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均
“联合国军”的夏季攻势被粉碎后,敌人并不甘心失败。仍企图以军事压力,达到其在谈判桌上所提出的无理要求。敌人在经过充分准备后,于1951年9月29日至10月22日发动了秋季攻势。
1951年9月29日,美军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指挥敌军向我志愿军发起了秋季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史上最大规模的阵地防御战役由此拉开了战幕。
我志愿军在前线有6个军(第64军、第47军、第42军、第26军、第67军、第68军),有4个军的阵地遭到敌人9个师的攻击(其中美军5个师、南朝鲜军3个师、英联邦1个师)。敌人最先行动的是美军第3师的两个团,在60多辆坦克和100多门大炮的配合下,向我志愿军西部战线第47军阵地夜月山、天德山至大马里地段猛攻。
夜月山与西边的天德山遥相呼应,是天德山东面的一道天然屏障。天德山,位于铁原西北,在铁原阻击战时天德山是我志愿军第63军的指挥所。铁原阻击战后,美军占领了夜月山和天德山。夜月山和天德山靠近汉城至金化的公路和铁路,是美军重要的运输线。夜月山和天德山后来又被我志愿军第47军夺了回来。夜月山和天德山被我志愿军占领,直接威胁着美军的运输线,这里也就成了敌我双方争夺的重要地点。

志愿军第47军军长曹里怀

志愿军第47军政委李人林
防守夜月山的是我志愿军第47军141师423团的6连,在我军炮火支援下,同敌人激战一天。坚守夜月山主峰的我军1个排全部牺牲。敌人在付出伤亡800多人的代价下,才占领了夜月山。
10月1日,美军第3师35团和骑兵第1师一部在飞机和坦克的掩护下向天德山我志愿军阵地发起进攻。我第47军141师422团5连连长杨宝山率领5连打退美军多次进攻,毙伤美军300余人。战至10月3日,美军从5连阵地侧翼发起进攻。当时5连阵地上仅剩20多名伤员,弹药即将耗尽。杨宝山销毁重要文件后,带上1枚反坦克手雷躲在隐蔽处。待美军冲上阵地时,杨宝山冲入敌群,拉响手雷与敌人同归于尽,时年32岁。
杨宝山和5连因表现英勇,经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批准,给杨宝山所在的5连记特等功1次,并授予“威震天德山英雄连”的光荣称号。给连长杨宝山记特等功1次,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光荣称号。

志愿军革命烈士杨宝山

战至10月3日,美军骑兵第1师和步兵第三师的2个团向我第64军和第47军防守的防内洞、高旺山、高作洞、天德山至大马里一线40公里正面发动了猛烈进攻。敌人后又增加了1个泰国团和英联邦第1师。在200多辆坦克,300多门大炮和大量飞机的支援下,向我军阵地猛攻。我防守部队积极防御、节节抵抗、同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战斗。每一阵地都经过反复争夺,我军有的连队战斗到只剩30余人至10余人,仍坚守阵地,战况异常激烈。
在东部战线,1951年10月8日,由于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伤亡惨重,我志愿军第20兵团68军开始接替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的防务。

志愿军第68军军长陈坊仁

志愿军第68军政委李呈瑞
正当我第68军接替朝鲜人民军第5军团防务之际,美军第2师和南朝鲜军第8师在4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向我第68军204师所在的文登里阵地发起进攻。我志愿军第68军一面战斗,一面交接防务。

志愿军第68军204师师长曹玉清

志愿军第68军204师政委范保顺
文登里是个小村庄,北面就是南北走向的文登川山谷。山谷中有一条公路,是美军进攻我中朝军队的重要交通线。文登川这片3.5平方公里的川地,为美军集群坦克的展开提供了适合的场所。“坦克劈入战”便成为美军在秋季攻势中上演的一出重头戏。

敌人动用了大量坦克,采用“坦克劈入战”战术。为打击美军坦克,我军组成了反坦克大队。还组成了2至3人一组的反坦克小组。集中反坦克武器,专门打坦克。
当美军坦克群长驱直入直扑我军阵地时,我军就用大口径火炮平射,这种办法很好地阻击了美军坦克的进攻。

敌人坦克远了就用炮打,近了就用反坦克手雷炸,我军还在敌人坦克经过的路段预先埋设地雷炸坦克。

牛瑞山是志愿军第68军第204师第601团第3连副排长,参军前是矿工,熟练掌握炸药使用技能。在文登川战役中,利用夜间潜入美军营地外围布雷。用被炸断的坦克履带制造坦克经过的假痕迹,诱导敌人坦克通过。首创”履带印伪装埋雷法”,先后炸毁敌坦克10辆。获志愿军特等功臣称号。战至10月22日,第68军歼敌7690余人,击毁坦克28辆,击伤8辆。


文登川战役结束后,志愿军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赋诗一首:
谈判无计挑战端,
坦克劈入文登川。
以劣胜优破甲阵,
智勇将士震敌寒。
文登川战役是我军以步制坦的经典战例,后来被拍成电影《坚守文登川》。

王亚均参照杨尚德回忆录及相关史料编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