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丛│黎城故事(二)孔家峧001号诞生记——记黎城孔家峧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遗骸鉴定

小丛

(图一:无名烈士遗骨鉴定现场)

在黎城断断续续的五年的时间里,没有想到把丢掉几十年的记日记的习惯又重拾了回来,也断断续续的写了几篇日记。五年后重新翻开尘封的日记,在那些承载着岁月的字句里,让我又重现了当时的情景。

这是2022年7月26日晚上写的日记:

“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遗骨鉴定在山西黎城孔家峧村进行!”

这日记标题的笔迹是那样的急促连贯,重重的痕迹跃然地闪现在纸上,字里行间仿佛还透着当年的那个激动的心情,以至于字里行间还跳动着当年的记忆,让我浮想联翩······

当天的日记是这样记载的:“2022年7月26日,中伏第四天。清晨,八路军研究会“巍巍太行专项资金,让抗战烈士回家”项目的烈士遗骨鉴定工作在山西黎城县孔家峧村展开。

(图二:参与鉴定的全体人员鉴定前举行了祭扫仪式)

这次鉴定是由北京正鉴科技中心法医人类学鉴定专家张继宗、王正修和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科学院体质人类学专家李海军教授带领的鉴定专家团队组成的。他们将要对黎城孔家峧村郭海波搜集的25具八路军无名烈士遗骸开展法医学骨骼医学鉴定。这是八路军研究会“让抗日烈士回家”专项活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这次对搜集的抗战无名烈士遗骨进行法医人类学鉴定,它开启了我国法医学对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骨骼鉴定的先河,其鉴定结果将为烈士褒扬工作提供一个科学的依据,为更好的开展烈士褒扬工作提供了一个重要科学平台。

当从烈士墓中抬出第一具八路军无名烈士的遗骸缓缓的抬进蓝色的鉴定帐篷里,此时,序号被命名为:孔家峧001号的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遗骸的系统编号及相关法医鉴定信息就此正式诞生。

此刻,专家们在紧张有序的工作着,在闷热的帐篷里,一会儿人就汗流满面。鉴定工作就是在这样闷热的环境下开始了。专家和中央民族大学李海军教授及学生们对烈士遗骸的每一块骨头,仔细地观察着,拍照、量尺、记录着!因受场地的限制,有些清理测量工作不得不蹲下甚至跪下工作!尽管这样,他们仍然是一丝不苟,仔细地记录着各种数据。在鉴定工作现场,不时的可以听到专家们的讨论,对学生们的精心指导。这一天的鉴定工作持续到晚上七点钟。当结束了一天繁忙工作后,我在六十多岁的法医学专家张继宗那张疲惫的脸上,看到了他激动的表情!他说:‘今天的鉴定工作十分顺利!从今天初步鉴定的数据看有战场上牺牲的直接证据,是真实的。如:我们鉴定的孔家峧001号烈士遗骸,他的死因是因受外力作用造成头颞骨骨折,创伤造成的痕迹明显;再比如孔家峧003号烈士遗骸,该遗骸的骨骼年龄初步鉴定为未成年人,估计年龄在十五、六岁。这也符合当时八路军战士的年龄特征;又比如今天的鉴定中还发现一例女性等等,这些鉴定都非常典型,而且孔家峧001号烈士的故事随着遗骸鉴定的最终结果出来,还可能有新的发现,有延伸的可能性比较大!让我们共同期待后期鉴定检测的新数据吧!为了做好下一步工作,我们应有超前思维,那就是做好后续工作的准备’。

据了解,在国内对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进行系统的法医人类学鉴定还是第一次,通过法医人类学的鉴定,可以推断烈士的死因,在一定程度上有还原历史真相的作用。这对于丰富烈士事迹,褒扬烈士的丰功伟绩意义重大,DNA鉴定也是法医学鉴定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下一步烈士亲属寻找亲人搭建了一个数据库。据悉,鉴定工作后期还将进行系统的数据比对及分析工作,全面揭示烈士遗骸的相关科学信息”。(到此日记结束)

7月26日,这一天是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遗骸鉴定的第一天;这一天是我们五年来,一个有阶段性成果的标志符号。五年后翻开那尘封的日记,一串串字符将我带回那年那月,透过字符闪现在我脑海里的是那没有被日记记载的那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图三:鉴定前按照当地习俗为无名烈士铺设遮阳布)

下面让我打开脑海深处的记忆,慢慢的讲述给读者:

7月24日晚上,我们项目组部分成员提前来到山西黎城,

为这次鉴定工作打前站。

7月25日,清晨我们来到无名墓鉴定现场,落实鉴定工作室(帐篷)和休息场地。这是刚刚进入中伏的第四天,尽管天气炎热,已被耽误二年的巍巍太行专项资金,让抗战烈士回家项目——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纪念碑工程在疫情稍有好转之际,就马不停蹄,在有序中稳步地开工了。

当日晚餐因等候北京的鉴定专家团队,接近八点才吃。

7月26日,上午九点三十分,法医学骨骼医学鉴定正式开始。

(图四:孔家峧001号八路军无名烈士遗骸被抬送往鉴定工作室)

当从烈士墓中抬出的第一具八路军无名烈士的遗骸缓缓的抬进蓝色的鉴定帐篷里,此时,序号被命名为:孔家峧001号的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遗骸的系统编号及相关法医鉴定信息就此正式诞生。

此刻,专家们在紧张有序的工作着,在闷热的帐篷里,一会儿人就汗流满面。鉴定工作就是在这样闷热的环境下开始了。在鉴定工作现场,不时的可以看到专家们的讨论,对学生们的精心指导。

(图五:孔家峧一号现场鉴定档案资料)

(图六:鉴定专家给项目组成员介绍鉴定数据)

鉴定工作在紧张有序的开展着,而时刻不离鉴定现场的项目组成员郭海波,一脸凝重的神情中透着一丝的忐忑,从他凝重的神情中看得出他在焦虑中期盼专家们给出的科学答案,符合他的预期判断。在鉴定工作现场,尤其是当烈士遗骸孔家峧001号鉴定数据从闷热的帐篷里断断续续的传出——烈士生前死亡的原因是受由下向上的外力损伤,造成头颞骨骨折,完全符合战伤条件的消息时,这一刻我看到了郭海波这位太行山的汉子,满眼饱含的泪水顺着他黝黑的脸庞流了下来!他长舒了一口气,仰天大声喊了一声!他的喊声在太行山的山谷里回荡着,泪水在他黢黑的脸颊上流淌着!

这一刻,仿佛神灵也打开了我泪水的闸门,一股热泪也在我的眼圈里打转……

海波的泪水既有高兴的泪水;又有委屈的泪水。这些年来他顶住多少人冷风热潮,挖苦打击,甚至阻挠!他记不清是风霜雨雪,还是日月星光,在他的身上留下了岁月雕刻的痕迹,在他那张漆黑的脸上,皱纹早已悄悄印在那张与年龄不符的脸上。为了这些散落在太行山山崖壁上的八路军烈士,他栉风沐雨,风餐露宿,在茫茫的太行山上寻找了十余年,如今他要把已找回的烈士遗骸,安葬在当年八路军在孔家峧开垦的荒地上,(如今是郭海波家的自留地)并为烈士们“安家”与建碑。

在这里不得不说一个叫孙广兴的八路军后代,他土生土长在黎城,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在他的血脉里流淌着八路军军人血脉,骨子里渗透着八路军的骨气。他是一个从基层乡镇领导走进县级领导的太行人。他对先辈们在黎城抗日事迹独有情钟,经过二十余年的收集整理,他对黎城抗战时期的遗址遗迹和八路军在黎城抗日的事迹了如指掌,早已成为黎城的八路军历史研究的专家。这些年来由他收集编纂了几十本八路军在黎城的资料。若说著作等身,那是有些夸张,但由他组织编写的书籍资料有一米多高,这到是真的,是看得见,摸得到的。他曾先后在省、市、县各种新闻媒体上发表过他的研究考证文章,为八路军在黎城的事迹鼓与呼。如今他从领导岗位上退了下来,就把自己的全部精力奉献给了黎城八路军的文化研究。那天,在鉴定工作现场,尤其是当烈士遗骸孔家峧001号鉴定数据从闷热的帐篷里断断续续的传出时,那一刻我也看到了广兴大哥眼里也流出了泪水!

太行的百姓啊,黎城的人民啊!你们那纯朴善良的胸怀,让人感动!

当结束了一天繁忙工作后,已是晚上七点多。我在六十多岁的法医学专家张继宗那张疲惫的脸上可以看到激动的表情!他说:今天的鉴定工作十分顺利!从今天初步鉴定的数据看,这些遗骸有战场上牺牲的直接证据,是真实的。如:我们鉴定的孔家峧001号烈士遗骸,他的死因是因受外力作用造成头颞骨骨折,创伤造成的痕迹明显;再比如孔家峧003号烈士遗骸,该遗骸的骨骼年龄初步鉴定为未成年人,估计年龄在十五、六岁。这也符合当时八路军战士的年龄特征;又比如今天的鉴定中还发现一例女性等等,这些鉴定都非常典型,而且孔家峧001号烈士的故事,随着遗骸鉴定的最终结果出来,还可能有新的发现,有延伸的可能性比较大!让我们共同期待后期鉴定检测的新数据吧!为了做好下一步工作,我们应有超前思维,那就是做好后续工作的准备”。

我觉得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孔家峧001号的诞生,它不仅仅是一个编号,更是对历史的尊重,对烈士的告慰。它承载着无数人的期望与努力,也见证了我国法医学在追寻历史真相道路上的那一刻。这段经历,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成为我生命中最珍贵的记忆,激励着我继续为追寻历史、铭记。

这座孔家峧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纪念墓和碑的建设初期是由郭海波自己一个人出资建设的,随着他寻找到的烈士遗骸的增加,他把自己家的土地拿出来修整平坦为这些散落在太行山上的烈士遗骸安家!机缘巧合,八路军研究会在组织会员们重走父辈抗战路时,知道了郭海波的事迹,知道了这件事,深受感动。当他们得知父辈们那些牺牲的战友,如今还散落在太行山上,他们震惊了,于是八路军研究会与中宣部志愿者服务基金会联合设立了“巍巍太行专项基金”,开辟了"让抗战烈士回家"项目募捐活动,活动一发出八路军研究会会员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孔家峧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墓碑捐款。八路军研究会还专门抽出九名会员成立了孔家峧“让抗战烈士回家”项目组具体负责募捐资金的管理和工程项目改造升级工作,并把"让抗战烈士回家"活动申报参加"九九公益日"活动,通过活动募集到了一些资金,为孔家峧太行八路军无名烈士墓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鉴定工作即将结束的时候,我们在黎城迎来了建军九十五周年的纪念日!我们团队在黎城孔家峧过了一个特殊的八一建军节!当我们拖着疲惫的身躯,抖擞精神再次来到太行山八路军无名烈士纪念碑前,再一次祭拜牺牲在这里的烈士们!安息吧,先烈们,请你们把黎城当做故乡,在这里安息吧!

我说今天是一个特殊的八一节建军,因为这是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在建军节这一天,在太行山——父辈们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替父辈们祭拜他们牺牲

在这里的战友!为他们倒上一杯酒!敬一个庄重的军礼!寄托着我们对先烈们的思念。

我想这是一个特殊的八一节,也许以后也再不会遇到了。

再见了,黎城!这一刻在我的心中,五味杂陈,感慨万千!一切的一切都在不言中。

再见了,可爱美丽的黎城!

再见了,待我如亲人的黎民百姓!

致敬英烈!致敬黎城!

后记:

就在构思此稿的时候,从郭海波处传来了一个好消息:复旦大学科技考古研究院,经过对孔家峧八路军无名烈士——孔家峧003号遗骸头骨数据,复原出无名烈士的头像。在这里我把这张像片呈现给大家。

当我正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正值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之际,山西省黎城又传来好消息,黎城县委县政府为进一步确定孔家峧八路军无名烈士的身份,委托相关部门对烈士的出生地等信息进行了确定。在25具烈士遗骸中,现已确定出烈士出生地的有八位。其中:河南省二位,开封杞县一人;平顶山市汝州一人。四川省二人,广元市一人;绵阳市一人。河北省四人,邯郸市鸡泽县一人;邢台市隆尧县一人;曲周县一人;保定市一人。其余烈士的信息正在鉴定中。随着烈士身份信息的不断完善,为烈士寻找亲属提供了地域性信息,为寻找亲属缩小了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可能性。

据悉,黎城县委县政府已开始着手为烈士寻亲的工作了,一张在全国范围内的寻亲大网正在构建孔家峧八路军无名烈士们的回家之路。

附:孔家峧003号无名烈士复原像:

(1)为复原像;

(2)根据复原像用AI制作的穿军装的003号

人!

作者简历

孙春林1976年3月入伍,中共党员。毕业于东北师大。从军十年,退役后在军休干部服务管理中心工作,现已退休。是八路军研究会会员、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学雷锋基金管委会会员、中华志愿者协会传承雷锋精神工作委员会会员。

(浏览 8 次, 今日访问 8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