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泛滥,浩浩滔天,正在南方肆虐的洪灾,当然不会静悄悄的。
以今年洪灾的严重性,对比媒体报道的低调,又的确可以称之为「静悄悄」。
· 南方洪水有多严重?/?来源:Youtube频道「九哥记」
· 南方洪水肆虐 /?来源:CGTN
可套用古人的话感慨一句:呜呼!巨浸、大疫,杀人成丘。
据《财新网》 6 月 9 日的报道,南方洪灾已经波及到了广西、贵州、广东、江西、湖南、福建等 11 个省。当时已有 262 万人成了灾民、1300 间房屋倒塌、农作物受灾 145.9 公顷,直接经济损失达 40.4 亿元。
· 2020 年 6 月 7 日,桂林南部的阳朔县,大雨后的洪水淹没了街道和建筑物 /?图片来源:法新社
短短三天之后,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截止 2020 年 6 月 12 日晚 18:21 分,148 条河流超过警戒线,洪水已经波及到了 22 个省,造成 580 万人受灾,39 人死亡失踪,以及 5200 余间房屋倒塌,直接经济损失达到 149.2 亿元。
三天的时间,洪水就增加了一倍的杀伤力,其来势可谓凶猛至极。
在 3 月 28 日,《中国日报》就已经发布入汛消息,认为较往年(4月1日)来看,已经至少提前了 4 天。早在 3 月 28 日,浙江、福建、江西、湖南等 6 省就出现了 50 毫米以上的强降雨。而新华社在 6 月 11 日发文,证实了现在已经「全面」进入了汛期。
其次,相比往年最严重的长江中下游来说,这一次洪水首先出现在了四川和湖广一带,这也许意味着真正的灾难还未到来,目前的洪水很有可能还只是序曲。
但是,就目前的综合破坏力来看,今年的洪水已经超过了过去的几年。
据桂林水文中心的报告,6 月 7 日至 8 日,桂林 16 条河流 22 站次出现了超警洪水。其中,多个河流站次报告,这次的洪水为 20 年一遇。
桂江平乐水文站报告,6 月 8 日 1 时的洪峰水位 105.87 米,是 1936 年建站以来实际测量到的第二大洪水。
在漓江支流的马岭河马岭水文站,更是遇到了 50 年来最大的洪水。
· 2020 年 6 月 7 日,广西阳朔人民在救援人员的帮助下离开洪灾区 /?图片来源:法新社
不光是桂林,广州的增江河也出现了 20 年一遇的洪峰,其最高水位甚至超警戒水位 2.66 米。
与过去相比,2016 年的洪灾波及了 11 个省,2017 年主要是湖南受灾严重,2018 年主要是寿光洪灾。只有 2019 年和今年一样波及了 22 个省。不同的是,在 2019 年的 6 月 12 日,受灾人数比今年同一天更多,有 675 万人,但财产损失却少很多,比今年少了 50 亿。
究其原因,今年洪灾之所以摧毁性会更强,是与疫情对撞的结果。
如湖北和湖南等省份,本来就是疫情的重灾区,前脚复工复产还未完全进入正轨,后脚洪水又来了。
如果不能妥善地进行防控,极有可能形成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局面。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都将不堪设想。
就目前受灾的省份来说,最严重的广西,GDP 占国家总 GDP 的 2.14%(2019年),而广东、湖南和福建三省,都是全国经济的领头羊,三省 GDP 占全国 GDP 的 20%。而受灾的 22 个省,除了少数几个,大多数还偏偏都是南方最富庶的地区,对于今年全国的经济来说,不啻为又一记重拳。
相比于洪灾的凶猛,国内各大门户网站的报道则显得较为理性和平静。
就在洪水的消息已经刷屏了朋友圈和抖音等平台的时候,各大门户网站并没有跟进的报道。席卷数省的洪灾在 6 月 7 日就已经规模巨大,而真正对洪水详细的报道还要等到 6 月 9 日晚些时候《财新网》的报道。
· 6 月 9 日早上各大网站的推送新闻 /?图片来源:罗胖真谈社
而直到 10 日微博因「蒋凡事件」停热搜为止,关于洪水的报道仍然只是侧重于「汛情」的通报,对于抗洪救灾和灾民的现状的报道还是浅尝辄止。
· 在 6 月 10 日 15:00 的微博热搜上,关于洪灾的讨论排名第 8,而且洪灾的描述变成了「南方汛情」 /?图片来源:新浪微博热搜
以洪灾所牵涉到的国计民生状况,全国媒体如此低调报道,显得格外不同寻常。
1998 年,长江、松花江和嫩江的干流和支流纷纷卷入洪灾,造成约 4000 多人死亡,财产损失达到当时的两千多亿人民币。当时数以十万计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参与抗洪救灾,史称「九八抗洪」。
· 1998 年特大洪水的历史照片,图为抗洪时的年轻解放军士兵 /?图片来源:凤凰网
彼时,政府会议不断,并出台一系列管理条例,领导人前往抗洪一线慰问。「九八抗洪」,不仅为后来留下了「豆腐渣工程」一词,还衍生出了一系列抗洪歌曲,如《风雨同舟》《惊涛骇浪》和《为了谁》。
其后,不管是 2001 年的南丹矿难、2008 年 1 月份的南国雪灾,还是 2008 年 5 月份的汶川地震,全国媒体报道之热烈,志愿者参与、政府救援,都与 1998 年一样,轰轰烈烈。
近 10 年来,每逢大灾大难,媒体声音也未消失:2015 年天津大火,依然舆论沸腾。2016 年的洪灾,据人民网统计,仅上半年的微博上,政务微博数量就有 20302 条,「洪水」这一高频词出现了 6 万次,与抗洪战士相关的微博信息达到 26112 条。
也还有相当力度。只是,之后似乎有越来越小声的趋势。
2020 年会载入史册,可以说是人类社会自二战以来最动荡和多灾多难的一年。
瘟疫的出现可以归为偶然事件。但东非蝗灾、中国南方水灾,北方高温旱灾,都没法说是偶然现象。
东非蝗灾始于沙漠蝗虫,本来,在干旱的气候和地表植被稀少的情况下,沙漠蝗虫即便繁殖后代,也会因为缺乏啃食植物而很快死亡,不会形成蝗灾。
然而,随着 2018 年 5 月和 10 月先后两场气旋风暴登陆阿拉伯半岛,为沙漠带去丰富降水的同时,也为蝗虫一波接一波的繁殖提供了条件。
到了 2019 年 3 月,沙漠蝗虫繁殖了 8000 倍,并跟随季风的脚步向东北方向进军巴基斯坦。
气候变迁导致极端天气增加,由于气温升高,水气蒸发,使得原本多雨的地方降雨增多,而干旱的地方越加干旱。
中国气象局官网上所发布的新闻指出,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带对东亚季风降水的影响加强,今年夏季季风降水将会增多。
· 中国气象局发布新的媒体新闻报道,指出东亚夏季可能会遭遇更强的季风以及更多的季风降水 /?图片来源:中国气象局
全球变暖,使得中国沿海城市的水位上升,一旦遇到强降水,洪灾也就不可避免的。
· 中央气象台 6 月 15 日发布的全国降水量预报 /?图片来源:中央气象台
南方强降水,北方的干旱,也正是受到全球变暖的影响。
《纽约时报》在 2017 年就有一篇名为《洪水围城:气候变化威胁中国大都市》(Rising Waters Threaten China’ s Rising Cities)的文章,讨论气候变暖问题。文章中主要分析了珠三角地区。
文中指出,虽然中国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洪水已经肆虐了数百年,但 1980 年代后,由于珠江三角洲的人口激增,这一地区的气候开始上升,紧接着空气变得浑浊,产生了热岛效应。雾霾和洪水都成为常客。
· 珠江三角洲 1990 年到 2016 年的变化,城市的建立对环境有巨大的影响 /?图片来源:The New york Times
深圳地区的红树林变成了垃圾填埋场和工业开发区,而这些红树林本可以吸收洪水的冲击力。
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当然不只出现在珠江三角洲,而是遍布全球每个角落。
如今,全球变暖在科学家那里已经达成了共识,澳大利亚的约翰·库克(John Cook)对 1991 年至 2011 年发表的涉及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主题的近 4000 份论文,进行了一项科学同行评审调查统计,发现 97% 的论文认同人类导致了全球变暖这一说法。
本来应该进入冰河期的地球,气温不降反升,已经成为天灾的主要原因。
可以预料,未来洪水、蝗灾,甚至地震、火山喷发、海啸,还会不断造访人类。
在天灾面前,不论是政治还是经济,都显得微不足道。除了直面正视外,无从逃避。提口气,大声关心洪灾吧。
[1]Rising Waters Threaten China’ s Rising Cities,The New york Times
[2]China floods: More than 150 killed and hundreds of thousands evacuated,BBC news
[3]南方暴雨已致262万人次受灾 148条河流发超警洪水,财新网
[4]China floods: dozens killed and hundreds of thousands displaced,The Guardian
[5]China – Thousand Affected by Floods in Hunan, Jiangxi and Guangxi,Floodlist
[6]Drone video shows scale of China floods,BBC news
[7]Hundreds of thousands displaced in deadly China flooding,ABC news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明白知识」,id:mingbaizhishi
原文始发于微信公众号(大象公会):今年的洪水静悄悄