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我军编辑出版的68军步兵第609团道木洞以南地区进攻战斗

北京瞧办主任

1953年7月13日至17日

第68军步兵第609团道木洞以南地区進攻战斗

第一項概述

1953年我夏季進攻战役第三次進攻时,第68軍在金城西南地区进攻中,步兵第609团担任了师的第一梯隊,对伪首都师第1团坚固筑城陣地实施了突破,幷向敌师、团预备隊陣地施行了渗透迂迴。由于事先经过周密的准备及战斗中指揮灵活技巧,部队动作勇猛,因而進攻的速度快、战果大;在打敌反冲击中連续挫敗了敌人,巩固了既得阵地。該团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在第68軍的进攻战斗中起了重大作用。

第二項情况(附圖1)

一、敌情:

(一)李伪軍首都师(步兵师)第1团附机甲团(步兵团)第3营在佳岘里、灰古介东800公尺無名高地、月峰里、上枫洞地段行防御。

第1营位于外也洞、直木洞东800公尺处、522.1高地东北無名高地地域。該营第1連位于栗洞东南無名高地,第2連步兵排1、火器排1,位于中峙嶺东南約750公尺無名高地,連長帶步兵排2,位于直木洞东南約1,250公尺無名高地,第3連位于直木洞东南約600公尺無名高地,附屬該营之第1团团搜索排位于直木洞东約600公尺之山梁,营火器連分散配屬各连,营观察所在522.1高地东北無名高地附近。

第3营,位于佳岘里、外也洞、476.8高地地域,营观察所在476.8高地附近。

第2营,位于灰古介以西1,200公尺無名高地及以东800公尺無名高地、552.8高地地域。营观察所在552.8高地附近。

机甲团第3营为团预备隊,位于三南里地域。

第1团团指揮所位于二青洞西南山谷内。

(二)支援第1团的炮兵共4个营又1个連。其发射陣地在注罗寺、三南里、二青洞、下榛峴、下楓洞、上楓洞地域。另在栗洞东南約800公尺处有81公厘迫击炮2門,直木洞东南1,000公尺处有81公厘迫击炮3門,522.1高地东北無名高地南侧附近有4.2吋化学迫击炮6门。

522.1高地东側凹部及415高地经常有敌坦克4-5辆。

(三)敔陣地編成及工事構筑:

1.基本陣地前沿在佳岘里东侧、外也洞、直木洞东500公尺、灰古介地区。主要支撑点有476.8高地、栗洞东南無名高地、直木洞东南無名高地、522.1高地及其东北無名高地、552.8高地及500高地。

团預备隊陣地在楓洞里、三南里地区。

2.基本陣地連排支撑点均以掩盖壕、坑道、地堡群为骨干,以1一2道塹壕、交通壕相連接構成环形的防御。幷以火力在前沿前成綿密火制地帶,能相互支援战斗。

团預备队陣地構筑有塹壕、交通壕、輕重机关槍掩体、掩蔽部。工事較弱。

师預备队陣地則只有某些要点上構筑部分堑壕和輕重机关槍掩体。

防御前沿前設有刺鉄丝网3-4道,在易于我攀登和接近地方設有7-8道鉄丝网,鉄丝網内外均布有防步兵与防坦克地雷;在重要連排支撑点設有20-60公分高的绊网,纵深約8-10公尺,目标小,不易发現;炮兵发射陣地周围亦设有鉄丝网,主要道路设有拒馬。三南里至下榛峴公路桥下設有随时可以破坏桥梁之电發地雷(重30余公斤)。

(四)在我進攻准备期間敌航空兵不断出动扰乱,每日約24-30架次,主要向我观察所、指揮所、炮兵發射陣地与縱深要道、桥梁轟炸扫射。

二、我軍情况:

步兵第609团于1951年11月到1952年11月担任过12个月防御,部隊经过了防御与对敌連排支撑点進攻战斗的鍛鍊。1953年1月至5月曾在东海岸构筑工事和進行了反敌登陸战备的軍事、政治訓练,進一步提高了部隊的战術、技術水平与國际主义、爱國主义精神,求战情赭高昂。同年6月14日参加了北汉江东岸进攻战斗,部队進一步受到進攻战斗锻鍊。战前补入357名新战士,兵员基本满額。

我参战兵力兵器数量表

…………………………..

(浏览 4 次, 今日访问 4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