤员。
这样的安排,一方面使伤员能得到及时抢救,减少死亡;另一方面减轻一线运输的压力。
在交通要道选择比较隐蔽的地方开设供应站,组织炊事人员做包子、蒸馒头、煮稀饭、烧开水,保障过往人员吃饭、喝水,保证做饭不便的一线部队的热食供应;广泛开展前送物资后运伤员快跑、多运的立功授奖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宣扬运输战线上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91团,在反击官岱里西侧无名高地急需要弹药时,兵站、装卸、运输人员,在敌机敌炮袭扰下照样坚持抢发、抢装、抢运,尤其是火车运输,除二线部队外,该团依靠辎重和机关人员300余人,在每次行程25公里的山道上,冲过敌人层层火力封锁,不顾连续12个昼夜的极度疲乏,前仆后继地把144吨炸药送上了阵地,保障了战斗的胜利。
为了解决坚守坑道部队的饮水困难,派人到后方采购苹果、萝卜给部队解渴,可惜不少军人都在人力运送的过程中,在敌人的炮火、机枪的封锁中连人带物资被毁灭了。坚守坑道的同志亲眼看到给他们送物资的战友一个个倒下,伤亡很大,纷纷要求首长不要再派人送了。电影《上甘岭》一个苹果的故事,和指导员为了鼓舞士气指挥大家唱歌,大家发不出声,以及卫生员留下的半壶水,20多人没有喝完,指战员要给伤兵喝,伤病员要给指战员喝,渴得忍不住了就喝尿,以后尿也没有了的感人场景,这些都是上甘岭坚守坑道的部队指战员和战士们的真实写照。上甘岭战役虽然物资消耗多,人员伤亡大,一线运输极其困难,后勤保障十分艰巨,但在各级领导重视,广大战士的努力下,较好地保证了部队作战的需要,后勤战线出现了91团辎重连完成任务好,人员无伤亡的先进单位,和指导员孙福泉荣立二等功的事迹。这段时间,父亲仍在兵站做会计工作。当然也根据需要做一些其他力所能及的事情,虽然同样受到了敌人飞机、炮火的威胁,工作不分昼夜也很辛苦,但与一线部队相比还是安全轻松得多。师完成上甘岭作战任务后,于1952年12月初先后进到谷山休整。在休整期内,总结经验、补充兵员、储备物资、改善生活、恢复体力,准备随时接受新的任务。1953年1月,父亲奉命调师后勤部军需科担任会计工作。军需科的主要任务是:负责主副食品、服装和其他生活用品的供应,帮助、指导部队搞好部队生活,恢复部队指战员的体力,准备接受新的任务。全科18人,属后勤部几个科中人数最多的科,任务也重。全科分为内勤组和外勤组。内勤组负责物资分发、结算、报销,外勤组负责物资结领与筹措,还有一个工作队,主要负责往上级兵站派代表和在祖国采购相关物资,以及押运物资、交通调整、上山烧水等。父亲负责主副食品的调拨、结算、报销以及领导交待的其他任务。
上甘岭战役应该是志愿军第3兵团王近山司令直接指挥15军、12军,及增调炮兵部队的一次兵团级的步炮协同战役。从91团11月1日投入战斗,到李德生指挥的11月5日交叉的5天,一直打到上甘岭战役结束,12军牺牲了4200多人。12军的战斗英雄胡修道,是朝鲜12个共和国英雄中,仅3名活着回国的英雄之一。
参加东海布防,严防再犯之敌
在中朝人民军队转入阵地防御战后,经过一年半的斗争,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了挫败敌人“金化攻势”,粉碎敌细菌战、绞杀战,歼敌36万余人的伟大胜利。面对这种战况,美帝国主义为挽救失败的命运,准备从东西海岸发动更大规模的登陆进攻,企图重演“仁川登陆”,将我军主力扼杀于朝鲜蜂腰部以南地区,以此改变朝鲜战局的形势。在美军增调8万军队入朝进行了一系列的活动和准备的情况下,我军为粉碎敌人的阴谋进行了海岸防御。父亲所在师于1953年2月初,奉命从谷山开往东海岸元山西北地区布防,为军预备队,准备接一梯队作战,并抗击由咸兴登陆之敌。为搞好后勤保障,在永兴设有物资转运站,东志后二分部在军二中站、玉坪火车站都派有驻站代表,负责联系部队的物资供应,并在祖国的安东设有采购站。采购部队需要的物资作为必要补充,从多方面努力搞好物资供应,保证部队需要,改善部队生活。
部队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抓紧时间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为粉碎敌人登陆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人分三班轮换,昼夜不停地挖坑道,构筑攻不破、打不烂的钢铁阵地。还要根据地势,演练抗登陆的战法,任务非常艰巨。由于是防御作战的准备,阵地比较稳定。后勤在搞好物资供应的前提下,还发动基层种菜、发豆芽、磨豆腐,千方百计改善部队的生活,以增强干部战士体质,以利完成当前任务和接受新的战斗任务。不少单位在防御的中期和后期都做到了早餐喝豆浆、吃油条;中晚餐有米饭、有馒头,两菜一汤,有荤有素,经常吃包子,包饺子,部队生活进入到入朝以来最好的时期。为了改善部队的物质文化生活,师、团后勤还成立了军人服务社,出售从祖国采购运送来的生活、文化用品,改善了部队的物质文化生活。当时还发津贴费。记得正排职干部每人每月发津贴费约为20多万元(当时的1万元,相当于现在的1元),能满足吸烟的人买大生产牌或大前门牌香烟。节省下来的钱还可买点水果糖。不吸烟的人可以买两筒奶粉。喝酒的还可以买到酒,冬天还能买到擦面油、毛衣裤和毛线袜等等。总之,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
为了改善文化生活,师机关还组织跳舞,号召共青团员带头参加。当时父亲是共青团员,但不喜欢跳舞,还多次在小组会上自我批评,之后在战友们的再三鼓动下去跳了两次。一次父亲所在科组织舞会,在李正兵、唐序钊同志的再三动员下父亲不得不参加,在跳舞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不愉快的事。外勤组一位男同志邀请一位女同志跳舞,这位女同志没同意,后转身找去找父亲跳舞。这位男同事很不高兴,就跑到一边大口喝闷酒,被人发现后报告给了科长,科长当时就叫停了舞会,并强调:今后不准再组织舞会。这个决定,解除了父亲的思想包袱,当时,父亲很高兴。晚年回忆起此事还记忆犹新。
东海布防虽然没有与敌地面部队发生正面交火,但仍常遭敌飞机扫射轰炸和敌特的破坏。一次敌机飞到兵站上空,装卸班的同志挤在防空洞门口观望,这时,敌机丢下一枚炸弹正落在防空洞的门口,全班12人中1人牺牲,1人负伤。一天夜晚,兵站设在十字路口的调整哨暴露了目标,哨兵被敌机投下的炸弹炸得血肉模糊。
最终,中朝人民军队经过半年的艰苦努力,在东西海岸构筑了坚固的抗登陆防御阵地,储备了充足的物资,具有强大的抗登陆能力,使敌不敢轻举妄动。加上当时国际形势对我方有利、对敌不利,敌人被迫放弃了从我侧后登陆的计划。1953年5-7月,中朝人民军队在“三八线”一线发起了强大的夏季反击战,取得了重大的胜利,美韩伪军在军事上连续惨败,政治上更加孤立,内部矛盾更加突出,被迫于7月27日在朝鲜开城与我方签订了中朝停战协议。至此,历时3年多的战争终以侵略者的失败而告终。中朝人民军队无不欢天喜地庆祝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根据上级指示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朝鲜劳动党和政府为了表彰中国人民和志愿军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做出了贡献,给志愿军有功人员授予了勋章和奖章,父亲获得了两枚军功章,在此期间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抗美援朝期间,祖国两次组织慰问团到朝鲜慰问志愿军,称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并发了奖品和纪念章。父亲所得的两枚纪念章,至今还保存完好。
父亲的一生,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或立什么赫赫战功,但和其他无数抗美援朝英雄一样,平凡而伟大,与抗美援朝精神同辉,留下的光辉业绩是我们终生的宝贵财富,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们永远怀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