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为了迎接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密山市东北老航校纪念馆和东北老航校研究会携手,联合推出《老航校文博》线上系列展览,2020年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多元和包容”,“东北老航校纪念馆与东北老航校研究会”携手相牵,彼此包容,资源共享,呈现更加多元化的展览内容。

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浴血奋战14年的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战胜利。中共中央审时度势,决定利用日军在东北地区留下的一些机场和飞机,抓紧创办一所航空学校,为建立人民空军培养人才。刘少奇、任弼时亲自召见延安航空研究小组的王弼、常乾坤等人,传达中央决定。中央组织部迅速选派一批干部开赴东北筹建航校。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先后作出具体指示。毛泽东在接见刘善本等国民党空军起义人员时指出:去东北也是一个万里长征,那里生活很苦,但英雄有用武之地。周恩来在接见航校筹建人员时指出:你们是放出去的鹰,遇事要多动脑筋,要多向东北局和东北民主联军请示工作。中央领导的指示为筹建航校指明了方向。

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资料图:东北老航校收集到的飞机,机体已经破败不堪 1945年10月,东北局决定收编投降我军的以林弥一郎为队长的日本航空技术人员,随即成立沈阳航空队,并指派刘风、黄乃一、蔡云翔、林弥一郎负责航空队工作。11月,东北局书记、“东总”政委彭真接见航空队政委黄乃一时指出,航空队当前任务是发动群众收集航材,组织日本航空技术人员修理飞机,学过飞行的要尽快恢复技术。1945年9月至11月间,中央组织部从延安航空研究小组、抗大机械工程班、中央自然科学院、俄文学校等单位选调30多名干部开赴东北创办航校。东北局、东北民主联军先后选派20多名干部参加建校工作。随着东北局势的发展和建校人员的增加,经东北局批准,航空队扩编为航空总队,为建立航校奠定了基础。1946年3月1日,我军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吉林通化正式成立。1948年1月改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1949年5月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空学校。这就是人们习惯称谓的“东北老航校”。 

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东北老航校营区校门(通化)

东北老航校创建于战争岁月,训练和生活条件非常艰苦。国民党军队经常派飞机轰炸,并指使日伪残余和土匪特务骚扰破坏,企图把我航校扼杀在摇篮之中。为减少损失,航校被迫于1946年4月冒着敌人炮火从通化转移到牡丹江。 

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1946年11月,又从牡丹江迁到黑龙江东安县(今密山市)。这里虽然地处中苏边境,但仍然遭到国民党飞机的轰炸。为了既坚持训练又减少敌机空袭造成的损失,东北老航校的创立者们同空袭的敌机打游击,利用一早一晚敌机难于空袭的时间组织飞行训练;上午10点至下午3点,把飞机推进掩体隐蔽,组织部队开荒种地。随着战争形势发展变化,1948年3月航校校部搬回牡丹江,一年之后校部又迁到长春。在4次大搬迁的过程中,缺乏交通工具,就用马、牛车拉运飞机和器材,甚至用肩扛运器材设备,途中历尽艰辛,留下了“人推火车”“马拉飞机”的历史佳话。

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资料图:初创时期的东北老航校用马车装运飞机和航材 航校飞行训练一开始,就遇到难题。飞机轮胎和螺旋桨不够用,就在前一架飞机着陆后赶紧拆下来装到后一架飞机上使用;没有充气设备就用自行车气筒,大家轮流上阵给飞机轮胎打气;没有加油车就用小铁桶一桶一桶地灌;没有启动车,就用手摇摇把启动发动机。当时汽油严重短缺,成了航校能否办下去的大问题。

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资料图:排队给飞机轮胎打气 老航校的创立者们从资料中发现,日军曾进行过酒精代替汽油的试验,当即组织中、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攻关。他们夜以继日地反复试验,经过试车和试飞,成功用酒精代替汽油,解决了燃油短缺的难题。世界上组织学习飞行,都是先飞初级教练机,再飞中、高级教练机,由易到难逐步提高。由于条件所限,老航校学员开始训练时仅有4 架“英格曼”式木制初级教练机,都已破旧不堪,勉强修复了1架,第一次试飞就发生了严重事故。中级教练机更是1架也没有,仅有10余架日制“九九”式高级教练机。为此,老航校领导发动群众展开讨论,最后统一认识,决定“一步登天”,直上“九九”式高级教练机。经过严谨周密的准备,采取加强地面准备、座舱练习和严格考核把关等方法,经过教员耐心讲解和带飞,学员勤学苦练,直上高级教练机的训练获得成功,一期甲班飞行学员成功放了单飞。这种打破常规,一学习飞行就直上高级教练机的做法,走出了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新路。 

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从1946年3月至1949年12月的3年多时间里,老航校共培养出各类骨干560人,其中飞行员126人、机械员322人、领航员24人,以及场站、通信、气象、仪表和参谋人员共88人,造就了一批懂航空的军事、政治、后勤和工程机务干部。他们后来大都成为建设人民空军的骨干力量,涌现出王海、刘玉堤、张积慧、邹炎、李汉等一大批战斗英雄和模范人物。1949年3月,航校领导在西柏坡向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汇报航校情况后,毛主席高兴地说:“很好!过去在延安办不到的事,今天办到了。你们为今后正式建立空军做了准备工作,培养出了一些种子。” 

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资料图:抗美援朝时的刘玉堤和他的03号战鹰

东北老航校历史虽然不长,却创造了光辉的业绩,成为人民空军成长的摇篮,成为发展人民航空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它形成的“团结奋斗、艰苦创业、勇于献身、开拓新路”老航校精神,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是人民空军发展前进的宝贵精神财富。

知识链接

东北民主联军

抗战胜利后,挺进东北的八路军、新四军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人民抗日武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遵照中共中央指示,东北民主联军发动群众、分配土地、进行剿匪作战,抗击国民党军进攻。1946年10月至1947年4月,先后进行了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1947年5月后,先后取得夏季、秋季、冬季作战胜利。1948年1月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8月整编为东北野战军,9月至11月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胜利。1948年 11月至1949年1月,与华北军区部队一道取得了平津战役的胜利,1949年3月整编为第四野战军。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中华魂网):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中国人民航空事业的摇篮

(浏览 3,543 次, 今日访问 1人 )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