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年前,2000年11月8日,国务院同意将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1 回顾历史,了解中国记者节由来
国务院于2000年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确定为中国“记者节”。那么记者节的由来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定在11月8日呢?让我们跟随时间线一探究竟吧~
新中国成立前
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从1933年到1949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举行各种仪式纪念这一节日。
新中国成立之初
1949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因当时没有确定记者节的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21世纪初
2000年1月,中国记协向国务院提出《关于确定“记者节”具体日期的请示》,国务院于2000年8月正式批复该请示,同意将11月8日确定为中国“记者节”。从此,新中国的新闻工作者有了自己的节日。
之所以把记者节定在11月8日,是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记协的成立日。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这是中国记协的前身。70多年来,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记协为团结广大新闻工作者,推动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以及在开展国际新闻界友好往来等方面作出了显著成绩。因此,确定中国记协的成立日为记者节,对于全国新闻工作者来说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 传承思想,向著名记者致敬
在我国新闻史中有一批影响深远的记者,他们的新闻思想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王韬、梁启超、黄远生、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六位,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王韬
我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我国新闻史上第一个报刊政论家。
新闻思想
❖ “四方通达”的新闻功能观
❖ “立言求变”的新闻政论观
❖ “通才”的新闻人才观

梁启超
近代中国著名的改良派政治家和报刊活动家,一生创办领导报刊17种。
新闻思想
❖ 戊戌变法时期提出“耳目喉舌论”
❖ 辛亥革命前期提出报纸是社会舆论机关
❖ 五四运动前期强调“言论独立”

黄远生
民国初年出现的名记者中最杰出的代表,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个因采写新闻通讯而负盛名的记者。
新闻思想
❖ 报刊使命观
❖ 新闻真实观
❖ 言论自由观
❖ 记者素养观/新闻记者“四能”说

邵飘萍
民国初年著名记者,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新闻全才”。
新闻思想
❖ 报纸的首要功能是传播消息
❖ 记者的资格以“品性为第一”
❖ 记者要“以探究事实不欺阅者为第一信条”
❖ “铁肩辣手”的责任意识与斗争精神
❖ 迎合而不盲从的受众观
❖ 正确处理新闻的事业性与商业性的关系

邹韬奋
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杰出的新闻记者、报刊活动家、政论家和出版家。
新闻思想
❖ 确立以“人民大众的进步和民族的解放为目的”的新闻指导思想
❖ 力倡以创造的精神,办出刊物的鲜明个性和独特风格
❖ 强调以人民大众的利益为要求
❖ 重视新闻工作者的思想追求和道德修养
❖ 重视报刊的经营管理

范长江
中国著名记者,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重要领导人之一。
新闻思想
❖ 记者要有高尚的人格,即新闻道德
❖ 记者要到第一线去采访新闻,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 记者要深入学习各方面的知识,成为“杂家”
❖ 记者要有很高的党性
3 促进全国新闻界团结一致,共同争取民主自由
在上世纪30年代,江苏省镇江《江声日报》的经理与总编刘煜生因坚持翔实客观的报导,在1933年1月21日遭到江苏省政府主席顾祝同秘密杀害,引发全国各地新闻工作者举行集会,发表通电,抗议顾祝同破坏法纪之暴行,呼吁保障新闻自由。鉴于此案的发展已给国民政府造成巨大压力,为平息众怒,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中常委于1933年8月联署发出《保障正当舆论》的通令,其中称”扶植民众运动,保障正当舆论,为本党一贯政策”。9月,国民政府又发布《切实保障新闻从业人员》的通令,称”各地方政府对于新闻事业人员常多不知爱护,甚至有任意摧残情事”,”应由内政部通令各省市机关,对于新闻事业人员一体切实保护。”随后还撤销了顾祝同的江苏省政府主席,调任它用,以搪塞民愤。

1934年,在刘煜生遇害一周年之际,新闻界纷纷发起纪念活动。杭州新闻记者公会有感于《江声日报》事件,倍觉新闻自由必须得到保障,遂倡议每年9月1日为记者节,以争取新闻记者的社会地位和保障记者之人身安全,同时促进全国新闻界团结一致,共同争取民主自由。这一倡议随之得到全国各地新闻界的响应。是以从当年9月1日开始,全国新闻工作者都举办庆祝。不过,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只有中国台湾地区继续以9月1日为记者节。而中国大陆地区在1999年规定11月8日为记者节。
2000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把11月8日中国记协成立日确定为“记者节”(1937年11月8日,以范长江为首的左翼新闻工作者在上海成立中国青年记者协会———中国记协的前身)。
记者节的由来

新中国成立前就有记者节。从1933年到 1949 年,每年的9月1日,新闻从业人员都会举行各种活动纪念这一节日。
1946年9月1日,为了打破国民党统治者对新闻舆论的封锁,解放区的新闻工作者在记者节的纪念仪式上号召新闻界“更好地反映人民辉煌业绩,更有效地粉碎反动派的一切歪曲宣传”。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新闻从业人员没有再过此节。
1949年12月23日
新成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中明确规定了“记者节”,但因为当时没有确定具体日期,因此长期以来我国新闻从业人员一直未过记者节。
1999年9月18日
颁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再一次明确列入了记者节,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新闻工作者的关怀和重视。
2000年8月
2000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国记协的请示,同意将11月8日定为记者节。
设在11月8日,有其特殊的纪念意义。因为这一天,是中国记协的前身——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成立之日。1937年11月8日晚,范长江等24人发起,“中国青年新闻记者协会”在上海山西南路200号南京饭店正式成立。这个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界统一战线组织。
超级敬业的记者

抢发新闻大打出手
1963年,美国总统肯尼迪在达拉斯州遭到暗杀。当时,紧跟肯尼迪的新闻车上也几乎闹出人命。
就在子弹命中肯尼迪胸部的一刹那,合众社记者史密斯立即抢起新闻车上唯一的电话机,向本社口授这一突发的惊人新闻。
史密斯认识到这条新闻的“价值”,说完后,还抓住电话机不放,不停地从窗口向外窥探暗杀现场情况,对着话筒随时补发新闻。
美联社记者贝尔见状,冲了过去,大声斥责史密斯的独霸行为,并抢夺电话机。
一场斗殴发生了。
史密斯虽被打得鼻青脸肿,嘴角流血,但仍死抓住电话机不放,不断向本社传递新闻,直至肯尼迪送进医院为止。
抽签决定谁先发报
1945年9月2日,在美国旗舰“密苏里”号上,日本代表要签署投降书。参加这个签字仪式的,除了盟军和有关国家的代表外,还有美联社、合众社、国际新闻社、路透社和中国中央通讯社5家媒体的记者。中国中央社的年轻记者叫曾安波。
当时,“密苏里”号舰上只有一架无线电台,签字仪式结束后,谁首先使用这部电台发出这激动人心的消息呢?作为现场报道的记者,谁都希望第一个发出这条震撼世界的消息,可仅有一部电台,怎么办?
美国军事情报官员和记者们经过协商,决定采用抽签决定的办法。于是,5张标有1号至5号的纸条,分别卷起来放在一顶军帽里,由每位记者各抽一张,获得1号者首先使用电台,向自己的通讯社发出电码。
结果,曾安波抽到1号。于是,他立即冲进报务房,将这一轰动世界的消息,发向设在重庆的中央通讯社总部,先于其他通讯社向全球进行了传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