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于2012年的德国电影《汉娜.阿伦特》截取了阿伦特最富争议性的一个事件,表现这个二十世纪著名哲学家如何顶着种种压力,捍卫思想的自由。
1960年,以色列特工于阿根廷抓到一条“漏网的大鱼”,这个人是负责犹太人最终解决事务的纳粹高官阿道夫.艾希曼。作为犹太大屠杀政策的执行者,艾希曼的手上沾满了犹太人鲜血。
1961年,以色列于耶路撒冷对艾希曼举行公开审判。受《纽约客》杂志邀请,时任普林斯顿大学教授的汉娜.阿伦特去旁观审判并撰写稿件。
《纽约客》之所以邀请阿伦特旁听并撰稿,自有特殊的考量。不仅是因为阿伦特在思想界的名声,更在于她自身的特殊经历。她是一个犹太人,而且参与过犹太复国活动并因此被关进过集中营,后来死里逃生,经由法国逃到美国。
阿伦特接受这次重任,也被她的犹太朋友们寄寓厚望。这些人都刚刚从一场浩劫中走出来,他们不仅希望对屠杀犹太人的纳粹头子处于严厉刑罚,还要从舆论上给予强烈谴责。
当年对艾希曼的审判保存了完整的影像资料,这使观众能够藉着阿伦特的眼睛看到原始的庭审过程。
? ? ? ? ? ? ? ? ??电影《汉娜.阿伦特》剧照
随着审判的进行,阿伦特对这场审判的认识逐渐发生了改变。她没有按朋友们所愿,对艾希曼进行简单的谴责,而是透过更深邃的透视,对悲剧产生的根源进行深思。
被告席上的艾希曼刻板严谨,彬彬有礼。他声称自己从来没有恨过犹太人,也没想过杀死任何人,他所做的,只是忠实执行上司的命令而已。他相信自己是个好公民,他看重的是认真守法和恪尽职守。他认为遵行国家的法律没有过错,他没有远见卓识,不知道在希特勒死后,这样的法律会被视为恶法。
艾希曼最终被处以绞刑。对这个判决结果,阿伦特表示欢迎。但在她的笔下,艾希曼不是一个出于邪恶而做坏事的人。他之所以犯下这样的恶行,是因为丧失了思考的能力,这样的恶行是“平庸之恶。”在一个邪恶的体制下,每个人都有可能犯下这样的恶。
阿伦特没有把艾希曼描绘成恶魔,这已经让犹太人不满,更让他们愤怒的是阿伦特不仅批判了发生于纳粹德国的“平庸之恶”,而且笔锋一转,指出在犹太人当中存在的“平庸之恶”。
阿伦特认为,之所以会有六百万犹太人遭受屠杀,与犹太社区的领袖同纳粹的合作有密切关系。同时,整个犹太社会对于大屠杀也保持着一种沉默,没有勇气去反抗。这种对邪恶行为的沉默和纵容,也是一种“平庸之恶。”
她的五篇报告在《纽约客》上刊登之后,引起轩然大波。谴责阿伦特的电话一个接一个打进杂志社,阿伦特本人也接连不断地接到批评和辱骂她的邮件。阿伦特的私生活已经受到严重干扰,就连她的邻居也托人给她送来便签,上面写着辱骂的话。
阿伦特的同事及朋友反对她出版关于艾希曼审判的书籍,以色列甚至专门派人到美国威胁阿伦特。她最亲密的犹太复国主义战友在垂危之际,也不愿意原谅她。
围绕着阿伦特,在美国、欧洲和以色列展开一场场辩论,很多亲密的朋友因为阿伦特的观点激烈争辩乃至决裂。
可笑的是,在攻击阿伦特的人当中,很多人根本就没有读过她关于艾希曼的文章。阿伦特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写道:“越来越多的人以我从来没有说过的话来攻击我,而且竟然还有人为了这些我没有说过的话而为我辩护。”
事情发展到高潮,学校高层找阿伦特谈话,“我们充满尊敬的建议您,放弃您教书的责任。”阿伦特回应说:“我绝无可能放弃教学。”高层说:“你不会招到足够多的学生来上你的课。”阿伦特自信地说:“你们可能没有了解过学生,选我课的学生很多。”
阿伦特表示,应学生们邀请,自己愿意举行一次公开辩论会,来回应各界对她的指责。
辩论会上,阿伦特在就人们的指责做出回应的同时,再次阐述了思想的重要性。她说:
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以来,人们通常把思想称为一个人和自己有声无声的对话。如果人放弃了这种自我的对话,便不能做出道德判断;如果人人不愿意思考,便会使大规模的犯罪成为可能。思想的外在表现不是知识,而是分辨是非和美丑的能力。我希望在那些罕见的和千钧一发的时刻,思考能够赋予人们预防灾难的力量。
? ? ? ? ? ? ? ? ? ? ? ? 汉娜.阿伦特
阿伦特以自己的勇气捍卫了自己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她在《纽约客》发表的五篇报告最终结集成书,她关于“平庸之恶”的概念,在整个世界敲响了警钟—恶的化身未必是狂暴的恶魔,也有可能是平凡、敬业、忠诚的“螺丝钉”。一个人放弃个人思考,因盲目服从犯下的罪并不能以“听命行事”或“国家行为”的借口而得以赦免。
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这场争论对于今天依然有现实意义。想一想发生于我们身边的这些争论,有多少人随波逐流随伙作恶,放弃了自己思考的权利;有多少人非但自己没有思考的能力,也不愿意别人有思考的能力。
上帝创造人类, 造的并不是只知道盲目服从的木偶。自由意志是上帝给人类的宝贵的礼物。可惜很多人不懂得珍惜这样的礼物。很多人只为了肉身的安逸,而甘愿放弃思想的能力。
阿伦特的对思想能力的推崇直到今天依然有重要意义。因为我们看到身边太多人只满足于肉身的安逸,甘愿放弃思想的能力。不愿意思考的人,不会懂得什么是真正爱,放弃思考就是平庸之恶。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诗意恩典):看,这个女教授如何捍卫思想和言论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