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谍】1945年,27岁,叱咤华尔街的中国“商业新锐”,真实身份却是红色经济特工

如淡淡的烟 针眼

所有的牺牲都是不朽的

所有的无名都是应该被纪念和祭奠的

华润,一部镌刻着红色烙印与时代担当的商业史诗,承载着与国同行的初心、润泽民生的使命,堪称央企典范。

它始于烽火硝烟中的”联和行”,以两根金条起家,在隐蔽战线为民族救亡输送物资、筹措经费,用商业的臂膀扛起家国重任;联和行的微光与广大华行的担当交相辉映,照亮了华润百年与国同频的”红色商业”征程。

1938年,华润的前身”联和行”在香港悄然成立,创始人杨廉安(原名秦邦礼,其胞兄正是中共早期重要领导人博古,即秦邦宪)。彼时,他怀揣两根金条(折合当时市值约200银元),以”南北杂货贸易”为掩护,悄然肩负起为中共秘密采购抗战物资的特殊使命。联和行紧密配合宋庆龄先生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成为接收海外华侨捐款与物资的核心枢纽。1938至1941年间,120余吨药品和医疗器械、500万美元捐款经其运作,冲破日军的严密封锁,辗转送达抗日前线。香港—越南—桂林—贵阳—重庆—延安,这条跨越山海的”生命通道”,成为抗日前线物资补给的关键枢纽。

战场上,是硝烟弥漫的你死我活;而在看不见的战线上,联和行更是守护着”党的金库”忠诚卫士。香港华侨的每一笔捐款存入账户,都将被秘密转至八路军、新四军的手中;商业经营所得的利润,源源不断地成为中共组织的活动经费,为沦陷区与国统区的中共组织活动提供了坚实保障。在隐蔽战线的暗战中,它更构建起纵横交错的”秘密交通网”,安全护送中共重要干部及进步人士往返于香港与解放区;架设的秘密电台,如同穿透迷雾的电波,精准传递着关乎战局的重要军政信息。

华润的红色血脉,除了发源于联和行这一”原始股”,更融入了另一股重要力量,比联和行更早,诞生于1933年,并在1949年2月并入的“广大华行”,这支同样扎根隐蔽战线的红色商业力量,为华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担当。

1933 年 3 月,卢绪章、田鸣皋、杨延修、张平、郑栋林五位爱国青年集资300 元法币,在上海中旺弄 (今宁波路) 47 号创办广大华行。”广大” 为行名,”华行” 则区别于当时上海滩的外国洋行。

1937 年,卢绪章率先加入中共,随后杨延修、张平等也相继入党,广大华行成为地下党重要阵地。

1939 年,周恩来决定将广大华行改建为中共“第三线”秘密机构,执行三大任务:

  1. 交通联络:为党的高级干部在国统区往来提供掩护。
  2. 情报工作:通过国民党内部关系搜集情报和经济资料。
  3. 经济工作:为南方局、八路军办事处等提供和调节经费。

1940 年,广大华行正式成为中共中央在国统区的特殊秘密工作机构,由周恩来在重庆亲自领导,卢绪章担任总经理。

根据杨延修回忆和党史学家研究发现,从1942年至1949年间,广大华行分别向重庆红岩村、中共南方局、中共南京局、上海办事处和解放区提供的经费和房产包括:

a.1942年起到抗战胜利,重庆红岩村的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经常从重庆广大华行提取经费,有时兑换货币或金银,有时“一包钱有好几十斤重”。重庆期间,广大华行还向中共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提供了大量药品、香烟、钢笔、手表、奶粉,其中为刘伯承置办的假眼睛;

b.1946年,中共驻沪办事处(位于上海思南路73号的周公馆)是刘少文从广大华行提取的二十根金条买下的;上海、南京的《新华日报》办事处房屋也是广大华行购买或租下的;

c.1946年下半年,刘少文从广大华行提取五十根金条,买下中共南京局在中山路的一栋楼房(据杨延修回忆是南京梅园新村的购房款),后来又提取一亿元法币作为南京局的经费;

d.1949年初,由张平送交刘晓一百万美元,此款是按中央指示支援越南劳动党的,刘晓在香港德辅道的连卡佛店铺转交给了越南劳动党驻港代表黄文欢。

其他的款项,则数不胜数。

以上这些金条和经费(法币)、物资等相加,即便在今天是不是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天文数字

抗战和解放战争年代,广大华行纵横于大江南北,卢绪章等前辈们以灰色和商人身份做掩护,不仅得到了国民党元老陈果夫的信任,成为了“保护伞”,更是在国民党军政界游刃有余,广大华行还与宋子文、马步芳等民国要员一起合作等创办了中国皮毛公司,在台湾与吴开先(1925年5月其在上海东亚同文书院读书时,经中共上海地委批准成为中共党员。后参加上海工人为配合北伐而举行的三次武装起义,4.12时,脱党。抗战期间,曾领导上海国民党地下抵抗运动,国民党特工首领之一,著名社会人士创办七星纱管厂等企业。

吴开先

在广大华行的朋友和股东里,有国民党军统局少将梁若节、国民党驻新疆特派员沈立中、重庆航空检查所所长严少白、蒋介石侍从室专员施公猛、国民党政府卫生署医药司司长俞松筠等等。

不仅如此,广大华行更是将商业版图扩展到了美国,扩展到了世界金融与经济的心脏-纽约华尔街。

上世纪的1945年一月份,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已经看见黎明前的曙光。

1月9日:美军登陆菲律宾吕宋岛。

1月13日:纳粹德国进行了最大规模的海上撤退行动——汉尼拔行动。

1月17日:苏联占领华沙。

1月17日:美驻华空军袭击上海、福州等地的日军军事目标。

1月22日:美军空袭日本冲绳和中国台湾等日军基地。

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

1月27日:中国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度军队在芒友会师。

1月30日:行驶在波罗的海域的威廉古斯特洛夫号被苏联潜艇鱼雷击中后沉没。当时船上挤满了德国难民,总共约有10582人,有9343人在这场灾难中失去生命。仅仅过了62分钟,这艘船就完全沉没了,被认为是航海史上最严重的海难。

1月31日:日军攻陷粤北曲江,打通了粤汉路。

战场上,硝烟弥漫。而远在美国的纽约华尔街,一位来自中国名叫舒自清的商人突然声名鹊起。他以娴熟的业务能力、广阔的人脉资源,成为各大跨国财团竞相结交的商业精英。但无人知晓,这位活跃于国际资本舞台的“商业新锐”,真正的身份却是潜伏在经济战线的中共秘密党员,他创办并执掌的广大华行美国分行,正是中共在海外重要的“秘密金库”

1918年,舒自清生于上海虹口区,祖籍浙江奉化,原名舒鸿源。这位天赋异禀的年轻人,十八岁便凭借自学成为英国义茂利会计师事务所最年轻的审计师,随后又受聘为上海洋行高级职员,在十里洋场的商业浪潮中初露锋芒。

1937年10月,中华民族待了最危急的时候,华北已经陷落、而舒鸿源的家乡上海虹口正处于最胶着的淞沪会战的战火中。怀有一腔报国热血,19岁的他此时毅然加入了中共,成为一名秘密党员,将个人理想与民族解放事业紧密相连。

1940年,他奉组织之命前往重庆,出任广大华行副总经理,并正式更名“舒自清”,从此以全新身份投身中共秘密经济战线。

在重庆的特殊环境中,舒自清将豪爽善交际的特质发挥到极致。他巧妙利用与蒋介石的同乡身份,自如游走于国民党上流社会,以请客宴饮、桥牌博弈、麻将消遣为掩护,既联络人脉、刺探情报,又为公司开拓商机。搓麻将时,他深谙”输钱买心”的策略,专门在牌桌上”让利”取悦名媛阔太,但为避免造成党的财产损失,他总是精准把控尺度。通常只打四圈,输够五十元左右便婉言告辞。时间长了,“舒先生”有了众人皆知的“输先生”的雅号,而在不经意间“广大华行有蒋委员长背景”的传言也不胫而走,这层特殊的保护色,为他的秘密工作筑牢了屏障。

1945年1月,遵照伍豪“大力开展中美贸易”的指示,27岁的舒自清肩负特殊使命,携带20万美元远赴美国拓展业务。这位年纪尚轻,英语流利、却已经是经验老道的“红色商人”,首先抵达芝加哥与伯特药厂接洽,却遭遇了资本世界的傲慢,对方收下定金后拖延发货,更以“名不见经传”为由,断然拒绝了他提出的中国代理权请求。

挫折并未动摇舒自清的决心,他迅速将重心直接转向了世界金融和经济的心脏-纽约华尔街,在120号设立了广大华行美国分行,并将目标锁定在世界顶尖药厂。他先是拜访了早在1918年就进入上海市场的礼来公司(今天礼来依旧在,办公区域在新天地商圈内),却遭遇冷遇;惠氏、辉瑞、默沙东等知名企业的态度,同样充满美国式的自大与对中国的无知。屡败屡战的舒自清明白自己肩上的使命,坚持不懈,终于找到突破口,通过上海时期的旧友、纽约花旗银行副总经理的引荐,他获得了与美国六大药厂之一的施贵宝公司洽谈的机会。

面对施贵宝中国部经理帕克.格林,舒自清凭借沉稳的气场与专业的素养赢得初步信任。在与国际部总经理魏克的关键谈判中,他更是展现了超凡的商业智慧,不仅提前详背调了魏克的资历、性格与作风,准备多套方案,更在对方回避利润分成问题时,主动提出购买10万美元的盘尼西林存货。这一举措直击要害,魏克当即决定将施贵宝在中国及东南亚的西药独家经销权交予舒自清,承诺给予10%的代理费。尽管与心理预期的15%存在差距,但舒自清以”风物长宜放眼量”的格局,果断接受了这一为长远合作奠基的条件。

1945年12月,双方正式签约。舒自清立即购入10万美元的盘尼西林及其他药品,包专机火速运回国内。当时的中国,盘尼西林作为稀缺的特效消炎药堪称”救命药”,这批货物抵达上海后迅速售罄,仅盘尼西林一项就为党赚取10万美元利润。凭借这漂亮的一单,广大华行声名鹊起,后续业务总额很快突破100万美元,舒自清顺势将代理费提升至15%。

这份亮眼的业绩甚至引来国民党财政部长宋子文的觊觎,他托人向施贵宝索要代理权。精明的魏克虽向舒自清承诺不会易主,却借机要求压低代理费。出乎魏克意料的是,舒自清非但没有妥协,反而针锋相对地提出将代理费提高至25%,并以”年内完成500万美元交易额”的底气作出承诺。最终,他不仅如愿提升了代理费,还争取到免除广告费的优惠条件。

此后的舒自清愈发意气风发,将业务从西药拓展至钢铁、化工、机械等关键领域。总公司的订单络绎不绝,美国厂商纷纷主动上门接洽,广大华行从美国进口的西药与钢铁规模,远超当时所有民族资本企业及宋子文、孔祥熙系统的官僚资本公司。他甚至与杜邦、摩根等垄断财团建立起业务往来,彻底坐实了”买办大资本家”的公开身份,完美掩盖了中共经济特工的真实面貌。

这位潜伏在华尔街的红色大亨,以专业能力为刃、以坚定信仰为盾,为党打通了多条国际贸易渠道。他赚取的巨额利润,为中共的国共谈判、政协会议提供了宝贵的外汇支持,更源源不断地为国内输送急需的药品与战略物资,成为周恩来口中”相当于战场上的一个师”的经济战线功臣。

舒自清先生与其妻黄雨青女士

1948年12月,遵照组织安排,舒自清撤回香港出任华润公司总经理。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在广大华行的10万美元股份红利全部上交党费,他说:“我是为革命才回国的,不需要一分钱存款”

当时国内东北、华北工业亟待恢复,急需机械设备与钢材,他又将目光投向日本,组织将华北、东北的万吨大豆、上千吨脱壳花生出口,换回电机、水银整流器、马达等工业设备。至朝鲜战争爆发前,他已通过这种易货贸易,完成400多万美元的油粮矿产出口,换回等值的急需工业物资,为新中国的工业奠基注入动力。

1956年,创办广交会时期的舒自清(中间者)

遗憾的是,1954年回国后,这段本应高光的特殊的潜伏经历却在特殊的政治年代让舒自清历经坎坷。

1956年,他任外贸部进出口局副局长,成为今天闻名遐迩的广交会重要创办者之一。

60年代调任中央调查部美国研究所所长。

看似平稳的仕途下,危机正在酝酿。1966年起,被以”美国特务”为由对他夫妇展开批斗。1967年,两人被秘密关进北京秦城监狱。

作为”政治重犯”,舒自清被单独囚禁在狭小囚室,每日以菜汤窝头充饥,寒冬时节室内冷如冰窖。即便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他依然保持着共产党人的信仰与追求,利用狱中时光系统研读马恩列斯原著,出狱时积累的读书笔记竟装满一麻袋。1973年1月,因妻子黄雨清七次报病危,加之自身健康恶化,他才以”保外就医”名义获释,但仍戴着政治帽子,面对妻子病危、子女离散的困境。

1976年10月,舒自清终于迎来彻底平反。改革开放后,他的商业才华再度有了用武之地,出任国务院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贸易研究所所长,提出的建立经济特区、引进外资等建议,深受国务院领导重视。他利用早年积累的人脉资源,促成众多中外商贸合作,而当年他的一些部下已成为亿万富翁,纷纷助力这位老领导的事业。1988年,舒自清正式离休,但仍心系国家发展。

1989年,联合国将在芬兰赫尔辛基召开国际关贸会议,年逾七旬的舒自清亲自撰写发言稿,力主中国加入WTO,为国家融入全球经济体系奔走。遗憾的是,壮志未酬的他在会议前的6月1日突发中风倒下。1996年,这位为中国革命与建设事业奉献一生的红色大亨溘然长逝。

舒自清墓碑文

从华尔街的商业精英到秦城监狱的囚徒,从秘密战线的经济尖兵到改革开放的智囊,舒自清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经济战线传奇的缩影,更是一位革命者初心不改、矢志不渝的生动写照。

峥嵘岁月中,以联和行、广大华行为代表的华润前身,汇聚了无数隐蔽战线的无名英雄与”红色资本家”。他们以商为刃、以信为盾,在波谲云诡的环境中践行信仰。即便在如今国际国内经济蓬勃发展、商业巨擘群星闪耀的时代,前辈们用忠诚与智慧书写的红色商业传奇,仍如泰山般令人敬仰,他们的精神底色,早已成为华润跨越百年的精神坐标。

你的名字无人知晓

你的功勋永世长存

(浏览 5 次, 今日访问 5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